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资料简单介绍
1、巴金的基本资料
(1)、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当时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两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直到1944年,已经40岁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与萧珊结婚,两人的婚礼极其简朴,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一桌宴席。1945年,抗战胜利,女儿李小林出生。
(2)、《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作用。
(3)、将近二十天里,我每天去医院陪伴她大半天。我照料她,我坐在病床前守着她,同她短短地谈几句话。她的病情恶化,一天天衰弱下去,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4)、我在变了形的她的遗体旁边站了一会。别人给我和她照了像。我痛苦地想:这是后一次了,即使给我们留下来很难看的形象,我也要珍视这个镜头。
(5)、巴金只选他自己喜欢的、打动了他内心的作品翻译,他把感情倾注于作品中,希望用译文打动更多人的心。因此巴金的翻译风格流畅自然,富于感情。
(6)、巴金(1904_2005),文学大师,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7)、一九三五年我在日本东京想念祖国,感情激动、坐卧不安的时候,我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俄罗斯语言》。……我写《火》的时候,常常背诵这首诗,它是我当时‘的依靠和支持’。——巴金
(8)、他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9)、法文维基百科的吉里堡名人录中有巴金一行。二零零九巴金年时在此城中有好些向这位大作家致敬的活动,如在文化馆展出他的作品、在大桥上安设了一连串北京城街景的巨型照片,在旧拉封丹中学(现称拉辛中学)的门前,立了一块中法对照的纪念碑。更出版了一本硬皮精装的大册子,纪念巴金、尤其是在吉里堡的日子等。但其实当地人心上根深蒂固的仍只有拉封丹,这是可以明白的。他的雕像高立在桥头大街交接处,沿河岸上都有寓言故事的雕刻,龟兔赛跑,孤狸与乌鸦⋯他出生的故居早已改为一座博物馆,藏品丰富,很值得一看。
(10)、冬日的阳光斑驳地跳跃在枝干上,好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色的小花。
(11)、作者简介:绿骑士,原名陈重馨。广东省台山人,香港出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后赴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及于罗浮学院修读美术史。1977年起居于法国。曾于欧亚美加举行个展或群展。著有散文、小说集:《绿骑士之歌》、《棉衣》、《壶底咖啡店》、《深山薄雪草》、《石梦》、《哑筝之醒》,《花都调色板》、《神秘旅程》。诗画集:《悠扬四季》。儿童故事三本。法文诗画集五册。近年致力于诗与画的配合创作。
(12)、(迦尔洵是)“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小说家”,作品中的“博爱和人道”“非战与自我牺牲”的思想值得关注。——鲁迅
(13)、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14)、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5)、「在精神折磨厉害的时侯,我也有过短暂的悲观绝望的时刻,彷佛茫茫天地之间就只有一张老太太的脸对我微笑。」
(16)、本套巴金译著推出后得到全国各地媒体,包括《文汇报》、《每日新报》、《劳动报》等的广泛关注。
(17)、《家》,以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作为写作的素材景,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用自己笔下的小事反映出时代大势,这种框架的设置大气。
(18)、今天是阅读类专栏“享读”的第11期,本栏目由上海发布和市新闻出版局合作,推荐好书给大家,每周六和你见面,享受好书、分享阅读。
(19)、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20)、如果罗洪“一九三四年春”的回忆无误,那么巴金此番游览松江,大约在2月底3月初前后,春意初显,适合郊游。
2、巴金的简介资料正确答案
(1)、*ChateauThierry,巴金译音为沙多吉里;因Chateau是堡垒的意思,以后有许多取此意的不同译法。多译为吉里堡。
