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主要代表著作是
1、柏拉图代表作有哪些
(1)、这本书并不像那些仅凭书名就进行判断的人所想的那样,是一本政治类的著作。事实上,这是一本迄今为止好的教育著作。
(2)、Moravcsik的《柏拉图与柏拉图主义:柏拉图本体论、知识论与伦理学中的现象与实在概念及其现代回声》(1992)是JonathanBarnes主编的“IssuesinAncientPhilosophy”丛书的第一种,出版后被誉为整套丛书立了标准。这是一位柏拉图专家三十年研究的总结,高度浓缩。Moravcsik早年以一篇“BeingandMeaningintheSophist”(1962)一举成名,但我认为他首先是个分析哲学家(著有ThoughtandLanguage,1990)。他的这本书是我见过的行文中希腊语词出现得少、但参考文献中当代分析哲学著作罗列得多的柏拉图研究专著。正是其对当代哲学的广泛深入的理解,使得他能够更同情、更原汁原味地理解柏拉图,书中“anachronism(时代错误)”一词出现了多次,而这正是古代哲学研究者的通病。他是“以今释古”,在当代哲学的背景下呈现古代哲学的独特意义,不是食古不化、“以今套古”(恰如中国哲学史研究,“以西释中”无可厚非,“以西套中”才是歧途)。他在本书第一部分中,反对用后来本体论中的“共相(universals)”概念解释理念,因为并非每个谓词都有理念,共相也不足以实现理念对于世界的目的论解释的功能;他不认为柏拉图的知识论契合现代分析的“先天的”-“经验的”框架以及对命题性知识的强调,Moravcsik把episteme译为“understanding”,这是对复合的认识对象的诸部分的一种整体论的和非命题性的洞见(他另有多篇论文专注于此);他也反对时下在康德和功利主义的对立中解释柏拉图伦理学的取向,提出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伦理学(idealethics)”,这种伦理学包含一种生活目标和达到这一目标所必要的性格结构的理论。他在第二部分阐述了他对柏拉图后期对话的看法,这是一种他所谓的“秩序本体论(ontologyoforder)”,呈现了可理知秩序的结构性的、分层级的面相。精彩的还是第三部分,他以数学哲学、共相理论和理想伦理学为中心,考察柏拉图主义对于当代讨论的可能贡献;一本柏拉图专著却大谈特谈哥德尔、弗雷格、贝尔纳斯(Bernays),令人惊诧又兴奋;但他在伦理学中谈罗尔斯、布拉德雷甚至维特根斯坦,却只字不提麦金泰尔和威廉姆斯,也是耐人寻味。书评作者对这本书的大不满是问题太多、部头太小,要把这些问题都说清楚,非得“五个书架的书”不可(RichardPatterson)。但我认为,这只是表明柏拉图哲学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没有Moravcsik的非凡哲学功力,我们怎么看得到这样一本可为古代哲学爱好者和当代哲学爱好者所“共赏”的好书?!
(3)、第三部分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现代哲学与启蒙运动
(4)、苏格拉底的命运笼罩着每部对话,让每段交谈读来都令人心酸,让每个论证都显得高贵。实际上,柏拉图初把苏格拉底当作戏剧角色来使用,只是后来才把他当作哲学代言人,由于极为成功,柏拉图因此就继续这样使用,即便柏拉图阐述和主张他自己的观念时,他也依托苏格拉底来进行。
(5)、苏格拉底与朋友和门徒进行灵魂不朽的谈话,从容度过了生命的后时光。谈话主题涉及到了自杀问题以及对灵魂存在的证明。
(6)、无论是因为政治实践的受挫还是由于年岁增长或者别的因素,《理想国》中透露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入世心态在《泰阿泰德》中被一种更为避世和超脱的情怀所取代了;典型的哲学家不再被看做政治统治方面的行家,而主要描述为道德和科学之永恒主题的沉思者,
(7)、柏拉图的魅力在于理性的对话,对话的希腊文叫dialogue,柏拉图创造性地运用了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对话法是现在常说的辩证法dialectics的来源,但没有黑格尔的“正反合”的公式,也没有三大规律的定势,变化无穷,充满神话、想象、寓言、比喻,讲故事恣肆,逻辑清晰严谨,理之所至,意之使然。柏拉图对话有很高的文学性,可以把每一篇对话读作一出戏剧,在剧情发展、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方面,揭示其中的哲理。
(8)、 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系统化的人,柏拉图的思想成为中古时代欧洲基督教神学以及近代形形色色的唯心论、经验论及英雄史观的重要源泉。 柏拉图的哲学在影响了西方的同时也影响了全世界。
