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农事谚语精辟138条

农事农时的谚语

1、农事有关谚语

(1)、(释惑)NO.61榆林人如何成功逆袭?——从“三迁榆林”到沙中建城

(2)、正月有粪挑,麦子压弯腰;正月无粪挑,麦子如牛毛。田里缺肥料,扁担两头翘。

(3)、在面积广阔的中国领土上,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有些谚语就明确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

(4)、六月看谷秀。注:农历六月初六前后谷子就要秀穗。

(5)、 在江南水田地区,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农谚,例如:立春雨雪连绵绵,老翁选种在屋沿;惊蛰隆隆闻雷声,催促农人早备耕;清明谷雨三月过,平整秧田早落谷;到了立夏种粮齐,秧苗青青麦黄时;过了芒种进黄梅,布谷声声插秧苗;处暑头上落喜雨,粒粒皆是下白米;秋风秋雨迎重阳,笑逐颜开看稻浪;霜降一到喜开镰,遍地黄金丰收年;到了冬至吃新米,敬神祭祖供土地;进入大寒要干塘,捉鱼杀猪又宰羊;腊八之后忙过年,年终总结要盘点。(总结一年的农副业生产,吸取经验教训)

(6)、随着大雪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冷,农户们要做好作物、果树的保温防冻措施。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各地农民要抢抓农时,在田间、大棚进行农作物的管护、采收等农事活动。

(7)、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豆、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8)、 二是农时节气的谚语:如“梅里芝麻获里豆”,“七葱八蒜”,“头莳插秧是金秧,中莳插秧是银秧,三莳插秧是狗屎秧”,“伏天不烤稻,秋后要懊恼”,“芒种一到,不问老少”,“霜降开镰,九成熟,十成收”,“暑处萝卜,白露菜”,“种麦不过冬,过冬不通风”等。

(9)、五是上、中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施好薄荷刹车肥。

(10)、一二九不山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何开冻,八九燕归来,数九尽耕牛遍地走。

(11)、先从简单的说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话几乎人人皆知。也有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的,这可能与地域差异有关。北方南方气候条件不同,温差也较大。但一般来说,由于土地冻了一冬,虽清明时节春天已到,但土地还凉,种的早了发芽较慢。所以好的种植时间是在“清明后,谷雨前,清、谷之间保险”。这也是有经验的农人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12)、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13)、一年打俩春,碌碡慌了心。注:碌碡(liuzhou),农具名,圆柱形,用石头做成,用来轧(ya)谷、麦粒或轧平场院。有时农历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一般是有闰月的年份),年景会很好。

(14)、严冬积雪覆盖⼤地,可保持地⾯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增加了⼟壤⽔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长的需要。另外,雪⽔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的5倍,还有⼀定的肥⽥作⽤。若下雪不及时,⼈们偶尔还在天⽓稍转暖时浇⼀两次冻⽔,提⾼⼩麦越冬能⼒。

(15)、B.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

(16)、以上所说的谚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经验和科学知识。冬季天寒地冻,冬小麦上覆盖的厚厚积雪,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待到太阳高照冰雪融化后,又起到了灌溉作用,这一季麦子当然会丰收了!而到了春天,池塘里开始有青蛙的叫声时,一般是在4月中旬。往后数45天,大约在6月1日前后,就该收麦了,可不就有面疙瘩汤喝了?

(17)、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见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2~4题。

(18)、疑惑二:东北地区种植小麦和山东安徽有什么不同呢?

(19)、麦喜三月三场雨,有钱难买四月旱。麦湿梢,收得好。

(20)、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注:初一下雨不要紧,初二阴天可能半月内要有阴雨天。

2、经典的农事谚语

(1)、麦浇黄芽谷浇老,大豆怕霜降早。谷子生得乖,无水不怀胎。

(2)、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时”的影响,因此,掌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安排农事活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气”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然条件,却往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必须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不违农时的安排生产,使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充分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大批的农谚都有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

(3)、(释惑)NO.89 “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取?

