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1、王昌龄的著名的边塞诗有哪些
(1)、王昌龄在这地方一住就是八年,漫长又愁苦。这中间,朋友迎来送往,不少送别诗就写在这八年里。
(2)、人应该对命运保持通达,有酒的时候就该放声高歌。
(3)、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4)、一代才子,只可惜英年早逝,建功立业的心贯彻了李贺一生,但命运的嘲讽也伴随了他的一生。
(5)、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
(6)、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7)、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朗诵中选录的十首可称是唐代七绝边塞诗中的代表作,其中王昌龄两首,高适两首,李益两首,王翰一首,王之涣一首,岑参一首,陈陶一首。
(9)、杜甫成就高的是律诗,七绝并非他所长,但也留下了许多经典名篇,《江南逢李龟年》便是其七绝压卷之作。
(10)、王昌龄也回了岑参一首五言诗《留别岑参兄弟》表意:
(11)、冰心玉壶,是形容人的心底清澈。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诗中王昌龄也是用“冰心玉壶”来比喻自己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12)、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
(13)、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14)、第八首选了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此诗与高适的《塞上听吹笛》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李益是中唐诗人,高适、岑参均为盛唐诗人,因此将其排在岑参诗后。
(15)、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16)、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17)、本是开心登楼赏景,却反惹得一腔幽怨。王昌龄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转折突然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无穷,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终于明白: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
(18)、《蓟中作》: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19)、采莲的主角当然是采莲女,可是,王昌龄却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20)、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
2、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前7首
(1)、在这样的情绪下,王昌龄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2)、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一会儿悲风四起,落日的余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3)、两人作别后,次年,王昌龄到襄阳,拜访好友也是有名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一见故友来访,分外高兴,不顾自己的疽病还没好,便杀鸡宰羊招待,还安排了一顿海鲜。
(4)、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5)、全诗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6)、王昌龄就是这样一个重情义的豪爽诗人,即便朋友名不经传,一样热情,真诚相待。他给普通朋友也写了很多首送别诗,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7)、诗人王昌龄想“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他也为“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而痛哭。
(8)、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9)、“边塞”情结,我把它融入到对边塞诗歌的整理中,下面的《唐代边塞诗七言绝句十首》就是一个开始。
(10)、《送王大昌龄赴江宁》: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11)、但同样的题材,诗人们却有不同地表达方式。比如王翰喜欢采用对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
(12)、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13)、这亳州刺史闾丘晓,原本是一个"垃圾人",一向傲慢,看不起文人,就连他的上司,河南节度使张镐因布衣出身,闽丘晓也看不起,不愿听令。
(14)、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15)、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16)、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17)、在橘柚飘香的季节,诗人在江边酒楼上和友人(魏二)醉饮话别。江风吹洒细雨进入孤舟,寒意袭来,友人孤舟远行,更显凄凉。“江风引雨入舟凉”,明写现象(秋天的凉意),暗含分别的凄苦,寓情于景之自然、句法字法之精当,耐人咀嚼。
(18)、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诗中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19)、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0)、后选了晚唐诗人陈陶《陇西行》组诗中著名的一首,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作这篇边塞诗朗诵的结尾,为千年铁血划上一个柔情句点,意在弘扬爱国主题的同时,宣示生命与爱的可贵!
3、王昌龄的边塞诗10首
(1)、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2)、还有《从军行》,王昌龄共写了七首,尤以《从军行》(其四)更让人品味从军的壮志豪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长城在古代是军事要地,频发战争,军兵誓死保卫。古往今来,长城内外荒草丛生,列列白骨在滚滚黄沙中依然清晰可见。
(4)、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5)、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6)、诗的后二句写别情,语意浅近,但写别后的愁苦却拐了一个弯:友人去后,诗人愁绪不断,忽然发觉自己因为相念友人,竟把大好的凉秋时光白白空度了,真是可惜阿。
(7)、在船上饮酒作别(摇曳),船到洲渚,一水一分为二。水虽然分开了,但语言分不开,大家说话都能听到(“清江传语便风闻”)。王昌龄以此来劝慰李白不要感伤,水能分开,人分不开。
(8)、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9)、这首《闺怨》其实是王昌龄在三十多岁时考中了博学科榜首后只任了一个小官时的感慨,怀念二十几岁时驰骋边塞时的美好,隐隐有豪情被吞噬的悔意,怀念在边塞当兵那几年为难得的神采飞扬。
(10)、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11)、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12)、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13)、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14)、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悲哉行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15)、果然,在第二年,王昌龄参加科举,一举中了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开始了他以文定国的道路。
(16)、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17)、张籍则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达到一种以声传影,因声见形的妙用。
