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林徽因的情诗
1、写给林徽因的歌
(1)、山中一个夏夜山中一个夏夜,深得象没有底一样;黑影,松林密密的;周围没有点光亮。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象夜的眼,夜的眼在看!满山的风全蹑着脚象是走路一样;躲过了各处的枝叶各处的草,不响。
(2)、徐志摩散文的创作更能明晰地窥视林徽因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两篇是怀念徐志摩的,可见这一题材在林徽因创作及读者心目中的重要。虽然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过后的沉静、理智,但字里行间的感伤及凄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动。也许徐志摩对她来讲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能倾注如此赞誉的特殊“朋友”,但众人却为他们之间勾勒出一幕楚楚动人的情感悲剧,这一空间实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诱惑力,而且确有动人的故事蕴藏其间,引得读者不懈地进行更为生动的、理想化的补充和演绎。这是文坛一段暧昧不清的情感纠葛,为她与徐志摩之间灵魂深处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谜。其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缠绵,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这一段情缘才具有了朦胧而不确定的意境之美,才让人对林徽因的一段段动人文字咀嚼再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林徽因的确是一位文学家,她身上有着文人专有的素质和眼光,而非是牵强附会,附庸之举。
(3)、什么时候再能有那一片静;溶溶在春风中立着,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
(4)、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北平(拍摄于1931年)第在文学创作方面——林徽因真可谓文学全才,各类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均有涉猎,虽然所著不多,却几乎都是艺术精品;同时她又是魅力主持人,拥有超群的美貌(1)林徽因文学创作——只不过是她的业余爱好,但是才华耀人相对于林徽因奉献一生的建筑,文学创作只不过是她的业余爱好,
(5)、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曾经走过的美丽和温柔。
(6)、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7)、徐志摩这里所说的“整十年前”,当指1921年,正是在这一年,他在伦敦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林徽因,他的新诗创作,也从这一年起步。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了。
(8)、《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
(9)、选自《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10)、背景:黄磊因饰演《人间四月天》里的徐志摩而让不少观众至今印象深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此次正逢四月春暖花开之际,黄磊带着女儿出外游玩,并感慨地称女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1)、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记忆断续的曲子,美或温柔的夜,带着一天的星。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野荷的香馥,每一瓣静处的月明。
(12)、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13)、从性格到音乐,李宇春都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次发布的新单曲之所以选择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的回答也特别简单,“因为现在正好是人间四月天。”此外,李宇春本人也喜欢这首诗,希望从女性视角来更加细腻地捕捉诗里所呈现的意境。
(14)、第三阶段,她回到中国,开启了她精彩的后半生。回国后的张幼仪,先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后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并管理云裳服装公司。离婚后的张幼仪和徐志摩似乎找了合适的相处模式,关系反倒比离婚前更亲密。徐志摩摆脱了封建包办婚姻,自由地追求他的爱情,而张幼仪内心变得坚定而强大,从为他人而活变成为自己而活。
(15)、征稿启事 本社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建立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库,向影视拍摄机构推荐。
(16)、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林徽因曾对她的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有名的是《偶然》。
(17)、“妹妹你是水—— 你是清溪里的水。 无愁地镇日流, 率真地长是笑, 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
(18)、(遗忘)想要遗忘你,不要想念,人生中,总有无奈,想要忘掉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20)、选自《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2、谁写给林徽因的情诗
(1)、“妹妹你是水—— 你是荷塘里的水。”再也无法自拔,再也无法控制,情感的大堤崩溃了,所有的爱喷涌而出,恣肆!什么也不顾了,甚至可以不要命了,只有一个意念:“妹妹,我要到荷花深处来!”
