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程颢怎么读精辟128条

程颐程颢

1、程颐程颢什么关系

(1)、二程学说,以“理”“道”作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

(2)、二程晒书程氏兄弟带了几箱子书到凤凰台来,有一天,乘着大日头,搬书到外面的一个土台子上晒。突然,天空打了个响雷,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倾盆,要想收书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程颢提笔在纸上挥了一个“一”字,程颐叩头将纸焚化,只见一缕青烟升起,直达上空,把正顶的一朵乌云冲散了,现出了青天。到处都在下雨,唯有晒书的土台子上点滴不落。 讲述者:李庆生搜集整理:程伯涛流传地区:黄陂城关搜集时间:一九七三年 双凤亭黄陂县城关河东岸鲁台山上,有座双凤亭。相传很久以前,省城派来一个县令,姓刘名财。他有两个姑娘,大的叫金凤,小的叫银凤。姐妹俩花容月貌,心地善良,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样样来得。其父刘县令却是一个贪赃枉法、搜刮民财、鱼肉百姓的昏官。一天,县令因公出差赴省城,启程前唤来家人,吩咐说:“我上省城有公事,几天就回,要周全照料女儿。”说着上轿走了。这一年又是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穷人们被官府的税赋、地主的租债逼得走投无路,靠野菜、树皮度日。有的卖儿卖女沿门乞讨,有的背井离乡,流浪漂泊,抛尸异地。整天关在绣楼读经诵古的金凤、银凤,趁家人不妨,偷偷下了绣楼,来到大街上,从成群结队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穷人口中,听说了爹爹鱼肉百姓所带来的悲惨情景,不由恨起爹爹的所作所为。姐妹俩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摘下来,全部送给了穷人,并将自己扮成农家姑娘,淌过县河来到鲁台山颠,对着苍天诉说爹爹的罪恶,发誓不再回家。正在这时。县令和夫人闻讯赶来。哭丧着脸说:“回去吧!我的好女儿。”姐妹俩双目怒视爹爹怎么也不肯回家,县令喝令家人强行拉回去。正在这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两个姑娘忽然变成一对美丽的凤凰,向东海飞去。这天下了一夜大雨,落得满塘满堰,枯萎的庄稼活了,变绿了,结出了沉甸甸的金灿灿的谷子,农民们喜出望外。为了纪念这两姐妹,老百姓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助力,请来名师、巧匠,修建成一座工艺精湛的亭子,耸立在城关县河东岸鲁台山颠,人们取名叫双凤亭。讲述者:黄 文搜集整理:王超群流传地区:黄陂城关                       搜集时间:一九八八年

(3)、这个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伊川书院内,名叫立雪堂的平常建筑,就曾见证了一次儒学的复兴。

(4)、程郑:春秋时期晋国(今属山西)人,为荀氏改程姓的后裔,他先任晋公的乘马御,深受晋公垂爱,后竟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程婴:春秋时期晋国著名义士。

(5)、啧啧,两次拒绝别人送到手上的黄金!那些把国库黄金偷偷往家搬的,读到这里不脸红吗?

(6)、但二人性情大异其趣。仍据《宋名臣言行录》,二程小时候,随赴外做官的父亲到汉州,借住在寺庙里,“明道(程颢)入门而右,从者皆随之;伊川(程颐)入门而左,独行……盖明道和易,人皆亲近;伊川严重,人不敢近也。”

(7)、后来,有人说,孟夫子与梁惠王谈话时,梁惠王说自己有“好色”、“好货”的毛病。孟子说,只要与民同享,好色、好货均无妨害。而现在在程夫子面前,皇帝连柳条也折不得一根,程夫子是不是也太迂腐了些。

(8)、还认为,一物须有一理,但一物之理即是万物之理,而万物之理就是一个天理。

(9)、李新红说,为弘扬优秀国学,坚定民族自信,2004年伊川县无偿划拨土地300余亩,由二程第31世孙、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兴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程道兴先生,先后捐资2亿元对程园进行高规格升级扩建,建成了集纪念、教育、休闲等功能于一身,融书院、程林、程庙为一体的文化园,这是造福乡梓的功德之举。下一步,要把万亩西山植物园整体纳入文化园,按照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定位,丰富文化内涵,升品位档次,发扬享誉海内外的理学精神,汇聚程氏后裔的巨大力量,着力将伊川打造成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

