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500个
1、关于战争的成语500个
(1)、(出处):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2)、当时的晋国,大败齐国还行,灭掉齐国那就远远不能,于是放弃了无理要求,接受齐国的赔偿,和谈了事。
(3)、它没有像市面上大多数成语书那样,按音序或笔画顺序排列。它把500个成语故事,按照意义和使用场景分成了20大类。
(4)、一切都靠战果说话,不管你口气有多大,创造了成语“余勇可贾”和“灭此朝食”的齐国军队,终还是被晋国打败了。说大话的齐顷公,紧接着就尝到失败的苦果了,他一路狂奔,后面敌军正在追赶,偏偏不讨巧,齐顷公的马车被大树给挂住了,偏偏前一天晚上,丑父的胳膊在睡觉的时候被蛇咬了,推车的时候使不上劲,于是就被敌人追上了。
(5)、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6)、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7)、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9)、幸亏汉景帝及时调动军队,才平息了这次叛乱。可景帝并未吸取教训,又分封属地给自己十三个儿子,各为诸侯王。
(10)、第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唐代诗人的这首诗
(12)、(斩将搴旗):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13)、在第五次修订本的基础上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全面修订重排。
(14)、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16)、 林徽因痛恨陆小曼,张爱玲晚年为何跳蚤缠身,三毛又为何选择用丝袜自缢?
(17)、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8)、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19)、刚开始,齐国占了点便宜,齐国的勇士高大有力,徒手举起石头往晋国阵营里扔,还生擒了俘虏,将其捆绑在自己的马车上,四处炫耀嘚瑟,还亮着肌肉说:我身上的勇气还有大量余额,你们要不要买啊,“欲勇者贾余余勇”。于是,一句伟大的成语产生了:余勇可贾。
(20)、(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2、关于战争的成语大全
(1)、出自《吕氏春秋·察传》: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后来就以此比喻以讹传讹,或主观主义凭空解释,把事情搞得颠倒悖谬。
(2)、鼓衰力尽 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3)、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4)、出自《战国策·赵策二》。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5)、《成语误用辨析200例》:误用、滥用成语怎么办?为什么会错?怎么样才能用对?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要注意些什么?
(6)、有了兵权和兵力,还需要英勇善战的将领而统帅士兵,例如关羽、张飞等辈。
(7)、译文: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8)、(靴刀誓死):指战死沙场的决心。《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9)、出自: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10)、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西者,意踟蹰。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一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一方面反衬诗人一路所见秦汉宫阙的破败,百姓处于战乱之际的无边苦难。
(11)、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登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钱。刘蜕答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又自宋朝以来,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后有何昌以对策居第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出现。
(12)、例句:他参加革命几十年,在~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3)、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4)、《汉语成语小词典》(第6版):收录常用成语4600条,特别适合中小学师生和一般语文工作者使用,深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之一。
(15)、休兵罢战 〖解释〗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16)、这次排球决赛,出现了错综复杂、犬牙交错的局面。
(17)、不过,战争的发展并不一定以初的态势延续下去。第二天,双方正式交战。齐顷公对自己很有信心,当天早餐的时候,他就雄心万丈地说:将士们,我们今天先把敌人灭了再来吃早餐,都还是来得及的,“馀姑翦灭此而朝食”,又一个伟大成语诞生了,“灭此朝食”。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吃早餐,反正是骑着马就奔出去了。当时,一个叫丑父的助手跟着。
(18)、《新华成语词典》:中国成语词典,销售超过500万册,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
