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关礼仪方面的话语精辟97条

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名言

1、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名言名句

(1)、译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意思是很多东西我们决定不了。所以我们要做好我们能决定的东西,即敬而无失,恭而有礼,这样就会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2)、译文: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5)、一个人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6)、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离娄下》

(8)、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伟人,正是因为他好礼、尚礼、一生都在传播礼,这正是我们从《论语》中感受到礼仪的意义所在,也是《论语》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9)、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1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译文: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2)、过去对人的阶层划分,是用政治或者说出身为标准。但孔子在《论语·先进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判断标准,他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3)、——孔子孔子·论语·谦虚·礼仪——我是有底线的——。

(1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

(15)、——孔子礼仪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文明·礼貌·孔子·礼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高道德准则。

(17)、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18)、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1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20)、“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2、论语有关礼仪方面的话语

(1)、译文:可以把很小的孤儿委托给他教养,也可以托付一个百里大的诸侯国的命运给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他能够保持大节不变,意志不可剥夺。

(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4)、礼貌是村民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5)、当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时候,有一次组织学生考试。待考完之后,他的助手跟着他一边走,一边小心翼翼地问:“博士先生,你为什么给这些学生的考题跟去年是一样的?”

(6)、孔子在这里提出了用人的标准,他提出人的高低之分与你的阶级、财富与地位无关,而与你是否懂礼、讲礼有关。

(7)、——孔子孔子·论语·美德·礼仪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孔子礼貌·孔子·礼仪·励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至诚无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

(10)、白话释义: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1)、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2)、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1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4)、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5)、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循教《论语》根本原因所在。

(16)、——《左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17)、这段话的背景是,林放看见当时的礼仪多重于繁文缛节,怀疑礼的本质是否应该如此,于是他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认为他问得很好,切中了要害,为此,称之“大哉问”,然后,孔子就举例说明了“礼”之本在哪里。

(18)、恪守秩序。孔子恪守“席不正,不坐”的礼仪,看起来十分可笑,但实际上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培育,虽是小节,但有可能影响大局。事实上这种礼节今人仍在借鉴。小到宴席的座次、会议主席台的摆设和名签的摆放,大到迎接外国元首动用三军仪仗队,可见礼仪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孔子提出的“食不语,寝不言”的箴言早已写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内务条令》。对于集体生活来说,这不仅出于礼貌的要求,也是讲究卫生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维护集体生活良好秩序的客观要求。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把请吃作为联络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如果吃的是公共食堂,住的是集体宿舍,“食不语,寝不言”的礼节仍是必须坚持的。 

(19)、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0)、●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3、论语中有关礼仪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道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便是智慧。

(3)、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

(4)、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5)、在我国古代是包括法律、道德伦理在内的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礼通理《礼记·促尼燕居》云:“子曰:‘礼也者,理也。

(6)、———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7)、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8)、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

(9)、译文: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个人私利来行事,就会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

(10)、礼并非通过外界的约束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礼不是强制性的。

(11)、礼“礼”在我国古籍中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仪文化。

(12)、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13)、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5)、在《论语·颜渊篇》中,子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智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智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6)、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

(18)、《论语》是教我们如何地做“人”,而主要的道理就在“礼”字上,因为,是否懂礼这是人与禽兽的一个根本的区别。

(19)、“不学礼,无以立”,说的是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学礼,也无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20)、意思是说,“凭智慧得到权力,但缺乏品德,即使得到了,也必然会失去;凭智慧得到权力,人品虽好,但不认真管理,则不受群众尊敬;凭智慧得到权力,人品好、工作态度也好,但如果你的所作所为不符合礼仪规范,那也是有缺陷的。”

4、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名句

(1)、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2)、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3)、在《论语·八佾篇》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4)、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左传

(5)、白话释义: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可贵。

(6)、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

(7)、“告朔饩羊”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制度,讲的是每到初一要杀一只羊来祭于宗庙。子贡认为,鲁国的国君在初一的时候将不来祖庙祭祀,所以,子贡就建议不杀羊了。但孔子坚决不同意,他说了“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的这句名言,表达了孔子对礼仪的坚守与重视。

(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0)、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11)、译文: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2)、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13)、译文: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14)、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说出的话是善良的。

(15)、出自《论语·颜渊》。内心中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好担忧与害怕的呢?

