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什么意思
1、民间谚语是什么意思
(1)、◆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心想赶两只兔,反而落得两手空。◆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一年算得三次命,无病也要变有病。◆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钓。◆人爱富的,狗咬穷的。◆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自己做错不算数,别人做错打屁股。◆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自称好,烂稻草。◆多鸣之猫,捕鼠必少。◆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好药难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虫。◆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身穿三尺衣,说话无高低。◆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2)、三十夜里冇的闲甑皮:大年家家都在蒸煮过年吃的东西,没有空闲的饭甑。
(3)、丈银婆当家,出馊主意:丈银婆:岳母。不熟悉家庭情况的岳母当家,其主意不一定适合女婿家庭。
(4)、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用泥巴或木头雕塑的菩萨裱上金后,会显得更加神秘而威严,人穿上质量好的衣服能显得比原来潇洒和高雅。
(5)、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6)、大旱三年,湼头出来还是宝:湼头:太阳。太阳给人类帶来光明和温暖,是万物生长的必要生存条件,干旱是因老出太阳不下雨而发生的,但即使是连续三年大旱,太阳对世界仍是同样宝贵。
(7)、平江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流传着丰富的革命传统故事。根据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讲话精神,今年,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委d史联络组、县史志办、县档案局六家单位将共同编印《平江共产d人的故事》一书,向d的十九大献礼。现向县内外广大文史专家及各界人士广泛征稿。
(8)、于是,从春分的第二天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按照排好的时间表,每天一名孩子记录并分享当天的黎明与黄昏时间,并呈现在班级环境中。以两周为一个周期,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一次时间记录。孩子们发现,真的是春分之后的每天黎明时间都会早一些,而黄昏时间都会晚一些呢!经过近3个月的持续记录,孩子们终鉴定的验证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的民间谚语啦!
(9)、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10)、人掉(len4)进金垅子里,靠一对耳朵(deng4)还能挂的住:金垅子是淘金时挖的供人出入地下采金点的比人身体大得多的竖直洞子,形容陷入险恶境地,已无法避免严重后果。
(11)、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的霞称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
(12)、◆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吃饭吃米,说话说理。◆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好人争理,坏人争嘴。◆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理不短,嘴不软。◆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路是弯的,理是直的。◆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路有千条,理只一条。◆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13)、人穷(cheng2)颜色低,衣破狗来欺:狗善察颜观色,看见那些脸色缺乏喜气,衣着破烂的人便会赶上去狂吠。民间常用此话骂狗仗人势欺凌别人的人。
(14)、又要当婊子又要立贞节牌坊:在封建社会,婊子被人看不起,而丈夫死后为夫殉节或终身守节、含辛茹苦孝顺公婆、抚育儿孙成人的节妇被人尊重,并由皇帝颁旨建立贞节牌坊,享有很高荣誉。喻既要干见不得人的坏事又想获得好的名声和荣誉。
(15)、从新学期开始,到来年学期结束,孩子们在幼儿园一共经历了二十四节气中的20个节气,节气探索成为了一年中老师和孩子的生活化的常态游戏。
(16)、门湾内咯扁担,莫看侧哒:喻不要小瞧表面上不起眼的人。
(17)、磨:把粮食弄碎的工具,由两个圆石盘做成。指金钱,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
(18)、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成绩斐然的共产d人的故事。
(19)、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自然界常发生有规律的自然灾害,河流因涨大洪水一般40年发生一次改道。喻不可小看眼前境况不好不得势的人,说不定时过境迁,他会是另一种境遇。
(20)、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人伤了心会一蹶不振,树被剥掉皮就会死。
2、民间俗语谚语
(1)、虽然孩子们认为这些节气民间谚语很有意思,但也不乏发出质疑的声音:“真的是这样吗?”对于孩子质疑的好奇,老师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我们可以怎样知道这些谚语是不是真的呢?”