(9)、这里就引发了大家熟悉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柏拉图何时忠实于苏格拉底,何时只是把苏格拉底用作自己言辞和哲学的发言人呢?我们如何认定他们两个何时一致,何时只是柏拉图个人的观点?更复杂的是,对话形式固有的困难使我们无法对话作者(柏拉图)的观点等同于对话中发言人的观点。比如,在《会饮》中,柏拉图向我们呈现了七个发言人彼此矛盾的观念,这绝不意味着他自己认同其中任何发言人,包括苏格拉底。(在某些晚期对话中,苏格拉底完全消失了。)
(10)、《克拉底鲁篇》(论语言)、《美内克索斯篇》(对修辞学的嘲弄)。
(11)、《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12)、作者常常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方式,而非单纯罗列观点,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史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主题、思想张力进行深入思考。
(13)、无论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受到激发、有所受益,同时获得乐趣。
(14)、公元前369年,柏拉图的好朋友、著名的数学家泰阿泰德参与了雅典军队在科林斯地区的战役并为此殒命。
(15)、第五卷探讨婚姻与哲学问题。本卷探讨了妇女是否可以成为城邦护卫者的问题,探讨了护卫者中的“共有”情形、哲学与哲学家的概念问题。
(16)、《理想国》(论两个领域区分,正义,好政体)
(17)、《理想国》大约写于公元前390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期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对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论述。
(18)、《游叙弗伦》,尽管副标题“论虔敬”是后代学者加诸于此的,但虔敬恰如这首乐曲的主题。而《苏格拉底的申辩》被公认代表了苏格拉底的精神;《克力同》则是柏拉图对话录早的作品之一。
(19)、《理想国》的对话者(克法洛斯、波勒马霍斯,苏格拉底、格劳孔、阿德曼图斯,色拉叙马霍斯)
(20)、后,应该说,《会饮》除了充满洞见,还有趣。a它彻底表明,哲学可以深刻,但不必乏味。不幸的是,这方面没有得到学者们真正严肃的承认,人们对于柏拉图有诸多赞美之词,但却没有这样的说法:他不仅是伟大的形而上学家,也是极为高明的幽默大师。
2、柏拉图的著作有
(1)、《会饮》也是苏格拉底明确表明自己并非无知的对话。他说,他确知的事就是爱。当然,这是因为他已然是(智慧的)爱者,但这也意味着他并不拥有智慧。尽管如此,苏格拉底甚至也没有宣称有关爱的知识是他自己的发现。相反,他把这种知识归于第俄提玛。(第俄提玛是否真实存在,远没有她是位女性更令人感兴趣,因为希腊哲学家从未在妇女那里听取过什么哲学建议。a)
(2)、Caputo,JohnD.DeconstructioninaNutshell.NewYork:FordhamUP,19
(3)、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有 ____ 、 _____ 。他的哲学基础来源于 ___ 的唯理主义。古典主义的法典是尼古拉·布瓦洛·德彼雷奥的 _____ 。
(4)、如果说前一个梦预示了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后一个梦在理查德·玛巴克(RichardMarback)看来则象征着后世的评论家在阐释柏拉图思想时难以摆脱的困惑。柏拉图之所以难以捉摸,之所以在后现代文论盛行的今天重新激起了批评界广泛的兴趣,主要原因便在于他对修辞的暧昧态度,而修辞问题无论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里,还是在尼采以来的理论嬗变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
(5)、该书是柏拉图晚期的作品。该书是一篇对话体哲学著作,它反映了晚期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Weaver,Richard.TheEthicsofRhetoric.Chicago:Refinery,19
(7)、这种对理念世界的窥视,在数学和几何领域有现成的例子。比如,我们可以以三角形定理的几何证明为例。我们在黑板或纸上画的三角形并非的三角形。事实上,线条模糊、弯曲,角也没有完全形成,可以说,它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三角形。然而,通过这个不怎么样的三角形,我们能够证明三角形的某些原理。这是如何可能的?