(2)、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反抗的力量禁锢着她的感情,她与觉慧爱恋,她的自由,她的一切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摆布。“人与奴”“爱与卑”在这个少女的心中这两对矛盾越来越尖锐,交锋越来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强烈反抗。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躯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她用自己年轻优美的生命向专横残酷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严厉的抗议!鸣凤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垒筑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顽固高墙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唤醒了高家第一个叛逆者——觉慧。
(3)、高家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4)、丑闻与疯癫|揭露肯尼迪家族被隐藏数十年的秘密
(5)、《海上日出》是巴金先生另一篇入选小学课本的文章。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杂记中的第23篇。文章展现雄伟壮丽而又十分奇妙的海上日出景象,给人奋发向上。
(6)、这位精神烁健的老先生眼中闪着孩童一般的好奇和友善,亲自陪同我们踏遍巴金在城中的足迹。校门本来关了,他到处找人来为我们打开。他多次请旅游咨询局多向访客作介绍,仍未能如愿,所以我们会遇到那様指鹿为马的接待员。他的热心使人十分感动,将来定会有进展。
(7)、佘山附近河道(薛文雄摄,刊《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3期《松江天马山佘山胜景》,原题“清流潋滟”)
(8)、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9)、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10)、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卧看时,所见的天空有限,显得深而且远,因此有回到母亲怀里的感觉。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地,作者当时挣脱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去国之际,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又回忆起童年来了。
(11)、 2018年4月11日,由嘉兴学院图书馆、巴金故居、嘉兴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书之爱—巴金与书图片文献展、巴金主题书展”在越秀校区图书馆大厅开展。展出以来,不少学生驻足。此次活动系嘉兴学院第十届“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也是巴金故居2018高校巡展中第一次走出上海。
(12)、第一天清晨,他从上海乘火车到松江,车程约一个半小时;朱雯罗洪夫妇在松江站接站,再乘小船去佘山;舟行两小时左右,中午前后到达佘山,三人在船上吃了午饭,再登山游览;下午乘船返回松江城内,夜宿新松江社。
(13)、三天以后在龙华火葬场举行告别仪式。我衷心感谢前来参加仪式的少数亲友和特地来帮忙的我女儿的两三个同学,后,我跟她的遗体告别,女儿望着遗容哀哭,儿子在隔离病房还不知道把他当作命根子的妈妈已经死亡。
(14)、1920年代的佘山风光图(上海天文博物馆展出)
(15)、来到旅游咨询局,是位于城中心一间两层新式的「法美友谊之家」的楼下。满是与寓言大师有关的物品。附设小型文化中心,尤以年轻人为对像。楼上是一个纪念馆,因为一九一八年时,美国罗斯福总统当空军的儿子康庭(Quentin)在这儿附近的小村森漫利(Chamery)殉难,二十一岁。这儿展出了这位年轻军人的事迹,照片上带着英伟笑容,他怎会料到死亡如此接近?而像这様被战争夺走的精壮生命何止千万?(在城西三公里山上有一座巨大的纪念碑,立着代表法国和美国友谊的两座巨型雕像。)
(16)、其实巴金当时的心中怎会平静呢?满胸激情澎湃,短短的一年多之间,除了阅读大量外国社会学作品,翻译了「伦理学」、「断头台」、「俄罗斯十女杰」和「俄罗斯革命史话」等。而重要的是,他将笔记串合起来,以小说形式写了处女作「灭亡」。
(17)、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19)、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败、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20)、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3、巴金资料简单介绍50字
(1)、边吹手边急匆匆的回家,成为每年冬日里永不改变的印迹,口腔的温度在冰冷的手上停留了短暂的一瞬,便无情地被风卷走,张狂的空气早已没有原来的顺服,压抑的寒冷促使我加快脚步,只想好好的暖暖手。
(2)、简介:《狱中记》是一部“人类心灵之记录”。1892年,无政府主义者柏克曼在一次政治刺杀活动中失败,为此他被判以谋杀未遂罪,并被判处22年有期徒刑。1906年5月18日,柏克曼在狱中服刑14年后获释,随后他根据自己的监狱经历写下了监狱文学的经典之作——《狱中记》。