(2)、(2)农业谚语。农业谚语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枣芽发,种棉花”、“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
(3)、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气象,农业,卫生,社会,学习等。
(4)、字词表达和构词方式很特别。在永新方言中,有几个特别的副词,表达的意思也很特别,外地人一般很难听懂。“楞”,就是对“曾经”或“已经”的否定,相当于普通话里的“没”。如:楞开门,楞来上班,戏还楞开场;“勒”,就是表达规劝、禁止之意,相当于“勿、别、不要”,如:勒吵、勒骂人、勒吃烟;“恶”,相当于“很、”,如:恶好、恶坏、恶干净、恶舒服;“来”,相当于“快要、将要”,如:病得来死、戏来开场、饭来熟、天来暗等等。在构词方式上,有许多东西是以实物构成的材料、形状或其功能、作用来称呼。如:地封(门槛)、毛捆身(棉衣)、抵手(顶针)、明火签(火柴)、手捏子(手帕)、疮蛤膊(癞蛤蟆)、哥哥打老虎(螳螂)等,这些词语的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既形象生动,又明了易懂,反映了永新方言因受地理隔阂封闭的影响,而发展演变成的独特用语。
(5)、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田里蓄不满水,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梅雨偏迟。就可能因田地缺水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6)、稿酬以100元/千字计算,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稿件稿酬可适当从优。
(7)、 农历中“九”是我国习惯用的杂节。以冬至日为起算点,数上9天是一再数9天是二九……数完“九九”就算出“九”了。冬至进九后,开始进入严寒季节,行路时甩动的手会感到寒冷;三四九是一年中冷的季节,大多数年份会出现气温低于零度的天气,当气温低于零度时,常出现屋檐滴水结成冰柱倒挂檐前和地上泥土结冰隆起(俗称打狗牙令)现象;五九时,睡地上的狗会冷得直叫;进六九时已立春,树枝开始萌发嫩芽;七九时,天气开始转暖,担担子走路时会热得要将穿在身上的棉衣脱下放到担子上担着走;八九时,农民开始干农活,培育冬布作物,准备春耕;九九时,气溫升高,冬眠动物开始复苏。
(8)、一贤遮百丑,一喜压三凶(一喜解三愁):一个突出的优点(贤良的品德),可遮盖一个人的其他不足;一件大喜事,可冲淡多件凶事(灾祸或死亡)带给人的忧伤与悲哀。
(9)、万丈深渊有底,五寸人心难测:无论多深的深渊都能探测到底部,但无法探测到别人心里想什么。
(10)、石板上种籽,木面上开花,刚刚团圆,又要分家。(作豆腐)
(11)、老师们对节气的前期研究学习中,了解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智慧的人们也总结出了很多节气与生活相关的经验,成为流传的民间谚语,而这些民间谚语既有趣又简单,特别好理解。因此,我们便尝试着挖掘节气传统文化中民间谚语元素,用生活化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感受节气文化的意义。
(12)、找虫子行动让孩子们有了这样的认知:他们认为惊蛰节气谚语说的虽然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是打雷吓醒了小虫子,而是因为惊蛰之后天气就慢慢变暧和了,所以小虫子就都喜欢出来啦!
(13)、一朵红花头上开,身穿衣衫不用裁,虽然不是英雄汉,能叫千门万户开。(公鸡)
(14)、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天才出于勤奋,知识来自实践;吃不穷,穿不穷,盘算不到一世穷;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要脸,树要皮;一个篱笆十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一个钉子一个眼(孔);
(15)、相声(Crosstalk)是一种中国曲艺表演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16)、(3)生活谚语。生活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等。
(17)、一母生(sang)九子,连娘十条心:sang:生。人对世界的认识很难一致,即使是母子兄弟都可能对同一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
(18)、十个便宜九个爱:喜欢价廉物美是人的普遍心理,绝大多数人都喜欢便宜实用的东西。
(19)、大塘里的魚,肉都麻哒皮:比喻有来头的人,不可小视。
(20)、千事万事,不管饭事:吃饭是关系到人生存的大事,不管有多少事都不要耽误吃饭。
3、谚语民间谚语
(1)、古代词汇保留比较多。在普通话里,古语词有些已经消失,有些仅保留在书面语中,但在永新话里却常常用到。如:晏(晚)、行(走)、走(跑)、着(穿)、面(脸)、吠(狗叫)、禾(水稻)、莳田(插秧)、蟮俚(蚯蚓)、瘿鼓(肿脖子病)、老崎(危险)、头(锄头)、捞罨(捞鱼虾的小网)等。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古单音词,如箱(箱子)、甑(桶形的炊具)、盆、钵、盘、枱(桌子)、凳、被(被子)、屋(房子)、帐(蚊帐)、章(图章)等,这些古语词能够流传至今,并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广泛应用,充分说明了永新方言受唐宋遗风的影响之深。
