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及时尽孝的名言精辟114条

孔子的一句及时尽孝的名言

1、孔子的一句及时尽孝的名言是什么

(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1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多留一分亲情,是非上不必太明。——黄宗羲

(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6)、翻译:孔子说:“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

(7)、10母子之情是世界上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8)、关于改过,他说:“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他举三藩之乱说:“曩者三逆未叛之先,朕与议政诸王大臣议迁藩之事,内中有言当迁者,有言不可迁者。然在当日之势,迁之亦叛,即不迁亦叛,遂定迁藩之议。三逆既叛,大学士索额图奏曰:‘前议三藩当迁者,皆宜正以国法。’朕曰:‘不可。廷议之时,言三藩当迁者,朕实主之。今事至此,岂可归过于他人?’时在廷诸臣一闻朕旨,莫不感激涕零、心悦诚服。”三藩之乱是康熙帝在位时一件重大战事,当时对于迁藩意见不一些大臣认为迁藩会引起重大事端,主张不迁。康熙帝时年年轻气盛,主张迁藩,他认为迁之亦叛,不迁亦叛。还不如及早先发制人,有些大臣看到皇帝主张迁藩,也随声附和,结果三藩果叛,顿时形势紧张。所以索额图便主张对主迁藩者应予严办,康熙帝主动出来承当了责任,才使得其他人免遭处分。实际上三藩之乱是由清朝主动迁藩挑起的,清朝虽然后取得了平叛的胜利,但从康熙十二年至康熙二十年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争,也是险胜。

(9)、1当你站在大海边时,大海的波涛也许是美的;当你跋涉在戈壁大漠时,海市蜃楼也许是美的;当你感到孤独时,亲情也许是美的;当你沉浸赌场时,金钱也许是美的。

(10)、1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谚语

(11)、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2)、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任怨难,多做点事累一点没有关系,做了事还挨骂,这就吃不消了。……历史上做大事的人都是能任劳,还更能任怨,甚至要任天下之怨而不悔。

(13)、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14)、1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15)、看着他们跪地痛哭的场面,不禁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瞬间红了眼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8)、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19)、1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孔子关于及时尽孝的名言

(1)、对做父亲的人来说,失去父亲不一定就是不幸;对做儿子的人来说,没有儿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

(2)、亲情是什么?她是一瞬间内心的触动,但又往往是彻底的改变,是一种能改变十个月期望的力量,一种能忘却使命的神奇,是一种渴望平安的永恒。

(3)、翻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 更令人激动的是:我的辛苦付出不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得到了家长、老师、领导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孩子们,有的大了,上了初中、高中,但他们始终记着我这个小学的启蒙老师。教师节时,一张张饱含深情的贺卡,一束束灿烂的鲜花,一句句衷心的祝福,一声声热情的问候,就是给我的高荣誉。就连我教过的孩子们写作文,也常常提起我,害得他们的老师好一阵“嫉妒”。

(6)、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

(7)、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关于修身,他主张应重视一念之差。他说:“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之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这是说人修养身心应在平时一念之微处用功夫,当念虑初起时,发现不正,就应该及时纠正。对于统治者来说,许多重大事情,由于一念之差,可能铸成千古大错。所以“一念之差”特别重要,绝不可忽视。所以他又说:“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0)、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11)、昏黄中感应父亲的关心,缓缓的风儿撩起窗纱;恍惚中听到母亲的丁宁,轻柔的雨儿爬上窗台。

(12)、司马迁的这句话,只有经历过无数聚散离合、世态炎凉,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13)、(解读)书:知识。到:等到。用:需要,有所用。时:时候。方:才。恨:悔恨,后悔。少:只懂那一点点。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会的知识太少了,不是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做事的艰难。后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1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5)、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16)、《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17)、学问越高,思想越复杂。高学问而变成单纯专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人,由高明而归于平凡。

(18)、1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19)、这在央视热播剧《人世间》中,得到了同样的印证。

(20)、但当父母的生命画上句号,我们与这世间的所有关联与过往,都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3、孔子尽孝的诗句

