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值得读吗精辟122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适合什么人看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经典语录

(1)、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描写特蕾莎的噩梦,其中有目睹托马斯与萨比娜亲热的噩梦、猫挠皮肤的噩梦、游泳池受威胁的噩梦、躺在棺材里的噩梦……

(2)、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 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3)、外科医生托马斯正是出于这种根本性的自愿,进入解剖室,并开始了第一年的医科学习,并于六年后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4)、久违的单身汉生活让托马斯重获轻盈,书上写道:

(5)、产生自毁冲动的不止他一个。在第六章的第一节,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被关在战俘营,因为英国战俘指责他把厕所弄脏,斯大林之子愤然扑向电网。昆德拉认为战争是普遍愚蠢的,如德国人牺牲生命向东扩张,俄国人牺牲生命向西进军,他们的死才愚蠢,才是毫无意义的。斯大林儿子因粪便而死代表了战争的普遍愚蠢,因而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伟大的进军建立在非理性的态度之上,所谓的伟大进军将人们划分成或左或右的两部分,划分成众多的政治派别,每一个都是对某种理论的盲目信仰甚至狂热崇拜。想一想我们国家因为意识形态问题遭受了西方多少责难。

(6)、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7)、第二个女人是萨宾娜,她比托马斯还要“轻”。萨宾娜也有许多情人,对她来说,每个情人都不过是过客,当然也包括托马斯。她终其一生都在背叛,不承担责任。这样的轻,反而让托马斯难以接受。

(8)、所以Es muss sein是生命之重的象征,象征着生命中我们必然要承担的责任,我们必然会结成的婚姻,我们必然要遵从的命运。但Es muss sein的灵感来源其实是贝多芬的一次诙谐的讨债行动,托马斯认识到大多的“Es muss sein”是由社会习俗强加到他身上的,并不是真的非如此不可。他渴望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自认为使命的东西时,生命中还能剩下些什么。

(9)、她终其一生都在背叛,她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和羁绊,她逃离了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一生。

(10)、有个投行人士曾分享如何个人生活质量的小贴士:在自己的日历表上提前预留出陪伴家人和自我反思的时间,并且严格执行,避免自己的时间被工作安排无底线地占用。

(11)、它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情感性爱小说,而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哲理小说,书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对生命及悲欢离合的展现。

(12)、现在他站在窗前,极力回想那一刻的情景。却无法回答那一切究竟是出于疯,还是爱。

(13)、这天,她努力去相信托马斯的话(尽管只是半信半疑),努力使自己和平常一样快活。可白天平复了的妒意在她的睡梦中却爆发得更加厉害,而且梦的终结都是恸哭。

(14)、牧歌在已知的事物中间循环移动,它的单调是一种幸福。但牧歌的局限性是仅限于伊甸园或乡村这种小环境,一旦要将牧歌扩展到较大的环境,那牧歌就不复存在,只剩城市里每天挤公交上班排队吃午饭下班累得要死的可怕重复,或是一次次夫妻争吵与上司的责骂。 而永恒轮回也未必就是坏的事情,从作者的角度看,历史的一次次重演可以使我们正视历史,并客观评价它究竟有什么意义,而不是加以美化或诋毁。通过永恒轮回对我们的启示,我们可能会学会认识人的脆弱性和人生真正的价值。

(15)、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16)、从以上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生者的遗憾。这种遗憾提示着,我们日常花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也许并不是我们内心真正在乎的。我们需要从中学习的,不是有天等一切都晚了的时候再去重复同样的遗憾,而是在我们还健康,还有未来的时候,就开始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断投入,比如家人、朋友、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

(17)、沈从文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巧合,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18)、这一系列偶然的巧合,看起来自然而然,细想起来却又意味深长,因为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将原本不同世界里的两个人推到对方面前。

(19)、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下,精英放弃了自己定义成功和意义的权利,而是投入到对世俗成功无休止的竞争中,并且放弃对其他可能性的思考和追求。当他们在自己看重的成功领域遇到挫折时,就容易钻牛角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端者更是诉诸自杀来减轻自己内心的折磨。

(20)、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责任、世俗、规矩等负担,总是感叹生命中有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都想快快卸掉重担轻装前行。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值得读吗

(1)、既然每个人都不是超人,无法摆脱“媚俗”,那么通过选择“轻”或“重”去对抗“媚俗”的行为,总是遇到困阻。

(2)、托马斯微笑并挥手鼓励特蕾莎,要她到彼得山上去。特蕾莎认为自己不能违抗托马斯,尽管她很累了,还是出发。为什么特蕾莎如此遵从?因为她相信自己是忠诚不渝的,忠贞是她自己的武器,在第四章第二十一节里,她认为两人的爱情是建立在她自己忠贞的信念之上的。因此,特蕾莎几乎是强迫症般的坚持着爱情中的从属地位。