(4)、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5)、豆薅三道颗颗圆,谷薅三道压断田。豆见草,没有好。

(6)、庚桃、伏桃收白花,秋桃好坐常秕拉(指棉花桃)

(7)、年里施肥施根线,抵过年外施三遍。庄稼要好,底肥要饱。

(8)、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9)、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

(10)、三月有粪挑,谷子压弯腰;三月无粪挑,收谷不用刀。马无夜草不肥,苗无粪水不长。

(11)、谷雨,又是一年新茶上市的佳时候,“清明水,谷雨茶,玉露琼浆,不喝也罢”,意思是谷雨时的新茶配上清明时的雨水,味美胜过玉露琼浆。谷雨茶,有无名氏诗云:“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谷雨前采摘的茶叶细嫩清香,味道佳,故谷雨品尝新茶,相沿成习。此时也是采茶、制茶、交易的大好时机。

(12)、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注:五月十三是雨节。传说关公磨刀杀曹操。

(13)、棉花土肥雨水多,正枝打杈好收获。棉花不打顶,桃少枝叶盛。

(14)、入伏以后第一个十天称为头伏,也叫初伏,这个季节该种萝卜了;第二个十天称为二伏,该种荠菜、雪里红等蔬菜了;第三个十天称为三伏,也叫末伏,该种白菜、辣疙瘩等冬食蔬菜的时候。

(15)、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一选二晒三浸种,出苗整齐少病虫。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16)、(释惑)NO.40你可曾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多大吗?

(17)、春雨贵如油,不让一滴流,及时蓄好水,秋后庆丰收。

(18)、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19)、谷花养在泥洞里,麦花养在裂缝里。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20)、大雪节气常见的就是降温。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多的月份是在11月,强冷空气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的平均温度约在-20℃至-5℃之间,南方也会出现霜冻,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降雪或暴雪。

3、谚语关于农事

(1)、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2)、三打三不打:脚叶打嫩不打老;腰叶打熟不打青;顶叶打老不打嫩。叶打老不打嫩。

(3)、冬小麦适宜播种温度为16-18℃,播种时间选择不当会给小麦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播种过早,气温过高,会造成小麦的旺长,而过晚,温度低,对小麦出苗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冬小麦播种时机。

(4)、而有关气象的谚语,当然也是来自于人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了。不信您可以试一试,当乌云滚滚向南涌来时,您若是在户外,可要赶快往家跑了。不然,接踵而来的倾盆大雨准会将您淋成落汤鸡的。

(5)、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6)、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

(7)、     谚语是劳动人民知识智慧的结晶。上古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仰观天象,俯察万物,根据鸟兽足迹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创了人类五千年文明。同时他又通过观天象,察万物,结合地理、农耕、气候变化等现象,长期积累反复总结,指导阳武部落及众多的人们占地利,应天时,顺天意,发展生产,开创生活,促进部落和华夏民族繁衍不息。农谚也从此开始广为传播。千百年来,仓颉故里的人们,传承弘扬仓颉精神,把人民群众中广泛口口流传,言简意骇的固定短语说传下来。通俗明了、朴素,朗朗上口的语言(顺口溜),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包罗万象,如气象、农时、农事、做人等等。它是经过实践总结,千锤百炼,并用简朴、明了、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8)、小麦播种以后,刚出麦芽时,芽成锥状,叶片未展开,此时浇水不会灌死芽心,有利于小麦生长。寸麦不怕尺水,由此可见,小麦在生长的初期,水分对它的重要性。

(9)、(释惑)蓝莓等水果能采用机械化能收割吗?农业机械化还有哪些应用我们不知道的?