(3)、《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述了1919年起5年之间封建中国家庭逐步走向分化与衰落,终高家的年轻一代冲破封建礼法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4)、1977年,任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5)、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6)、向接待小姐问及巴金,并提到巴金年的庆典。她为难地说:「我知道有这一个人物,但庆典已是多年前的事,总之我全无数据可提供。」彷佛庆典是一过去后便不重要。不过她很尽责地告诉我们:「不远处竖立了一个巴金纪念牌。你们可以去看看。」还详细地指导我们怎样走。找到去,原来是关于一个东方木匠。除了是中国人,与巴金毫无关系。
(7)、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8)、「五十年来我做过不少沙多吉里的梦,在事繁心乱的时候,我常想起在那小小古城度过的十分宁静的日子。」巴金这様写道。
(9)、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物与我融而为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10)、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11)、二次大战时吉里堡市中心有部份被炸毁了,而且这许多年来当然已有无数改变。旧校舍旁扩充了新楼,饭堂楼上的宿舍小室都已打通了作为教师会议厅。但仍可想象年轻巴金在这儿的日子,如他自己说:「一面走路一面捧着书来读。」园中苦栗树已不在了。七九年巴金重游此地,推窗一看,在场的人都听到他冲口而出、用法文说:「那苦栗树⋯⋯」
(12)、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13)、佘山景观(薛文雄摄,刊《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3期《松江天马山佘山胜景》)
(14)、王婷婷:全民鸡娃+焦虑?美国这场骚乱中似乎有答案
(15)、她是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贤妻良母,为自己所爱的男人付出一切,后难产而死。
(16)、这个默默的小人物,当年照顾几个离乡别井的外国学生时,相信全没想到、她那不经意的温暖会传到这么遥远这么长久。在吉里堡公墓里,那个甚至没有墓碑的坟中,他们不会寂寞。
(17)、简介:《红花集》共收入俄国作家迦尓洵的8个短篇小说:《红花》《信号》《一件意外事》等。巴金1922年就曾翻译过迦尓洵的《信号》,他说:“我这一生很难摆脱迦尔洵的影响,我经常想起他写小说写到一半忽然埋头痛哭的事,我也常常在写作中和人物一同哭笑。”
(18)、她住院后的半个月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以来我既感痛苦又感到幸福的一段时间,是我和她在一起度过的后的平静的时刻,我今天还不能将它忘记。但是半个月以后,她的病情又有了发展,一天吃中饭的时候,医生通知我儿子找我去谈话。
(19)、琴是黑暗家庭中一线希望的火花。正如觉民所赞叹的那样“琴真是个勇敢的女子”。她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上了女子师范,还想与觉民等一起去外语专科学校。她还写了剪发有十大好处的文章,并在刊物上发表。男女同校,女子剪发,这对封建卫道者来说是不堪设想的。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争取自由解放的气魄和胆量。
(20)、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4、巴金资料简单介绍100字
(1)、这篇文章里,并没有我们熟知的文学家的浪漫桥段,而是对一个爱人朴实的娓娓道来。
(2)、简介:《迟开的蔷薇》是德国诗意现实主义小说家斯托姆的小说集。斯托姆的作品被誉为“德语诗文之明珠”。诗与青春是作者吟咏的永恒主题。译者巴金说,“对一些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笔,简单的结构,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罢”。
(3)、在那些年代,每当我落在困苦的境地里、朋友们各奔前程的时候,她总是亲切地在我的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的确,只有在她后一次进手术室之前她才说过这样一句:“我们要分别了。”
(4)、当时,各项社会活动等占据了巴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故地重游,恍如昨日重现。
(5)、我们带了中饭的饭菜,托船家在船尾热了,船靠岸,先吃饭,然后上山游览。这一顿饭虽然简单,但也安排得干净而色香味俱备。回到松江,步行到新松江社。新松江社有一个开阔的广场,二楼的房间面对这个广场。休息喝茶的时候,他说这一天的时间过得很有意义。走到餐厅,几种有松江特色的菜肴已等着他了。第二天上午送他上了火车。(罗洪:《初识巴金》,2003年11月19日《新民晚报》第22版)