(3)、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这本书以六十年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对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4)、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5)、亚当的例子告诉我们,在责任和道德之中,生命是一个整体。上帝命令的不可违背性,排除了责任和情欲之间的分离可能,在生命中那种试图摆脱责任,而只想享受感官快感的激情是不存在的,它带来的除了虚无之外,别无他物。

(6)、他需要为特丽莎在布拉格谋一工作时,正是转求于这位萨宾娜。萨宾娜答应尽力而为,而且不久也真的把特丽莎安插在一家周刊杂志社的暗室里。

(7)、托马斯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医生工作,他追求正义,有着崇高的理想,有一位善良贤惠的妻子,虽然偶有争吵,但爱情却超越了他们之间的分歧。

(8)、世俗的爱,接地气的生活,面对生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才是生命的意义。

(9)、我们究竟是不是生活的主人,以至于我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托马斯的选择和挣扎,他的迷茫与无措,让我们看到生命还是需要道德和责任之“重”的,一旦离开这些“重”,生命就会如羽毛一样漂浮空中,陷入一种虚无的可怕,让人感到生命没有着落的孤独。

(10)、特蕾莎是可爱的小镇姑娘,在酒吧当女招待。初次见面,偶然邂逅,托马斯便对她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爱意。

(11)、隐私是神圣的,装有个人信件的抽屉是不能被打开的。任何不曾得助于同情魔力的人,都会冷冷地责备特丽莎的行为。可是,同情是托马斯的命运(或祸根)。他理解特丽莎了,不仅使他不对特丽莎发火,甚至使他更加爱她。

(12)、第一个女人是特蕾莎,她是托马斯生命中的“重”。她让托马斯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再次将他拖入婚姻。为了维系这样的生活,特蕾莎有爱、忠贞、忍耐,这样沉甸甸的词语,死死地抓住托马斯。

(13)、特蕾莎认识到了,她和卡列宁之间的爱比她和托马斯之间的爱更美好。这种互不要求、不存疑问、相互接受的爱,是本质的爱,简直如同牧歌一样。而通过卡列宁特蕾莎意识到,自己以前对托马斯的做法,似乎也有不当。托马斯老了,变得弱小,他们站在了相同的高度上,得以重新审视两人的爱情。

(14)、第二个女人是萨比娜,她比托马斯还要“轻”。萨比娜也有许多情人,对她来说,每个情人都不过是过客,当然也包括托马斯。

(15)、澳大利亚的邦妮•韦尔在《临终前后悔的五件事》一书中,基于大量姑息护理经验总结了五件临终病人希望能重新来过的事:希望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希望我以前没有那么拼命的工作;希望我有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希望我能够和自己的朋友们一直保持联系;希望我已经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16)、该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

(17)、今天的音乐我实在喜欢,放在这里,祝福天下的玫瑰女人和我一样依然可以在每个节日,憧憬美好的事物,读书写字,温暖的阳光,洒满温暖的小屋和心房。

(1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六十年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被政治化了的社会现象,书中有对人性的考察,有对个人命运的呈现,有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19)、2014年5月4日,《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自杀离世,年仅35岁。其自杀前工作压力巨大,患抑郁症,长期失眠。

(20)、他拿不定主意,特蕾莎却主动找上了门。这一次,托马斯破天荒允许女人留下来过夜,并接纳她走进自己的生活。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好看

(1)、作家木心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

(2)、母亲年轻时因为冲动,仓促走进荒唐的婚姻。父亲后来死于狱中,母亲另嫁他人,日子过得艰难。她把自己人生的痛苦归咎于特蕾莎——这个意外到来的胎儿。

(3)、只有在生命之“重”里,我们才能找回真实的自我。

(4)、Es muss sein,意思是非如此不可。

(5)、王琦瑶觉得只有作为三小姐站在舞台上被众人喝彩献康乃馨的一刻,才是她念念不忘的人生精华……可是人生很长,人生很广。

(6)、他在书中有很多精辟的议论,其观点不仅深刻独到,而且都充满了人生智慧,充分表现出昆德拉与众不同的思考。

(7)、现在就行动吧,为你爱的人精心策划一个让她惊喜的活动,去一个渴望已久的目的地旅行,或者请个长假去做一次志愿者。当你看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的时候,像海边壮观的晚霞,或者恋人感动的泪水的时候,相信你会更好地理解工作真正的意义,生活真正的意义。