(10)、D.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雨生百谷,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

(11)、七锄葫芦八锄长瓜,三锄芝麻结疙瘩。(北京)

(12)、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13)、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五五六九沿河看柳,七九何开冻,八九燕归来,数九尽

(14)、挂羊头,买狗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后汉书·光武帝记》:“悬羊头,卖马脯。”

(15)、由于我国南北各地气候特征差异很大,相应地,南北方主要农事活动也有区别。此时北方地区田间管理已很少,属农闲时节,但农事活动仍然不能放松。首先要加强冬小麦中耕管理,划锄保墒、增温除草。趁地封冻未牢,抓紧冬耕。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仍在缓慢生长,加强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很重要。麦田镇压,覆盖保温、划锄松土,增温保墒,清沟排水、防病治虫、追施腊肥,防止霜冻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16)、茶山不要粪,一年三次锄(采一次,中耕一次)。

(17)、一些谚语指的是根据实际经验摸索出来的栽种及收获时间。如“枣芽发,种棉花”,指的是枣树发芽即清明节之后,就该种棉花了。“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也有说“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看起来时间上略有差异,但实际上立秋节气也大多是在三伏天里,天气也的确还热着呢!

(18)、大雪忌无雪。若下雪不及时,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冬灌,以提高小麦越冬能力。大雪时节,常会出现降温、暴雪、冻雨、雾凇、流凌等天气灾害。若受冻害,还要及时松土增肥、蓄水提温、加强中后期管理,力争把冻害损失减小到低限度。

(19)、(释惑)NO.83地球上的生命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演化的?

(20)、在种植庄稼的时候,这水利的工程也要做到位。不仅要做到旱季能灌水,还要涝季能排水。这样才能农作物迅猛生长。否则,不行修水利,即使再有田也不能丰收。而这修建水利的方法也得靠不同的土地,对应着不同的方法。

4、农事谚语大全及句意

(1)、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2)、江南农民在生产活动中,还将农谚,农事和田歌结合起来,用田歌来传播农耕知识:如“五月芒种过端阳,麦老蚕眠秧又长,又收蚕茧又打麦,又耕麦田又插秧,一天要当两天过,恨不得四手八脚赶忙场”。“六月大伏蚊虫多,秧田又要补缺棵,蓑衣笠帽乌头柄,汗水湿到眼睛窝”。“插秧要唱插秧歌,两腿弯弯泥里拖,背朝日头面朝水,蜻蜓点水插六棵。一行到头唱一曲,汗水换来米饭锅”。还有落谷歌:“农家落谷出彩霞,小秧喜逢春雨洒,细雨落在翡翠上,农家秧田美如画”。又如车水歌:“头一伸来脚一蹬,日里车水夜里哼,米饭好吃田难种,粒粒大米费精神”。人们不仅在种田时唱,摇船也唱“摇船曲”:“摇一橹来吊一绷,隔河两岸稻花香,鱼儿跳入船舱里,又见牛车车水忙”。农民在唱田歌时,不仅唱农业劳动的艰辛,也唱丰年的喜悦;“一箩小麦黄又黄,淘淘晒晒进磨坊,磨子牵磨牛来赶,磨出面粉白如霜。杆出银丝长寿面,酱油麻油合鲜汤,全村吃了丰收面,年年月月保安康”,从这淳朴的田歌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丰收后农民喜悦的笑脸。

(3)、要想果树好,刷白、培土、除草、浇水不可少。

(4)、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5)、夏季庄稼播得早,作物积温高,庄稼秋后收成就好,所以说夏季播种庄稼越早越好就是这个道理。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要抓住有利时间,播种就有收获的希望。

(6)、温度是作物必需的生长条件之一。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包括气温、地温),实质上是对热量的要求。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

(7)、头水浅,二水满,三水四水往上赶。冬水透,青苗厚。

(8)、头伏早,二伏迟,中伏切顶适宜(指棉花)。

(9)、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10)、“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即使是初学种田的人,只要记住这句农谚,也不会耽误一季庄稼。再有“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谷雨前后栽地瓜,好不要过立夏”、“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这些谚语都是讲趁农时抓紧种田的,没有比这说得更透彻的了。

(11)、(释惑)什么是干热河谷?干热河谷有什么优势呢?