(8)、柏拉图把感性事物(艺术在内)的美,看成只是理式美的零星的、模糊的摹本。
(9)、本书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本书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10)、第九卷探讨好的与坏的城邦体制及其快乐问题。本卷探讨的是社会与心灵的败坏问题,对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这四种政体下的个人的不同生活方式(公正和不公正的生活)进行了比较。第九卷对理想国的衰落与荣誉政体、寡头政体与寡头领导、民主政体与民主派、僭主政体与僭主、德与利的取舍问题进行了探讨。
(11)、数学和经验科学第一次相结合发生在近代。当数学发展到精确计算的程度,能够用数学公式表达实验的数据,自然科学革命就发生了。牛顿的经典著作题名《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哲学即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而数学原理是用微积分计算柏拉图设想的无理数列的精确方法,从此,自然科学成为精确科学。
(12)、Vlastos从《巴门尼德篇》“第三人论证(TMA)”中分析出“致命”的“自谓述(self-predication)假设”,一方面,他的分析方法本身影响了很多人,六七十年代英美出了很多论文,按照这种方法把苏格拉底-柏拉图批得体无完肤,一定程度上应合了反形而上学的潮流,有一段时间我读得畅快,那也是我对“开放社会的敌人”颇为痛恨的阶段(现在也痛恨,但尽量不扯上柏拉图了,哈哈)。另一方面,就其所揭示的“自谓述”问题本身,有肯定的和否定的两派,打得不可开交,Vlastos自己后来倒是想方设法为柏拉图开脱。按照肯定的解释,比如“美的理念是美的(theFitselfisf)”,共相(Universal)与个物(Particular)混淆,导致无穷后退,理念论大厦将倾;我曾用两年时间写成“跟有与跟名——《斐多篇》中的存有论与语义学”一文,就是站在这个立场概括了这一争论。但后来发现,如果理念论不能成立,那么我守了二十年的《蒂迈欧篇》就满目疮痍、不堪一击了。现在看来,Nehamas是否定Vlastos、为“自谓述”提供积极解释的人中为成功的,对他来说,“theFitselfisf”中的“is”,不是普通谓述系词(Vlastos),也不是不是同一性(Cherniss和Allen),而是,“tobeistobewhatitistobe”,是揭示本质的,他的方案源于Mourelatos《巴门尼德的道路》中对being的“思辨性谓述”用法的解释,当然也受了亚里士多德“本质谓述”与“偶性谓述”的区分的影响;在柏拉图中期理念论中,tobe是专门用于理念的,个物不能说“是”(比如“海伦是美的”是病句)而只能说“分有”。后期对话就是要让“tobe”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从而修正理念论,发展出一种更适合于自然哲学的理念论。这样就通了。一开始我并没有读懂Nehamas的论文(191982),后来读了按他的思路积极诠释柏拉图中后期思想的一些学者的论文(Turnbull,Silverman等),然后回过头来再读,终于读懂。通过Nehamas,我终于走出了Vlastos的阴影,一晃十年。《本真性的美德——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论集》(1999)是Nehamas在希腊哲学领域的论文合集,其中的柏拉图论文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经典,通透、深入,分析的手段也是漂亮之极,很难想象,作为普林斯顿的哲学教授,他也是尼采专家。Nehamas的柏拉图是可信的,是逐步走向成功的形而上学家,他让我恢复了对《蒂迈欧篇》的信心。
(13)、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的一半,是一种合起来才成为全体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经常在寻求自己的另一半。
(14)、《泰阿泰德》:《理想国》中透露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入世心态在《泰阿泰德》中被一种更为避世和超脱的情怀所取代了。
(15)、《游叙弗伦》:苏格拉底在法庭外碰到来起诉父亲的游叙弗伦,与其探讨关于对神的虔敬的问题。
(16)、苏格拉底并不否定欠债还钱的正当,也不否定公平交易的契约的好处,他之所以反驳克法洛斯父子,是因为这对外来移民的商人只关心个人财产和成功,而不关心政治,漠视了制度的正义,个人辛勤劳动挣来的好处得不到保障。果不其然,20年后,三十僭主上台,克法洛斯父子的身家性命被剥夺。亚里士多德后来总结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然目的,但人是政治动物,国家和公共生活所能实现的善比个人幸福更完全更尊贵,个人只有在国家和公共生活中才能达到至善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政治上的正义成为《理想国》第一章争论的焦点,前面两场辩论只是序幕。
(17)、这个学期哲学系请牛津大学威廉森上“哲学的方法”的网课,已经讲完十讲。威廉姆森讲课的底稿就是他写的教材《做哲学doingphilosophy》。不知哪个学生听过了。
(18)、第十卷探讨一生的报偿问题。本卷探讨了诗歌与哲学之争、灵魂不朽与正义的报偿问题。本卷对诗歌只能模仿而不能把握真理的表述方式进行了批判。本卷涉及了《理想国》中又一个著名的隐喻故事——厄尔隐喻。
(19)、中国人对希腊文化并不陌生。近现代文人中介绍古希腊文化的有周作人和罗念生,水建馥是继周、罗之后古希腊文研究第一人。
(20)、柏拉图很可能是在泰阿泰德去世后不久写作了本篇对话录,并让他充当对话的主要角色以纪念他,这个时候的柏拉图已是花甲之年了。
3、柏拉图代表人物
(1)、柏拉图著名的代表作,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
(2)、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承担这一重任,需要学一点哲学,读一些哲学经典很有必要,哲学经典的融合性很强,能够和任何学科的思想起化合反应,读哲学经典还可以提高思想境界,拓宽视野,培养提出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在座的诸位,通过读经典、做哲学,承担下一代创新性人才的重任。
(3)、雅典奴隶主贵族派思想家 柏拉图 的文艺理论核心是“理念论”,认为灵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他的主要著作有 《理想国》 。
