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的意思及成语解释精辟130条

画龙点睛的意思和典故

1、画龙点睛的出处和典故

(1)、(押韵词)十雨五风、宿水餐风、手快脚轻、孤苦伶仃、被甲持兵、未艾方兴、代马依风、自古东丁、东鸣西应、阒无人声、......

(2)、在众人的执意要求下,画龙点睛的主人公张僧繇只得提起笔来给龙点睛。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墙壁开裂。

(3)、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得好。

(4)、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醉僧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

(5)、译文:胳膊腿儿好看也罢难看也罢,对传神的妙处来说根本就无关紧要,那逼真刻画形象生动的关键,可就正是在眼睛上啊。

(6)、◎(1)首饰首饰泛指全身的小型装饰品,在人们的.衣装整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7)、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8)、张彦远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和祖父张弘靖,都官至宰相,他们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士大夫一样,都雅好书法。对张彦远产生直接影响的,则主要是他的祖父张弘靖和父亲张文规。

(9)、(解释)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传神有力。

(10)、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1)、这则故事原来是说南北朝著名的画家张僧繇绘画技艺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词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2)、南北朝时有位著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13)、红绒球的装饰,正如同中国成语形容的,是画龙点睛之笔。

(14)、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张僧繇一生苦学,“手不释笔,俾夜作昼,未栾倦怠,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

(15)、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16)、反义词:弄巧成拙 画蛇添足 一语道破 点金成铁

(17)、郭沫若《孔雀胆》:“重要的是徐飞先生替我点醒了主题……这就好像画龙点睛一样,把当时的历史点活了。”

(18)、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19)、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0)、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2、画龙点睛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1)首饰首饰泛指全身的小型装饰品,在人们的衣装整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有一年,他给金陵安乐寺作壁画。他在墙上画了四条龙,画得惟妙惟肖,鳞甲俱全,四条张牙舞爪的龙好像随时会腾空飞去,真是活灵活现。老百姓听说张僧繇画了四条像真的一样的龙,都纷纷跑来观看,人人赞不绝口。

(4)、出处:《晋书·顾恺之传》:“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5)、张僧繇说:“如果画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

(6)、画龙点睛的故事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7)、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8)、◎红绒球的装饰,正如同中国成语形容的,是画龙点睛之笔。

(9)、(画龙点睛的反义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点金成铁;

(10)、看你的文章生动不生动的,关键在于你那画龙点睛的`一笔。

(11)、张弘靖学魏晋人书法,不拘泥于门派流别,多有心得。他初从钟繇入手,后改学王羲之,再改学王献之,“书体三变,为时所称”。他继承了张氏祖上收藏历代书法名画的家风,将所得俸禄,除了养家、施舍之外,其余均用于购求书画。

(12)、大街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为圣诞节的气氛又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13)、看你的文章生动不生动的,关键在于你那画龙点睛的一笔。

(14)、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15)、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16)、高缨《从创作实践中不断熟悉和运用艺术规律》:“细节是艺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在某种情况下是举足轻重的东西。它有时有陪衬,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有时具备画龙点睛,即‘点题’的作用。”

(17)、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8)、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

(19)、(德语)dasPünktchenaufsisetzen

(20)、作文时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画龙点睛的意思和典故20字

(1)、年轻人听到众人言语,朝汪为拱手道:“原来是汪师爷,不知找在下何事?”汪为哈哈笑道:“果然是快人快语,我家老爷想请你过府一叙。”年轻人道:“只是过府一叙这么简单?”汪为道:“就这么简单。”年轻人沉吟片刻,道:“好吧,我们这就走吧。”

(2)、点睛之笔,成语,出自《晋书·顾恺之传》,指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5)、这天,扬州城来了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年轻人,年轻人身上除了一支古色古香的毛笔,再无其他东西。

(6)、(典故)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7)、(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地方简明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8)、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9)、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手执纸扇,又瘦又高的中年人,他对年轻人的《白虎啸天图》大加赞赏了一番,然后叹息道:“小哥画技如此了得,却埋没在这市井之地,真可惜。”说罢摇头不止。有人马上认出了中年人,说道:“这不是杨明韩杨知府的师爷汪为吗,怎么在这?”另一个人“哼”地一声,道:“他杨明韩派人来这还会有好事?定然又是在搜罗人才,好花样百出地讨好皇上。”

(10)、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11)、看你的文章生动不生动的,关键在于你那画龙点睛的一笔。

(12)、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3)、(语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就这等山珍海味的小题大作起来;还可以说画龙点睛。”