(8)、对于这样的人生,书上写道:“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9)、这种永劫回归观隐含有一种视角,它使我们所知的事物看起来是另一回事,看起来失去了事物瞬时性所带来的缓解环境,而这种缓解环境能使我们难于定论。我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稀微光来辩释一切。

(10)、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何为轻?何为重?(上)。

(11)、他领了箱子(那家伙又大又沉),带着它和她回家。

(12)、而他推崇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思索。

(13)、从苏黎世回到被苏联军队占领的捷克,放弃国外自由的生存环境,放弃辉煌的外科事业,回来后被审查、被监视、被放逐、被侮辱、被迫害……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仅仅只为了一个偶然相识的女子。正如特丽莎说过的那样,为了她,托马斯失去了其余的一切。但托马斯从未为这样的选择而后悔过。在这里,托马斯坚决的顺从了自身生命的真实需求,当他意识到自己需要特丽莎胜过需要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之后,他便像扔掉了一颗烟头一样地扔掉了其它的一切,而选择了特丽莎。

(14)、作者 | 江徐,80后女子,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15)、而特蕾莎是一名餐厅女服务生,与托马斯则完全不同,在特蕾莎眼中,男女双方必须因为爱而结合,双方均需要对彼此负责,灵与肉无法分离,生命必须承担一定的重量。但戏剧性的是,坚守不同信仰的两人互相爱慕并选择结婚,但向往生命之轻的托马斯在婚后难以承受特蕾莎的生命之重,因此也使得两人一直在生命的轻重之间反复徘徊。

(16)、这是作者给出的相当准确的说法。我们日常交谈中的媚俗,指的是追求低俗,昆德拉所说的媚俗与此不同。一定要找一个相近词的话,语义接近的是“自以为是”。媚俗是盲目信任某种价值标准,并认为达到这一标准就实现了自身价值。举些例子,双手背后气场凌人的官员是媚俗者,大金链子胸口纹身的社会流氓是媚俗者,宝马大奔纸醉金迷的暴发户是媚俗者,盲目崇拜希特勒的d卫军、崇拜天皇的日本军是媚俗者。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如此强大而牛逼,我们身边绝不缺少这种人。

(17)、在乡下,他俩度过一段幸福时光,直到葬身于车祸。

(1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负盛名的作品。

(19)、结束语:当你觉得背负太多,在经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时候,请你相信,还有人比你负重更多,并且奔走在你的前头。不要因为被自己想象出的困难吓倒从而选择安逸,我们都是弹簧,有着不可想象的力量。

(20)、当她告诉他箱子存在车站时,他立刻意识到她的生活就留在那只箱子里,在她能够奉献之前,它会一直被存放在车站的。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名著吗

(1)、如何理解Es muss sein和Einmal ist keynmal?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指出:“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但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越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没有意义。”

(3)、即使从未爱过这世界也要穿越时空,去喜欢,去爱。

(4)、他和他妻子共同生活不到两年,生了一个孩子。离婚时法官把孩子判给了母亲,并让托马斯交出三分之一的薪水作为抚养费,同意他隔一周看望一次孩子。

(5)、他开始认为婚姻的爱和性是可以分离的,因此他找了只有性的情妇萨宾娜,开始了他只有性的生命历程。然而在婚姻的责任、对妻子的爱与萨宾娜的性之间,他陷入挣扎。婚姻和性的激情究竟是不是可以分开,一度让他陷入挣扎和迷茫。

(6)、事实上,他很快使自己忘记了妻子、儿子以及父母。他们给他留下的东西便是对妇女的恐惧。托马斯渴望女人而又害怕女人。他需要在渴望与害拍之间找到一种调和,便发明出一种所谓“性友谊”。他告诉情人们:能使双方快乐的关系与多愁善感无缘,双方都不要对对方的生活和自由有什么要求。

(7)、       (第四部分《灵与肉》p153--p205页)

(8)、“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

(9)、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

(10)、星期六和星期日,他感觉到温馨的生命之轻从未来的深处向他飘来。

(11)、我们的本性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负担时,会选择逃避,选择放弃,但是一旦我们放弃和逃避了这些负担,一旦我们达到了人生无负担的“轻”,我们就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12)、回头再翻这本书,也是想弄明白,究竟什么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3)、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人物。她曾是酒吧女侍,通过萨比娜学会摄影,青少年时期一直在母亲的阴影中度过,婚后也一直因为托马斯的出轨行为饱受煎熬。特蕾莎心中的爱情是理想化的,她认为肉体和灵魂不能够人为分割。不论在爱情还是在社会关系上,她都处于对托马斯的依赖地位,但在书的后部分,特蕾莎逐渐摆脱了这种生命之重而几乎转变为生命之轻。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也是无可置疑的。