(4)、苏格拉底对话中令人难忘和当之无愧的著名对话,无疑是《会饮》,它描述了晚宴后的聚会场景,虽然是虚构的,但场面欢快,苏格拉底与诗人和剧作家就“厄若斯”即爱欲的德性展开讨论与辩论。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也参与其中。或许,这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在《云》中受到的抨击进行的回应。(比如,阿里斯托芬在这部对话中饱受打嗝之苦。)此外,还有才华横溢的年轻悲剧作家泡赛尼阿斯和会饮的主人阿伽通。或许,书中富戏剧性的人物是阿尔喀比亚德,他晚出场,喝得酩酊大醉,受到苏格拉底有意冷落。在《会饮》中,苏格拉底主张,爱不只是对美的身体甚至美的人格的欲求,而且欲求某个更多的东西—即对美本身的爱。当然,“美本身”是形式。它使真正的爱者成为智慧的爱者,即哲学家。
(5)、24年之后,也就是前375年,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以苏格拉底第一人称叙述,听起来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理想国》的第一句话:“我昨天下到比雷埃夫斯港,参加向女神的献祭”。这是哪一年的故事呢?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422年,雅典郊区的比利埃夫斯港确实举办了色雷斯月神Bendis的盛大庆典。雅典对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于公元前431年开打,422年正处在一个短暂的休战期间,所以十几个人还能聚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理想国》的对话者(克法洛斯、波勒马霍斯,苏格拉底、格劳孔、阿德曼图斯,色拉叙马霍斯),他们的命运,随着战争的进程生死沉浮。
(6)、黑格尔(公元1770年—公元1831年)哲学地位: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曾经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系统、丰富和完整的阐述。哲学贡献:黑格尔的思想,曾被认为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黑格尔的国家观继承和发展了康德、费希特以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他用哲学的思辨揭示国家的本质,反对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从国家的外部特征解释国家的本质,认为国家不是契约的任意产物。他的国家概念指的不是现存的国家制度,而是精神的国家理念。他认为现实的国家只是国家理念的表现。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黑格尔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对国家与社会进行了区分,认为市民社会是“外在的国家”,是主观意志、个人利益的结合形式。国家以它至高无上的意志、伦理精神把整个民族凝聚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国家先于并高于家庭、市民社会,是它们存在的前提,是决定的力量,是人类生活的高形式。它是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个人只是国家的一些环节,生活在国家中,才能获得个人的人格、自由和价值。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中整体国家观的倾向给予充分发挥,表明了他对古希腊以伦理和整体为特征的城邦国家观的崇尚。在国家制度方面,黑格尔观点认为世袭君主制是国家制度的顶峰,王权是普遍利益的高代表,国王拥有后的主观决断权。但他主张限制王权,认为三权只是政治国家统一意志的象征,只能依法签署议会通过的决议。黑格尔的哲学艰深,几乎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是难懂的。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他承认及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黑格尔的政治思想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理论的终结,它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政治要求,他的整体国家观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自由主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黑格尔金句:黑格尔名言很多,下面是被熟悉的一些如下:比如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背起行囊,独自旅行。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恶是发展原动力。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光明,如同的黑暗。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人死于习惯。一个恶徒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更崇高。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熟知并非真知。上帝惊叹细节。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黑格尔的作品:《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等等。
(7)、注释约为译文的九倍?!难理解的柏拉图对话录。
(8)、Longinus.“OnLiteraryExcellence.”LiteraryCriticism:PlatotoDryden.Ed.AllanH.Gilbert.NewYork:AmericanBookCompany,19
(9)、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10)、第八卷探讨政体的四种形式问题。本卷比较了荣誉政体(克里特和斯巴达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的不同,同时对四种政体的深化进行了探讨。
