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简介100字【文案145句】

朱熹简介100字

1、

(1)、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2)、幸福是一种能力,人人都可以学会,人人都能拥有。

(3)、请发邮件至:shudan100@qq.com

(4)、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产生重要影响。

(5)、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

(6)、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7)、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8)、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9)、因此这六七百年间,所有的四书五经,孔孟思想,大体上都被局限于朱熹个人的孔子思想中。或许朱熹在写四书注解的时候,也未曾想过他会因此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的学问人品,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对于四书的注解,是值得参考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迷信。陈寅恪一直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南怀瑾也曾说过,如果我的学生对我很敬仰,迷信我所有的学说,他认为那算不上是自己的好学生。

(10)、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11)、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12)、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13)、这本书是美国富商的自传,根据亲身经历编写的,它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能帮你建立良好的金钱观念,慢慢变富。

(14)、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5)、朱子在漳州正式刊刻的《四书章句集注》,上承经典,下启群学,代代传授,成为南宋以来中国简要、普及、的一部教科书,被公认为中国主要的文化元典。它的地位几乎和欧美的《圣经》、阿拉伯国家的《古兰经》相等。近八百多年来,“四书”已然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

(16)、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7)、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18)、太宰治在这本书中剖析了人性中黑暗,懦弱绝望的部分,道破了我们长期以来压抑在心里的阴暗面。

(19)、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20)、你有多久没提笔,在纸上写下对思念之人想说的话了?

2、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

(3)、任荣(1917——2017),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曾任东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易坤山,男,1975年生,湖北监利人。政协湖北省第十二届委员,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兼税务师分会会长,中韬华益税务师(集团)总裁、创始人,担任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税务督察员、省房地产业协会金融财税法律专委会主任、省法学会财税法专委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法学院特约讲师、湖北经济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2019全球税务治理领军人才”。从事税务咨询行业二十余年,为众多上市及大中型企业、税务系统、行业协会及政府部门授课,编写多部财税专业著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6)、1无论你在那儿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放弃学习。没有学习,你不会进步。奥斯特洛夫斯基

(7)、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遭遇和寿命。有的书毁于一旦,有的书却能流芳百世马尔夏克

(8)、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朱熹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朱熹却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d禁”运动中去世。四方道学信徒决定在十一月聚集在信州举行大规模的会葬,这又吓坏了反道学的当权者,竟令守臣约束。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9)、湖边的柳树垂下了嫩绿的枝条,好似春姑娘的头发随风飘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真舒服啊!还有那鲜艳的小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彩的花朵,美丽极了,整个花园都香气扑鼻,人们只要走进去,她呀,就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啊!你看那蝴蝶、蜜蜂在花丛中流连不返。大人和小孩子都在散步踏青了,一边走路,一边赞叹着:“春天多么美丽啊!”

(10)、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11)、朱子,名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出生于福建三明尤溪。朱子五岁,他父亲朱松就把他送入学校,苦读儒家经典。

(12)、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13)、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14)、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15)、wúbiānguāngjǐngyīshíxīn

(16)、10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7)、朱熹,我们上学的时候,大抵都在课本里认识过,知道他是宋代理学家,哲学家。他是新儒家学派的灵魂人物。凡是中国人都知道《论语》,是孔子写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大部分人对于《论语》的理解,主要源自朱熹的注解。朱熹的主要成就,在于死后。他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它成了封建统治者的稳固统治的工具。

(18)、10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19)、我觉得幸福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人觉得有钱就是幸福,有人希望家人团聚就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20)、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3、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10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5)、“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文集》)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人伦”、“圣言”、“事故”则是天理的阐发应用。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只把精力花在草木、器用的研究上,那就如象散兵游勇那样,回不到老家。他说:“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文集》)

(6)、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7)、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朱熹《性理精义》

(8)、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9)、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0)、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11)、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12)、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痛过一群小动物表现出来。书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通过和心理医生的十次咨询,终于找到了痛苦的根源。

(13)、百年前,我们站立的这一片土地上,一位南宋理学集大成者用毕生精力研究“四书”,提出“理”和格物致知的思想。他,就是朱熹。百年后的今天,就让我们与他来一场跨越时间的对话,探究南宋时期儒家理学的深刻内涵。

(14)、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15)、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

(16)、庆元五年(1199年),朱熹已被各种疾病所困扰,d禁中的朱熹终于预感到死亡的逼近,使他有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更加抓紧著述。