(18)、暗里却是作者官场不顺,孤独寂寞,无人赏识,没有知音的抱怨之语。
(19)、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王昌龄具代表性的10首诗,包括边塞、送别、闺怨体等:
(20)、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4、王昌龄的著名边塞诗句
(1)、这首七绝,能体现李白天才般的诗才,他在二十八字中,依次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处地名,占了十二个字,这在唐人万首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历史上也没有见过可称经典的同类诗作。
(2)、可是,王昌龄却不一样,这一天,他送别友人,却没有悲伤:
(3)、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4)、驷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5)、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赫赫有名的大诗人,特别擅长写七绝,自命为七绝圣手。
(6)、塞下曲四首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7)、诗人进入边塞后看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尤其是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为后人称道。
(8)、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行路难》。
(9)、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0)、我觉得王昌龄所有送别诗中,写得好的两句,当属《送柴侍御》中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12)、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13)、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在长安相聚时,找了一家酒亭小饮,恰好碰上四位妩媚的梨园女子在演奏名曲。三位诗人来了兴趣,欲比个高下,道:这些歌女的唱词中,谁的诗句点唱得多,谁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唐第一边塞诗人。
(14)、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5)、静美的诗:《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16)、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17)、《从军行·其二》:诗人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将士们深沉、复杂的感情。全诗如下:
(18)、王昌龄还有一首歌行体《长信怨》,也是借失宠于汉成帝的班婕妤之口表达自己遭人排挤,得不到皇帝重用的怨愤之情,其中著名的两句有:
(19)、在唐代众多的诗歌体裁中,有这样一种诗,豪迈奔放,充满了爱国情怀,也诞生了无数名垂千古的著名诗人,它就是唐代诗歌中璀璨的明珠——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史上著名十大边塞诗。
(20)、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5、王昌龄写的著名的边塞诗都有哪些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2)、把马的缰绳系住,我依靠在白杨树上,有谁知道我的怀抱所向呢。
(3)、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4)、王昌龄在这里可不仅仅是要像朋友竹报平安,他是要表达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5)、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出塞》这首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它浓缩了千年的边关战争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边战士的鲜血,抒写了所有中华志士的家国情怀,故而千古传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壮阔的边塞景色里,藏着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人民的同情,古往今来,衰亡与兴盛,背后都是累累白骨。
(8)、诗的首句为起句,交待了所在的地点——秦汉之地,感叹历史虽然几经变换,但历朝历代这里依旧征战不断。诗的第二句为承写征人,多少儿男征战沙场一去不还,留下了新人无尽的思念和哀伤。诗的第三句为转句和第四句合句一起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9)、其实这次收录的边塞诗中,第三首中有琵琶,第五首中有羌笛,第九首中有芦管,第六首中的主人公董大又是盛唐的著名歌手,可以说许多边塞诗都和音乐密不可分,这也是将这篇诗歌朗诵加上配乐的重要原因。
(10)、仕途不如意,王昌龄满怀忧愤,又敢怒不敢言,只好写诗泄愤,他那些大量的闺怨诗基本都是这段时间写的。
(11)、塞上曲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鞲马宿严霜。
(12)、果然,轮到这位漂亮的歌女唱时,便唱起了王之涣有名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就是"旗亭画壁"的由来。
(13)、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14)、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15)、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足局)步。
(16)、少年行二首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17)、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8)、公元743年,45岁的王昌龄应邀与王维、裴迪等人一道游青龙寺,拜访高僧昙壁上人,彼此吟诗以和。尤以王昌龄的"青龙寺和诗"写得好,他所写的《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不仅很好地见证了好友之间的真诚往来,还表达了向往圆通处世的佛学境界:
(19)、不过,王昌龄的边塞诗风格又有别于高适、岑参、王之涣。高岑二人都以长篇见长,高适的诗多激情昂扬,岑参的诗则偏重于雄奇瑰丽。
(20)、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时间漫长。但是,即便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1)、《从军行·其一》:全诗亦情亦景,深刻表现了边塞将士对亲人的思念。全诗如下: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这是一首反战诗,通过追忆开元二年(714)唐将薛讷大破吐蕃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悲烈残酷,流露出诗人强烈的反战思想。
(4)、当时李白雄心勃勃,想去长安施展抱负,饱尝仕途艰辛的王昌龄暗示李白,前路也不一定好走:“山长不见秋城色,”(绵绵群山遮掩的长安,或许只是个虚幻的存在)。就算到了长安又能怎样呢?是“日暮蒹葭空水云”的景象(日暮下,江水一望无际,风中摇曳着芦荻,空阔的天上飘着云),意思是到了长安,即便实现了梦想,也可能是“空水云”。
(5)、送别诗,通常的套路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惜别之情。但王昌龄之高,就高在出新意,他把眼前情景推开,而是打开另一扇门——想象之门,替友人虚构了一个情景:远在潇湘的你,在一轮明月下,耳听两岸猿声。这环境如此凄清,你能入眠吗?入眠后,声声猿啼也会入梦,恐怕也不能安睡吧。这张图,其实是诗人的担忧,更好地抒发了惆怅别情。“长”字写猿声,极形象,空谷传音,凄寒入骨。
(6)、只要你能坚守住本心,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那就不会迷失自己。
(7)、美貌的宫妃羡慕那丑陋的乌鸦,如此巧妙的设计,可见宫妃的孤独与凄清,一个人缺少什么,才会去羡慕什么。所以发现自己有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和羡慕的人并不是件坏事。这些东西才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努力。
(8)、若不及:一作苦不及。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前7首精辟10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