(10)、由程颢、程颐二兄弟所开辟的洛学,是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学派。

(11)、由此可见,兄弟二人的坎坷仕途都与北宋d争脱不开关系。而不同政见和立场,让这三人的师生关系也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

(12)、北宋·程颢、程颐《二程粹言》独自一人静思并不难,难的是居住于广厦之中(身处富贵)而顺应天下。

(13)、然而,理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形态正式形成,还要归功于“洛学”的兴起。

(14)、东汉时有个典故,某学者曾讥笑神童孔融,“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这个典故也被侯氏用于教育孩子了。小时候的程颢和程颐,兄弟俩一个比一个聪明,也常因别人叫他们神童而骄傲,母亲侯氏就经常告诫他们,神童是终难成大事的,要想将来有大出息,就得养成好读书、勤读书的习惯。

(15)、韩维做过宋神宗的老师,也是满腹经纶,他与程颐关系不错,有次到颖昌找程颐郊游,顺便带上了自己几个儿子。孩子们嬉戏间有点得意忘形,程颐厉声训斥道:“你们跟长者一块走路,怎么能这样欢声笑语?韩家孝顺谦谨的家风全被你们败坏了!”

(16)、本是师徒的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关系为何走向破裂?

(17)、王安石特别护犊子,听程颐这么训自己儿子,颇不高兴,此后开始讨厌程颐。

(18)、程颐活到74岁(1033-1107),在古代算是高寿,一生埋头做学问。程颐的学说被南宋朱熹学习、继承,进一步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史称“程朱理学”。

(19)、次子:程处亮,以功臣子尚唐太宗女清河公主李敬,授驸马都尉、东阿县开国公、左卫中郎将,终宁远将军。

(20)、现在的不少贪官,一贪起来就刹不住车,直至锒铛入狱,身与名俱裂。

2、程颐程颢怎么读

(1)、总之,基于种种原因,这段师徒关系终走向了畸形,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遗憾的背影。

(2)、他认为“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3)、因而,程颢突出宣扬“良知良能”说,认为“良知良能,皆天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4)、但是,母亲侯氏却并不溺爱“硕果仅存”的“二程”,而是“爱之深苛之严”。孩子小的时候刚学走路,家人惧其跌跤,常抱着不放,她见后责备说:“汝若安徐,宁至踣乎?”就是说,怕孩子摔倒,啥时候才能让他们学会走路呢?每逢吃饭时,她总是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身边,当孩子索要好食时,她就严加制止:“幼求称欲,长当如何?”意思是,小时候贪图美味佳肴,长大后如何是好?

(5)、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6)、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山西太原一侯姓人家诞下一女,因当时女子无名,所以称为侯氏。其父侯道济,乃五代时盂县守将侯詗之子。山西归宋后,侯道济弃武从文,专攻儒家经典,后参加科举,及第任润州(今镇江)丹徒县令,累官至尚书比部员外郎。女儿侯氏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好读史书而不为词章”,深得父亲喜爱,“常以政事问之,雅合其意”,父常感叹:“恨汝非男子。”

(7)、起因仍是程颐太书呆子,被苏东坡处处看不惯。

(8)、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紫阳学派。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9)、你如果不想做国学大师,弄清以上这个承续关系,基本就够了。

(10)、姐妹俩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摘下来,全部送给了穷人,并将自己扮成农家姑娘,淌过县河来到鲁台山颠,对着苍天诉说爹爹的罪恶,发誓不再回家。正在这时。县令和夫人闻讯赶来。哭丧着脸说:“回去吧!我的好女儿。”姐妹俩双目怒视爹爹怎么也不肯回家,县令喝令家人强行拉回去。正在这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两个姑娘忽然变成一对美丽的凤凰,向东海飞去。这天下了一夜大雨,落得满塘满堰,枯萎的庄稼活了,变绿了,结出了沉甸甸的金灿灿的谷子,农民们喜

(11)、王安石变法期间,程颐到王家与荆公论事,谈到新法不易推行时,王安石的独生子王雱衣衫不整地从外面闯进来,恶狠狠地插了一句:“把反对新法的韩琦、富弼等人的头砍下来,挂到街上,看谁还敢阻拦新法!”