(19)、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0)、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去世,日记留给了长子蒋经国。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辞世,将父亲和自己的日记交给三子蒋孝勇。1996年,蒋孝勇离世,两蒋日记由其妻蒋方智怡保存。2004年12月,蒋方智怡代表蒋家将这些日记暂存胡佛研究院,期限50年,蒋家可以随时取回。其中蒋介石的日记从1918年至1972年止。这些日记的原件皆用毛笔书写,运抵胡佛研究院之初,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全部发黄,并且受到水渍、发霉的损坏。负责馆藏的技术人员对日记纸张除潮除霉后,放入恒温档案库中,并用高质量的35毫米胶卷逐篇拍摄,再把这些缩微胶卷,以A4大小的纸张影印出来。
3、关于战争的成语100个
(1)、(虫沙猿鹤):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从为虫为沙。
(2)、这些成语都比一些长句子的效果要好很多,还能避免啰嗦、重复、词不达意等情况出现。
(3)、调整语源阐释方式,增加“语本”体例以表明成语定型之前的语源。
(4)、(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5)、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井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6)、杨天石对蒋介石日记的搜寻始于1983年。在胡佛研究院的日记开放以前,杨天石便奔走于南京、台北等地,查阅蒋介石日记的类抄本与仿抄本,但这些版本毕竟都是摘录,直到2006年日记原版公布,才了却了杨天石的诸多遗憾。
(7)、尽管蒋介石自我反省了50多年,有些毛病却一辈子都没改。蒋介石脾气暴躁,多次打骂身边的人,从士兵到警卫员,甚至自己的原配老婆。每打一次,他就检讨一次,但屡犯屡检讨,屡不改。此外,蒋介石的孤僻任性,也令人吃惊。孙中山早年没有根据地,到处漂泊,所以孙中山很想找一块根据地,培养一支军队。他看中了福建一块地方,就把蒋介石派去了,可蒋到了那个地方三天,就拂袖而去,终也没把根据地建起来。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发生,但蒋介石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理由,要么是别人妒嫉他,要么是环境不好。
(8)、“我为什么输了?”,这个问题恐怕蒋公后半辈子都在不停的想着。想不想得出结果我们不知道,但老毛是帮他总结出来了。
(9)、 做皇帝,他们是笑话;做副业,他们是神话
(10)、干戈载戢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11)、(烽鼓不息):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12)、我以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政d,是有宽阔的胸襟去承认历史的。正视国民d在抗战时期的贡献,不再避讳这类话题,才是作为执政d的中国共产d应有的怏怏大度。
(13)、所谓“封建主的老戏法”指的就是蒋介石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将封建历史中的那些阴谋诡计用到了极限。遍观蒋介石的一生,他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其中一点靠的就是审时度势的抱大腿。从陈其美到孙中山,再到江浙财团和美国,不得不说他的眼光足够毒辣,投靠的都是前途无量,实力强劲的组织。除此之外,他的封建权术可谓登峰造极。利用其手中军权,接连制造“中山舰事件”、“412政变”等,在国民d内地位急速上升。再用收买、结拜、平衡等多种手段,接连摆平了国内各大势力。不得不说,蒋介石的上位史堪称是中国古典政治权术的呈现。如果是在古代,那么蒋介石是极有可能完成统一大业,成为开国之君的。可是,蒋介石生在了一个错误的年代,这才有了后面的“行不通”。
(14)、后面半句的“封建主的老戏法”以及“行不通”可谓是总结了蒋介石一生的兴衰。我在看《大决战之淮海战役》时,有一个片段一直记忆犹新。老蒋在淮海战役作战会议上,回忆着自己当年率军北伐时,民众热烈欢迎,士气高昂如虹的场景。接着又愤怒道,怎么十几年的时间,这里却要变成自己的葬身之地了?
(15)、但是多年来却极少提到正面战场的作用,我们所接触的,都是对共产d人英勇的赞叹,而众多国民d人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16)、(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17)、(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18)、“成语小话”“奇思妙想”“看图猜成语”等小栏目,近300条成语挑战你的智慧与想象力,体验解密成语的意外之喜。
(19)、译文: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光荣的。
(20)、当被问到“喝西北风”是不是成语时,他信心十足地说:“‘喝西北风’要是成语,我就把手卡吃掉!”
4、五个关于战争的成语
(1)、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2)、(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
(3)、(裹尸马革):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4)、大型成语词典,收词条26000条左右,约400余万字词典。以“实用性”、查考性、资料性”为编写宗旨,所收条目包括常用成语等。
(5)、(旌旗蔽日):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战国策·赵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
(6)、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7)、 评选史上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8)、与日本和台湾的年轻人有过一些交流,其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年轻人不像我国年轻人这样关心政治和历史。他们关心的是吃喝玩乐和自己的前途。不过,如果一定要他们选择,相信教科书的应该居多,就象中国的年轻人不也是在教科书的洗礼中长大的么?日本民众关心的还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比如经济形势等。曲意篡改历史、挑起中日矛盾的只是一部分右翼分子。中国现在不是也有极端民族主义者天天喊要打这个打那个么?
