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打破砂锅璺到底
1、打破砂锅歇后语怎么说
(1)、沙锅磕坏打坏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下面。
(2)、“恼”与“脑”同音相谐。苦:本指味道苦,转指痛苦。指被某事困扰,很痛苦。
(3)、包拯斩包勉——
(4)、哈哈,小朋友听清楚了,这语不分“先后”,而是“歇后”。歇是歇息的歇,就是休息。说话只说前半句,我们就懂你的意思,后半句话可以休息了。这就是“歇后语”这个名字的意思。所以歇后语有点像谜语,前半句是谜面,对方不说后半句,我们也知道谜底是什么。
(5)、[典故出处]当代·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6)、笔杆子吞进肚——
(7)、幸亏在场的将士都替黄盖求情,周瑜才饶了黄盖性命,但还是狠狠打了他50军棍。这50棍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几乎丧了命。此事被曹操的奸细如实通报了过去,于是曹操在收到黄盖假装投降的书信时,高兴地信以为真,一步步落入周瑜和黄盖设计的陷阱中。
(8)、他是我们这里的文化名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时,他都是药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9)、布机上的棉线——
(10)、被面上刺绣——
(11)、不共戴天的敌人——
(12)、不栽果树吃桃子——
(13)、操场上捉迷藏——
(14)、璺读作wèn。和“问”同声,即裂纹直到底部,
(15)、后来被谐音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
(16)、双方各自开出的条件差距太大,湿水棉花——没得谈(弹)。
(17)、暗地里耍拳——
(18)、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表现力独特,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体现出了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19)、大头针包饺子——
(20)、“平”与“瓶”同音相谐。高:本指所处的位置离地面远,转指能力强。指人的学识或能力等很高很强。
2、歇后语打破砂锅是什么
(1)、原为“无尖不成商”。“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
(2)、(拼音):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3)、“言”与“盐”同音相谐,“尽”与“进”同音相谐。一句话难以把情况说清,也指有不能说的苦衷。
(4)、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丈夫。
(5)、滚锅里炸油条——
(6)、擀面杖打飞机——
(7)、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春佳节,阖家欢乐迎吉祥,五湖四海话团圆。小扬同学也在家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8)、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9)、这个数学词汇,古人又称为“余奇”,即多余的部分。
(10)、孤子遇亲人——
(11)、鼻头上摆摊子——
(12)、打柴的下山——
(13)、闭着眼睛趟河——
(14)、“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不通的一句话居然人们还在用。实际上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
(15)、“铤”与“挺”同音相谐。铤(tǐng):快跑的样子。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16)、楚霸王举鼎——
(17)、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18)、初一的月亮——
(19)、闭着眼睛卖布——
(20)、璺就是砂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下面。
3、歇后语打破砂锅下一句
(1)、★它除提供语言通俗浅显的释义外,还配有典型例句
(2)、玻璃镜上的人儿——
(3)、额头上刻个王字——
(4)、“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
(5)、玻璃球上拴麻线——
(6)、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
(7)、扁担挑柴火——
(8)、喻意的歇后语,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9)、高山上的雪莲——
(10)、谁来执行这个任务呢?曹操生性多疑,想让他上当可不容易。东吴的老将黄盖自告奋勇,愿意用苦肉计骗取曹操的信任。
(11)、白菜叶子炒大葱——
(12)、“打破砂锅”和“问到底”,这里利用了“问”和“璺”的谐音。“璺”音同“问”,指陶瓷、玻璃器皿上出现的裂纹。
(13)、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
(14)、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大多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这种锅极易破碎,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演变成“问到底”了。
(15)、四声的“为”,是为了自己;二声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为己”即做真实的自己。
(16)、(造句举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17)、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18)、佛面上刮金子——
(19)、荷花池里养鱼——
(20)、三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
4、打破砂锅歇后语答案
(1)、这一类歇后语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前半句不是吃的用的,就是人们的日常行为。比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小葱是青色的豆腐是白色的,用这道菜的颜色来比喻一件事清清楚楚,或者做人清清白白。
(2)、程咬金做皇帝——
(3)、打破砂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是一句俗语,用来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4)、拔葱种海椒——
(5)、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
(6)、★它内含超多“小贴士”,包括趣味歇后语、历史小故事、文化知识等丰富附加内容
(7)、整句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注重自己的德行修为,
(8)、床底下吹喇叭——
(9)、出门坐飞机——
(10)、丁是丁,卯是卯——
(11)、 原是“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
(12)、疯子写文章——
(13)、赶鸭子上架——
(14)、隔年的皇历——
(15)、房顶上放风筝——
(16)、这样被讹传的语句还有很多,比如这句特别惊悚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常常用来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要做一件大事,必须勇于舍得孩子拿去套狼,为什么不去找一只鸡呢?其中的孩子是指有目的性的引诱上钩的事物,其实这句古语也是被误记了,应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因为在晋语等方言中鞋子叫孩子,而且在古汉语中没有jqx这三个音,所以当时的鞋子不读xiézí鞋子,而是读作háizi。古代的人们上山去抓狼,要翻山越岭,走好多路,鞋子很容易会被磨破,于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后来有了xié的发音,但很多地区的方言还是会把鞋(xié)读作hái,比如现如今云贵川地区,还有陕西、广西、江西、湖北等等很多地区都有把鞋说成hai。于是我们学到了一句超厉害又残忍的话,(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然后全国人民都知道啦。
(17)、过河的卒子——
(18)、对待科学,我们要具有打破砂锅——问(璺)到底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19)、(典故):“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20)、冬天吃葡萄——
5、歇后语打破砂锅后面一句是什么
(1)、裁缝不带尺——
(2)、白布进染缸——
(3)、白开水画画——
(4)、“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是熟语的一种,叫歇后语。 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后一部分才是歇后语的真意所在。在“谜面”“谜底”之间有一个破折号,它的意思是“间歇”,有时“间歇”之后的部分不说出来,让人们猜出它的含义,所以这种语言形式叫“歇后语”。歇后语的类型有喻意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等。喻意的歇后语,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5)、只要你数九天不戴帽子——冻(动)冻(动)脑子,这道题一定能做出来。
(6)、 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后来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很有意思,虽然逻辑上不通,不过还是有个意思在。
(7)、碟子里装水——
(8)、给了九寸想十寸——
(9)、胳膊弯里打凉扇——
(10)、高射炮打蚊子——
(11)、耗子腿上摆宴席——____(__)____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歇后语打破砂锅是什么精辟9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