(6)、《春》,只写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闺阁内的小事。如果说,记忆深刻的话,那应该是慧的死亡和淑英的出走。怀春少女的憧憬和怦然心动,当然这个“春”不是“春心”,是对“春天”的向往,对社会变革的“春天”到来的一种期盼。一语双关,意义深刻。
(7)、这本书(《文学写照》)是一个宝库,充满了给人启示的逸事,不但有大文豪如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本人,还有没那么出名但值得一读的俄罗斯作家,更有一众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理想主义,绝望,怪诞,疯狂——来自俄罗斯生活的各个层面,高尔基都用精确的笔触写得栩栩如生。——戴维·洛奇
(8)、现在的小城安宁而热闹。当年巴金寄出「灭亡」的邮局已拆掉了。他买那些练习簿是在哪一间文具店?桥头上那间他为校长夫人和小姐生日时买花的花店仍在。他的头上长第一根白发,由理发师捡下来,是哪一间理发店?他常从校园后去河边散步,通过一个满是苦栗树的小树林,现建满房屋⋯⋯其实也不必一一细寻。大街小道上,桥上,山上,那一年多之间巴金一定踏遍。
(9)、1949年冬,巴金夫妇与女儿小林摄于霞飞坊59号寓所
(10)、第二天早晨她动身去医院,一个朋友和我女儿、女婿陪她去。她穿好衣服等候车来。她显得急躁,又有些留恋,东张张西望望,她也许在想是不是能再看到这里的一切。我送走她,心上反而加了一块大石头。
(11)、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2)、框架结构更加完善,时代气息更浓。尤其把时代变革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状态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展示的淋漓尽致。小说取名为《家》特别经典,写的就是家事小事,反衬出大环境就是国事,以小见大。
(13)、《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14)、三房的克明在女儿跑后有所悔悟。两个弟弟却想卖掉公馆分家,儿子又不争气,克明在郁闷中丢下怀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头翠环敬佩觉新为人,三太太决定将她给觉新。四太太王氏为了利益将六少爷觉世过继给陈姨太(她刻薄到自己的丫头倩儿死了也只是让“下人”抬走,对觉新买棺材大为不满),克定克安大胆地将小旦请到公馆里唱戏,还在外面“包养”。四小姐淑贞受不住克定与沈氏的争吵及沈氏对其仇恨跳井身亡,沈氏万分痛苦,决定带着春兰与袁成离开。
(15)、他回国后写了几篇以法国为背景的小说,都是以小人物为主角,多是在这些地方遇到。
(16)、 大厅的一角,设有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主题书展。周立民先生潜心巴金研究,他在我校4月19日的读书节开幕式上作了题为《“不必读书”谈》的讲座,与听众探讨哪些书是不必读的,进而弄清读书的目的和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书。具体到巴金,他推荐了《随想录》。趁周立民先生来校,请他将展览的他的著作全变成了签名本。
(17)、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18)、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19)、八十多年前,巴金游松江、登佘山,看到怎样的风光,感受到怎样的气象,可资参考的仅有罗洪寥寥数语的回忆,更不用说影像资料了。不过,借鉴同时代的绘画、照片,读者或可“脑补”一番,比如佘山之巅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展出的1920年代佘山风光图(油画)、《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3期和14期上刊登的佘山照片等。
(20)、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5、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简3条)
(1)、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该作品改编越剧曾于2003年首演,由越剧名家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等担纲主演。四川交响乐团根据《家》改编的歌剧《鸣凤》于2013年11月25与观众见面。《鸣凤》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元华、高育发分别担纲导演及艺术总监。
(2)、而他也能投身时代浪潮,随着时间的发展写出不同风格的著作,从而紧紧抓住时代精神屹立不倒,相比较很多在民国时出名几年、十几年就消散的作家,他的作品常青长驻,也许就像他所言:“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那般,将自己投身于写作之中,从而换来了大众对他的喜爱和“人民作家”称号的认可。他的一生,是用写作来展现时代给予的馈赠,再让时间把它流传下去,影响乃至教育后人。
(3)、见到熟人她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她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