(1)、《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2)、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3)、孝是一切德的根本,以孝治家,行之规范,家族和谐,德行自显。保持家风淳朴,维护家道兴旺,为父母、为家庭取得荣誉,延续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道对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的高要求。我们常说的光宗耀祖、扬名显亲,完成父母未完成的事业,实际上都是对父母的大孝,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得到彰显,百善孝为先,德位自天然。家庭和睦必然促使事业亨通,家道自然兴旺。

(4)、翻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1儿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老挝)谚语

(7)、1人们听到的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8)、10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9)、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10)、(本文文字内容由我社编辑岳阳、刘琳提供,摘自《庭训格言》一书前言。文中部分插图来源于网络)

(11)、1异地他乡,时时有亲情的包裹;岁月溜走,天天有亲情的浸泡。中秋将到,让一声纯朴的乡音温暖你的心房愿你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12)、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1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4)、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15)、1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

(16)、翻译: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17)、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里带来甜甜的滋养;亲情是一缕轻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熔解;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乏烟消云集。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20)、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4、孔子有一句名言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是哪一句

(1)、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3)、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4)、亲情是什么?她是思念起始,但,又没有终点,是一种对家的留恋,一种对团圆的渴望。

(5)、我发现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不同,一个人没有什么管到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是失败的开始。

(6)、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1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9)、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10)、大孝:“安亲”即孝,以养荣亲,行善济世,使父母光耀门庭。“安亲”有两层含义:一是“外安其身”,二是“内安其心”。作为父母,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也有追求内心安宁的精神需求。孝顺父母,不只是“养亲”、“敬亲”,更要提倡“安亲”。“安亲”是要求子女要生活自立,家庭和睦,修身行道,不要违犯刑律,不行不义之事,不做冐险危害生命之事,以免父母为其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父母心境安宁、平静,从而达到以静养心的目的。

(11)、我们人身体上每天的气候,从夜里十一时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二点,都是阳气;下午属于阴气。现在都市很多年轻人,都是阳气不够——上午起来昏头昏脑,一点精神没有;到下午睡一个午觉起来,精神慢慢好了;到夜生活一来,精神越来越好——这些人都是阴气很盛……这个生活不叫夜生活,是鬼生活,昼夜颠倒的。

(1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3)、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练却永久;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温顺却又悠长;亲情是西西里岛的那轮夕照,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恍惚却又隽永。

(14)、等回过神儿来的时候,才发现离别总是猝不及防。

(15)、1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6)、翻译:孔子说:“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

(17)、1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8)、没了父母,自己所有的荣光里,都将有一份亏欠,一份如何都弥补不了的亏欠。

(1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20)、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5、孔子有一句名言告诉我们要及时孝敬

(1)、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2)、我常说,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不自卑的人不会傲慢,因为自卑的人晓得自己没有什么,又深怕你看我不起,故而傲慢。……所以凡是傲慢的人都是可怜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有自卑感,反过来他就傲慢,他不懂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3)、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4)、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

(5)、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6)、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洁;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到达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久的动力。

(8)、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翻译:孔子说:“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

(10)、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

(11)、10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3)、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14)、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5)、等真的失去了,才幡然醒悟,原来父母真的会老,真的会离开。

(16)、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7)、(解读)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把一无所有穷困的时候当做以前的美好生活那样(铺张浪费)。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0)、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人不要喊穷。喊穷的人是很贫贱相。人喊穷,就是不知足,或者要布施时,就舍不得拿出钱财来而喊穷。这么一喊,上天就把穷的磁场给他了,结果就越来越穷。那人要富贵,首先要知足,知足是一种成就相。对什么事情都要知足,慢慢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富贵,否则都会越来越穷。

(2)、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3)、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4)、10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

(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见《论语述而》)。

(10)、1亲情,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都将永久陪同着你。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孟子·离娄上》(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2)、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13)、中孝:“敬亲”(或“尊亲”)即孝,至圣先师孔夫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以顺怡亲,上体亲志,使父母顺心安乐。子女在物质生活上提倡“养亲”,而且在精神生活上还要“敬亲(尊亲)”,父母不仅有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的物质需求,而且也有得到敬爱和尊重的精神需求。

(14)、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为谥号)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孔子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关于及时尽孝的名言精辟1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