(12)、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13)、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很多地区的播种时间都比谚语所描述的时间略有延后。

(14)、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15)、这都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没有肥料想要把田地种结实了那是不可能的;

(16)、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17)、根据种植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小麦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春小麦遵循我们熟悉的“春种秋收”,多分布在中温带和寒温带。东北地区是典型的春小麦种植区,这里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麦子无法过冬,等到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种下小麦,夏季生长秋季收获。

(18)、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19)、这句话说的是麦子湿了进仓就很容易霉变,所以现在的路上都在晒麦子,大家骑车走路一定要注意安全,这种行为实在是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出了事也得担责任的.

(20)、(解析)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大暑时,一候萤火虫卵化而出,二候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是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地区,华北进入夏季下雨时节,此时正是大暑时节,故选C。

5、农事农时的谚语有哪些

(1)、二十四节气歌,据传为汉武帝时期的官员邓平等人制定编写的,也有资料说是后世人编写完善的。歌谣不仅生动地诠释了农时与节气的关系,还让人们通过歌谣记住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多农谚的产生,都离不了二十四节气。

(2)、芒种节气里,气温升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增加后,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湿热之下,人难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安达种业暖心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宜清淡;多补水,要午休;勤换衣,勤洗澡”

(3)、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郑板桥有一幅养生保健联也提到过萝卜与茶:“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之处。

(4)、(释惑)中央厨房—正在发生的中餐业产业升级?

(5)、疑惑三:同样是冬小麦,为什么播种节气还有南北差异?

(6)、A.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

(7)、清明秫秫谷雨花。注:秫秫指高粱,花指棉花。

(8)、彩虹是一种大气现象,在物候中有小雪“虹藏不见”、清明“虹始见”的描述,主要影响因素为

(9)、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摔开膀子大步走,七九八九顺河看柳,九九耕牛遍地走。

(10)、此时,要做的农事还很多,兴修水利、修渠挖沟;修理栏舍、修剪果木、清塘深挖、积肥造肥、粮食入仓等等;正如俗语所言“大雪纷纷是旱年,造塘修仓莫等闲”。除此,农家的多种经营也必不可少。

(11)、秧苗耨得好,谷子长得高;挑谷挑断仙人腿,谷子堆得有山高。

(12)、先请您听一首歌谣,能助您记住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立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廿下半年来廿三。”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歌,包含了全年二十四个节气。

(1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注:早上东南方向天空又阴雨云,白天可能下雨;傍晚西北方向天空有阴雨云,晚上可能有雨。

(14)、夏季收获时节,是农人们繁忙的季节。拿收获小麦来说,起码要过五关:一是收割忙。小麦成熟了,要抢时间将麦子割下来;二是运输忙。收割之后,防止雨水淋湿,要利用交通工具,及时将麦子运到打谷场上,等候脱粒;第三是打麦忙。

(15)、“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这是流行于民间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它形象地表述了在谷雨这个节气到来之时,勤劳的农人们开始栽种瓜豆,呈现一派农忙景象。

(16)、七锄葫芦八锄长瓜,三锄芝麻结疙瘩。(北京)

(17)、10禾踩三道黄如金,棉锄七次白如银。棉锄七遍大如拳。

(18)、(释惑)原始之美——纳米比亚神秘的“红泥人”部落

(1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20)、疑惑四:我国有“南稻北麦”之说,为什么安徽小岗村,浙江等南方地区也种小麦?

(1)、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不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

(2)、(释惑)NO.79火山好可怕!那没有火山行不行?

