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经典禅语图片精辟142条

观世音菩萨经典禅语

1、观音菩萨经典的20句禅语

(1)、安福寺04安福利生--:《日月生心当下是》:日子在黑黑白白中过去,岁月在圆圆缺缺时流逝,生命在荣荣枯枯处继续,心念在停停顿顿后生灭……!若问世间沧桑?只在虚虚实实里前进。欲问情为何物?岂非恍恍惚惚间执着!如问谓我何求?云山万重任纵横。借问学佛修行?门前流水满山青!

(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

(5)、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生中大的悲哀是看不清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过于执着,迷失于自我偏见。如果没有随缘的心态,要求事事都随己愿,那么任何环境都不可能满足你。只有端正身心,用智慧化解掉心里的障碍,去除执着偏见、分别妄想,所有的烦恼才会云开雾散。

(6)、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7)、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8)、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9)、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10)、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何谓为五?一曰怨家,二曰债主,三曰偿债,四曰本愿,五曰真友。

(11)、让一切都成为过去,不必沾沾自喜,不用耿耿于怀。

(12)、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1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4)、观心法门在初下手时,必先放下一切妄想杂念、心身世界,直下回光观看自己当下的心念,这时定觉妄念忽生忽灭,奔驰不停,要既不随逐流浪,也不著意遣除,因妄念本空,原是无可遣除的。久观纯熟,妄想分别便能逐步歇落,达于空寂。

(15)、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可分为七部分:总纲分,色空分,本体分,妙用分,果德分,证知分,秘密分。作此七分,层次清楚,纲举目张,易于理解。

(16)、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7)、不能欠别人,只能还别人,多干点有什么?少说一句能怎样?

(18)、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0)、从前有一个僧人问赵州和尚:”门前那只狗是否有佛性”,发问的僧人心里想,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狗自然有佛性,师父回答一定是“有”。可赵州和尚回答却是“无”!赵州和尚是有道高僧,他不会不懂得“众生皆有佛性”。可见赵州和尚所说的“无”不是世俗所说“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这正是佛的世界观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及五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要传授衣钵之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写的好就把衣钵传给他。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矣,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有一个烧水的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观世音菩萨经典禅语图片

(1)、佛教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宗教,它是很平常心的,真理就在你的四周围,只要一句话你好好地思惟,你就受益匪浅。

(2)、说出家人是逃避现实的人完全不懂佛法,也不了解真正出家的伟大。

(3)、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正是当人的本来面目。

(4)、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大家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手千眼。有一篇发愿文就讲:“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于一身心,具千手眼,照见法界,无不洞彻。”千手代表什么呢?代表慈悲。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里有苦难,就寻声救苦,帮助那些受苦的众生。千眼是表示智慧。先要有千眼,有千眼来照见了众生的苦难,然后才有可能去救苦救难。千眼照见法界,千手护持众生,智慧和慈悲一定是不分家的。有智慧没有慈悲,智慧就成了干瞪眼的智慧,因为他没有救度众生苦难的实际行动,这样的智慧又有什么用处呢?等于没有一样。没有智慧只有慈悲,你这个慈悲就没有目标。你对谁慈悲?怎么个慈悲法?这样的慈悲搞不好还会把事情一团糟,没有可能更好!所以一定要悲智双运,那才是大乘菩萨的境界,才是观世音菩萨的境界。用千手千眼来表示来观世音菩萨悲智双运的精神,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

(6)、人生就是一次长跑,输赢得失都是暂时的,从容淡定,张弛有度,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7)、『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8)、应以无思而为方便,圆满静虑波罗蜜多,有味无味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初分学观品

(9)、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

(10)、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1)、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第要护持佛法,不能障碍佛法。

(12)、经常供养这八种瑞物,能获得巨大的功德(索达吉堪布)

(13)、生死轮回痛苦是生命脆弱黑暗伤害人的地方,选择退出贪嗔痴慢的演绎,令人无法在火宅里徘徊,虽然看上去有些消极,但也是三十六计之首。

(14)、孤独本来可以让你更清楚地审视自己,也是让你在疲惫之后含蓄力量的机会;孤独是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一次清算,是回忆生命中曾经拥有的珍惜;孤独是一种揪心的无奈,是“少小离家”的感慨!是日落天涯、愁云惨雾的夜半钟声,是老和尚在深山老林里念着“阿弥陀佛”的威仪!孤独,就是在感动自己。