(16)、译文: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韶》乐达到了“尽善”与“尽美”的统但《武》乐却没有,虽然“尽美”却未“尽善”。也就是说,思想性不够高,艺术性高于思想性。

(1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8)、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19)、孔子说,“礼,与其心中并不尊敬而仪节却十分繁杂,倒不如仪节简略而心中却是很尊敬;办丧事,与其心中并不悲哀,却把仪节搞得十分隆重,倒不如仪节筒单,而心中充满悲哀。”

(20)、出自《论语·学而》。礼存在的作用,是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由于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人们不讲求礼仪,这样便会时常存在战争,因此需要用礼仪去化解矛盾,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5、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名言

(1)、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

(2)、生命是一个整体,读《论语》、学孔子,我们必须要整体地学、反复地玩味、切己地体会;在此过程中去识得圣贤气象,并通过这样的过程来涵养自身的气质。

(3)、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4)、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我礼仪周到,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6)、礼貌经常可以替代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7)、我们向《论语》学“礼仪”,要学习《论语》中所阐述的关于“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

(8)、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9)、平等的原则,体现在《论语·八佾篇》中的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时代的发展对礼仪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礼仪公司和礼仪培训层出不穷,礼仪已经成为社交不可缺少的工具,成为检验民族素质的尺度,同时也成为企业文化和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11)、从菜场到商场、从广场到机场,起码的、人之常情的排队已成了稀罕之事,其实,排队是一种对他人表示尊重的行为,它的本质就是在讲礼。但我们有些国人不但购物不排队,登机不排队,连开车也同样没有排队的意识,方向灯也不打,一眨眼车子就挤在你的面前。

(12)、这一段话十分清楚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全身心地受礼数约束的君子。孔子还特别强调,所学的文化知识必须要节之以礼,即使诗书所载,也要以礼准之(即使是诗书中已经写明白了的,也必须用“礼”来对照,也要以礼准之)。这充分说明了孔子对礼仪的高度重视。

(13)、姿仪端庄。《论语》中描述了孔子履行公务的形象:孔子走进国君的宫门,弯身恭敬的样子。他站立时不挡在大门的中间,走不踩门坎,通过国君座位时,神色庄重,脚步加快。提起衣服的下摆向堂上走去时,弯着身子显得小心谨慎。退出堂来,下了一级台阶,便恢复原来的脸色,显出愉快的样子。下完后一级台阶,小跑前进,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后,又显得恭敬和谨慎。这里描写的是孔子面对国君,站立、行走的细节,正是形态、心态,神态都到位,不愧为是践行礼仪的大师。孔子对姿态不端,不讲礼仪的做法深恶痛绝。孔子去原壤家帮助治丧,原壤伸展两腿蹲坐成箕踞状等孔子,孔子对原壤不礼貌的行为十分反感,他说:你年幼时不讲孝悌,长大后毫无成就,老了不死,真是祸害,用拐杖敲了敲原壤的小腿。姿态和仪容是行礼仪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具体说要从坐、站、走做起,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另外不要认为穿衣戴帽,各人所好,要十分注意自己的着装和仪表,让人一看就有一种庄重、热情、向上的感觉。 

(14)、大型国家型会议礼仪专业辅导:2008奥运会、2010世博会指定培训专家等

(15)、对礼仪来说,有需要我们必须坚守的内容,但也需要我们根据时代与对象的不同,而加以变化或者说改变的部分。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有关礼仪方面的话语精辟9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