(2)、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金岳霖仲裁。
(3)、小说之于林徽因,与其说体现的是一种创作,不如说更多的是展示了她的一种文学素养。她掌握了小说的真谛和理论,比如她在《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一文中说道:……一个作者,在运用文字的技术学问外,必须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感觉和了解之间,理智上进退有余,情感上横溢奔放,记忆与幻想交错相辅,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笔下才现着活力真诚。
(4)、都说恋爱中的男子都是作家,何况徐志摩本身就是大诗人。徐志摩和张幼仪结婚是父母包办,直到遇到林徽因他才真正体味到爱情的滋味,他在写给林徽因的情书中写道:“说我疯狂也罢,说我有悖伦理道德也罢,我管它别人会说什么?我爱你……我爱你……我真想把其他任何字、词、句都忘记光。只记住这三个字,只写这三个字,写下去,写下去,一直写到生命的终了。”
(5)、纵观这首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笔调清丽而又自然,读来如同一曲溪水从心间缓缓流过。但诗人的感情却又是强烈的,矛盾与纠结,回忆和忘却,舍与不舍,都藏在了字里行间。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这首诗受到许多人喜爱的原因。可惜的是诗人虽已经用了“没有些牵连”、“再莫有温柔”、“你也要忘掉了我”等决绝的语句,但却仍无法让徐志摩忘情。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6)、选择一个一生的爱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林徽因遇到徐志摩的时候,她只有十六岁,可能会被徐的性格、热忱和他对自己的狂恋所迷惑;他的出现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然而,却不至于让她背弃家里为她安排的主流的人生道路。
(7)、1931年夏天,徐志摩在《猛虎集序》中坦言,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在“整十年前”由于“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照着了“奇异的月色”,他这才“倾向于分行的抒写”,而且“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他,渐渐潜化了他的气质,而终于成就了他这位诗人。
(8)、第一阶段,她讲述了自己初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宝山,祖父是清朝高官,父亲是一位医生,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张家也是诗书礼仪之家,但更重视的是对男子的教育,四个女儿只读了一些三从四德的书。张幼仪的四哥张家璈为她做媒,与徐志摩定下婚约,15岁的时候,嫁到徐家。
(9)、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10)、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11)、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有家室后便主动的离开了徐志摩,从欧洲跟随父亲回到国内,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也不惜放下一切,疯狂的追回到国内,林徽因于是写下了这首《我情愿》希望徐志摩能放下这段感情。
(12)、其实除了《你是人间四月天》以外,还有一首情诗也同样的美,开篇第一句便令人心醉。这首诗可以确定是写给徐志摩的了。不过并非是怀念与追忆,而是用来拒绝徐志摩的。既是深情也是决然,因为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情愿》。
(13)、杨绛排第看过杨绛全集的都知道她的散文写的有多好。《我们仨》、《走在人生的边上》、《将饮茶》、《洗澡》《杂忆杂谈》等,都是必须要读的作品。
(14)、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15)、在世时,她不曾出过文学作品专集(1937年2月,《新诗》杂志第五期曾刊出林徽因将出版诗集的书目预告,后因抗战爆发而未果,)如今只剩下小说六篇、散文八篇、诗歌六十余首、戏剧一部(未完成)。尽管她的作品与文学巨匠相比数目寥寥,但她的所作,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诗歌、散文,都独具匠心、充满着浓郁的艺术魅力。
(16)、他为了她,终身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17)、正如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爱终遗弃,究竟是因为她的明智。
(18)、起初林徽因也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英俊的外表以及风雅的谈吐等所吸引,爱情的种子在心中慢慢萌芽。遗憾的是,徐志摩未能追求到林徽因,此时的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有了婚约。在离开英国回国前,林徽因把对徐志摩的所有感情写入了情诗中。正如林徽因临走时给徐志摩留下的一封信写的那样,
(19)、林徽因是建筑家、诗人,也是一个母亲。无论在什么位置上,她的表现都十分出众。
(20)、似沁甜的泉水,似悠淡的莲花,在自然空灵中洋溢着孩子般天真的笑,缭绕着生命之美的纯洁与绚烂;诗的意境,人的意境,爱的意境,生命的意境......瞬间的笑创造无限的美丽。林徽因用女性独有的柔情、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心思,抒写《深笑》这首小诗,彰显现代诗歌的无尽魅力。
3、写给林徽因的情话
(1)、华兹华斯说过,儿童是成人的父亲。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童年生活决定了他的终生。林徽因童年的伤害是终生的也是毁灭性的,她在中年时写给好友的信就是明证:“我精疲力竭,到临上床时还想着,真恨不得去死,或者压根儿没有生在这样的家庭……我知道我真的很幸运,但年幼时的那些伤害,对我是永久性的,一旦勾起往事,就会让我跌进过去的不幸之中。”
(2)、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曾经花发枝满的渴求与憧憬,
(3)、斯人已逝,我们更希望在作品中去寻找林徽因的样子。