(12)、有宋一代,虽然医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达,妇产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在系统的理论支持下有了相当成功的实践,但是,婴幼儿的成活率依旧不高,帝皇之家如此,士庶门第亦然。

(13)、苏轼初极佩服周敦颐和二程学说,曾经写诗颂扬周敦颐,“夫子岂我辈,造物乃其徒”。受其影响,黄庭坚也写过“西风壮士泪,多为程颢滴”这样的诗。

(14)、程颢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儒学气氛浓厚,因此程颢、程颐两兄弟从小就对儒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也是他们两人在日后成为第二次儒学复兴重要人物的原因之一。程颢出生在北宋年间,除了理学之外,他还是一个诗人和教育家。在北宋神宗年间,得势的是王安石,主张变法,但是从小受到传统儒学熏陶的程颢不同意王安石变法的意见,因此不被当时的皇帝神宗重用。政途失意的程颢便潜心研究学问,将自己放空在儒学经典中。

(15)、对于这件事,二程兄弟本身就没有首肯,虽然《二程集》中有这样一段话:“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

(16)、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17)、说是进士杨时为丰富自己的学问,放弃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先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得病早死,他又跑到洛阳拜程颐为师。

(18)、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程朱理学”中的“程”主要是指程颐,而非程颢。

(19)、程颢在十六七岁时,特别喜欢打猎,而后他改变了这种喜好。可能是他跟周敦颐说自己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喜好了,周则跟他说,这种改变并不容易,过一段时间还会重新萌发。不知当时程颐听后是否以老师所言为然,但12年后,他果真又对打猎动了心。由此可见,周敦颐是何等有预见性,同时也说明他对人性也有着洞若观火的了解。

(20)、如此说来,周敦颐能因材施教地教育二程,这也应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总之,二程经过向周敦颐学习,再经过一系列观念转变,逐渐诞生出了自己的独特哲学观,那就是理学。也正因如此,二程才被后世视之为理学的创始人。

3、程颐程颢的思想主张

(1)、原来他们是慕名来拜访河洛大儒程颐先生。然而,不巧的是,他们发现先生正在冥坐。管家发现他们站立门外后,连忙外出相迎,并邀请二人进屋。二人顿感进退两难:进,不忍惊动先生;退,又不忍放弃请教的机会。虔诚、迫切的求学心情让二人决定在门外静候先生。

(2)、为什么给出这样的结论呢?冯友兰在文中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在道学家中,确立气在道学中之地位者,为张横渠,如上所述。至于理,则濂溪《通书·理性命章》已提出。康节《观物篇》亦言物之理。横渠《正蒙》亦言:‘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不过此诸家虽已言及理,而在道学家中确立理在道学中之地位者,为程氏兄弟。”原来,上述三人对道学理念多有贡献,但并没有提纲挈领地总结出一套道学理论,直到二程这里,这套理论方才终完成,因为二程兄弟确定了“理”在道学中的重要地位。

(3)、程颢是程颐的兄长,两人相差一岁,都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黄陂县城关河东岸鲁台山上,有座双凤亭。

(5)、从此之后,儒学的每一次大变革几乎都离不开这片土地。

(6)、理学强调人性本善,但因气禀不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7)、少子:程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汴州刺史,广平郡开国公。

(8)、二程兄弟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的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高范畴提出来,构造了一个以理为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

(9)、程颐一生成就颇多,他在理学方面的建树颇高。在北宋神宗时期,程颐就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与程颢开创了“洛学”,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使理学有了完整的形态。程颢、程颐两人的学说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学说的基本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出入。

