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思想特点是什么精辟93条

道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1、道家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1)、    我们的地球就像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载着地球村的居民在太空中遨游。这艘飞船我们可命名为“大道”号,已有近百亿乘客。问题是大道号飞船正遭受人为破坏,环境严重污染。飞船的保护层臭氧正在减少,生态失去平衡,危及乘客们的生命安全,这一切都是人对地球资源无休止的破坏性掠取所造成的。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回忆下道教中某些古训,总结道教的生态伦理观,或许是十分有益的。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的同构互感整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对自然界的开发应遵守某些道德准则,应充分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危害人类自身。

(2)、     在汉代典籍中,道家一般指的是是黄老思想的道家,并非特指这两位大学者。后世学者在划分流派的时候,将老庄学派归为道家,这种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所以便有了今天学界关于道家的共识。汉代以后,老庄及其经典著作开始被道教广为尊崇。老庄虽然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但是道教可不是一个哲学流派,它虽然有理论思想,但内容十分庞杂,包括鬼神思想、占卜巫蛊、神仙方术、谶纬之学等,是一个有基本教义、神灵系统、固定的仪式活动和教众的宗教。

(3)、他还说,生,来的时候不能拒绝,死,走的时候不能阻止。

(4)、第二节 道家言意观与玄言文学的义理表达方法   121

(5)、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人类正面临这严重的精神危机。从根本上讲,这一现象的产生,是人们过度的片面的强调物质需求,忽视精神价值的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人们正确处理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道家思想可以给人的身心和谐提供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并且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时常受到竞争,压力,困难的困扰。道家思想也可以给人们的心态予以调整。铸造一个伟大的人格,把人格力量作为平衡物欲和正义,身与心的重要依据,可以促进人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去看待一切,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从而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

(6)、(1)宗教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的存在有着复杂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宗教将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宗教的消亡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7)、道家思想与两晋之交时期的隐逸文学       62

(8)、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在“贵无”方面不谋而合。德国学者赖因哈德·梅依曾在《来自东方之光:处于东亚思想影响下的海德格尔著作》一书中列出海德格尔文字与道家文本大量相似之处,通过将其著述的部分行文与老庄的德文版对照比较,他发现海德格尔有时几乎是逐字逐句挪用了道家的主要观念。海德格尔对老庄思想的确十分推崇,他曾认真阅读过《道德经》《庄子》,并与中国学者萧师毅合作翻译《道德经》,其工作间所挂中文书法作品就出自《道德经·十五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

(9)、道家哲学影响到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哲学有时被一些非官方儒学的重要人物改造与继承,如汉代的杨雄、桓谭、王充等;有时为官方儒学所汲收,如宋明理学;有时也为民间儒者所曲解反注,打着道家反道家,随意剪沾原本。

(10)、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11)、③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道家认为你如果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必须能够安于平凡安于贫穷。

(12)、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道家与道教在对世界的认识和自身追求等的理论建设上,这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基本上可以等同而论。也就是说,道家和道教的信仰基本上是一样的。         

(13)、④生命的每一刹那、这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美值得我们欣赏。所以,人生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4)、④道家思想“不得已”的关键在于,把应该变成愿意。既然必须要做,为什么不做得开心一点呢?

(15)、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16)、第一节 先秦道家隐逸思想探析       11

(17)、法家与儒家的一般区别:儒法两家都主张社会秩序,但是法家主张法律和暴力,儒家主张道德的作用。法家强调专制君主的地位,儒家认为坏的君主应该被废黜甚至受到惩罚。法家只强调社会的秩序,儒家则强调人性比秩序更重要。

(18)、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19)、一般认为道家思想的特征之是通过各种修炼而达到永恒不死的至高境界,“因而开创了中医养生学”;又从炼丹实践中发明了火药,中国四大发明都与道教有关。从养生学源流的角度说:寿命无限。

(20)、 《汉书·艺文志》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班固对各家理论均持肯定态度,认为只是由于素质差的人误解乱用才会出现严重问题,乱用道家思想的想抛弃礼学仁义,只用清虚来治理社会,如此复杂的治国工程怎能长治久安。汉初曾实行黄老理论一段时间,那是战后特殊时期,而后就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黄老理论便无法维持下去了。

