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一样吗精辟101条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区别

1、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区别是什么

(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其中C项有误,《三国志》不是四大名著之一。根据选项中表述的内容,应改为《三国演义》。故选C。

(2)、(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有误。其中的“‘仞’是古代重量单位”这句话表述错误,“仞”应是古代长度单位。(“仞”本意是指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该文字在《礼记·祭义》和《考工记·匠人》等文献均有记载。)故选B。

(4)、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5)、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A项正确。B项有误,话剧《屈原》是郭沫若的作品。C项有误,祥子盘算着怎样省钱买车,高妈教祥子放高利贷,但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这个主意不是虎妞教的。D项有误,切斯特是小说《简·爱》的男主人公,为桑菲尔德庄园主,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年轻时他受骗娶了疯女人伯莎·梅森,后来认识了家庭女教师简·爱,并爱上了她,向她求婚,但已婚的事实被揭发。他由于疯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后历尽波折成为简·爱的丈夫。故选A。

(7)、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9)、二是着眼真题试卷,把握方向。从历年公务员考试试卷中我们可以摸清命题人对常识判断题目的考查方式及偏好是如何的,我就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年都会遇到至少1题的文化题,逢考必出,所以,你可以做好准备了。

(10)、C.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三国演义》

(11)、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和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有误,《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故选D。

(13)、(解析)A,《故乡》——鲁迅——《呐喊》——小说集;B,《史记》——纪传体通史;D,《威尼斯商人》——喜剧。

(14)、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司马迁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15)、例(20山东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16)、A.历史剧《屈原》和现代诗歌《天上的街市》都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

(17)、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18)、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19)、课程时间:4月15日、4月16日、4月23日、4月29日、4月30日。

(20)、6、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一样吗

(1)、(12)《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作者不详)

(2)、(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①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4)、D.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5)、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称爵名)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7)、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8)、政治常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内容的常识。

(9)、(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2分)。

(10)、A.京剧、川剧、越剧、昆曲等戏曲剧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11)、(……也,表判断)是亦走也(……也,表判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倒。

(12)、A.《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14)、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15)、C.《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

(16)、D.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17)、B项表述错误:《名人传》,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并非是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18)、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19)、盥:读音是guàn,会意。小篆字形,从臼(jiù),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本义:洗手。

(20)、A.“壶口瀑布”“大雁归来”“安塞腰鼓”“驿路梨花”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3、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区别和联系

(1)、A.《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2)、(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注: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4)、      《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

(5)、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6)、A项中“《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表述不准确,《卖油翁》是一则生动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道理,但它不是寓言。

(7)、以后,将不定期的发布一些文学和文化常识,附带一些讲解,以帮助大家掌握这一重点。

(8)、“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9)、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10)、1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11)、(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A.法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创作了《小王子》,书中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闪烁的哲理,这使该作品充满了诗情与智慧。

(13)、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14)、(20黑龙江哈尔滨)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16)、C.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也称花甲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也称耄耋之年。

(17)、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18)、解答此题,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相关的作家、朝代、作品以及作品风格有所记忆,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

(19)、(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和归纳名著内容、概括名著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三甲统称进士。

4、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的区别举例

(1)、(答案)A(解析)备选项A句出自宋朝周密的《观潮》。备选项B句出自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备选项C句出自清代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备选项D句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所以,正确答案是A。

(2)、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3)、B (解析)《天下第一楼》每一幕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前一幕情节成为下一幕内容的铺垫,下一幕也会提及或解决前一幕中未解决的矛盾冲突。

(4)、A.“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5)、C.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上联尾字用仄音。下联尾字用平声是基本的定则。

(6)、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7)、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8)、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9)、D.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往往让我们难忘。如《驿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戏》中的双喜、《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1)、B.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在清朝被钦定为正史,但梁启超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12)、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

(13)、(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14)、(8)《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不详)

(15)、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16)、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7)、B、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18)、手足shǒuzú,指兄弟,亲如手足;也可指动作、举动。《淮南子·兵略训》:“凡此五官之於将也,犹身之有股肱手足也。”讲的是手和脚;《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讲的是谓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易林·益之蒙》:“饮酒醉酣,跳起争鬭,手足纷拏,伯伤仲僵。”讲的是兄弟。汉焦赣《易林·益之蒙》:“饮酒醉酣,跳起争鬭,手足纷拏,伯伤仲僵。”宋王禹偁《拟追封建成元吉为巢王息王制》:“顷念宗祧之重,致忘手足之情。”《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讲的都是兄弟。

(19)、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20)、(2018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5、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哪个范围大

(1)、B.“风骚”本指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2)、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4)、小学阶段的文常大多是客观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要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情节,其实,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课外阅读能力。

(5)、B、古代分一日为十二时。《孔雀东南飞》诗句“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即“亥”时。

(6)、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7)、      《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号文山。

(8)、A.“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9)、D.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与法国莫泊桑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10)、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11)、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12)、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因此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3)、(6)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14)、(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

(16)、D.《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记录了呼兰河的四时风俗,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人世悲欢,表达了对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17)、B.“人民艺术家”巴金的小说《骆驼样子》,讲述了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遭遇,望造了一个从勤劳朴实蜕变成麻木堕落的人力车夫形象。

(18)、(2)注意辨别和归类、对比。这样能举一反对名著内容了解更清楚,就不易混淆。

(19)、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20)、例(20贵州安顺)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1)、B.鲁迅《社戏》里提到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扮演老年女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一样吗精辟1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