(2)、一粒胡椒转(zhuan4)口气:胡椒温中下气,和胃止呕,吃几粒就能治好某些呕吐得厉害的病;喻矛盾中的一方作出小量让步,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对方谅解,从而使矛盾趋于缓和;喻只要方法得当,有时用简单的办法就能解决某些表面看起来很严重复杂的问题;喻某些激烈的争斗并非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某一方或双方都存在看对方不顺气的地方,只要消除使双方不顺气的因素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3)、二个手指打时,吣撞(cong3):吣撞:乱碰。民间遇为难之事不知祸福凶吉而又急于想预知结果时,常请懂得占卜之人“打时”,即问卜之人与占卜之人同时各伸出几个手指,占卜之人根据手指数与占卜技术预测祸福凶吉。各人所出手指数是随机的,碰中多少是多少。
(4)、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5)、平江话语意、读音都与普通话相同或相近的,用原字写出,不加标注;读音与某汉字普通话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用谐音字写出;读音没有相同或相近汉字的,用汉语拼音写出并标注音调、解释语意,例yang4表示念yang的第四声;读音没有相同或相近汉字也不能用汉语拼音和音调写出的,用语意相同汉字写出;难懂的平江方言,标注字义意思。
(6)、人生中所拥有的财富要保护好,不可以出现闪失。引申,不要轻易露富。
(7)、丈夫做官官奶奶,丈夫做贼贼婆娘:女人的身份会随丈夫的地位高低而不同,夫荣妻贵,夫辱妻贱。
(8)、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人吓人,吓失(音设)魂:人装神弄鬼去惊吓人时,可使受惊吓的人失魂落魄、胆战心惊。
(10)、人怕众人嫌,肉怕众人研:嫌:嫌弃,讨厌。研:夹。一个人如被大家嫌弃、讨厌,活着就没什么意思。一碗肉大家都去夹,一圈就夹完了。
(11)、七十二兄弟,同路做生意,过个木板桥,个个流眼泪。(车水)
(12)、十月有个小阳春:在深秋的十月,平江常有一段时间温暖如春。
(13)、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14)、有病早治,省钱省事;千层单不如一层棉;春捂秋冻,没灾没病;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15)、三朝不是夸媳妇,五月不是看禾时:旧时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酌之言而结合,婚前对新娘的品德、能力、为人等方面均缺少了解,所以,过门刚三朝还不是夸奖儿媳妇如何好的时候;五月间水稻刚开始分孽,其生长好坏要由五月及以后月份的气温、肥料、病虫害和田间管理等多种因素决定,所以,五月间还不能从水稻的长势看出是否能丰收。
(16)、三懒葛一勤,勤也懒;三勤葛一懒,懒也勤:割:結交。勤奋的人若结交了多个懒惰朋友会跟着变懒;懒惰的人若结交了多个勤奋朋友会跟着变勤奋。
(17)、一口洽不shang2胖子:洽:吃。shang2:成。喻任何事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18)、80条民间谚语,千百年来口口相传,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
(19)、◆纸做花儿不结果,蜡做芯儿近不得火。◆鸡大飞不过墙,灶灰筑不成墙。◆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看佛警僧,看父警子。◆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爹不识耕田,子不识谷种。◆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家无主心骨,扫帚颠倒竖。◆烧的香多,惹的鬼多。◆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眼大肚子小,争起吃不了。◆眼睛不识宝,灵芝当蓬蒿。
(20)、②故事情节短小精悍、震撼心灵,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字数在500—2000字为宜;
4、民间谚语的定义
(1)、久赌归头:赌场上,总是一部分人赢、一部分人输,没有谁能常赢,只有那个谁赢了他都要无偿抽头的人是包赚不输的,赌的时间长了,赌场上的钱就都会被抽头的人抽去了。
(2)、◆宁可认错,不可说谎。◆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宁可无钱,不可无耻。◆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明枪交战,不可暗箭伤人。◆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宁叫心受苦,不叫脸受热。◆宁伸扶人手,莫开陷人口。◆宁救百只羊,不救一条狼。◆发誓发得灵,监房无罪人。◆皮鞭伤肉,恶语伤心。◆有话说在当面,有事摆在眼前。◆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有心烧香,不论早晚。◆当着真人,别说假话。◆行为不正经,舌头短三分。◆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知足称君子,贪婪是小人。◆知足常乐,终身不辱。◆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
(4)、朝地一个坳,仰天一条槽,槽里一个眼,眼里一根毛。(织布梭)
(5)、另一方面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天气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容易造成阴雨天气。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空气层结逐渐恢复稳定,对流减弱,原来白天生成的云彩也将归于消散,天气一般睛好。可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6)、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7)、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在永新民间,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创造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谜语,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它是永新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