(14)、他本是一个生命之轻的人,为了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他始终标榜着自己的一套生活理念,他不需要为谁付出多少,也不希望别人向他索要,他在肉体上放纵,不愿被家庭束缚,甚至不愿意对儿子承担责任。

(15)、我们是生命的主人,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逃避责任。

(16)、医美,医美,“医”还是排在了“美”的前面。

(17)、昆德拉的小说不像其他小说那么容易理解。他更喜欢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引导读者进入哲学思维,而不是那些有吸引力的情节。昆德拉的小说在结构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注重内容和主题之间的合作。通过为大量的叙事情节铺平道路,在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讨论,观点不仅深刻而独特,而且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充分展示了昆德拉的独特思维。

(18)、2016年2月23日,陕西省西安中学17岁高三学生林嘉文跳楼自尽。这位少年生前曾出版两本史学著作,被媒体报道并誉为天才。

(19)、因为Einmal ist keynmal,偶然一次不算数,所以我们无法客观评价历史与人生的意义,历史与人生毕竟只发生一次。在第一章第一节中,作者就评价生命:“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托马斯认为,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抉择是好或坏,一切都是初次经历。我们既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客观的角度去评价究竟什么是客观价值。托马斯的想法颇具虚无主义的真谛。

(20)、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责任、世俗、规矩等负担,总是感叹生命中有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都想快快卸掉重担轻装前行。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知乎

(1)、生命不能承受过量的“重”,同样也不能承担虚无的“轻”,因为这“轻”无法诠释我们的人生!

(2)、于是,又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到底是选择重还是轻?“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3)、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没有了之后,她再没有什么可背叛的了?按理说,她应该感到幸福,可是她却感到了无比的虚空,无法从忧伤中振作起来。 

(4)、LudovicoEinaudi-UnaMattina;

(5)、虚无,让人犯罪还要推卸责任,像亚当一样,把违背上帝命令的责任推给女人。

(6)、背叛亲人、伴侣、爱情甚至祖国。直到再也没有什么能背叛时,她将陷入一片空虚。

(7)、正如弗朗索瓦·里卡尔在《大写的牧歌与小写的牧歌》一文中所说“这种对被遗弃世界的怜悯,也是透过或进入遮蔽生命地幻景、意义和言说,直面生命,直面生命的赤裸和显然时的炫目。”

(8)、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如果初心错了,结局不会太好。

(9)、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深挖它文字背后的深意,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几乎每个人物、每个情节,乃至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隐喻。而整部小说就是隐喻套着隐喻创作完成的。

(10)、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11)、支撑我们的,不仅是诗和远方,更是我们身边的日常。在好书里看那些名人的成长轨迹,思维方式,在积累知识的同时,照亮我们的前路,给我们追求幸福的勇气。

(12)、小说的社会背景起源于40年代的上海,硝烟弥漫,动荡不安,所有人都是利益至上,唯有金钱和权势才是王道,无论是男女关系也好,还是亲情、友情,都统统置于这种利益之下。

(1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负盛名的代表作,这本书不仅集中体现了昆德拉的才华,也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是全世界公认的受欢迎的畅销书。

(14)、第二天: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             

(15)、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16)、轻是认识到生命无意义之后,对世俗生活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这里说的世俗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事实上轻的代表人物托马斯与萨比娜对精神生活很是重视,尤其托马斯,对自己的内心严苛而诚实。轻的态度使托马斯与两百个情人做爱,却知道自己不会对她们产生爱情,因为性爱不代表任何意义;轻的态度使托马斯漠视历史,既讨厌俄军也不欣赏反对派;轻的态度使萨比娜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一次次背叛,根本不在乎自己将去往何种境地。是的,不在乎,书的后托马斯没了工作,没了朋友、情人,却和特蕾莎幸福如初,甚至胜过当初,真是温馨的生命之轻。

(17)、还有一句话写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这是在劝人要珍惜“这个人”的付出,但不管是谁在负重前行,这总归一种负担。

(18)、追求意义,做事讲求原则,积极承担责任,是生命之重。

(19)、“同情”一词的意思是,我们不能看到别人受难而无动于衷;或者我们要给那些受难的人以安慰。近义词“可怜”意味着对受苦难者的一种恩赐态度。“可怜一个女人”,就意味着我们比她优越,所以我们要降低自己的身分俯就于她。这就是为什么“同情”这个词总是引起怀疑,它表明其对象是低一等的人,这是一种与爱情不甚相干的二流感情。出于这种同情去爱一个人,意味着不是真正的爱。