2、道家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1)、慧缘伯的答案是:道教文化不是化石,不是文物,而是活生生的继承古圣先贤存在并应用于现代中国社会当中,它还在活动,还在努力表现自我。为什么它还活着,还受到一些人的欣赏,因为它有其自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人们感到还能从中发现医治现代社会顽疾的妙方,它所应用指导提出的问题,有一些与当代人所面临的问题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对当代人解决这些问题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2)、孔子和孟子的区别:孔子强调仁,注重人性,孟子强调义,注重适当,合理。共同点都是通过通过人的道德的强调达到社会的和谐。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思想,继续了儒家“仁”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4)、ISBN:978-7-5013-6717-7

(5)、积极的无为。这么说可能有一些难理解,但是这个意思就是少的干涉,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6)、    老子、庄子他们本身一开始和道教没什么关系,甚至和道家都没什么关系,他们从未自称过道家。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思想是由春秋时期的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而形成的道德理论,对后世的哲学、文学、科技、艺术、宗教、养生等等领域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华文化基石。

(7)、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8)、虽然曾经一度成为官方哲学或一时代的统治思潮,如汉初的黄老学和魏晋玄学。此外,道家哲学还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的道教与佛教两大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9)、老子从水中参悟了以柔克刚的理论,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我们也要学习有效地示弱,以弱胜强。

(10)、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认为,“道”与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十分相似。可以说,“道”对于当代化学、物理学、宇宙学、人体生命信息预测科学等都具有借鉴意义。道教对于老庄之“道”的诠释作了许多创造性地发展,丰富了“道”的内容。可惜的是,当代科学家只注意到道家之道,而道教所演化发展的“道”尚未被当代科学所开发运用。相信从中可以探到宝藏,带给当代科学新的财富。

(11)、    近代以来,对道教和道家的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慧缘伯认为,道教的来源虽然驳杂,但发展到成熟时期,它的思想理论尤其是玄学方面几乎全部来自于道家,道教借助于黄老思想现代人所说的风水算命命理学应用功能来补充自己。

(12)、④如何做到“无争”?老子说就是要“虚己以游世”。就是要自己尽量单纯。就是要有虚静的心态。

(13)、道家道教的人生哲学能起到安慰人们精神上遭遇的幻灭与痛苦的作用,象服镇痛剂,使人以豁达平静的心态对待失败,维系人生的平衡。但道家道教哲学也可以是成功者的哲学,成功者以此人生哲学为明镜,不时提醒自己“福兮祸之所伏”,不飞扬骄横,功成不居,保持成功的力度与长度。

(14)、老子对领导者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居上谦下就要求领导者应当时刻处下,事事居后,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而应该永远谦恭、温和。另外,“知人者智”,要“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要做到人尽其才,才能做到不遗弃人才。

(15)、③学了道家思想外话而内不化,外在跟整个社会保持和谐,跟别人相处融洽,尽自己的责任,不给别人压力,内在的能够不化,对道有所体验,慢慢觉得没有得失也没有任何成败可是让你去计较,这样可以走向无为,走向逍遥。

(16)、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17)、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并且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之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的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着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18)、大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二三十年间,西方对中国道家思想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19)、(免责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20)、人们好都能在满足身体的基础需要之后都没有其他过强的欲望,“虚其心”就是老子提倡让自己的灵魂澄澈,内心欲望很少,很轻易的就可以被满足,被哄好,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3、道家思想简述

(1)、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的生存与宇宙自然界和谐发展的生命信息科学,是应用指导变通人的思想行为的哲学,是集道乐、道医、道武(太极、气功)、道茶、道丹、道符……融于一体的一门综合黑科技!

(2)、并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从而提高了生活水平,可以说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的发生,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有很多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自生的生存,这一切都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使然。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做到持续的生存,才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同样,道家还主张“和谐”,这一思想深深地渗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道家的这一表述深刻而富含哲学意味,“道法自然”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顺其自然发展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整体的和谐在于各自都按照自己的状况自然而然的发展,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不仅如此,“道家反之动”强调矛盾是一种建立在柔弱、渐进的基础上的“和谐辩证法”,它有利于缓解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与对峙,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符,当今世界,和平不断受到种族歧视、资源争夺、霸权主义等诸多因素的威胁和破坏,我们重新对道家思想所主张的“和谐”的领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参与到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