(8)、无骨无骨,泥里钻得;无骨无骨,水面泡得;无骨无骨,天上飞得。(蚯蚓,蚂蟥,蜻蜓)
(9)、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共产d人的故事。
(10)、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亲、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的共产d人的故事。
(11)、大困如小死:困:睡。形容人深睡时好象死了一样不易醒。
(12)、人人莫做官,做官都一般(为人莫做官,做官个个贪):做官有做官的职责,官场有官场的规则约束。人在未当官时大多会咒骂当官的人是贪官昏官,而一旦自己当上官,却也和其他官差不多,不少人也会成贪官昏官。
(13)、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14)、其:那样,那个。有什么样的父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指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很大。
(15)、一日须求一日功,做(zi4)天和(fe2)尚(shang3)撞天钟:人生在世有许多事要做,必须每天都做好该做的事,即使当个没有世俗事务的和尚,也要每天做好撞钟的事。
(16)、远看大树摇摇,近看红布裹脑,遇见恶人来了,把他衣衫剥了。(棕树)
(17)、大小是个礼,长短是件布:礼物的大小难分情意的轻重,一匹布的长短却可用尺量出。
(18)、人穷(cheng2)水不穷:贫穷人缺钱不缺水,人贫穷时虽无华丽穿戴,但衣帽要洗干净、穿整洁。
(19)、一年有24个节气,大多数成人都会理解,但孩子是怎样理解的呢?于是我们在每个节气到来前都会和孩子有关于这个节气的互动。例如:
(20)、农家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
5、民间谚语什么意思怎么说
(1)、儿孙不如我,存钱干什么;儿孙胜于我,存钱干什么:能力和德行不如自己的儿孙,不懂也不会创业却会败家,无论多少财富都会被败完,留存钱财给他没什么意义;能力和德行超过自已的儿孙,懂得创业兴家,肯定能自己创造财富,也用不着为其留存钱财。
(2)、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劳动人民漫长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物质文化,而且还创作了许多的精神财富,民间谚语是里面之一。谚语是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语言艺术的结晶,是语言宝库的珍品,长期和积累的精华,人民思想与智慧的产物。
(3)、(炒菜)过哩嫂嫂手,冇(没有)盐冇油也有味;
(4)、一个肩妒脑打到你咯怀负里:打肩妒脑(音lao4):翻跟斗。一个跟斗栽到你怀内。奉承巴结,喻在你手下做事,请多加关照。
(5)、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6)、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7)、生活富足会使人讲究礼义,而贫困潦倒会逼人去做盗贼。
(8)、三个王肿汉,当不的一个寡妇婆:三个不会当家理财的男人,不如丈夫死后能撑起一个家庭的寡妇。
(9)、生在高山葱茏,死在九泉修身,口渴石头上喝水,说话没有声音,叙事万古全明。(毛笔)
(10)、比喻仿照别人的样子做事。也作“依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11)、新时代夙夜在公、执政为民的共产d人的典型故事。
(12)、(3)tεmsillikmaqal: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性质互相比喻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生动的起兴,托物兴辞或传授知识,或讲明道理。例如:(柳老根不老,人老心不老),(老虎不走回头,好汉说话不改口),(无知识的人,就像没有肥料的耕地),(胱夜间才需要知识每天需要),(令人观杀死小兔子芦苇),(要丰收,看青苗)。
(13)、这个谚语说明春分过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就会越来越短,孩子们对这个谚语的说法有这样的好奇:“白天每天长多少呢?”“我感觉好像没什么变化呀?”“是一直长下去吗?”对于这样的好奇怎样去验证,孩子犯了难。孩子的这些困惑也引发了老师的思考,怎么能让孩子感受到春分后白天黑夜的变化呢?于是黎明与黄昏出现在了孩子的每天的生活中。
(14)、只要肚子有油水,哪管衣衫吊梨树(衣服到处打结头);
(15)、◆贪图小利,难成大事。◆使心用心,反害自身。◆和气生财,忤逆生灾。◆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刻薄成家,终无久享。◆做贼瞒不得乡里,偷食瞒不得舌齿。◆做贼偷葱起,贪污揩油起。◆偷来钱,两三天;血汗钱,万万年。◆偷吃不肥,做贼不富。◆脚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脚踏十字稳,不怕棒槌滚。◆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银钱如粪土,脸面值千金。◆清贫常乐,浊富多忧。◆谎话讲不得,庄稼荒不得。◆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16)、三百斤咯野猪,敖哒一把嘴:野猪打架、寻食等大部分生存活动均依靠嘴巴去完成,体重三百斤的大野猪的巨大力量全集中在它的嘴巴上。喻某些人只会耍嘴皮,不会干实事。
(17)、一手遮(zha)天:喻某人大权独揽,没别人说话的份。
(18)、东北三省人口一亿多,其中有多少人把山东看作“老家”?