(1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__ 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____ 。而真正的奠基者是 ______ 。
(12)、首先,柏拉图的哲学始于对苏格拉底毫无保留的信赖,甚至可以说,他对苏格拉底过于崇敬、毫无批判,这尤其体现在对苏格拉底后日子的叙述上。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监禁和处死,分别记录在《申辩》《克力同》和《斐多》之中。此外,柏拉图还创作了大量其他对话,在这些对话中,苏格拉底与他同时代聪明的思想家(也有些不那么聪明的思想家)侃侃而谈,其中包括阿里斯托芬、阿尔喀比亚德、巴门尼德、芝诺、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通过苏格拉底对各式各样论点的驳斥,柏拉图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许可以这样说,柏拉图的早期对话,那些特别关注伦理、做个好人以及德性定义的对话,是对苏格拉底观点的合理却大加渲染了的阐释。而晚期对话,那些更多关注知识和宇宙论问题的对话,几乎可以肯定是柏拉图自己的哲学。
(13)、在《斐德若篇》中,苏格拉底将修辞定义为“以辩论魅惑心灵的技艺的总称”(261a)。修辞之所以可怕,不仅在于它让人丧失对真理的兴趣,更在于这种蒙蔽心智的魔力。柏拉图对智者学派的憎恶正是因为他们夸耀自己是修辞方面的专家,并且将所有的精力耗费在修辞的研究和讲授上,因而将修辞的危险影响扩散开来,威胁到哲学的生存。他在修辞和智者论辩术之间划上了等号:“智者(sophist)和修辞家(rhetorician)……其实没什么区别,或者说没太大的区别”(《高尔吉亚篇》,520a)。他将智者论辩术和修辞的关系比作法律和司法实践的关系,暗示修辞其实就是前者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在《智者篇》里面,柏拉图借“陌生人”之口,淋漓尽致地嘲笑了智者,把他们比作钓鱼者、变戏法者和小丑,认为他们假借教育之名,干着骗取钱财、欺世盗名的勾当。既然修辞本身就对追求真理有害,将修辞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更是不可原谅了。
(14)、《菲利布篇》(论快乐和善的关系)、《蒂迈欧篇》(宇宙生成论)、《克里底亚篇》(论理想的农业国家及其与海上霸权国家的不同)、《法律篇》(考虑到现实条件,对《理想国》中的政治学说做了修改)。
(15)、柏拉图的10本书,了解你不知道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体味古希腊的智慧。
(16)、Brogan,Walter."Plato'sdialecticalsoul:HeideggeronPlato'sambiguousrelationshiptorhetoric."ResearchinPhenomenology.27(1997):3-
(17)、伯特兰·罗素(1872年—1970年)哲学地位: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哲学贡献: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罗素的思想大致经历了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元论等几个阶段,主要贡献在数理逻辑方面,由此出发建立了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作为逻辑学家,罗素在数学逻辑方面具有巨大的贡献,他和怀特海共同写就了《数学原理》一书,被公认为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基础,他所提出的"罗素悖论"推动了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他所主张的逻辑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历史的发展。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缺乏历史感,忽视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他写过几十篇历史论文和散布历史专著,这三部是:《自由和组织》《1902-1914年协约国政策》和《西方哲学史》。其中,《西方哲学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史著作,罗素对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贡献。他指出:"教育应该培养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某种特殊的信条就是真理。罗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虽然他直到80岁才开始创作小说。1952年,他匿名出版了第一部小说《x小姐科西嘉历险记》,之后又相继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近郊的撒旦》《显要人物的恶梦》,它们是用寓言形式写成的。罗素的散文在英国文学中也享誉甚高。罗素的哲学具体地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创立这个奖(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十分近似的,两个人不但都接受怀疑论,而且都怀有乌托邦理想,并且由于对当前世局的共同忧虑而共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瑞典文学院评罗素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是由于他的哲学著作,特别是他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早期所完成的著作而赢得的。——英国哲学家艾耶尔评很少有人能像罗素一样,横跨文理,在哲学、数学、历史、文学、教育学等领域,同时取得超常的建树。不过,罗素将近百年的漫长一生,从来不是一位安坐于书斋的学者,他的行迹遍布世界,对各种异域文化充满好奇与同情,且从不以西方中心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他国,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家与和平主义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评
