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节俭句子
1、孔子对节俭的态度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蹈虎尾和涉春冰,都是比喻身临险境的。心中怀有深深的畏惧,好像踩着了老虎尾巴和在春天即将融化的薄冰上行走一样。
(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4)、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5)、翻译: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6)、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7)、李世民牢记“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的教训,锐精为政,崇尚节俭。为节省宫中的费用,一次就释放宫女三千。还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宝物,并严厉禁止厚葬。
(8)、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9)、孔子主张慎言,因为,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给我们招致失败,所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10)、这两句是说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指保持谦虚、谨慎.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能克服自身的缺点。
(11)、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1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国家、民、教化人民,教育要摆在第一位
(13)、」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14)、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15)、正如孔子所言,一般情况下,生活奢侈的人往往好自我夸耀,好攀比,他们财大气粗,敢说大话,花钱大手大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谦逊。然而钱不能从天上凭空掉下来,是前辈或者个人一分一分地积攒的,花完就没有了,所以生活奢侈不谦逊的人,后往往导致一事无成。相反,节俭的人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常常固守一个正确的信念,知道钱应当花在什么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多花,看上顽固甚至抠门,然而却能集中精力干成自己想干的事情,所以孔子说:“与其不孙也,宁固。”
(16)、树:建立。滋:滋长。本:根本,指。培养高尚的品德,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清除邪恶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
(17)、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8)、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9)、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20)、10领导待员工如草芥一样糟蹋漠视,下属就会像强盗、土匪、仇人一样看他!
2、孔子的节俭精神
(1)、而且,从作者曹雪芹赋予这些清客的名字来看,“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来看,贾政这是在引狼入室,就像把贾雨村这个奸恶之人引入贾府,贾政所养的这些清客,都会成为贾府的隐患。
(2)、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3)、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
(4)、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5)、辞典上对“清客”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旧时陪伴主人清谈取乐的人。”
(6)、(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7)、“道通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有灵气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使自身与自然更加和谐。
(8)、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9)、其实你们都知道。你们是一时之气。根本不是说的真话。
(10)、我们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来的,怨不得任何人
(11)、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12)、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生动乱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生危机之时。
(13)、(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14)、西汉“文景之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提倡节俭,严禁浪费。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车马侍从,均无增加。文帝想做一个露台,预算下来,要百金,相当中产人家十家的财产总和,便放弃了。景帝也不断减少自己的开支,从不接纳也不许地方送奢侈品,否则以盗窃论,并要求各级官吏“务省徭费以便民”。文景二帝常穿粗衣,后宫宫女也不准穿拖地长衣,帷帐不准用贵重的丝织品。皇帝带头节葬,遗诏治丧期间不准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不准用贵重的物品陪葬。这样,国家的开支缩减,官僚贵族不敢滥取民财、铺张浪费,人民负担大为减轻,社会上出现了流民还田、人口迅速繁衍的局面。“文景之治”治什么?概括说来,就是治奢、治军、治霸,贵粟积贮,休养生息。
(15)、有子说:”大小事情都这样。有行不通的时候,单纯地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1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17)、(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8)、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19)、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20)、(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3、孔子说的关于节俭的话
(1)、“知恶不改”,这是人生“大忌”!人生会因此而堕落,甚至招来大祸
(2)、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3)、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4)、(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论语·八佾》
(7)、贾赦的奢靡,主要表现在不停纳妾和收藏古董上,而贾政的奢靡,则表现在养清客和追求风雅上。
(8)、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9)、(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
(10)、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李商隐《咏史copy》)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11)、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12)、年轻人还没付出,就已经很安逸、懒散就麻烦了
(13)、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14)、另外,如果没有贾母,后院完全由王夫人当家,以王夫人节俭之性,定会一改奢靡之风,像史家和薛家一样,一方面在吃穿用度上尽量简化,一方面主仆们都行动起来,操持家务。便可以一改人浮于事、闲人太多的局面,大量裁员以节省开支。
(15)、1弘扬文化的路,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容易!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16)、翻译:丰收之年仍然不忘节约(储备)粮食,太平时期要重视防范避免战争。
(17)、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18)、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出自《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19)、《尚书·周官》还有“作伪.心劳日拙”一句。意思是:弄虚作假干坏事的人,用尽心机,藏奸饰伪。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困难。两句从一正一反立意,可用以劝善戒恶,教育人们多做好事,不干坏事。
(20)、宋代是官员俸禄为优厚的朝代,也是冗官现象为突出的时期,但整体上,宋代士大夫却有一种节俭的风尚和传统。
4、孔子说的节俭句子摘抄
(1)、寡思虑,可以养神;寡嗜欲,可以养精;寡言语,可以养气
(2)、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3)、《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4)、熬肠刮肚:指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出自陈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5)、」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的节俭精神精辟6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