(10)、程颢、程颐学业有成之后,他们的名声随之而起。文人志士慕名拜师的人很多,大家尊老大程颢为明道先生,老二程颐为伊川先生。但是二人在品德修养、心性定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

(11)、兄弟二人在性格上的如此反差,导致二者的人缘差异也很大。《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三中有如下记载:“二程随侍太中知汉州,宿一僧寺。明道入门而右,从者皆随之;伊川入门而左,独行。至法堂上相会,伊川自谓:‘此是某不及家兄处。’盖明道和易,人皆亲近;伊川严重,人不敢近也。”

(12)、侯氏不愧为一位出色的早教专家,她在激发、督促孩子读书方面,采取了“亲情激励法”和“志向激励法”。

(13)、事实也的确如此,不仅由二程开始充分论证的“理”是宋明时期儒学的高范畴,而且这时期学术思想的体系与规模也是二程确立的,因而,其思想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理学的正统与典型形态。可以说,程颢、程颐乃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14)、程颐,字正叔,被世人称为伊川先生,与他的兄长程颢一样,同是北宋时期颇为著名的理学家与教育家。程颐从小的时候就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15)、玄孙:程昌胤(725年—784年),程若水第二子,官殿中御史。四子:程肃模,程肃咏,程肃言,程肃敏。

(16)、近的是北宋几位牛人。二程曾经师从周敦颐和二张(张载、张戬,二程的表叔),在周氏和二张学说基础上,二程进行了拓展,成为“洛学”。

(17)、这样,天理才能存在,人欲才能有效地遏制,儒家的伦理规范才能变成现实。

(18)、可程颐特别把自己当回事儿,处处跟小皇帝摆“师道尊严”的谱。

(19)、父母之于子,爱之至也。子不孝,则爱心弛也。

(20)、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

4、程颐程颢理学思想研究

(1)、较之周敦颐、张载和邵雍,二程进一步摆脱了道教的影响而回归到儒学正宗,胡安国曾说:“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而后其道可学而至也。”

(2)、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拜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岁,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3)、有一天,程颐又溜出学门,爬上一棵树去摸鸟蛋。真奇怪,受惊而飞出的两只大鸟,羽毛艳丽,叫声如犬吠,程颐看到鸟窝里有几个四四方方的鸟蛋儿。这是啥呢?他抓了几个就跑回学馆,要难难他的哥哥。他一见程颢就拿出鸟蛋儿问:“哥,你看这是啥东西?”程颢知道他出去玩了,早就想教育他,就反问:“你说这叫啥?”程颐说:“不知道。”程颢说:“这就叫丁郎蛋。”弟弟眨了眨眼问:“你怎么知道?”程颢说:“丁郎,丁郎,下蛋四方,叫声如狗咬,窝是灵芝草,栖在檀香树上。你看这窝是宝,树也是宝,你只抓了几个蛋回来,这有什么用处?”弟弟听了瞪大眼睛,惊疑地问:“哥,你整天坐在屋里读书,咋知道得那么清楚?”程颢说:“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关于这丁郎蛋,书里写得清清楚楚,你不读书,成天只知道玩,所以你就不懂。”程颐听了哥哥的话,羞得满面通红,低下了头,惭愧地说:“哥,从今后我和你一起读书,再也不贪玩了。”

(4)、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5)、原来他们是慕名来拜访河洛大儒程颐先生。然而,不巧的是,他们发现先生正在冥坐。管家发现他们站立门外后,连忙外出相迎,并邀请二人进屋。二人顿感进退两难:进,不忍惊动先生;退,又不忍放弃请教的机会。虔诚、迫切的求学心情让二人决定在门外静候先生。

(6)、程颢和程颐,儒客大家,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7)、由此可见,“九思”堪称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讲的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修养的功夫。程氏先祖将“九思”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见其对自身和后人要求之严。