(18)、20世纪初,数学的发展催生了数理逻辑,而数理逻辑带来了计算机科学的革命,逻辑、数学和实验科学的结合,让人类迈进了智能时代。
(19)、《小西庇阿斯篇》(论有意做坏事比无意做坏事更坏)
(20)、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哲学地位: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哲学贡献: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对他来说,哲学思索家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尼采在187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源于音乐的灵魂》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尼采金句:胡话一开始也就是胡话,但这些胡话是和上帝有关的,所以后胡话也就成了上帝。在精神病院随便走走表明信仰什么都不是。人类是上帝犯的一个错误,还是上帝是人类犯的一个错误。许多人在追求他们选择的道路时固执,却很少在追求目标时固执。
4、柏拉图的主要代表著作是
(1)、《理想国》大约写于公元前390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期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对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论述。
(2)、第柏拉图试图保护哲学语言不受修辞“污染”的努力是徒劳的,换言之,哲学文本和文学文本之间的界限并不存在。二十世纪的文论家沿着尼采开辟的道路做出了新的探索。保罗·德·曼(PauldeMan)将修辞性(rhetoricity)和指称性(referentiality)之间的紧张关系视为文本多义性的主要来源;海顿·怀特(HaydnWhite)揭示了历史著作的修辞策略,抹除了历史文本和文学文本之间的人为界线;巴巴拉·约翰逊(BarbaraJohnson)分析了文学文本如何将语言的修辞作为一种姿态和手段来呈现自身的理论意识。
(3)、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几年后亚里土多德回到马其顿,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为期三年。这位王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登上王位后,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他仿效老师柏拉图,在学园中一边教书,一边从事研究工作。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反马其顿的运动兴起,亚里士多德因与亚历山大关系密切而受雅典人的排挤,被迫逃离雅典,一年后客死他乡,时年62岁。
(4)、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夜晚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星空,满天星斗,可他却预言第二天会下雨。就在他仰望星空之时,没有留意脚下的坑,不小心掉了进去,差点摔个半死,别人把他救起来,他依然只顾着说:"明天会下雨。"
(5)、这部作品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 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6)、《法律篇》(对《理想国》的政治学说做了修改)
(7)、专门谈美学问题的只有他早年写作的《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高吉阿斯》,《普罗塔哥拉斯》,《会饮》,《理想国》,《斐利布斯》,《斐德诺》,《法律》诸篇。
(8)、除了柏拉图式爱情,还有柏拉图思想和柏拉图主义,柏拉图虽然是西方的哲学家,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9)、苏格拉底还强调灵魂不灭说。虽然之前的哲学家就已经对此有研究,但是研究的模糊,到了苏格拉底的时候,他才明确的把灵魂与物质区分开来,强调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推荐语)一部举世公认的“永不过时的经典”;一部启发天才哲学素养的奠基之作;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起被称为教育学上的三大里程碑著作。
(11)、 这种精神第物质第二的思想,正是客观唯心论。而在政治上,柏拉图反对民主,拥护贵族政治。这点特别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之中。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享年80岁。
(12)、实际上,与其他哲学家相比,柏拉图更具有才华、更动人、更风趣,也更深刻。
(13)、《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它成于作者壮年,震古铄今,影响深远,不仅是作者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折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他坚信哲学家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14)、的确,哲学不能直接拿来用于生产活动,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哲学,反而物质生活越是发达,我们越要学会反思,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
(15)、初学哲学的人,一般都要提出“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的问题。这不是初级问题,实际上是哲学的第一难题,有人说,要难倒一个哲学家,只要问他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
(16)、无论是因为政治实践的受挫还是由于年岁增长或者别的因素,《理想国》中透露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入世心态在《泰阿泰德》中被一种更为避世和超脱的情怀所取代了;典型的哲学家不再被看做政治统治方面的行家,而主要描述为道德和科学之永恒主题的沉思者,
