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春日偶成
1、程颢春日偶成百度百科
(1)、假如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情写景的话,那么,“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2)、《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3)、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4)、✦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5)、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6)、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7)、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8)、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
(9)、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10)、⑸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11)、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1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14)、程颢(1032—109)字伯淳,学者称其“明道先生”。祖先居住在中山府(今河北定州),高祖父程羽由开封府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其父履木兰县令,1032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
(15)、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学者称其“明道先生”。祖先居住在中山府(今河北定州),高祖父程羽由开封府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16)、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妙处是作家身份多样。自帝王将相,至普通文士,乃至方外、闺秀,莫不有诗。北宋理学兴起后,理学家就成为古代作家中特殊的一类,他们除了日常涵养性情、格物致知外,随手拈出的诗文也别具风味。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就以推崇“莲”的君子人格而高标盖世,其弟子程颢同样以理学家的口吻写诗,新人耳目。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镇宁军判官。后居于洛阳讲学。哲宗即位,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程颢与弟弟程颐早年一同受业于周敦颐,世称“二程”,他们同为理学奠基人。程颢著有《明道先生文集》,兄弟二人的著作又合编为《二程全书》。他的这首《春日偶成》就是一幅理学家的“肖像图”,被收入《千家诗》而广为人知。
(17)、程颢在北宋嘉祐年间考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18)、在春天,学学少年,在春风里撒点野,也许会如诗中所说被人“指点”,可那沉醉春光的快意如同酒意微醺的快感驻留心中,因此,宁可被“指点”,也要偷闲学少年。
(19)、✦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20)、诗题为《春日偶成》,说明它并非作者坐于书斋里的精心打磨之作,而是游春过程中的随见随感。读罢全诗,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真情流露,而无为文造情之感。开篇二句,画出了作者的游春经历,又暗示出作者的君子人格。理学家讲求修身养性,“云淡风轻”就是作者胸次充盈、光风霁月的诗意呈现。
2、北宋理学家程颢春日偶成
(1)、《春日偶成》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看到美丽的景色不禁即景生情,从而写下此诗。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2)、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3)、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4)、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同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5)、✦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6)、✦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7)、这首诗描写春天郊游的景象,作者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洒脱的心情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大自然的郁勃生机,又表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悠闲自娱的心情。
(8)、✦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9)、(译文)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10)、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11)、这首诗写于作者任职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的某个春日。诗的大意说:天气晴朗,云淡风轻,我一路赏花逐柳,不知不觉已到中午。人们不知我心中的快乐,反说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玩乐!“午天”意为中午时分,“花”泛指春天开放的各种花朵,“柳”代指柳树在内的各种繁茂的草木,“前川”指前面的路而非河流。
(12)、配图2:田黎明-云淡风轻设色纸本64×67cm
(13)、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同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14)、旁人哪会理解我此时心中感受到的欢乐,还以为我在偷闲学那热衷于寻花问柳的少年呢。
(15)、姚合:晦日送穷三首 | 姚合:晦日送穷三首 | 戴复古:除夜 | 戎昱:桂州腊夜 | 宋祁:木兰花·春景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 高适:别董大 | 白居易:村居苦寒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陆游:小园独酌 | 李商隐:无题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 黄庭坚:寄黄几复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 白居易:琵琶行 | 汉乐府:长歌行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曹操:短歌行 | 李白:将进酒 | 天净沙·秋思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刘禹锡:陋室铭 | 陶渊明:饮酒(之五)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汉乐府:白头吟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韩愈:师说 | 诗经:蒹葭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6)、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17)、假如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情写景的话,那么,“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18)、1085年(元_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19)、诗的前两句写了自己春游时的所见、所感,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诗中不仅描写了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更从中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
(20)、程颢(hào)(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学者称其“明道先生”。祖先居住在中山府(今河北定州),高祖父程羽由开封府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3、程颢春日偶成二首其二
(1)、旁人不懂得我心中的快乐,就以为我忙里偷闲,学少年一样贪玩呢。
(2)、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3)、⑶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4)、此诗写得平易自然、蕴意深远,颇耐人回味。首二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的春日图画,衬托出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情;后二句出以议论,更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所具有的闲情逸致,全诗在写景抒怀中含有理趣,表达了理学家对自然平淡心境的追求,笔法灵活,风格朴素,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5)、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