(4)、今天十二个钟头,是我十二个客人,每一个来了,又走了,后夕阳拖着影子也走了!我没有时间盘问我自己胸怀,黄昏却蹑着脚,好奇地偷着进来!我说,朋友,这次我可不对你诉说啊,每次说了,伤我一点骄傲。黄昏黯然,无言地走开,孤单的,沉默的,我投入夜的怀抱。
(5)、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6)、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7)、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是啊,我总是一个人,你从来不曾来过,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8)、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体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好直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9)、(深情)这是一首描述感情的现代诗,表达了一种婉转的体谅而拒绝的心情。它那轻柔细腻的话语中蕴含着热烈和真挚,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诗情。
(10)、林徽因现存的诗作有五十余首,大抵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样富有个性,别具一格。
(11)、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早的一首诗。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后来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12)、记得那天心同一条长河,让黄昏来临,月一片挂在胸襟。如同这青黛山,今天,心是孤傲的屏障一面;葱郁,不忘却晚霞,苍莽,却听脚下风起,来了夜。
(13)、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14)、这是一支定向的舵,你不要再费力气去扭转了。
(15)、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16)、作为建筑家,她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她和梁思成实地勘察了数十处古代建筑,为古建筑的发掘和保护做出了贡献。
(17)、1950年,躺在病榻上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讨论国徽设计方案第林徽因内心深处——具有沉重的孤寂,也是别人难以了解的,她内心”无比孤寂“林徽因显赫的出身,优越的中西文化学习环境以及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显然是同时代绝大多数女性无法比拟的,而她内心深处沉重的孤寂也是别人难以了解的。因为她美丽的容貌,横溢的才华,活跃的身影,非凡的成就,往往使人只注意到她的灿烂光华而忽略了她的内心世界。在许许多多外在灿烂的光环下,林徽因实质上有着众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在其内心深处,她始终是一个孤独者;无论她的才气和热情是多么的光芒四射,都无法掩饰她内心世界的孤独本质。(1)林徽因本为父亲的小妾所生,林徽因母亲不讨丈夫、婆婆喜欢,在林徽因心中埋下孤寂的种子有着声名显赫的家世,是林徽因的幸事;然而事实上,林徽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她的童年生活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尤其生母不得林父及祖母的喜欢,长年住在后院,寂寞哀怨,更给林徽因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她的小说《绣绣》,就有许多自己童年记忆的生活投影。林徽因是庶出,其父林长民原配妻子叶氏不能生育,便娶了林徽因的生母何氏为妾。何氏是小作坊主的女儿,既没文化,又不会女红,自然不会讨得善吟诗作对、好舞文弄墨的林长民的欢心。而不会女红、不会操持家务又使林徽因的祖母也不喜欢何氏。嫁入林家的何氏那不讨丈夫、婆婆喜欢的日子有多难捱就可想而知了。林徽因出生第二年,林长民不耐夫妻生活的痛苦再度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又为自己的理想在外奔波,很少回家。而林徽因的生母尽管不得丈夫、婆婆欢喜,但封建家庭的礼教又使她必须恪守作媳妇的本份,侍奉婆婆身旁,随时听候婆婆的差遣。“娘同婶永远要在祖母的前院里行使她们女人们的职务的,于是我常是这三间房屋惟一留守的主人。”林徽因的童年就这样在祖父母的家中孤寂地度过。或许是父亲诗人气质的遗传,林徽因天生就有着诗意,面对着孤寂,她不像常人那样陷入愁闷不能自拔。六岁孩子是不耐寂寞的,但林徽因异于常人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将孤寂“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利用自己的时常独处来捕捉、探索大自然的美,来训练自己丰富的想象,来营造理想的世界。林徽因总是有意识地选择、挖掘美的事物,而否定丑的一面,这也是成年后的她接受西方现代派的同时又否定其对丑的赞颂的缘故。在她的文本里看不到丑的赞美,尽管连唯美气息很浓的徐志摩都在称赞波德莱尔《恶之花》中名篇《死尸》为奇异的一朵不朽之花。
(18)、也许当时梁家的名头太响亮了,对一位女子来说那是个诱惑也是压力。梁启超老爷子也是极其看重林徽因的,否则他不至于为了一个女子而骂自己的得意门生,他看重的儿媳妇,岂能让别人抢走抢了去?其实在争夺林徽因的这场感情纠葛上,明明是徐志摩占了上风的,徐因为林都已经离了婚,可是后还是败给了梁思成,在这一点上,梁启超肯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19)、他的出现只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不至于让她背弃家里为她已经选好的婚姻。”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20)、笑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4、给林徽因的一封书信
(1)、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2)、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享年51岁。
(3)、开篇的一句话,“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不由美得让人感到心醉,然而在这首诗中,林徽因更多的表示,却是依依不舍的道别,她希望徐志摩能够忘却,这个“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的自己,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哀伤。林徽因已经意识到,双方有了各自的家庭,已经不适合过多的接触,这一首诗,也可以当作离别的诗词。