(4)、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5)、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物与我融而为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6)、纵观巴金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既影响了文学上长达半个世纪,同时也被时代所影响,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世纪20年代的军阀混战到全面抗战到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再到改革开放,每一个时期在他的作品里都能找到影子。
(7)、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d派人士。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9)、巴金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彻底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10)、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
(11)、《秋》描写的是大家庭的破败,众多人的衰落故事,更加悲情,没有生机。一片萧瑟,处处悲凉,也许这正是秋天吧,但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前期的耕耘,后期的收获。
(12)、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13)、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调节,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
(14)、适逢巴金诞辰115周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全新汇编的10卷本《巴金译文集》以飨读者。此次底文为巴金故居授权的版本,由巴金故居专家审定并做出出版说明。
(15)、曹禺:“我怀念北平的三道门,你住的简陋的房子。那时,我仅仅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名大学生,是你在那里读了《雷雨》的稿件,放在抽屉里近一年的稿子,是你看见这个青年还有可为,促使发表了这个剧本。你把我介绍进了文艺界,以后每部稿子,都由你看稿、发表,这件事我说了多少遍,然而我说不完,还要说。因为识马不容易,识人更难。”
(16)、三房的淑英被父亲许给陈克家的第二个儿子,她极力想挣脱不幸的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与琴决心帮助她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蕙完婚后过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为婆家不肯请西医耽误了医治,默默地死去。蕙在眼泪中病死在医院,觉新极其痛苦。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觉新,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终,淑英在觉民等人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结尾,觉新等人收到她从上海的来信,信中倾吐了她获得自由后的幸福。
(17)、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后一息。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18)、国内:dushiniang999@1com
(19)、扉页上是巴金的英文签名,巴金正是在日本开始翻译《散文诗》
(20)、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1)、那是在巴黎东面约九十公里、去香槟区途上的一个倚山临河的小古城。寓言童话大师拉封丹(JeandeLaFontaine)在此出生,是小城的灵魂。山顶的古战堡只剩下了严峻高厚的墙,四周树荫园林,是市民散步的好所在,假日还有中古式的猎鹰表演,俨然透着童话味道。从这儿,正好俯视闲静的马宁河**在城中流过,一遍悠然。难以想象它不但经历过古远的烽烟,较近代遭受拿破仑与俄国和普鲁士之间的铁蹄蹂躏、第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更成为血淋淋的生死场。
(2)、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3)、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4)、在「随想录」中,巴金写文革挨斗的那段痛苦日子。笔下那个老太太是数十年前,万水千山外、法国吉里堡*一所中学的看门人古然夫人(Cousin)。