(3)、2021年1月25日吴方丈于武汉长春观天心楼

(4)、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修真派、法家学派、玄学、杨朱学派可能影响了庄子。慎到、田文等齐国陵下法家学派也是以道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兵家思想也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5)、   ①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社会有竞争才会进步这是自古以来的铁律,但是竞争要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6)、魏晋时期,玄学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思想潮流。玄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于道家,玄学三玄中《老》《庄》占其玄学与道家的核心思想都是道法自然,且玄学是以道家思想统摄儒家思想,故又被称为“新道家”。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86页。因此可以说,玄学是先秦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魏晋时期正是玄学思想从理论建构到文学实践的成熟时期,故以往学界对魏晋玄学和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甚多。但是,不能将道家思想在魏晋的流衍完全归置到玄学思潮中。魏晋时期传统道家思想仍然有其发展的惯性与痕迹,与玄学在思想倾向、表述方式以及对文人心灵与文学创作的影响上都存在诸多差异。在将魏晋玄学“统化”与“泛化”的研究思路下,玄学仿佛成为这一时期士人对道家思想的接受形式。这一差异一直以来似为学术界所忽视。因此,本文的立论就是在区别魏晋时期新旧道家思想的基础上,论述新旧道家思想在隐逸、游仙和玄言文学中的表现及影响。本章第二节将有对新旧道家思想的详细辨析。

(7)、《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国际战略发展》杨洁勉 

(8)、    道家思想是中国为重要也是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道家思想是从伏羲阴阳八卦《易经》和黄老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道家文化与道教的异同,道家是先秦时期出现的一个学术流派,道教是东汉时期才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

(9)、老子不仅主张外物之平静,还注重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人性的无欲无求。

(10)、     慧缘伯早在论述有关传统文化与中国命运的一篇文章(点击阅读:请尊重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习俗)中写道:只有经济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昙花一现愚昧的民族;只顾发展经济,不顾发展文化的民族,永远是落后和低人一等的民族;只顾跟洋风过洋节,不顾继承和发扬祖先优秀传统文化习俗的民族,永远是寄人篱下、听人使唤丧失精神家园夹着尾巴做人的民族。

(11)、比较起来,人是万物中有灵性的,他属于自然又有别于自然,但人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故人当爱护尊重自然。只要人类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便是个永恒的主题。在人类面临新发展、走向未来的进程中,道教关于尊重、服从、歌颂自然的人天观和生态观,发人深省,对解决人类生存危机是有其现实现代意义的。总之,道教所提出的某些问题与当代人面临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人居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易学变通方式对当代人有实用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道家文化与道教的现代社会应用指导价值,和其所蕰含的神人及社会自然与人的生存发展关系、和谐价值观再过万年人类都有实用和指导意义……。

(12)、儒、道、法能否融合为一体,作用于国家制度的建设呢?这是毫无疑问,也一直是施实的通行作法。秦汉以来,儒、道、法虽然都坚持着各自的思想理念,但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态势,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包容和谐,无门户之见的优良传统,形成中华民族的思想品德,也是中国千年一统,遂渐强大的法宝。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于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则多用孔孟儒家的思想。而且历史上将三者融合使用的事例很多,汉文帝推行黄老之学,使国家由弱变强。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就是好的例证。典型的要数被称作“完人”的曾国藩。

(13)、《老子》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以弱胜强就是重要的内容。老子对对立关系互相转化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反映在治国、治军上的表现,老子认为一是“以正治国”,二是后动制敌。“以正治国”即通过做好内治工作加强自己的实力,不但要求对大事、难事必须十分认真,谨慎地干,对小事、细事和似乎简单、容易的事,也不得大意。后动制敌要求“以奇用兵”,即后敌而动,等待或诱使敌人暴露弱点,然后制之。

(14)、以往对这三类文学主题的研究是这一时期文学研究的重镇,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但无论是对魏晋文学的整体研究,还是对这三类文学主题的研究,搜检研究资料可以发现,论及思想影响,研究者基本上都只谈及玄学,没有细致辨析三玄中老庄传统道家思想与儒道结合之玄学思想对文学影响的异同。因此本书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道家思想对这三类文学主题的影响上;对每一类文学主题的研究,都分为两个部分,先是探讨道家思想与文学主题思想内涵或文学表达方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按时间顺序集中论述道家思想对魏晋时期这一主题发展流变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为了思想与文学研究能够得到更加密切的结合,没有将思想研究与文学研究分置开来,而是将道家超越的出处观与魏晋隐逸文学、道家自然生命观与魏晋游仙文学、道家言意之辨的方法论与魏晋玄言文学相联系而论,阐明两两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具体的论述中将道家本体论,政治哲学,以出处观、生命观为主的人生哲学以及道家言意之辨的方法论综合起来,考察其对魏晋这三类文学主题的影响作用。这种从文学主题思想内涵及表达入手探究思想与文学的关系和流变,将思想的某一重要部分与思想整体与文学主题的联系相结合,从一个时代的不同时期考察道家思想对一类文学主题的影响作用的内容和方法,也是本书所力求创新之处。