(17)、这本书也是作者自传,一个大山里的女孩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本书也被比尔盖茨力荐。

(18)、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19)、朱熹生前对家乡不胜怀念,曾两次回归婺源故里。绍兴二十年(1150年),朱熹二十一岁,在中进士不久回故乡扫墓。淳熙三年(1176年)三月春,朱熹四十七岁,再次回故乡扫墓并讲学。为了寄托乡思,他曾写下下面这首诗,至今也还是感人的。                      

(20)、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十月,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是世界教育史上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4、

(1)、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心理调节师,作者在书中通过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关系以及人际关系。

(2)、看过这样一段话:“只有不幸福的人才会思考自己是否过得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每天沉浸在快乐之中,感受不到幸福。”

(3)、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4)、1在我看来,好的书是那些能够提供丰富的思考材料的书法朗士

(5)、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6)、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深、影响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3) ,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7)、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8)、杨大易(1919——1997),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曾任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辽宁省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9)、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精选篇七:刘勰佛殿借读

(10)、《诗集传》是继《毛传》《郑笺》《毛诗正义》之后,融汉学宋学之长的里程碑式著述。朱熹破除烦琐注疏的学风,力求简明扼要,兼取毛、郑以及齐鲁韩三家诗之说,乃至当时学者的合理解说,未详之处亦不强作解人,乃宋学之代表作。其解说,成为明清时期科考的官方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11)、朱塾(1153—1191),字受之,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理学家朱熹长子,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于南宋绍熙二年(1191)。 朱塾初任荫补将士郎,后任准西运使,湖南总领。娶潘氏,生二男,长曰镇,次曰恩老,四女归、昭、接满、镇满皆夭。(1) 其后裔在南宋末避战乱迁居饶平海山镇繁衍。 朱塾墓座落于建阳市莒口镇社洲村。该墓始建于绍熙三年。此后历代时修时荒。1994年由旅居海外的朱塾二十四裔孙朱祥南重修。墓为凤字形,河卵石砌圆形封土堆,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

(12)、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4)、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课堂。

(15)、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上《戊申封事》。主张“正心”、“任选大臣”、“振举朝纲”等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诏命朱熹知漳州。绍熙元年(1190年),61岁的朱熹到漳州赴任。朱熹在漳州的全部施政变革,主要体现在正经界、蠲(免)横赋、敦风俗、播儒教和劾奸吏等方面,而正经界则是他全部变革的灵魂。时值当地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行“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亩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但却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朱熹长子朱塾卒。闻噩耗后,朱熹无奈以治子丧请祠。五月,朱熹迁居建阳。次年,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为“沧洲精舍”,即淳祐四年(1244年)诏赐的“考亭书院”。

(16)、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17)、它的优点是能让我们了解一些事物的本质,像之前网络上说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其实男人和女人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需要被爱和被理解。

(18)、10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19)、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2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

(1)、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不过戴笠之所以被蒋介石重用,并不全是这两个原因,在很多时候蒋介石重用戴笠,其实跟戴笠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3)、《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4)、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5)、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6)、马寄,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宋明理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课题一项(明代“气化”“心学”研究),出版专著一部(《湛甘泉思想研究—以“生”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在《伦理学研究》《学术研究》《哲学门》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7)、朱熹(115-1200.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9)、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10)、春,是放飞希望的时刻。看,那蓝天中遨翔的风筝带着人们的梦想飞呀飞;那放鹰风筝的人应该胸怀大志,因为鹰胜气凌人,高人一等;那放燕子风筝应该想为国家做贡献,因为燕子勤劳;那放三角风筝的人应该想当数学家,连放风筝时也不忘记数学中的图形……形形***的风筝飘呀飘,人们的心儿也飘呀飘,飘到自己的理想旁,这多美好。

(11)、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伏尔泰

(12)、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集注》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聚众讲学。淳熙十二年,朱熹到浙江,与陈亮展开义利王霸辩论,力陈浙学之非。

(13)、春风像一盒五彩的颜料,它吹过草地,草儿悄悄探出了头,伸展着嫩绿的叶子;它吹过柳树,柳枝便翩翩起舞,像小姑娘的长发随风飘荡;它吹过桃树,桃花就绽开了含羞的花瓣……泗水河畔的景物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我想:人们平时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也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能带着家人来这里踏青,沐浴春风,享受美景。