(5)、萧珊和巴金的初识在上海,是18岁的读者“迷妹”和已经30出头畅销书作家的“读者见面”,随后,在上世纪30-40年代那个动荡时期,他们相聚又分离,后1944年结婚,并且相濡以沫、携手一生。
(6)、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7)、在马宁河畔我想到很远处,家春秋,寒夜⋯⋯如果世界上继续有持火炬的人,寒夜不会永远笼罩大地。
(8)、《春》写了一个女孩如何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它无疑给了许多年轻人以叛逆的勇气,巴金因此也成了许多想要叛离家庭的年轻人的“咨询对象”,在众多的咨询者中,有一个女孩寄给他一张照片并约他见面谈谈。一见面,这个女孩就谈起自己守旧的父亲,并表示想脱离家庭。巴金诚恳地劝说女孩不要冲动,认为年轻人羽翼未丰前不宜轻易地踏入复杂的社会。此后,这个女孩遇到麻烦时,常常找他倾诉。她就是萧珊,后来成为巴金的妻子。
(9)、当时病房里没有人照料,生活方面除饮食外一切都必须自理。后来听同病房的人称赞她“坚强”,说她每天早晚都默默地挣扎着下了床,走到厕所。医生对我们谈起,病人的身体经不住手术,怕的是她的肠子堵塞,要是不堵塞,还可以拖延一个时期。
(10)、觉慧逃出家庭后获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剧还在一幕幕上演。觉新兄弟的继母周氏的娘家人来到成都,要为觉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聪明美丽的女孩,却被顽固的父亲许给荒淫的郑家的孙少爷郑国光,蕙的母亲与奶奶都不同意,但周伯涛(蕙的父亲)执意要把她嫁到那里去。大家都替她惋惜,觉新在她身上看到梅与珏的影子,却无力帮助……这时,觉新的爱子海儿不幸病死,他对生活没有了信心。觉民与琴则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鼓励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11)、巴金1972年8月在龙华殡仪馆与萧珊告别时所摄
(12)、巴金著《激流三部曲》之二《春》,是之前《家》的续集,故事继续随之发展,讲述了三房的淑英在觉民、觉新、琴等人的帮助下逃出家庭,逃到了觉慧所在的上海。
(13)、那时上海到松江公路已经有了,但是大家还是乘火车多。我们事先雇好一条小船,他来了之后,到车站接他,直接下了船,一同去游佘山,当时没有汽车路,要坐小船。阿拉先烧好一些小菜带去,到中午吃饭辰光,请船家帮着热一热,就在山上吃,蛮有意思的(笑)。
(14)、大哥觉新的醒悟、淑华开始读书、觉慧淑英参加革命、觉民和琴订婚,总之愿意尝试新思想走向新时代的两家人,越来越有奔头,这就是秋的收获。
(15)、马克思夫人也死于癌症。我默默地望着萧珊那对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我想起这段话,稍微得到一点安慰。听说她的确也“没有临终的挣扎”,也是“慢慢地沉入睡乡”。我这样说,因为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在她的身边。
(16)、1934年,巴金三十岁,单身一人,创作、翻译、编辑、旅行,忙碌而充实。1933年末,他在北平与郑振铎、靳以等一起编辑《文学季刊》。1934年2月,他短暂回过上海,“三月上旬自上海至北平,与靳以同住北海前三座门大街十四号院《文学季刊》《水星》编辑部内”,直到七月才又回到上海。
(17)、时间很紧迫,医生、护士们很快作好了准备,她给送进手术室去了,是她的表侄把她推到手术室门口的。我们就在外面廊上等了好几个小时,等到她平安地给送出来,由儿子把她推回到病房去。儿子还在她的身边守过一个夜晚。过两天他也病倒了,查出来他患肝炎,是从安徽农村带回来的。
(18)、这是一套“小书”,每本图书文字量在10万上下,封面采用大地纸烫金的装帧,雅致便携。同时在编辑中精选了与选目有关的论述文字,作为附录编排于书后,为读者提供延伸阅读。书前附珍贵图片资料。
(19)、一年零三个月不算长,却很充实。他踏进吉里堡时是要做一个革命家,离开时成为了文学家。吉里堡的宁静,不是抚平他的激情,而是提供了一处让他可以埋头苦干、追寻理想的环境,将激情升华为光芒的火炬。
(20)、这位人物名叫刘振华,原籍厦门,约在巴金离开一年后来到吉里堡,在家具店工作。很快,他的绘画与装饰艺术都渐渐为人瞩目。他很投入当地生活,而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一连数十年,他为拉封丹节制作的游行大花车。刘于一九九零年去世,在吉里堡住了六十年,难怪当地人一提到中国人便想起他;在远地,再重要的大作家也不如他那么亲切。
(1)、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2)、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3)、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4)、本次推出的《巴金译文集》共十册,精选巴金先生翻译的已成经典的译本,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这些译著的单行本1950年代以前曾多次重印,影响甚广。
(5)、简介:《木木集》收录屠格涅夫两部中篇小说《木木》《普宁与巴布林》,皆取材于现实。“木木”是一条小狗的名字,小说展示了聋哑农奴的悲剧性命运,小说的人物原型就是作者的母亲和她的看门人。《普宁与巴布林》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