(19)、丈母娘见到郎(女婿),屁股冇粘床(凳子);
(20)、总之谚语不仅思想内容丰富,涉及画广,而且,还是具有上面所述的突出的艺术特点,因此很多作品中作者用了不少维吾尔谚语,都比较有效地突出人物形象,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增强了谚语的活泼风趣和形象生动感。
(1)、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不爱争斗的善良人常成软弱可欺的对象,人喜骑不踢不咬性善的马。
(2)、特曲、大曲、二曲,啥意思?年份酒、窖龄酒、老酒,哪种好?
(3)、80条民间谚语,千百年来口口相传,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
(4)、叽哩哇啦门前过, 冇声(无声) 冇响去了货(失节);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后一个重要条件。
(6)、矢志不渝、坚贞不屈、对d无限忠诚的共产d人的故事。
(7)、◆一人修路,万人安步。◆一人作恶,万人遭殃。◆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一山出虎,百家猪死。◆一字两头平,戥秤不亏人。◆一好遮不了百丑,百好遮不了一丑。◆一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人怕放荡,铁怕落炉。◆人怕引诱,塘怕渗透。◆人怕私,地怕荒。◆人怕没脸,树怕没皮。◆人靠自修,树靠人修。◆人靠心好,树靠根牢。◆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刀伤易治,口伤难医。◆大路有草行人踩,心术不正旁人说。◆千金难买心,万金不卖道。
(8)、“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精髓,是古人经过长年累月对大自然、环境、气象的观察所积累而成的,这其中有太多值得孩子们去探索和学习的内容,我们将二十四节气带到孩子身边,希望他们能通过节气探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我们也更期待这个学习过程是有意思的,充满好奇的、能激发孩子兴趣的,连结幼儿生活的。
(9)、云游指的,不是周遊四海,指的是嘴多,夸海口,说大话的成就者。
(10)、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1)、“我们可以每天在网上查黎明和黄昏时间,就跟现在每天查天气预报一样。”
(12)、一日尺婆,三日炽火:尺婆:赤膞。炽火:烤火。春天气候变化激烈,气温极不稳定,若某天天气像夏天一样热得使人打赤膊,则未来三天的天气可能会冷得要烤火才行。
(13)、什么是白露水?白露水在哪?这成为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了解到白露是指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近地面凝结而成的小水珠。于是孩子们开始在离地面近的地方寻找,但都没有找到资料里说的小水珠。
(14)、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
(1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16)、鲁西南匪事:历数清末时期山东菏泽、济宁、聊城三地的匪患
(17)、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18)、南京来个桃,又冇骨头又冇毛,娘的肚下打个转,又有骨头又有毛。(孵小鸡)
(19)、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
(20)、◆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一理通,百理融。◆人怕没理,狗怕夹尾。◆人怕理,马怕鞭。◆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1)、寻找小虫子实践验证的过程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惊蛰节气之后温度的变化,也了解了温度与小虫子之间的关系,感知了节气的特点。
(2)、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3)、这天的收获可比一周前大多了,不但发现了蜘蛛,还找到了瓢虫、西瓜虫、蚂蚁。
(4)、长长一条街,沿路挂招牌,下雨没水喝,天旱水浸街。(水车)
(5)、具特色的是“咕哪”。“咕哪”是永新方言中的代词,表示“什么”的意思。“咕哪”的用法很广泛,特别是“咕”字与“咁”(那)等字的组合,表示的意思也就不同。如:“咕”(这)、“做咕”(这样)、“咁咕”(那样)、“咁咕些”(那些)。在词的组合上,“做咕”通常置于名词与动词之间,形容动态的迅速和强烈,如“火做咕射”、“汗毛做咕敦(竖起)”、“鱼做咕跳”。如果在“做咕”之前再加上副词“总”,则表示动态不仅迅猛,而且是连续反复的出现。如“大塘里个鱼总做咕跳”、“手指脑(头)在人家面前总做咕戳”。在永新人的生活中,说话离不开“咕哪”,如“你去做咕哪(什么)”、“你去买咕哪(什么)”、“你哇(说)咕哪(什么)”等等,“咕哪”是永新人说话的主要特征。当你在外地听到有人说“咕哪”,那他一定是永新人。
(6)、子孙(祖上)冇福,怪坟怪屋:不少人将人丁不旺、财运不通等家庭不顺的原因归罪于祖先的坟墓和屋场的风水不好,而很少去找自己主观是否努力的原因。
(7)、千下锄头万下锹,当不的懒牛伸下腰:劳动工具决定劳动效率高低。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民间俗语谚语精辟1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