(3)、(释惑)94产业转移规律——以全球纺织产业迁移路径及纺织产业发展趋势为例

(4)、清明节前后是豌豆麦子之类的农作物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能获得雨水的滋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类似多说法还有“春雨贵如油”。

(5)、“谷雨不种花,心里像爬虾”、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这说的是种花养花的花期,有闲情雅致的爱花之人,只要记住谚语,不仅知道什么时候种花,还能看到美的景致呢。

(6)、 地利,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土、肥、水各个环节的重要经验。土地、肥料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7)、这些谚语都是说农业收获的,我们说农业生产的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农业的丰收,因此在收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一定要认识到农业收获对农民的重要性,并且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收割的技巧,从而农业生产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的质量。     

(8)、《庄子》里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天气变化和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24等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各地的劳动人民根据多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了当地的指导农事活动的农谚。 

(9)、水是一条龙,从上往下流,治下不治上,到底一场空。

(10)、初三有雨,上半月雨多,十六有雨下半月雨多。

(11)、(释惑)中国除了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外,还有其他农业地域类型吗?

(12)、“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麦不封垄,松耪不停”“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这些谚语形象地说出了小麦的生长过程。还有加强田间管理的谚语,如:“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种好管好,丰收牢靠,只种不管,打破金碗”等等。

(13)、(释惑)单退圩(wéi)堤作为鄱阳防洪的有效防御措施,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14)、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结桃(及时间苗)。

(15)、(解析)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A合理。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东北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B合理。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至适合耐旱不耐寒的作物小麦播种,C不合理。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雨生百谷,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D合理。

(16)、大雪已至,气温骤降。在注意农事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农用排灌器材的保养维护。农用排灌器材使用之后,如不及时跟踪管理,势必造成机械及配套器材的锈蚀、老化或损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低温已到,注意农业设施设备防寒保暖,增温补光。

(17)、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18)、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19)、(释惑)NO.77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桌状山

(20)、从历史角度讲:自汉晋以来,中原每逢战乱,就有大批人口南迁。北方客民从好食出发,南方土著从经济利益着眼(“农获其利,倍于种稻”),竞相种麦。唐末五代之后,就连天高皇帝远的福建也开始种麦。

(1)、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2)、打了春的雪,狗也撵不上。注:打春即立春,指立春以后下雪融化的速度快。

(3)、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与周期性,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南方以水田为主,降水较多,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降水较少,适合小麦的种植.故有“南稻北麦”之说.

(4)、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5)、 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6)、⼤雪忌⽆雪,若下雪不及时,⼀定要抓住时机适时冬灌,以提⾼⼩麦越冬能⼒。⼤雪时节,常会出现降温、暴雪、冻⾬、雾凇、流凌等天⽓灾害。若受冻害,还要及时松⼟增肥、蓄⽔提温、加强中后期管理,⼒争把冻害损失减⼩到低限度。

(7)、8~11月份播种冬小麦,海拔越高,纬度越大的地区,越应适期偏早播种。大体是海拔每增高100米,纬度递增1度,播期约提早4天,北半球越向北温度越低,热量越少,向南麦子播种应该迟些。地理位置由北向南:北京、山东、河南,麦子播种由先到后:秋分、寒露。故选D。

(8)、(释惑)NO.74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它是不治之症吗?

(9)、雷打谷雨前,涝(洼)地种瓜甜,雷打谷雨后涝地种黄豆。(辽宁)

(10)、油是精神盐是劲,粮食增产要靠粪。要得庄稼好,须在粪上找。

(11)、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地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

(1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作品中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13)、彩虹为大气中水滴折射光线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大气水汽饱和才能析出水滴,方能有彩虹现象,故选A。

(14)、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被全国各地采用。东北也有符合自身地理环境特点的“二十四节气歌”,例如“打春(立春2月4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4月5日)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据此完成下题。

(15)、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6)、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17)、(释惑)NO.54云的神秘世界,你知道吗?

(18)、(释惑)NO.49“滴水叶尖”究竟是“流水”还是“吐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经典的农事谚语精辟1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