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短精辟95条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1、吕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1)、出自于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2)、东汉孙敬读书时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将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3)、口不绝吟: 吟:吟咏,背诵。嘴里不停地吟诵。形容学习刻苦。

(4)、服装要求,在校必须穿运动鞋、统一着装、佩戴红领巾、面貌干净整齐不佩戴任何饰物。

(5)、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6)、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

(7)、道德与法治1-9年级课件教案/教学计划/知识点等

(8)、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9)、朝夕不倦: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奋努力,孜孜不倦。

(10)、钝学累功:指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1)、“映雪”:“映雪”的故事出自《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12)、 他找了很多书籍拼命看,认真学习历史,从中学习了不少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受到很多人的称赞,他曾几次进出洛阳,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能辅助帝王治理国家。他24岁的时候还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却没有答应,宁愿继续努力地读书。

(13)、那时秦惠文王励精图治,招贤才。苏秦应前往,献出他的治国安邦大计。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计划,他只得快快地回到洛阳。家中父母见儿子没出息,连工作也找不着,直对他叹气,老婆更不用说,坐在纺车上织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饿得难以忍受了,只得厚着脸皮,向嫂嫂讨一碗饭吃。嫂嫂对他也没有好脸色,厉声说:"还吃饭哪?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了!"苏秦被驳斥得几乎流出泪来。他回到自己房中,仰头兴叹:"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妻不认为他是丈夫,嫂不认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认为他是儿子,我有什么可说的呢!"

(14)、因此,苏秦佩带了六国相印,从楚国回赵,仪仗队有几里路那么长,骑兵步卒,执戈持盾,围绕在苏秦座车之旁,车前车后,旌旗蔽天。各国诸侯派来的专使,随节获送,俨如一个国君出巡。

(15)、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16)、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17)、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18)、膏:灯油;晷:日影。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19)、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0)、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短

(1)、人物:匡衡,西汉经学家、丞相。匡衡擅长经学,并以解说《诗》而著名。后官至丞相,颇有名声,曾为诛杀权臣石显作出贡献。后被以贪污弹劾,病逝。  

(2)、出自《尚友录》;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出自《晋书·车胤传》。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今中外,书籍真可谓浩如烟海。这些书籍记录着人类有史以来的经验积累、文化知识等。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长,与积累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知识,肯定有重要的关系。

(4)、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5)、夙:早;兴:起来;寐:睡觉。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6)、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7)、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8)、宋太宗赵光义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太平总类》的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有人劝他一天辛苦的忙于国事还要看书太累了,宋太宗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9)、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10)、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11)、 晋代有个叫祖逖(tì)的人,他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梦想,可是你他小时候是个很淘气的孩子,从来不爱读书。可是长大后,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贫乏,觉得不读书就报效不了国家,于是就开始发奋图强的读书。

(12)、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3)、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4)、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15)、战国年间,苏秦家境贫寒,他曾拜当时名学者鬼谷先生为师,学得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经论,就想为国家效力。

(16)、人物:闻鸡起舞的主人公也是两位:刘琨、祖逖。

(17)、出处:《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8)、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19)、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20)、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3、像囊萤夜读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1)、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2)、出处:《颜氏家训》,(梁)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3)、人物:刘秀,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为出色的皇帝之一。刘秀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和布衣的出身,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统一天下,建立东汉,是为光武帝。刘秀在位33年,开创了一代“风化美,儒学盛”的盛世。  

(4)、但是,根据世界阅读组织统计,古代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却是世界上人均读书少的国家。

(5)、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他舟游四方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6)、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

(7)、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8)、夙夜不懈:夙夜:早晚,,朝夕;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9)、出勤,有事、病的同学,一定请假,不迟到,不早退。

(10)、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1)、焚膏继晷:焚:使……燃烧;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12)、勤:勤奋;补:弥补;拙:愚笨,笨拙。只要勤奋就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13)、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14)、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

(15)、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6)、今天乐阳阳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勤奋刻苦学习的故事,你们猜是哪一个呢?

(17)、圆木警枕( yuánmùjǐngzhěn)

(18)、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盖三年不窥园。”

(19)、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20)、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4、关于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1)、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借以读书。同县有个大户人家,家中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看你家里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

(2)、当苏秦车驾经过洛阳他的家门时,苏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这副威仪,吓得俯卧在地,头都不敢抬。以前他们的那副势利小人相现在都无影无踪了。苏秦回到赵国后,赵肃候立即封他为武安君。

(3)、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4)、这里,让我们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刻苦勤奋读书的成语典故,看看我国古代名人是如何刻苦读书的。

(5)、汉朝时期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6)、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7)、孜孜:勤勉,努力不懈。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8)、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9)、②《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10)、苏秦小时候很有志向,跟老师鬼谷子学习多年。学成后,苏秦的功名欲望强烈,于是,他到了秦国,用“连横”的计谋游说秦惠王文王,秦王没有采纳他的计谋。苏秦没有其他谋生本领,没有经济来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只好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一样返回故乡。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苏秦认为自己有把握了,于是,再次出山。秦国让他伤透了心,不想去了,他周游六国,说服以“合纵”抗秦,苏秦手握六国相印,缔约六国组织,联合抗秦。苏秦成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11)、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12)、《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3)、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14)、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15)、好学不倦:倦:厌倦。好:爱好。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16)、由于匡衡孜孜以读,终于成为西汉经学大师,官至丞相。

(17)、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8)、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9)、(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20)、汉时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他是一个穷蛋,白天干活卖力气,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炭火更置不起蜡烛,一到鸡归窝,天渐黑时,就无法看书了。但他又睡不着。

5、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1)、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2)、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胤在院子里摇头晃脑的背书,忽然有一句不会,想找书看看,可是没有灯。这时,他见萤火虫在飞舞光点斑斑,在黑夜中分外耀眼。车胤机灵一动,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起来,不就有灯了吗。说做就做,车胤用白绢做了一个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袋子虽不怎么明亮,但看书还是将就能用。从此,晚上时间又被车胤充分利用。

(3)、记得点个“在看”,并“分享”给孩子看看,增加知识积累!

(4)、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5)、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6)、规律词汇汇总:AAB/AABB/ABAB/ABAC等

(7)、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8)、人物: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纵横家之与张仪齐名。他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后兼佩六国相印,合纵抗秦。  

(9)、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10)、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沈诸梁的封地叶邑。楚国令尹、司马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11)、白话翻译: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2)、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后终于有了文化。

(13)、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14)、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15)、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短精辟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