(8)、伊水有情,河洛有幸。时至今日,程氏家训依然润泽后世,连绵不绝。

(9)、次子:程处亮,以功臣子尚唐太宗女清河公主李敬,授驸马都尉、东阿县开国公、左卫中郎将,终宁远将军。

(10)、见朱熹《二程全书·遗书》卷二十二下载程颐语。失节:指女子再嫁。这两句大意是:饿死这样的事是极小的,女子失去贞节这样的事却是极大的。儒道至宋代发展为理学,也称道学,建立了一套更为严酷的封建礼教,女子不能改嫁即为其中之一。道学先生们认为女子~,极力提倡从一而终的“贞节观”。这种封建礼教不知道掘杀了多少女子的幸福.葬送了多少女子的生命。今天只能供批判或在表现封建道德观时引用。

(11)、洛学的形成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和影响,而从根本上说,二程的思想具有相当的独创性,从而别具一格,自成体系。

(12)、“二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和理学创始人,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主张以天理节制人欲,以道心统帅人心,以成圣成贤为人格追求。程氏家训的核心是“九思立德”: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思立德”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讲的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修养的功夫。正是这样严格优良的家风家训,成就了程门英才辈出的家族传奇。

(13)、程颐和程颢,人们习惯于将他们合称“二程”。

(14)、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15)、所以,如何维系和经营师徒关系,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16)、程颐从小的时候就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17)、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陇地区,程元振知情不报,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一度直逼长安。赖郭子仪处理平定乱事。后因策划政变,御史大夫王升发现,上告朝廷,流放溱州,在江陵被仇家杀。

(18)、有一年,程氏兄弟正在凤凰台读书,长江发了大水,谌家矶溃了口,三丈高的洪峰奔来,凤凰台已成了茫茫大水中的一叶孤舟。这时候游来了十八条红鲤鱼,围着凤凰台四周游动,好像护卫着凤台一样。洪水涨,十八条鲤鱼就抬着凤凰台往上长,洪水落,凤凰台也就往下落,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19)、此时,一场大雪不约而至,游酢和杨时就静立于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当程颐先生结束冥坐之时,落雪几乎淹没了游酢和杨时的脚踝。

(20)、专想为自己利益考虑,其害处就很大。欲望过甚,则会使人昏庸而忘记追求义理;追求欲望过急,就会造成争夺、伤害,进而引发仇怨。

5、程颐程颢是属于哪个朝代

(1)、程颐以辅养圣德为己任,兢兢业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启发皇上的机会。

(2)、程颢说:“学至于乐则成矣。笃信好学,未知自得之为乐。好之者,如游他人园圃;乐之者,则己物尔。”程颢觉得“孔颜乐处”的关键就是知识不要向外求,而要从内在的精神层面去寻找。由这句话就可看出,他的理解已经有了心学的雏形。

(3)、程门立雪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求学问道的孜孜追求,也从另外一个维度展示了程颐的人格魅力。

(4)、程颢上任以后,立即派人将这伙人的首领捕获归案。经过审理,又抓获五十余人。程颢看他们是为生活所迫,就既往不咎,让他门在河沿分散居住,以当纤夫为业,而且令他们维护沿河的治安秩序。

(5)、明道元年间,程珦的夫人候氏,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和官人一起逛花园。走到一棵梧桐树下,抬起头,看见梧桐树上有个雀窝,他们正准备爬上去掏雀蛋,忽见远处两只金凤笔直朝花园飞来。金凤越飞越低,在程夫人身边盘旋了一周以后,朝她胸怀扑来,程夫人赶忙将金凤紧紧搂住。官人望着两只金凤,仰天大笑,夫人就惊醒了。冇过几多时,程夫人怀孕了。生下长子,取名程颢,隔年,又生下次子程颐。

(6)、二程的观点有所不同。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人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必须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认为是心的问题,一个认为要约束自己,通过外界规则来修身养性。

(7)、再后来,王安石推行买卖度牒,程颢觉得这也是一种变相敛财的方式,就向神宗讲述了这么做的危害,而后神宗把程颢的话转告给了王安石,问王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危害。王回答说:“颢所言自以为王道之正,臣以为颢未达王道之权也。今度牒所得,可置粟四十五万石。若凶年人贷三石,可全十五万人。如是而犹以为不可,岂为知权乎!”