(15)、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16)、今菩萨以般若观照,一切皆空。在真空实相中,不但凡夫所执之蕴、触、界,皆不可得,即缘觉所观的十二因缘法,声闻所观的四谛法,亦皆不可得;乃至菩萨六度万行,其能证的智慧与所得的理体,亦皆说无,即都不可执著,都归于空。若执著有智有得,仍不离法执、法见,仍有挂碍而非究竟。

(17)、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可怜的。

(18)、健康是大的利益,满足是好的财产,信赖是佳的缘分,心安是大的.幸福。

(19)、一切壮无过于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多。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

(20)、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3、观世音菩萨经典经文

(1)、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2)、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缘在惜缘,缘去随缘。

(3)、“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4)、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承担的过程,所以成长的脚步都是痛苦的印痕,没有痛苦或者不去承担痛苦,也就没有了成长。

(5)、达照法师名言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果你正在经历磨难,不要担心,这只是短暂的阵痛,跨过这一步,你将拥有无比宽广的胸怀;如果你正在经历迷茫,不要担心,这只是暂时的打转,只管朝着该走的方向走去,柳到暗处花自明;如果你正在经历失落,不要担心,这只是暂时的感受,调一下心的方向,阳光进来时黑暗自然消失。安福寺04安福利生--: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心生智慧,智慧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知足,知足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惭愧,惭愧心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禅定,禅定就是我们的财富。在心外寻找财富,大错特错,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有句禅诗写得好,大道不从心外得,一片闲云人间来。

(6)、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

(7)、有四种恩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8)、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凉风,冬有飘雪。心中若无烦愁事,便是此生好时节!祝吾友开心!

(9)、对父母没有爱敬心,会长得丑陋,反之会有端正美貌的福报。

(10)、安福寺04安福利生--:《变不变》:变化的是无常生灭法,不变的才是无生之理。在变化中寻找到不变的就是真心,在不变时看见了万物变化的自在随缘,那就是佛性妙用恒沙!

(11)、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12)、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人生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憎。

(13)、只要具足这两点,就一定不会堕入恶趣!(法王如意宝)

(14)、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15)、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6)、我必须在逆境中努力做到好。我发现,如果我这样做的话,情况往往会迅速好转;相反,如果我试图逃避或者想把问题赶走,我会变得越来越焦虑,情况也会越来越糟。

(17)、云何止相谓所思惟无分别影像之相。……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一

(18)、这里的‘照见’如渡船,‘五蕴’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盘彼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自性大光明宝藏,便全体现前了。

(19)、你永远不知道你能有多爱一个人,直到你眼睁睁的看着他去爱了别人,你才知道嫉妒是一件有多恶心的事。

(20)、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观世音菩萨经典语录

(1)、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大的幸福。

(2)、爱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生活中有他,他习惯生活中有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一旦失去,却仿佛失去了所有。

(3)、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4)、安福寺04安福利生--:《学佛没有好处》:有人问我学佛有什么好处?我告诉他:学佛没有什么好处。又问为何要学?答:学佛只是没有坏处!学佛所有的功德智慧都是生命本有的,并非从无到有,所以不算是什么好处。但不学的人,无明烦恼覆盖了本觉自性,产生种种坏处,学佛只是把坏处揭开化掉,恢复本来面目,如此而已!

(5)、禅宗的修行第次值得你去思考,先要你修成,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你有一定的觉悟了,然后再修,修到能把见山不是山修回,看山还是山,这才算开悟,这种觉悟提高,空观一切浮华不实,修行到见山是山,但心如如不动,这又是为何呢?

(6)、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谛。

(7)、挂碍为因,恐怖为果;颠倒为因,梦想为果。菩萨依靠般若觉照,诸法空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惑业究竟净尽,功德究竟圆满,名究竟涅盘。

(8)、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9)、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10)、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心胸狭窄的人,擅长从别人的话里听出恶意。心胸宽广的人,擅长从别人的话里听出善意。你把身边的人看成是草,你就被草包围,那你就是草包!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宝,你被宝包围着,你就是聚宝盆。要懂得放大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长处,才能相互协作价值共赢!家之间这样,和任何人之间也是这样!