(15)、新旧道家思想对文学影响的不同表现       7

(16)、韩非子法家与道家的区别:道家在战国秦汉之际出现了黄老学派,主张主动运用道和德(天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法家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法家相信人为地制造势,制造统治者的优势,运用法术,可以达到治国的目的。

(17)、01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生要顺应大势,在无为中寻找有为之道。

(18)、道家是主张“保身”的,但这一概念同样不包含追求长寿的含义。未暇治天下也”却之,和子华子以“两臂重于天下”劝昭僖侯莫争邻国之地等事例,说明“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不可“见利轻亡其身”的价值观念。

(19)、他们的主张的区别大致为:以人为本(代表:孔子)、以自然为本(代表:庄子)、以法为本(代表:韩非子)、军事主张(代表:孙子)。

(20)、道家的思想核心出自道家思想的代表人老子。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老子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贯穿形而下的。

4、道家思想的主要思想

(1)、日本的汤川秀树认为物理学的发展,不断更新了“道”的观念,在探索新的物理学概念的过程中,老子的“道”会获得非凡的新意。

(2)、第四章 道家思想与魏晋玄言文学   113

(3)、道教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于洞天仙境,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楹联。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格调自然清新,强调情景交融,重视虚实、言意、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追求具有言外之意和相外之象的意境的特点,皆来自道家的影响。

(4)、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深入探讨了中国的宗教文化心理。他认为,东方宗教的特点是以出世的态度,通过冥思默想达到天人合获得自身的救赎。道家思想中的“清静无为”等观念具有与儒教理性主义相反的神秘主义色彩,而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则与儒教的大同世界相似,两者都试图以一种价值理性来规范人们的现世行为。虽然韦伯在书中并未呼唤人们到东方文化中去寻求治世良方,但该书的问世激起西方知识界对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兴趣。

(5)、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6)、中国传统哲学就其基本的理论内容来说,是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个主要的哲学思想体系组成的。

(7)、道家哲学自然无为,也就是不主动标榜自己是强者。老子提倡“上善若水”,水就是看似柔弱的东西,而水却可以以柔胜强。

(8)、老子和庄子的区别:老子认为存在着一种自然规律,道。德是事物的天性,保全天性就能够适应道。庄子认为,万物的天性千差万别,但就其为天性而言,万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认为任何事物的天性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全。老子主张顺道全德,目的在于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庄子更强调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9)、《老子道德经通解》清宁子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

(10)、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11)、本文认为隐逸思想是道家自然社会人生思想的全面表现。隐逸避世是道家自然道论的直接指向,道家以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树立了隐逸思想的哲学本源。目前学界对道家思想与隐逸文学关系的论述很多,其中有可商榷之处。本文细致梳理了道家自然之“道”与“隐”的关系,认为道家从其本体论到政治哲学,后落实到人生哲学,都具有隐的本质特征。道家隐逸思想的内涵是“复性”,而非目前学界所认为的“适性”,复性的外物、去欲与齐物逍遥的逻辑过程反映在魏晋隐逸文学的思想内容中;道家隐逸思想所具有的至高境界性、主动性以及心灵化的特征也在魏晋隐逸文学中有很多体现,道家隐逸哲学的特点决定了其超越意识和批判精神,与玄学人生观有所不同,道家的重生意识和超越精神始终存在于魏晋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学作品中。

(12)、玄言文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以玄学思维方法体悟玄理的文学,但本文认为玄言文学中老庄思想义理也有很多表现,而学界所谓的玄学思想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本书梳理了玄言诗称名、义界和流变等问题并提出观点:玄言诗是道家玄学(后期又有佛理)等抽象义理进入文学的内容与表达的诗歌形式;玄言诗的思维方法仍是从现实具象开始的,以言不尽意的方法脱略具象究心于抽象玄理,只是玄言诗思维方法的一部分过程而不是全部;玄言诗所要表达的终落脚点仍是现实人生。本书细致辨析了道家言意之辨与玄学思维方法与玄言诗中运用的思维方法之关系,再结合道家思想在玄言诗中的表现,认为魏晋玄言文学的发展是道家思想与玄学共同作用的结果,玄言文学反映道家思想与玄学义理的区别,就在于所要表现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中蕴含的义理是否具有超越精神。魏晋时期玄言文学的发展是不断深入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原始道家思想的内容和表达都作用其中。游仙、隐逸和玄言文学的流变终向表现山水自然处合流,后者则是以文学诠释道家自然思想好和艺术化的主题。