(14)、(典故)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15)、到了张彦远懂事的时候,家藏书画已经在各种名义的“进奉”和历次战乱中散失,“传家所有”,已是“十无一二”了。张彦远的父亲张文规,官至桂州、管州观察使,张彦远从小受到家庭影响,在书法方面很有长进,擅长隶书,尤其喜做八分书。

(16)、(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17)、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18)、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一度使家中的收藏得以与皇家内府相提并论,以致连皇帝也不免眼红。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居然下诏索要张家收藏的名画法书。张弘靖慑于皇威,哪里还敢违抗?只得将家藏书画中的珍品名迹一一进献。

(19)、结尾可以是首尾互应,结局完整;或归纳总结,条清理顺;或提出疑问,为下一课作好孕伏;或游戏活动,余味留趣;或画龙点睛,重点突显……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而选定。

(20)、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óu),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4、画龙点睛的意思和典故简短

(1)、一套普普通通的住宅可以因为具有一座画龙点睛的楼梯而显得气宇轩昂,灵气逼人。

(2)、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3)、画龙点睛的故事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4)、年轻人在市集摆了一个画摊,以卖画为生,他画的全是花鸟鱼虫,珍禽猛兽,无论什么动物,都画得栩栩如生,跟真的一般,直欲破纸而出,另人惊叹不已。然而年轻人从来不对自己的画题款留字,所以没有人知道年轻人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人们只知道扬州城里多了一位画技不凡的年轻画师。

(5)、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6)、(成语故事)南朝梁代著名书画家张僧繇特别擅长画龙,梁武帝在金陵建安乐寺,让张僧繇在墙上画龙,他画了四条龙栩栩如生,但都没有点眼睛。众人不解,怂恿他点上龙眼,他刚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顿时闪电四起,两条龙腾空而去。

(7)、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8)、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9)、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10)、张弘靖学魏晋人书法,不拘泥于门派流别,多有心得。他初从钟繇入手,后改学王羲之,再改学王献之,“书体三变,为时所称”。他继承了张氏祖上收藏历代书法名画的家风,将所得俸禄,除了养家、施舍之外,其余均用于购求书画。

(11)、◎剧中领唱、伴唱有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2)、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

(13)、一个好的作文开头对你这篇文章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14)、所幸的是,家藏书画虽已“十无一二”,但鉴赏收藏的学问却不会随着这些书画的流散而消失。张彦远从小耳濡目染,在这方面学到了不少知识,日积月累,练就了一双“法眼”。他自称对于“收藏鉴识,有一日之长”。

(15)、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像已应焉”,很象现代的速写,被称为“疏体”。

(16)、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17)、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18)、(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19)、战争、动乱的破坏,足以使大量珍贵书画毁于兵火之中;公家和私人尽管藏而宝之,却往往因不得其人而产生不辨好坏、不明真假的流弊;至于有些人假收藏之名,行“藩身”之实,以名家之画作为加官晋爵的手段,乃至成为一时风气,这就更值得后人引以为戒了。

(20)、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可以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5、画龙点睛的意思及出处

(1)、成语故事张僧繇是南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2)、画龙点睛、惊惶失措、惊愕失色、惊心悼胆、惊弓之鸟、惊心动魄、惊恐万状、惊蛇入草、精雕细刻、惊师动众、惊世骇俗、精贯白日、精采秀发、惊涛骇浪、精金百炼、精诚团结、惊天动地、精打细算、精金良玉

(3)、成语出处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5)、张僧繇刚画完,空中突然乌云翻滚,两条龙立即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两条没画眼睛的龙了。

(6)、成语解释: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地方简明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7)、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8)、(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9)、(英文)addthetouchthatbringsaworkofarttolife

(10)、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金龙,只肯为另外两条金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11)、人们一阵哄笑。这个说:“你骗人,画在墙上的龙还会变成真的吗?”那个道:“你骗人,请你给龙画上眼睛,让我们看看它是不是真的会飞走。”

(12)、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醉僧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

(13)、成语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14)、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15)、张僧繇,吴(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知名画家,擅长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16)、(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7)、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18)、所有这些,张彦远认为都会给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为此,他萌发了编写一本记述历代画家、作品的著作的想法。

(19)、英文释义:makethefinishingpoint

(20)、(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到了张彦远懂事的时候,家藏书画已经在各种名义的“进奉”和历次战乱中散失,“传家所有”,已是“十无一二”了。张彦远的父亲张文规,官至桂州、管州观察使,张彦远从小受到家庭影响,在书法方面很有长进,擅长隶书,尤其喜做八分书。

