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歇后语
1、清明节歇后语大全500条
(1)、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雨下清明节,天旱四五月。关于清明节谚语)
(3)、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4)、(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龙江气象谚语)
(5)、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触手可及;幸福,有你的陪伴;幸福,有对你的思念。离去的,只是伤痛,遗留下来的,是甜蜜思念。祝你清明节快乐!
(6)、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江苏气象谚语、湖北气象谚语)
(7)、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8)、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所以,我们活着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与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
(9)、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10)、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
(11)、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1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13)、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14)、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15)、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16)、32岁携娃考上武大研究生的妈妈火了:原来家庭需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
(17)、奋发踔厉: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18)、那绵绵的细雨滴答滴答,那春后的知了低叫蝉鸣,那雨后的泥土清香绵延,那漫山的杜鹃竞相绽放。又是一年清明来临,送你祝福,愿你平安。
(19)、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20)、1)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2、有关清明节的词语和歇后语
(1)、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2)、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3)、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4)、(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5)、充栋汗牛: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7)、清明刮南风的话,夏天的降雨量就偏多;清明刮北风的话,夏天的降雨量则偏少。
(8)、从今天开始,天气就明显的变了。虽然大家还是穿着衬衫和短袖,但新一轮的冷空气已经来临,天气预报各地的降温预警正说明着这一切。让人们想不到的是,明明这几天都是2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怎么气温能降到这么多。甚至这种天气还被一句谚语说中了,“清明过后冷十天”说得就是清明的后面几天还是会降温,之后基本上十天之后的气温就会稳定下来,这时候冬天的棉袄就可以彻底的收起来了。而针对气候上的变化,其实农村也有很多的谚语能说明。虽然农村人受教育的程度低,但长时间和农作物打交道,对天气的了解已经十分精准。
(9)、(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龙江气象谚语)
(10)、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11)、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12)、正常的年份清明节在农历三月,也有在农历二月的,这是因为农历十九年七闰的缘故。当地老人的说法是,如果清明节在二月的话,不要急着种地,避免碰到倒春寒;如果是在三月的话,那就要抓紧种地了。
(13)、清明是扫墓祭祀的日子,在这一天家家都会折下一根杨柳条出去踏青扫墓。那些不祭祀祖先的人就是不孝敬的表现,下辈子要投胎做大黄狗了。
(14)、清明时节杨柳依,路上行人伤凄凄。纷纷细雨识人意,暗送迎春色迷离。思亲不在伤别离,绵绵幽情无处寄。人生短短几十年,相互真情要珍惜。
(15)、清明到,扫墓节,缅先人,孝子孙,传统日,不忘怀,齐心做,合家祭;清明到,踏青日,出郊游,一起乐,朋友聚,祝开心,愿快乐!
(16)、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夏气象谚语)
(17)、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谚语一般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清明前后谚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19)、出自清人范寅《越谚》卷上。很好理解,是说螺蛳是随着季节而长大的,到了清明是肥的时候。并不是说真的与鹅一般大,只是个比喻而已。要做一下说明的是,这里的螺,不是田螺,是螺蛳。
(20)、(7)清明冷,好年景(辽宁气象谚语、河北气象谚语)
3、清明节的歇后语大全
(1)、(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龙江气象谚语)
(2)、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3)、明天月圆你要注意呀!!不好出来,不要往天上看!你还是朵在被子里面吧!!千万不要让你的尾巴漏出来呀!
(4)、自掘坟墓:掘: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比喻自寻死路。
(5)、清明节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6)、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河北气象谚语、山西气象谚语)
(7)、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8)、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9)、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10)、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11)、对于这个回答,喜欢的点个赞吧,有不同想法的,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12)、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3)、悬门抉目: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14)、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15)、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16)、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广西气象谚语)
(17)、◇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18)、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19)、明媚清明节,黄鹂鸣切切,明媚清明节,心儿可歇歇,明媚清明节,花儿更娇艳,明媚清明节,柳条更旖旎。明媚清明节,踏青好季节!
(20)、(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龙江气象谚语)
4、清明节歇后语灯谜灯
(1)、(1)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福建气象谚语)
(2)、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3)、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4)、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5)、清明冷,好年景(辽宁气象谚语、河北气象谚语)
(6)、在清明的时候如果经常下雨,那接下来的梅雨季节就要小心雨水带来的出行问题了。而如果清明时候没有雨水,那就意味今年气候比较干旱。
(7)、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8)、上阕:豆腐渣上坟——下阕:骗鬼;哄鬼;哄列人
(9)、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南气象谚语贵高原气象谚语)
(10)、柳树绿了,微风暖了,可是细雨却迷离了。也许是因为这个节日吧,让我们又会到了从前,让我们又会想很多,希望我们快快的好起来,不要再这样了。
(11)、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痤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2)、每当这个日子的来临,总会让人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逝去的人,装载着千丝万缕的思念。如果你真的为他/她好,请你快乐多一点!
(13)、2)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14)、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佳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15)、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16)、如果今年的春天来得比较早,气温升的也比较快,那就要注意马上就会有“倒春寒”现象的发生。而到了清明时令的时候,不管是农历二月还是三月都不会下雪了。等到了谷雨节气的时候那这时候天气彻底的稳定下来,连霜都不会下了。
(17)、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畴《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18)、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19)、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20)、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5、清明节歇后语10字以内
(1)、(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南气象谚语贵高原气象谚语)
(2)、以上这些关于清明节的谚语,是小编家乡的老人们经常说的谚语,也是一些比较实用的谚语。老人们都是以此来安排耕种时间、预测年景收成,规避旱涝灾害等。当然了谚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各地区的谚语有所不同
(3)、(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山东气象谚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有关清明节的词语和歇后语精辟8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