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名言及解释
1、孔子孟子名言及解释是什么
(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7)、(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是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9)、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悲哀的莫过于没有思想和自我,这样的话比死了还可悲。
(10)、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11)、(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3)、(释义)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的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5)、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6)、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17)、(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9)、(赏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寻求人的道德,要寻求从先天带来的本真。在后天将这种本真加以引导,不使思想、行为变坏,就成为了君子。
(2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孔子孟子名言及解释大全
(1)、老子的名言,孟子的名言,庄子的名言,读懂受益一生,值得收藏!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后面会继续分享经典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赏析)老百姓是懂得感恩的,执政者的每一个善举,都会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正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所言:“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那老百姓。”推而言之,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我们考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也使我们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
(4)、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一生时间很短,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转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5)、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6)、(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7)、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8)、(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9)、这句话的意思是只了解别人那叫做有智慧,如果能了解自己才算是聪明。有实力就能战胜别人,但是能战胜自己的才是真的强者。
(10)、这句的意思是人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了不起,总是喜欢给别人当老师。
(11)、(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12)、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13)、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14)、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5)、(导语)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下面关于孟子和孔子的名言大全,祝您生活愉快!
(16)、(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8)、(译文)处境困难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9)、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20)、(译文)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3、孔子和孟子的至理名言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解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5)、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6)、(解释)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7)、(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9)、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0)、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11)、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輗,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13)、(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5)、(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1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仁者。(《孟子·梁惠王上》)“讲仁德的人是天下的。”)
(18)、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19)、(解释)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20)、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4、孔子语录 孟子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2)、(释义)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孔子书院“千县万校”工程,全国战略合作分院如下:
(4)、(释义)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释义)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7)、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8)、(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1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3)、(赏析)孟子所说的“道”,是推行仁义、施行仁政之道。为了强调仁政指导的重大作用,孟子接连运用对比,直接点出了“得到”与“失道”在结果上的区别——“天下顺之”和“亲戚畔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句话也成了后世儒生用来游说君王的重要法宝。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1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5、孔子孟子名人名言
(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译文)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3)、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5)、(解释)爱护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总是尊敬他。
(6)、(赏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努力少,荒废多,做事不会成功。因此,做事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一暴十寒”就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7)、(赏析)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布满正义、布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它是由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是一种内心下的正义所支配的勇气。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8)、(译文)百姓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9)、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0)、(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1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4)、米稀饭,饮水,曲肱和枕,享受它。不公平,富有,昂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1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6)、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8)、孟子评价孔子的名言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们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质上两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首先是两人的性格上。孔子幼年家里贫穷,他的满腹才华,基本都是靠自学。他向长者请教学问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他教育学生,总是不厌其烦。甚至连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拜他为师。而孟子则不同,孟子的性格较刚烈,愤世嫉俗。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和孔子有所不同。孔子时期还是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尚未完全崩坏,而到了孟子的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礼乐全部抛到了脑后。孟子自视为救国救民的济世能人,他看到诸侯交战,百姓饿殍遍野,其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话。其次,两人对“仁义”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础上,他提出的“仁”,还只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义更加形象化了,对“仁”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第从施政角度来说,孔子比较偏向于“复古”。他提倡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他对礼乐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而孟子则比较激进,在他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施行暴政的君王总是一语中的,表现了他朗朗正气。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师爷了。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自然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高的。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的古代先贤,孟子认为所有的圣贤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对孔子推崇备至。他曾经遗憾自己晚出生了几十年,无法亲自当面向孔子讨教学问,无法亲身领会孔子的智慧。于是孟子就效仿孔子周游历国,当然了他的声望比不上孔子,所以无法带着众多的弟子一起,但是他不辞辛苦,常常形单影只与各国的国君和大臣们辩论,极力推销儒家的学说思想,虽然后跟孔子一样以失败告终,自己也闷闷不乐,郁郁而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20)、(赏析)敬爱自己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能从这一点出发,对待别人的老人或孩子,像对待自己的老人和孩子一样,那么,我们就将自己的爱施与了社会,也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1)、还有一些故事,如孟子受教,它的中心思想主要讲的就是孟母教授孟子做人做事都要有基本礼仪的故事,无论是对外人还是对自己家人都要讲基本的礼仪;还有断织喻学的故事典故,主要讲得内容就是对自己的学业一定要持之以恒,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的故事,这个断织喻学的故事对孟子以后成为儒学大师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孟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杀豚不欺子,孟子少时诵等都是经典的故事典故,还有大家朗朗上口的成语故事如“始作俑者”,“一曝十寒”,“五十步笑百步”,这些故事都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做人,做事的一些真理,是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孟子的切身言行,他都用一言一行来教育我们后人如何做人和做事才是正确的。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译文)即使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这句话的意思是和别人谈话的时候要了解对方的眼界,如果和他们谈一些他们不了解的事情,往往会陷入无谓的争执。
(7)、(赏析)第一乐,是家庭之乐,人情之乐;第二乐,是自身之乐,道德之乐,第三乐,则是奉献之乐。人有自我需要的满足,有社会尊重的满足,尽现于此矣!
(8)、(解释)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0)、(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11)、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解释)(即使有天下轻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16)、(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7)、(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9)、(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也就是荀子性恶论人都有“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的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 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里好愉佚”。
(5)、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6)、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8)、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9)、(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释义)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11)、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12)、(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孟子名言及解释大全精辟1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