(11)、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12)、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3)、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14)、《观音诗》金沙池袅玉莲馨,殿阁阶墀尽水精。

(15)、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是道之要,慧道以空为上,学以无为为先。

(16)、不炫耀,因为不自卑。不花心,因为不缺爱。人性就是这样,自卑才炫耀,缺爱才花心。招摇的人,除了证明内心虚弱,说明不了任何东西。

(17)、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8)、《观音大士赞》足下青莲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轮珠。

(1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要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0)、安住当下,身心悉清凉;慈悲喜舍,福慧双增长!新年佳节,祝您和家人欢喜吉祥,如意安康!

5、观世音菩萨经典禅语大全

(1)、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3)、觉悟人生如过客,世间如旅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凉自在!

(4)、于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

(5)、佛教不是讲对死亡、临命终的一种依靠和寄托,佛教是讲现在。

(6)、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坚固,是观亦空。《大宝积经》卷一一普明菩萨会

(7)、此分总的摄持心经主要含义,即修甚深观照法门,照见诸法皆空,出生死苦海,证无上菩提。

(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9)、安福寺04安福利生--:柔和的声音,令人心生欢喜;正义的声音,使人荡气回肠;慈悲的声音,让人终生难忘;赞美的声音,给人如沐春风。一忍,可以挡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勤,可以成百业;一心,可以做百事;一善,可以利百人;一念,可以超百劫。

(10)、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11)、安福寺04安福利生--:放低自己、待人着想,是保持一种谦下与开放的心态,而不是外在的某个形式。人因为我执与骄慢,常常不自觉与他人对立,从而引发许多矛盾,造成很多问题的无解;放下对立的心态,才会更有智慧去处理事情,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12)、我们在纪念观世音菩萨的这样一个日子里,要认真深刻地领会观世音菩萨法门的殊胜,体会他慈悲的广大、智慧的深广。

(13)、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4)、(经文解释)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凡是我的弟子,三宝弟子,要行修孝道的,要孝顺父母的;应念念中常忆父母,当你幸福的时候,常想念父母,乃至于过去七世父母。想念他们干什么?在年年的七月十五日想念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我都要供养三宝,就这含义,我都应当修行,把我的功力回向给父母。常以孝,孝是孝顺父母;慈是对一切众生,给给一切众生的快乐。

(15)、承担生命的全部,快乐就有了翅膀,在无尽的时空中自由地飞翔。

(16)、当下是什么状态呢?当你剿落所有的外在假相和过去未来的影子时,全体透露的就是你真实的一切。

(17)、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18)、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

(19)、诸摄心人为缘外境粗心小息,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

(20)、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助人,一只用来助己。利人乐己,成人达己。幸福是爱心的产出,播种爱心,才能收获幸福。应该感激两种人:一是指出你缺点的人,二是示予你真理的人。心清月明,意净天青。清净者,众妙众美之源也。康乐就是富有,安定就是祥和,不争就是智慧,无愧就是。

(1)、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2)、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3)、这里所说的‘色不异空’等四句,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佛教哲理上的反映。

(4)、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常受到外界和自己内心的影响,会常发脾气,但自己又很痛苦这样做,该怎么办呢?其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不想延续这种错误的念头一生起来,说明修行已经在进步,正念的力量生起来了。过去可能有错都不觉得自己错。其知道错了,但习气的力量一时扭转不过来,这是定力不够,也是正念的力量还不够。一方面可以通过如法打坐习定,增强正念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至诚皈投三宝,以忏悔之心至诚称念佛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当中,观世音菩萨说:若多贪众生,至诚称念我名号,即得离贪;若多嗔恚众生,至诚称念我名号,即得离嗔……可以把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做为定课。其通过学习教理,了解一切诸法皆是因缘所生,通过明理开启智慧,调伏烦恼安福寺04安福利生--:(禅悟)感性的高境界是慈悲,理性的高境界是智慧,两者并行,方为正法。凡夫看见了对和错,菩萨观到了因和果。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利他之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悲之心;尊贵是什么?尊贵是敬重之心;财富是什么?财富是施济之心;解脱是什么?解脱是宽恕之心。