(13)、  ①外化是说,我外表所有的作为言语表现跟别人都一样,不要突出,不要标新立异。内不化是指,不管外面有什么遭遇,我内心都不受干扰,不受影响。

(14)、荀子和孔孟的区别:儒家通过与墨家和名家的思想交锋,开始寻求学理上的依据。荀子发展了孔孟的思想,也认为个人道德是社会合理的前提。他认为人性具有趋向于恶的可能性,善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抑制恶的趋势,通过修养达到善。这种对恶的抑制和对善的培养是通过礼来实现的,因此荀子比孔孟更强调礼制。

(15)、关于道家的思想,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用八个字来概括,可谓一针见血,即:“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16)、 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17)、   ①老庄认为苦乐由心而生。苦多乐少是人生的必然。而苦乐之所以存在,是内心的欲望受到了外界的干扰。

(18)、     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所承载的功能意义

(19)、    道教在多方面继承改造了道家的东西,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魏晋以后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功能作用。美国学者唐纳德·毕肖普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导论》一书指出:认为道教是道家思想的普遍堕落和腐败的产物的看法是毫无道理的,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道家思想所缺少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道家诉诸心灵或理性道教,诉诸于人的情感、情绪或情趣,道教充分巧妙地利用人的敬惧、神秘和惊异等感觉,而道家对此熟视无睹。(参见《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1987年,第479页,三联书店1988年版);作者试图说明道教文化对于人的现实生活应用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道教文化在当代的意义,不仅是一种仅仅陈列起来让人参观的博物馆文化。

(20)、黄老之学主张一切自然,万物都要以自然为本。物我之间都要有自然,共同自在逍遥。同时主张休养生息,恢复精力,一切从简,这种学派思想特别适合经历战乱后的国家。

5、道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1)、作为小宇宙的人和作为大宇宙的自然界,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交流,这种交流一旦被人为破坏,失去和谐平衡,那么人是得不到安宁的。当代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以道教眼光看,实际上就是由于人忘记了自己与自然之母的生身关系,以为可以随意从母亲身上攫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顾及母亲身体所受的伤害。

(2)、道家主张“自然”,无为而治。认为人要遵从本心和本性,内心应该保持清净。不应该被外物所拖累,也不会受外界的影响。总之就是一切顺其自然,保持本心。在庄子的《逍遥游》里就可以看出老庄的道家思想,里面的鲲不需要凭借什么就可以水击三千里,而里面的鹏也可以扶摇直上。可以看出庄子认为精神世界才是重要的,人终究要摆脱物质的限制,不依靠外物。老庄学说的代表着主要有《老子》、《庄子》等,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和陶渊明等。

(3)、③人的外化首先来源于不得已。我们没能力改变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时,如果一味地愤世嫉俗,只会增加内心的痛苦,不如让自己去适应。但适应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内化为一颗平常心。

(4)、③老子曾说: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更是一种境界。拥有知足的心态,并不等于放弃理想的追求,而是要在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达到平衡。

(5)、④善待生命,就要懂得自然之理,在人生的过程中消除欲望,恢复自然本性。

(6)、③人生在世,生命渺小而又短暂,放开眼界放宽心胸就会发现与人相争的执著根本没有必要。

(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曹彩霞

(8)、    道教的原始科学主义可以与当代科学相接通,从而建构新的科学殿堂。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当代自然科学家在道教中发现了与新科学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并运用这些方式来解释当代科学所面临的新问题。在当代科技的理论危机中,一些着名科学家都借用“道”的理念重新建构科学理论模式。

(9)、《和谐视域下的历史脉动》樊跃发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10)、②在利害关系上到家强调不贪图眼前利益。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语出庄子)。

(11)、杨朱派主张自我利益和自我天性的保护,反对侵害个体的行为。这种学派认为人的个体性很重要,要保全自己,懂得趋利避害,珍重自己的生命。既要保护自己,也不要伤害他人,希望在个体完善中达到社会的和谐。

(12)、④很多时候人家说你命好,你要立刻想到,你需要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你有福气消受吗?

(13)、以仙喻道——道家思想与游仙文学的思想表达方式82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家的思想特点是什么精辟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