(17)、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斯塔吉拉的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迁居到雅典,先学医学,后来就读于柏拉图学园,跟随柏拉图学习哲学历20年。这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一段很重要的时期。他在柏拉图学园中表现出色,勤奋钻研,努力地收集各种图书资料,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柏拉图称他为“学园之灵”。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是希腊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被称为“希腊三贤”。
(18)、苏格拉底说,照你这样说,统治者岂不成了匪帮吗?接着提出了“匪帮论证”:匪帮为了争夺更多利益,势必在内部彼此仇恨,相互倾轧,害人又害己,既愚蠢又坏。
(19)、这本《世界哲学简史》与作者的《哲学导论》相互配合,“史”“论”结合,完整地呈现出美国大学哲学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20)、柏拉图把感性事物(艺术在内)的美,看成只是理式美的零星的、模糊的摹本。
5、柏拉图的著名作品
(1)、巴曼尼得斯篇为柏拉图对话录之也被视为难理解的一篇。对话内容为当时两大哲学家Parmenides与ZenoofElea的会面,以及年轻的苏格拉底。会面的内容是ZenoofElea主张他的一元论而与当时主张多元论的学者相互冲突,这些学者认为一元论当中充斥著荒谬与矛盾。
(2)、中世纪伟大的作家是 但丁 ,他的代表作《神曲》分为 《地狱》 、《炼狱》 、
(3)、上面列的这些书主要涉及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知识论、语言哲学和自然哲学。这一方面是因为我有个信念:古代哲学大多是完备性学说,基础主义的,理论哲学是基础,实践哲学是派生的,搞懂了这个层次的东西,再做伦理学-政治哲学也就容易了,反之则不然。(现代则不一定)。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对理论哲学有更大的兴趣,兴趣是多变的,但终的兴趣或是由天性决定的,所以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你自己”的过程,认识了你自己,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学术道路,找到了自己的路子,也就认识了自己。这也是“liketolike”的一个例证吧。
(4)、为什么而独身:一份来自1937年的参考答案
(5)、本书不同于通常以西方为中心的哲学史写法,从哲学的全球性视角出发,尤其注重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哲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6)、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或47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他是一个神秘人物,没有作品,主要通过柏拉图的对话而闻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7)、在哲学上,康德把善良意志的良心自律称作高的直言命令,只有按照良心的命令行事,才是纯粹的人,理性的人,尊严的人。
(8)、我现在希望跟你们列位法官说清楚,为什么一个在哲学中度过一生的人会在临终时自自然然地具有充分的勇气,并且强烈地希望自己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大的福祉。
(9)、色拉叙马霍斯是寡头派的代言人,他迫不及待登场表演。他对正义的定义很简单:“正义是统治者的利益”。他的理由是这样一个推论:正义是守法,统治者为自己利益立法,被统治者守法为统治者利益服务。
(10)、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的一半,是一种合起来才成为全体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经常在寻求自己的另一半。
(11)、在论辩过程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也善于利用各种富于修辞力量的技巧。苏格拉底的典型方式是诘问(cross-examination),诱使对方定义、分类,然后抓住其中的问题,步步追问,直到对方“理屈词穷”为止。这样一种论辩方式对另一方明显是不利的。柏拉图对话录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别人提给苏格拉底的问题往往很“友好”,明显出于“建构”的目的,而苏格拉底仍给别人的问题却很刁钻,带有“解构”的意味。在诘问对方的时候,苏格拉底喜欢大量使用一般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的特点是迫使对方作出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以二元对立的方式进行推理,而无暇顾及各种复杂的情况,自然很容易给他创造反驳的靶子。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苏格拉底常常使用比喻和类比,这两种修辞手段在对话的形式中是有效的,当听话人追随这些比喻和类比时,往往在理性分析之前就预先认同了它们的内涵。以著名的洞穴和太阳的比喻为例(Republic,BookVII),当格劳孔在这两个比喻的基础上与苏格拉底对话时,他已经不知不觉预先承认了它们所暗示的前提:经验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区分是存在的。同样,虽然类比在哲学中的地位一直是可疑的(Wittgensteinqtd.inBlackburn:14),但由于其修辞效果,听话人在对话过程中,很容易承认它引申的结论。比如柏拉图用工匠造床的类比来说明诗人写诗,并推论说诗离真实隔了两重,完全是建立在摹仿论基础上的偏见,格劳孔对此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12)、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柏拉图的著作有精辟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