(20)、那么,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共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会通过以下七个主题点进行拆读:

(1)、而萨比娜的轻要糟糕一些,在背叛完亲人、家庭、爱情与祖国后,她的周围一片虚空。也许她背叛的东西都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背叛本身也没有意义;但完全认识到这些,也就深陷于存在主义哲学“世界本无意义”的论断,是本质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幸萨比娜还不算坏,她还有她的艺术创造,身边还有私人的交际圈子。

(2)、四个人身上都带有或轻或重的特质,但也不能忽视书中人物性格的转变。在本书的结尾,特蕾莎已经看到自身的软弱而开始学会释然;而循规蹈矩的弗兰茨在遇到萨比娜之后,竟也轻率地选择了放弃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原本打算与爱情绝缘的托马斯,遇见特蕾莎之后也毅然承担起了责任。他们的重和轻也都是相对而言的。

(3)、外科医生托马斯在责任和感官之间的选择和尝试,也许就是我们曾经乃至现在想做的事。他对生命的道德思考,他在爱情婚姻和性之间的选择,让我们看到,生命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轻,而是唯有道德责任之“重”才能让我们脚踏大地,安全地生活。

(4)、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顺便;如果人生以赚钱为目的,破产是顺便,是注定。

(5)、他慢慢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爱,却很不习惯。

(6)、托马斯并非一个单纯的浪荡子,而是一个对生命慎之又慎,严肃而深入地思考,真正认真生活的人。

(7)、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8)、德雷谢维奇的一个学生说道:“华尔街对大学生的心态了如指掌。大学毕业的学生是一群极其聪明,但是又完全缺乏方向感的年轻人。”另外,“耶鲁和同等级学校的毕业生总是觉得,如果他们的第一份工作挣不到10万美金的年薪,那么自己的名校文凭就等于白费了。”

(9)、萨比娜把媚俗视作她一生的敌人,她的各种行为都充满了挑战意味。但她心中曾有的媚俗想法,是像大多数人那样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除此之外,这是一个不能用常理推断的女人。

(10)、“人类的时间不是一种圆形的循环,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所以人不幸福,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

(11)、人生就像一座天平,你必须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而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12)、只不过,要细究起来,前者可能指向很多东西,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经历,可以列出一大筐;后者则直面“生命”之轻,具有生命观之意旨。

(13)、关于灵与肉、轻与重,偶然与必然,以及其他生命中诸多对立的选择,书里抛出问题,答案还得靠我们自己找寻。

(14)、《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有人说,读懂了《长恨歌》你就读懂了上海。

(15)、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这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小国家,在1918年~1992年期间为联邦制国家,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更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6)、对于内心与生活,托马斯其实是经过严肃审视的。但从外在看起来俨然是花花公子,放荡不羁处处攀枝闻花香,却从不落情缘。

(17)、这一张名片,赋予特蕾莎离家出走、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于是,她带上《安娜·卡列尼娜》去往布拉格,也就有了后来与托马斯的婚姻故事。

(18)、因此,她陷入了生命的困境之中,她在自我约束与苛责中艰难前行。她活得实在,也活得痛苦。

(19)、2015年4月16日,就职于投行高盛的分析师,沃顿商学院毕业生SarvshreshthGupta连续工作两天两夜后跳楼自杀。

(20)、这两个梦境共同的恐怖之处在于个体性的丧失。当肉体混在一大堆白花花的肉体中时,人体原有的结构美与动态美完全看不到;当声音混在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喧闹中时,再独具一格的真理也无法传入人耳;当人存在于一个完全同化、物化了的社会中时,人的尊严和能动性消失殆尽。大家的身体一模一样,因为没有区别而兴高采烈,甚至死亡也只是使大家相似。特蕾莎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羞耻心,这羞耻心是道屏障,是维护自己私密性和独特性的后一道屏障。托马斯的出轨使她烦恼,因为她想表明自己是独一无不可替代的,但却混淆在了托马斯的众多情人之中。特蕾莎害怕的东西是个体性的丧失。

(1)、他与特丽莎初识于三个星期前捷克的一个小镇上,两人呆在一起还不到一个钟头,她就陪他去了车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车;十天后她去看他,而且两人当天便做爱。不料夜里她发起烧来,是流感,她在他的公寓里呆了十个星期。

(2)、这让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史特里兰德。人到中年的他,放弃世俗的成功,又抛家弃子,只为一心一意实现绘画梦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值得读吗精辟12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