(14)、朱子在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之后,外出担任地方官的实职仅有九年,在中央担任官职也才四十天,其他时间均是以虚衔在家从事教育工作与著述。据不完全统计,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周易本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后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15)、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脍炙人口的诗作。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16)、一本书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霍姆斯

(17)、集撰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晚号晦翁、遯翁、沧州病叟等,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18)、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精选篇三:“饿狼式”读书法-杰克•伦敦

(19)、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20)、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作仲晦),江西婺源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父亲朱松是岳飞、秦桧同时人,曾得充福建政和县尉小官,携全家赴任,后调任尤溪县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上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参刘子、刘勉子、胡宪等人,这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人。”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见了著名道学家、程颐的丙传弟子李侗。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十岁的朱熹决心向要侗求学,为表诚意,他步行几百时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欣赏这个学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从此,朱熹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  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喜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民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掂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d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讲求格物致知之学;罢黜和议;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

(1)、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的。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2)、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3)、贾老师在书中提出的13条员工守则,也是每一个读者每一个当代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法则,蕴含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生的智慧。

(4)、(作文春天的诗意)春,像一位仙女,她把温暖洒满人间,作文春天的诗意。

(5)、他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6)、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7)、她把温暖洒满农田,让农民伯伯播下希望的种子。

(8)、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10)、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11)、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12)、我选择了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的景物一时间都涣然一新.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外国经典读书名言大全读书名言名句摘抄大全值得收藏的读书名言精选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14)、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忠实的朋友蒙田

(15)、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6)、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17)、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18)、举一而反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9)、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0)、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1)、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2)、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3)、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旧说”之非,用“敬”和“双修”思想重读程颢、程颐著作,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

(4)、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5)、朱子为官期间不长,却总是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对惩治贪官污吏决不手软。在漳州任上,朱子发布了《州县官牒》,下令各县的县丞、县尉、主簿,必须逐日赴长官议事、办尉、主簿,必须逐日赴长官议事、办事。对于官司狱讼,他组织讼官处置了积压的民间讼争之案百余件。为防止懒官从中作梗,他特制几个大橱柜放在大厅,讼件下来,分类入橱,然后召集官员,要求“判状委官要调究周详,公正办案,予夺之间,不得差误,务必不扰良民,不长奸恶。”

(6)、  所以,研究和传播朱子的学术、思想就成了南平地区专业和民间学者们的传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平地区就建立了“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中心建立以后先后出版了《朱熹与闽学渊源》《武夷胜境理学遗迹考》《朱熹在福建》《朱熹墨迹》等著作。要知道,当时朱子还是一个饱受争议和被批判的“反面人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版这样的图书,除了要有学者的“学识”之外,还得要有“良知”和勇气。这些书,我基本上都读过。时至今日,我认为这些著作的“价值”依然具有学术性和资料性。作为曾经的出版人,我以为这些著作很值得再版发行。  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朱子和朱子学,已经是30年前所不能同日而语的了。朱子学研究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  在学术上,朱子学已经从表层的叙述转而为深层的论发,尤其是以陈来为代表的朱子哲学思想研究,已经从所谓的“接着讲”进入了发越建构的阶段。此外,就学科领域而言,当今朱子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全面发展和综合融汇的局面。除哲学外,在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文献学、考古学、宗教学,甚至域外汉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可谓洋洋大观目不暇接。作为一个过来人和亲历者,我的感觉可以用“隔世”来形容。

(7)、有些人,有些事该放下就放下,有些东西该丢掉就丢掉,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

(8)、1183年,朱子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研订《四书章句集注》,广收门徒,传播理学。

(9)、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1)、10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12)、人活在世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然后为之去努力奋斗,去飞往自己心中的山峰。

(13)、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4)、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6)、2)进入活动朗读素材列表页面,选择想要朗读的篇章,选择背景音乐,点击“录制视频”后进行朗读;

(17)、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18)、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9)、书籍是有耐心、能忍耐和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2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2)、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3)、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4)、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5)、朱子把“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作为改革漳州这一地方的“俗未知理”的方略,提出“身修家齐,风俗严整,人心和平,万物顺治,隆及后世”的办学方针。他邀请黄樵仲、陈淳、李唐咨等八位漳邑耆儒为“入学表率”,本人则定期赴校视事讲学,“每旬之二日必领学官下州学,六日下县学”“为诸生讲说”。平时对向他请教的人士,总是以礼相待,与他们讲论经典,常常谈到半夜。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朱熹简介100字【文案14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