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的成语
1、经过努力终成功的成语
(1)、泥塑的牛一入海中就化掉了。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2)、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3)、(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提示)比喻自己的行为使对方有所察觉和防备。
(5)、(简析)两相比较,成语的整体意义和其中重点字词的释义均有变化,表现为:先前该成语只适用于人,而现在不仅适用于人,还可用于事物。毫无疑问,这样的修订是对大众使用习惯的又一次迎合和妥协。
(6)、(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7)、水火不兼容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8)、梧桐一叶落:梧桐落叶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9)、物以希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10)、(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11)、形容人因恐惧或惊吓而愣住的样子,就像木头做的鸡,一动不动。
(12)、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他回答:“抽不出时间。”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13)、比喻用行动迷惑对方,实际上另有所图。后来用“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14)、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15)、板板六十四: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16)、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17)、(2)出处: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8)、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19)、(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20)、(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表示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的词语
(1)、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2)、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3)、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4)、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3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5)、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6)、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7)、杀人不眨眼:杀人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极其凶狠残暴。
(8)、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9)、依本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10)、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11)、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12)、(翻译):这个人是人中的清水明镜,见到他会感到他的如玉石的光彩,像是云雾散开看见了青天。
(13)、像龙马一样精神。形容健旺非凡,小心谨慎,能屈能伸的精神。
(14)、忘餐失寝:忘记了吃饭,顾不得睡觉。形容专心努力。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铁杵磨成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7)、 他告诉人们要学会孝亲敬老,懂得尊重,学会分享,礼让,不要自私自利。现在的孩子由于溺爱,很容易没大没小,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状态。
(18)、(1)释义:指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19)、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20)、(1)释义:天道酬勤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3、形容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的成语是什么
(1)、人生路不熟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2)、(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秦牧《秘诀》:“他的儿子听后,再也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3)、稳坐钓鱼船: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4)、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5)、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6)、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7)、(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8)、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交战以后,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人们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9)、古代神话,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指锲而不舍的精神。
(10)、行行出状元: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11)、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12)、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13)、释义:甘:甜,比喻幸福。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14)、人不可貌相: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15)、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16)、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17)、惺惺惜惺惺: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18)、(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19)、孳孳不息: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不懈。
(20)、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4、形容经过努力终成功的成语
(1)、铁杵成针 ( tiě chǔ chéng zhēn )
(2)、“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3)、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刘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荆州。
(4)、原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现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受。也形容后辈超过前人,令人赞叹。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赶上。
(5)、来处不易: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6)、释义:指失势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重新得势。
(7)、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9)、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大,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10)、既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也形容文笔超逸流畅。
(11)、(出自):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12)、(清规戒律)①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②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去掉了第5版②里“泛指规章制度”的意义)
(13)、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14)、(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15)、(读音):zhǐyàogōngfūshēn,tiěchǔmóchéngzhēn
(16)、句子:“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17)、(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18)、(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19)、(提示)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20)、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自称叶公。他对别人说:“我喜欢龙。”他把家里的厅堂、屋梁、房柱、门窗及墙壁上,全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天上真龙听说了,高兴就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叶公看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狼狈逃窜而去。
5、表示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的四字成语
(1)、(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3)、(简析)前后两者的基本释义相同,但后者删去了前者的补注:多指不好的事。这样一来,“上行下效”就既可指不好的事,也可指好的事情了,感情色彩也就由贬义变为中性。而且,为了顺应这种变化,第7版还专门增加了配例,配例中所说的的事就是好事。
(4)、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5)、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捧着玉说:“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6)、(提示)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7)、(解释):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8)、指做得一般,还过得去。也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9)、蒹葭倚玉树: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10)、(清慎勤)清廉、谨慎、勤勉。后用以为官箴(zhēn),衙署公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
(11)、疾风扫秋叶: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12)、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13)、(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14)、释义:天道:天理;酬:报;勤:勤奋。上天会酬报勤奋的人。指下了苦功夫必然会有成就。
(15)、(简析)两者所释原意相同,配例相同,不同点在于现用义的表述,前者“表示达到极点”,后者“表示程度极深”。修订后,“不亦乐乎”用作补语时,补述的程度有所降低,并非“达到极点”不可。
(16)、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17)、(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18)、四海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同“四海之内皆兄弟”。
(19)、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
(20)、褒义指看重和优待,贬义指用另外的眼光来看待,含有歧视的意思。
(1)、天高皇帝远: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2)、(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3)、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4)、(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去掉了第5版“比喻克服创业中种种艰难”的意义)
(5)、(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一般连用。
(6)、(提示)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7)、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8)、恨铁不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9)、(废寝忘食)也说“废寝忘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勤奋专心。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zè ɡuǐ,过午)忘餐。”
(10)、(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牛皮条断了好几次。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11)、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12)、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13)、礼轻人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14)、始:开始;终:结束;如:如同。自始至终都一样,形容能坚持,不间断。
(15)、墙倒众人推:旧时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
(16)、吃力不讨好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17)、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8)、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刘濞不听,其兵反叛,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19)、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20)、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1)、(靡靡)①柔弱;迟缓:细雨~。②萎靡颓废;特指乐声萎靡颓废:~之音。(2016年版《现代汉语图解词典》)
(2)、无所错手足: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3)、隙穴之窥:比喻执着地努力,后达到目的。
(4)、(呼之欲出)①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5)、脚踏两只船: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
(6)、元朝,有个叫陶宗仪的人,考进士落榜,并不气馁,继续刻苦读书。他在下地劳作间隙时,总是读书。田野里没有纸,他就把心得记在树叶上,回家后装进瓦罐里,十几年时间装满了十几个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说:“学习就应持之以恒。”后来,他整理树叶,编了本《南村辍耕录》的书,很受欢迎。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表示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的词语精辟1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