(6)、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7)、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8)、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9)、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10)、✦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11)、春天是一个令人按捺不住的季节。在这个万物勃发的季节里,一颗心怎么会甘愿还在冬日的压抑之中呢?自己的快乐早就溢于言表,快乐似剪刀,早就裁剪出了一幅幅春意图。
(12)、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13)、诗的前两句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勾画出了春景,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
(14)、然而,时人并不了解他心中的快乐。正如他们不了解孔子、颜回所乐何事一样,他们无法读懂一个理学家何以在大自然间随意漫步,就能如此满足。他们把程颢的快乐与年轻人的偷懒画上了等号。也许在他们眼里,只有奔波劳苦才是生活的主题,只有追逐金钱与功名富贵才使人快乐。而作者正是通过对“时人”的批判,引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并非所有的快乐都是功利性的,非功利性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譬如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的快乐。
(15)、诗的后两句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
(16)、尽管程朱学说的“存天理灭人欲”遭到后世的诟病,但其中的学术价值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天理与人欲的矛盾尽管有其水火不容的对立,但人欲(一己私欲)如果能够为天理所约束,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人的私欲而生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贪官污吏会少许多,冷漠之人心也将“复古”,世界之大同便有了“思想境界极大的提高”之基础。
(17)、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8)、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19)、假如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情写景的话,那么,“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
(20)、到了春天就要绽放,这也是天理。所以,在醉人的春光里,快去偷闲学少年,与万花一起释放心中的快意吧!
4、程颢春日偶成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1)、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3)、诗人通过写自己春游时的所见、所感,用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娇媚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真可谓是“人在画中游”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4)、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6)、刘二刚-又谓偷闲学少年设色纸本5×34cm
(7)、⑵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8)、这首诗是作者任陕西_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所写。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回到大自然中,欣赏美好景致,便觉得格外爽快,怡然自得。
(9)、✦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10)、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
(11)、程颢是嘉_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12)、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
(13)、《春日偶成》这首诗是程颢的一首即景诗,描写了他在春天郊游时的快乐愉悦的心情以及春天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诗人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自己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表现出自己善于吟咏的才华和陶醉于自然的情趣。
(14)、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15)、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16)、⑷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17)、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18)、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19)、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悦。
(20)、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与程颐并称为“二程”。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5、程颢春日偶成诗
(1)、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沿着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
(2)、这种偷闲学少年的本真快乐,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程朱理学的核心价值来。“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程颢的学说强调:教育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而后有万物,认为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就是逆天理。
(3)、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4)、武汉大学教授沈祥源:这首诗语言简洁朴素,如同谈心,初读觉得平淡无奇;但反复咀嚼,便能从平淡中寻出深意的诗味来。理学家所说的“心便是天”的哲理和“心气和平”的养性之道,竟然与诗的艺术境界如此合拍,实为巧夺天工之作。
(5)、“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
(6)、✦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7)、✦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8)、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淡淡的云变换着各种姿态,悠闲地在天上飘着,风儿像母亲温暖的手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时分,我陶醉地穿行于花丛之中,拂过袅娜多姿的柔柳,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美丽的小河边。其他人理解不了我内心此时此刻的快乐,还以为我是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9)、春日来临,浮云淡薄,微风轻柔,临近中午时分;傍随于百花碧柳之间,漫步在蜿蜒曲折的河岸。
(10)、✦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11)、无论别人是否理解自己,都应该在“天理”的基础上,让自己尽可能与自然融合,从心理到身体都尽可能向着自然回归,找到其应有的“轨道”,认真遵从不逾矩。所谓饥餐渴饮、晨耕暮歇,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都是在天理之下所衍生的自然状态。
(12)、✦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13)、感谢您支持苏语堂,请在打赏同时在后台留下您的名字!
(1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5)、....................................
(16)、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17)、程颢(hào)(1032年—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北宋理学家程颢春日偶成精辟9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