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的一句话唯美的句子精辟126条

道德经里的经典句子

1、道德经里的经典句子大全

(1)、(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2)、(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3)、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7)、(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8)、(翻译讲解):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9)、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0)、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11)、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4)、译文: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短长,而且水总是停留在众人厌恶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接近于“道”。

(15)、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16)、1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7)、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8)、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19)、(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20)、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2、道德经经典的一句话唯美的句子

(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解读:天下所有困难的事情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所有大的事情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解决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小事。

(3)、第1章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4)、“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5)、3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9)、——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11)、道可道,道;名可名,名。——老子《道德经》

(12)、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4)、(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5)、译文: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接近于“道”。

(16)、(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17)、(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18)、1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19)、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0)、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道德经里的经典语句

(1)、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译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3)、5)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百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

(6)、译文:“圣人”要民,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成为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7)、(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8)、方正的东西,是没有菱角的,宝贵的器物,是在后制成的。至大的声音听起来却似没有声音,大的形体,却反而没有形状。

(9)、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老子《道德经》: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老子《道德经》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道德经》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道德经》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无为无不为《道德经》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老子《道德经》

(16)、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8)、第48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9)、(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20)、道德经经典名句,在书籍里面隐藏着多的经典的句子,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喜欢将自己喜欢的句子保留下来,而且不少人会将喜欢的句子做成自己喜欢的书签,一起看看道德经经典名句吧.

4、道德经里的经典句子

(1)、(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3)、第42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老子》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道德经》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老子《道德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老子《道德经》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上善,善的人。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但却不与万物相争。

(7)、“不争”就是不会为了私欲去強为,去妄为,去恶为而去争夺。“不争”并不是消极,不是颓丧。而是积极的顺应拥抱朴素的自然,顺应清静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综上所述,怎么去做才无争无害就一目了然。总结概括得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做人要“本份”。“打铁还需自身硬”,做任何事内心不要有欲望,欲望说简单一点,平常也很容易做到的一点,就是不要一心想去占便宜。也就不会有争有害。

(8)、(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9)、(译解):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0)、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1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2)、译文:热爱百姓,按照道的法则来治国,能保持“无为”的境地吗?

(13)、(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宠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

(16)、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却装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17)、译文:人是效法于地的,地是效法于天的,天是效法于道的,而道则纯任自然。

(18)、(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1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道德经里的经典句子,万物旁坐为观其馥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4)、(译文)因此,圣人要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5)、译文:使心灵空明虚寂到极点,使生活的清净达到。

(6)、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10)、(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11)、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2)、(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13)、点评:诚实可信的话,用不着去刻意装饰;美好动听的言语,往往都是不可靠的。真正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巧舌如簧的人,往往不是什么好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未必就有智慧。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5)、(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6)、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17)、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0)、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5)、译文:使心灵空明虚寂到极点,使生活的清净达到。

(6)、夫唯弗居,是以弗也。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7)、(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8)、(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9)、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10)、(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1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2)、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5)、求《庄子》或《道德经》的名句摘录及翻译,知道的请说,谢.

(16)、(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17)、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  10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老子》  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参考译文:有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老子》  10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老子《道德经》  10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老子《老子》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  10"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老子《道德经》"  10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老子《道德经》  1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老子《道德经》  10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老子《道德经》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译文: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

(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4)、解读: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远的地方,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大的东西都是由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5)、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6)、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经典的一句话唯美的句子精辟1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