(4)、1920年4月,15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了一位房东女建筑师的印象,从此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除此之外,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23岁的徐志摩。
(5)、在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纠葛中,她理智而决绝地做了选择,和梁思成终老一生。
(6)、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7)、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仍然你舒伸得象一湖水向着晴空里白云,又象是冷涧,澄清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你展开象个千辨的花朵!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来偷取人们的痴情!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8)、其实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
(9)、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10)、林徽因作为集美貌与才华与一身的民国才女,名副其实。位女建筑师,东北大学建筑系创始人,关键散文,诗歌也写的相当好,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文学大师追求她。
(11)、冰心,散文被中国众多青少年喜欢,然后是教书方面的贡献。
(12)、张爱玲,这个婚姻生活只能说惨痛和失败。年轻时候,爱上的是胡兰成,是个大汉奸,也有老婆,张爱玲算是妾吧,让人看不起的,这个汉奸在出差武汉的时候,又买了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做小小妾。并且跟他的朋友吹牛逼,说:“看吧,我把上海红文坛、影坛编剧张爱玲搞到手了”。这是一个不爱她的男人。解放后,胡兰成跑去台湾了。张爱玲到美国定居后,爱上了一个60多岁的德国人,穷,但张爱玲觉得自己找到寄托了。不久,张爱玲怀孕,因为俩人都穷,德国男人就建议不能要这个孩子,于是打掉了,这是张爱玲的一个孩子,如果能生下来,张爱玲的晚年也不会这么凄惨孤独。
(13)、你走的太急,我开始怀疑,曾经你是否来过。如果只是幻觉,那为何情节如此清晰?走了~离开ー~没有心痛,只是遗憾。我漸渐明白,挽挽留没有用。于是我给能给的自由,于是
(14)、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
(15)、而正是这次见面,让徐志摩对眼前这位少女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被林徽因所吸引,而林徽因也对和这个有着书生气质的文人颇有好感,然而此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这也就注定了两人的感情,并不会被祝福。
(16)、《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其散文成就颇大,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知识性强。诗歌尤多,其诗作融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
(17)、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18)、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19)、而你,永远是斜格子里的光影,游走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20)、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5、写给林徽因的对联
(1)、《偶然》这首诗写于1926年5月,徐志摩在伦敦时偶遇林徽因,而对于一位诗人来说,满心的爱慕好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写诗了,于是他便挥笔而作。这首两段10行的小诗在现代诗中堪称是别具一格,可是他却能将这样一个抽象的形象副词赋予具体的形象,实在是韵味无穷。
(2)、张幼仪说,后来听徐家的仆人讲,徐志摩在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时,嘴角往下一撇,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他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长相并不出众,没有受过新式教育的张幼仪,从一开始就没有入得徐志摩的眼,他对她始终是冷漠的,从不正眼看她。在传统礼教下长大的张幼仪就算心里有再多情愫也不敢先张口诉说,她只是等着丈夫开口,然后顺从。就算是行夫妻之事,他似乎也只是为了传宗接代,给徐家一个交代而已。
(3)、那鹅黄,是怒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
(4)、徐志摩的原句是: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5)、1933年11月,萧乾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蚕》,引起了林徽因的关注。她通过《大公报》副刊主编沈从文,邀请萧乾来家做客。因为文字,萧乾和林徽因逐渐熟悉起来,并成为常客。
(6)、什么时候还能那样满掬着希望;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
(7)、我们佩服林徽因的才华,更佩服她睿智而豁达的人生态度。
(8)、日前黄磊的二女儿出生,大女儿多多也一直是黄磊的心头爱。黄磊在照片中晒出多多的照片。多多站在一片落红之中,戴着帽子披着长发,此情此景十分美丽,难怪黄磊会发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感慨。
(9)、但爱林徽因的,还是金岳霖。自从认识这个女子,金岳霖的一生没有离开过林徽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谁写给林徽因的情诗精辟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