(5)、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

(6)、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7)、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8)、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当一颗树不再炫耀自己叶繁枝茂,而是深深扎根泥土,它才真正的拥有深度。当一颗树不再攀比自己与天空的距离,而是强大自己的内径时,它才真正的拥有高度。树的生长需要深度和高度,人的成长同样需要深度和高度!当一个人不再是炫耀,而是照耀的时候,他的生命将变得真正的富有。

(9)、“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10)、聪明与智慧是不同的,否则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说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烦恼。

(11)、如果,可以将一双手牵着不放,可以将一个人爱到无悔,可以将一段情念着不忘。那么,这凡尘俗世的红尘中,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恩怨与情仇;在每一个心里深处的角落中,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悲伤,积少成多,逆流成河。

(12)、过去现在未来,东南西北,都是佛身光明的化现,顿时融入无尽美妙的诸佛净土,难以想象地感动着!

(13)、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14)、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15)、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6)、愿清香的檀香味带走你一天的疲倦,愿清晰的戒定慧增添你无限的清净,愿幽雅的佛乐为您祈祷,愿观世音菩萨永恒在你心间转到,保你身体健康,法喜充满,春节快乐。

(17)、禅师、胃与脚谁力气大?弟子、脚,脚能搬动肚子。禅师、若胃不提供营养,脚搬得动吗?事物各有所长,没一说。

(18)、这个智慧是被佛教列为重要,般若思想就是大智慧才能够到彼岸,智慧才能够到彼岸,彼岸就是解脱,就是解脱。

(19)、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精彩的比赛,所以,再苦,也要学会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痛,也要学会忘记!

(2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恒唯法师: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无忧,因风而皱。禅是解脱,不是缠缚。禅是看别人更客观,更理解,更善意。

(3)、祝你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去无虑;中有健康;左逢缘;右逢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上可升官;下可发财;内积千金;外行好运;常行布施;兼济天下;内外法财;悉皆盈满;业障尽除;早证菩提。

(4)、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币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源自:《梵网经》

(5)、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

(6)、安福寺04安福利生--:《开心关心》:让心开悟就是真正的开心!让心关爱才算是关心,开心是解脱道,关心是菩萨道,只有这两条道路才是生命的出路,别的都是死胡同,学者不可不知啊!

(7)、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8)、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9)、仰望智慧的天空,我们在惊叹能思巧辩的同时,也学到了他为国人维护了尊严的精神。是的,只要多动脑筋,善于锻炼口才,就能在别人的恶意取笑中反败为胜,在人生中书写出不朽的篇章。

(10)、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11)、‘无明’是过去世的无始烦恼;‘行’是依烦恼所作的行业;这二者是过去因。‘识’是受胎的业识;‘名色’是在胎中尚未成形,识心叫名,胚胎叫色;‘六入’即有了六根,就将出胎;‘触’是三岁时,不识苦乐,而能接触外境;‘受’是七岁时,能感受苦乐,这五者是现在果。

(12)、凡人有两种方法积大福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幸福生活):一种是供养父母,一种是供养帮助大家的人。

(13)、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14)、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5)、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1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7)、活着,一定要有气度,这不仅仅是涵养,也是一种标识。在与人交往中,为人所看中的第一要素即是气度。修炼人生,展示自己活着的气度,让生命更有意义。

(18)、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9)、愿清香的檀香味带走你一天的疲倦,愿清晰的戒定慧增添你无限的清净,愿幽雅的佛乐为您祈祷,愿观世音菩萨永恒在你心间转到,保你身体健康,法喜充满,春节快乐。

(20)、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

(1)、佛教有“两轮”。大乘佛教有两个“轮子”:一个轮子就是智慧,一个轮子就是慈悲。叫做“悲智二轮”。所谓“转法轮”,就是转这两个轮子。转智慧之轮,转慈悲之轮。怎么转呢?靠我们每个佛弟子天天在生活中、在修行中、在待人接物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那就叫“转法轮”。不要以为坐在这里讲经说法才叫“转法轮”,不要以为坐在那里看经才是“转法轮”。在日常生活当中无私奉献,为真理奉献、为佛法奉献、为众生奉献,那就是在转法轮,是实际的转法轮。

(2)、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观世音菩萨经典禅语图片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