(9)、(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10)、正面战场在八年中,共打了22场百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其中包括淞沪、衡阳、长沙、武汉、徐州等会战),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战役1117次,阵亡将士达200多万。有时每天要消耗一个师,十分钟牺牲一个连。据何应钦回忆,仅淞沪会战,就消耗了85个师,伤亡官兵33万人。不太引人注目的桂林保卫战,仅漓江上浮起的日军尸体就多达7000多具,至今仍让侵华日军老兵心有余悸。后日军靠施放毒气弹才攻入城内。从1939年至1940年春,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进行的大小战斗近500次,占全部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44%,军队伤亡人数达16万人,占整个战争期间的43%。
(11)、赵兴元同志是千百万革命者为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善战的缩影,是无数人民英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保持革命晚节的写照。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
(13)、原来,是齐顷公请自己的母亲萧同叔子在幕后观摩这次外交大会,没想到老人家见到郤克的驼背瘸腿,实在忍不住了,就在帘子后面哈哈大笑起来,《左传》是这么记载的:“春,晋侯使郤克徵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
(14)、(擂鼓鸣金):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
(15)、实际上晋大夫这番话,是与秦穆公约誓,希望他说了话要算数。“下风”的意思就是你的诺言不仅天地共鉴,我们在下这些做臣子的也都听见了,希望你不要食言。
(16)、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
(17)、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18)、本书所选200条成语都是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取自近期主要报刊和主要网站。
(19)、(例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
(20)、(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后一战。《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5、关于战争的成语500个字
(1)、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2)、杨天石称,蒋的日记可说是他的反省录,“读蒋介石的日记,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他主要是写给自己看而并非为了将来备忘或者出版,其中记录了他许多真情实感。蒋介石早年每天静坐,反省自己干了什么坏事,有什么坏念头,晚上就在日记上写下来。蒋介石好色,有一次逛街时对面走来一个女孩,蒋一看,哟,这个女孩挺漂亮,心里动了一下。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在认识宋美龄之前,蒋日记里这样的内容,是很多的。”
(3)、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4)、伐罪吊民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5)、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6)、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
(7)、(必不挠北):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8)、《成语密码》: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我们大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妙趣横生地解析成语中蕴藏的文化密码,新鲜、有趣、长知识!
(9)、本来很严肃的一件事,却被这几声笑给搅黄了,诸侯与诸侯之间变成了意气相争。这晋国使节团,脸都气黄了,发誓说:“所不此报,无能涉河。”要是不能报今日之恨,我们就过不了河回不了晋国。
(10)、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11)、(临敌易将):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12)、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相关考点。公考常识备考,多积累肯定没错!
(13)、这简单一句话就把蒋介石整个人的本质及其一生都描绘了出来。前半句两个成语很好理解,“一人独吞”说的是蒋介石自私自利,“人莫予毒”说的是他狂妄自大。但凡了解点凯申公历史的,大概就会明白这两个成语有多准确的描绘了他的性格。国军为何派系众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蒋只重要自己的嫡系,根本不把其他派系当人看。老蒋不仁,也休怪别人不义,也就自然出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了。老蒋的自大就更不用说了,各种多久多久内消灭共匪,各种一切尽在掌握。狂妄之时他甚至这么评价:“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不知道凯申公转进台湾的时候想起这句话会不会脸红。
(14)、以常用常见和兼顾语源为原则,对部分主副条进行调整。
(15)、话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d的确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一组数据:
(16)、(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17)、郤克惦记了三年,终于等来了齐国、晋国开战。公元前589年,齐国先是攻打鲁国,鲁国于是向晋国求援。一听说要和齐国干仗,郤克就来劲了。于是,由战马拉着八百辆战车,轰隆轰隆地来到了前线。
(18)、出自: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
(19)、晋国那边呢?郤克更拼,他的马车一路冲锋在前,结果他中了一箭,血都流到鞋子上了,他对助手说:我挂彩了。助手张侯鼓励他说:你这点伤势算个啥,从早上打到现在,我的手和肘被箭射穿了,为了胜利,您就忍忍吧,“吾子忍之”。连主帅都流血了,可见这场战役打得有多惨,双方有多拼。
(20)、《学生漫画成语故事》(共4册):甄选常见成语,摹绘精彩漫画,讲述生动故事,传承成语文化。军事战争、历史谋略、人物传奇、逸闻哲理,分类讲述成语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战争的成语大全精辟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