(2)、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乐此不疲地一心向佛,他在装饰寺院的时候,请来赫赫有名的画家张僧繇(yóu)作壁画。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飞龙。那些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赏。尽管这几条龙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但都缺少眼睛,有些美中不足。于是大家一致要求他把龙的眼睛画上。张僧繇实事求是地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张僧繇实在推辞不掉,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谁知他刚把眼睛画完,天空中立即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只听一声巨响,两条被点睛的巨龙破壁而出,腾空而去,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而没有点睛的两条龙仍然留在墙壁上。点一点看似举手之劳,但是在哪里点,怎么点却是关键,而这些又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的水平。就像俗话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下三年功。”

(3)、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

(4)、战争、动乱的破坏,足以使大量珍贵书画毁于兵火之中;公家和私人尽管藏而宝之,却往往因不得其人而产生不辨好坏、不明真假的流弊;至于有些人假收藏之名,行“藩身”之实,以名家之画作为加官晋爵的手段,乃至成为一时风气,这就更值得后人引以为戒了。

(5)、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6)、成语出处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7)、(用法)含褒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作文或讲话时;用一二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可用作主语、谓语、定语;也可用作状语。

(8)、(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写作。

(9)、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手执纸扇,又瘦又高的中年人,他对年轻人的《白虎啸天图》大加赞赏了一番,然后叹息道:“小哥画技如此了得,却埋没在这市井之地,真可惜。”说罢摇头不止。有人马上认出了中年人,说道:“这不是杨明韩杨知府的师爷汪为吗,怎么在这?”另一个人“哼”地一声,道:“他杨明韩派人来这还会有好事?定然又是在搜罗人才,好花样百出地讨好皇上。”

(10)、(画龙点睛的近义词):点石成金、锦上添花;

(11)、这篇散文写的真好,尤其是后这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2)、已无真迹流传,仅有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还流传在世(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不过从画面上看。张僧繇的画貌并不明显,张氏绘画的很多精妙技艺,像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都无从辨识。

(13)、此时朝廷倒也不再要张家进献什么了,张彦远得以根据硕果仅存的传家之宝,悉心研讨书学画理。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古以来,名画法书流传虽多,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因此也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14)、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15)、(例句)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16)、年轻人在市集摆了一个画摊,以卖画为生,他画的全是花鸟鱼虫,珍禽猛兽,无论什么动物,都画得栩栩如生,跟真的一般,直欲破纸而出,另人惊叹不已。然而年轻人从来不对自己的画题款留字,所以没有人知道年轻人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人们只知道扬州城里多了一位画技不凡的年轻画师。

(17)、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18)、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

(19)、画龙点睛出处: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20)、一套普普通通的住宅可以因为具有一座画龙点睛的楼梯而显得气宇轩昂,灵气逼人。

(1)、(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文章等

(2)、在我国历史上,东晋之后,有一段历史叫南北朝。在当时的梁国,出了一个有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他很擅长画人物及佛像。梁武帝信奉佛教,他修建的很多寺院,都让张僧繇去作画。有一年武帝要张僧繇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上四条龙。龙画好了,简直同真的一样,活灵活现。但仔细一看,却都没有点眼珠,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眼珠并不难,但点上了,这些龙就会破壁飞走。”人们都认为这话虚妄不足信,坚持要请他点上眼珠。张僧繇坚持不过,只得拿过笔来,给两条龙点上了眼珠。霎时间,果然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点了眼珠的龙,随即乘云腾空飞上了天,而没有点的那两条龙却仍旧在墙壁上。

(3)、(汉语注音):huàlóngdiǎnjīng

(4)、南北朝时期,有个擅长画龙的人名叫张僧繇。他画龙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传说,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令人不解的是,这四条白龙都没有点上眼睛。有很多人问他:“先生为何不点上眼睛呢?”张僧繇回答说:“点上眼睛很容易,但一点上,恐怕龙就会破壁腾空而去。”人们不相信这一说法,都要他点上眼睛,看看龙到底会不会飞走。

(5)、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6)、尽管他自己说“自幼及长,习熟知见,竟不能学一字”,但后人对他书法的评价是“落笔不愧作者”,可见是具有相当功力的。

(7)、剧中领唱、伴唱有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优越的家庭环境给张彦远创造了一个常人无法比拟的学习条件,但他认为不能在书法创作上有所发明,为此曾“夙夜自责”,甚至引为“终身之痛”。

(9)、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10)、给壁画上的龙画上眼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画龙点睛的意思及成语解释精辟1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