(6)、 大厅里展示了馆藏中未出借的巴金先生作品和研究巴金的著作。线装版的《随想录》和画册《世纪巴金》是巴金故居所赠。
(7)、简介:《家庭的戏剧》是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中的一个独立部分。作品从1848年法国革命的失败及其对作者信仰和信念上的沉重打击开始,追忆了在阴郁沉闷的时代氛围中发生在他自己家庭的“戏剧”。屠格涅夫称:“这是用血和泪写成的。”
(8)、该校位于马宁河中一个窄长的小岛上。校舍原本是古老的嘉布遣会(Capucin)修院。法国大革命时充归国有,修士被赶走。然后曾被用作面包厂和纱厂、伤兵医院等。那个修会的修士生活清苦、济世为怀,冥冥中竟与巴金满胸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遥相呼应。
(9)、遗憾的是,这次松江之旅,巴金当年没有留下文字。根据罗洪的回忆并结合相关史料,可大致勾勒出巴金游览松江的行程:
(10)、18岁的萧珊寄赠给巴金的照片,随后两人第一次见面。
(11)、简介:《文学写照》收录了高尔基对同时代多位作家的回忆录,包括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普利什文等……在高尔基笔下,这些俄罗斯文学大师复活了,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有力地抓住人物的日常谈吐、生活细节,充分写出他们的内心和思想感情,是后世了解他们的宝贵的材料。
(12)、《激流三部曲》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
(13)、后来读到一本书,约十多年前有一位从中国来的作者要寻找巴金的足迹,看了中国传媒的报导,说得満城都是巴金热。岂料到埗后无人知道,后辗转找到了吕先生,才没白走一遭。现在隔了十多年,虽然仍没有进入普通市民心中,不过巴金有许多西方读者,文学界对他尊崇与有不少研究,伟大的作品自会遇到知音。
(14)、文末处写到“那个天上的巨人”,似乎是个悬念,想必这“巨人”不只是单单指天上的星星吧!
(15)、在巴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古然夫人是位简单的郷下人,他笔下的「老太太」,看照片当年只五十多吧了。她心地善良,大战时尽心力护理伤兵,对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也毫无私心地特别照顾。巴金回忆中说:「她对我真是关怀至备。」平日巴金收的很多信,都是古然夫人为他接递。古然先生是学校的园丁,也是十分和蔼。
(16)、描述一个在强大黑暗环境中,怀着伟大理想的青年的挣扎与灭亡,是来自他心底的嘶喊。为了取个笔名,用了投河自尽的朋友巴恩波的姓作为第一个字,以及克鲁泡特金的金字。他把这份写在几本练习簿上的文稿寄回上海。后来回国时才发现,原来叶圣陶将之推荐在当时全国有名望的「小说月报」连载,获得极热烈的反应,使到巴金也转变人生方向了。
(17)、我很喜欢文中描写繁星的一段:“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18)、对于巴金游览松江的这段往事,罗洪曾在《新民晚报》撰文,讲述了当时的一些细节:
(19)、他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要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20)、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阅历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地点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
(1)、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2)、早春时节,三个年轻人遨游于九峰三泖,漫步在佘山的茂林修竹间,游目骋怀,畅叙幽情,兴尽而返,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3)、晚年的罗洪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又一次饶有兴致地回忆了当年的情形,可与前文互为补充:
(4)、从贵阳我和她先后到了重庆,住在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门市部楼梯下七八个平方米的小屋里。她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开始组织我们的小家庭。她陪着我经历了各种艰苦生活。在抗日战争紧张的时期,我们一起在日军进城以前十多个小时逃离广州,我们从广东到广西,从昆明到桂林,从金华到温州,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
(5)、儿子在隔离病房里苦苦地等候母亲病情的好转。母亲躺在病床上,只能有气无力地说几句短短的话,她经常问:“棠棠怎么样?”从她那双含泪的眼睛里我明白她多么想看见她爱的儿子。但是她已经没有精力多想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金的简介资料正确答案精辟1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