(8)、杨时是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去见程颐的。那天,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假睡。他们不敢惊醒程颐,便毕恭毕敬站在一旁,一直等了大半天。天上下起了大雪。程颐睁开眼睛后,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惊叹二人的诚意。此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

(9)、1086年,经司马光的举荐,五十三岁的程颐被朝廷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专门为宋哲宗做老师。

(10)、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处事要秉公办理,不要徇私枉法。不做损人之事,不要妒忌比自己有才能的人。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11)、二程构建“封建伦理道德”体系,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君臣般的严格关系,在现代人看来,真的不太好玩。跟今天的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是有冲突的。

(12)、传说,有一年春天,皇宫内苑百花含苞待放,杨柳已吐出绿芽。一天上午,程颐进宫给皇上讲经结束,还没有离开。结束功课的皇帝起身活动,见到窗外垂柳依依,就临窗伸手拉住一柳枝,折断玩耍。程颐一见,就劝皇帝说:“春天时万物刚刚发育生长,皇上不可无故摧残折断柳枝,不然就有失天道正义。”皇帝一听,好心情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把手中的柳枝扔在地上,不高兴地回内宫去了。

(13)、南宋学者张栻便注意到,“观二程遗书中,与学者讲论多矣。若《西铭》则再四言之,至《太极图》,则未尝拈出此意”,即二程从未向门人提起过“老师”周敦颐的代表作《太极图》。陆九渊也有过类似的质疑:“二程言论文字至多,亦未尝一及‘无极’字。”而朱熹不得不作出“二程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继承者,只能‘秘而不示’”的含蓄牵强解释。对此,日本学者土田健次郎给出了一针见血的评论:“这表明了二程对此二书(《太极图》和《通书》)是多么的冷淡,二程完全不觉得有必要表彰这两本书。”

(14)、虽然二程兄弟常在一起探讨学问,但两人的生活之路却并不完全相像。

(15)、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16)、其实从历史资料看,王安石和程颢虽然学术观不同,但王对程也没有那么反感,《宋元学案》附录中有这样一段话:“王荆公尝与明道论事不合,因谓先生曰:‘公之学,如上壁。’言难行也。明道曰:‘参政之学,如捉风。’后来逐不附己者,而独不怒明道,且曰:‘此人虽未知道,亦忠信人也。’”

(17)、或许真的如此。在二程兄弟的论著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这位启蒙老师的存在。相反,兄弟二人多次强调自己学说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比如程颢就曾说:“吾学虽有收受,天理二字确实自家体贴出来。”

(18)、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19)、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属陕西)人,唐代宦官,因拥立代宗,得其宠信,官至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总率禁兵。程邈:秦代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隶书的创造者,曾任狱吏、御史等职。

(20)、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这里,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

(1)、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师徒关系受到了北宋d争的影响——周敦颐支持王安石变法,而二程却反对王安石变法。

(2)、作为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学术成就毋庸置疑。他在《太极图》中阐释天理的根源,探究万物的始终,又作《通书》四十篇,阐述太极的真谛,发挥了“为往圣继绝学”的关键作用。而这些理论和著述,也深刻影响了二程。程颐十八岁时就上书宋仁宗,希望“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后来二程继承和发扬了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共同创立了“天理”学说,又称“洛学”。

(3)、程颐与时任宰相吕公著过从甚密。有人把他和欧阳棐、毕仲游、杨国寳、孙朴几个爱交结执政子弟的人,统称为“五鬼”。程颐居“五鬼”之首。

(4)、这一年又是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穷人们被官府的税赋、地主的租债逼得走投无路,靠野菜、树皮度日。有的卖儿卖女沿门乞讨,有的背井离乡,流浪漂泊,抛尸异地。整天关在绣楼读经诵古的金凤、银凤,趁家人不妨,偷偷下了绣楼,来到大街上,从成群结队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穷人口中,听说了爹爹鱼肉百姓所带来的悲惨情景,不由恨起爹爹的所作所为。

(5)、二程一同进入一座寺庙时,分别选择了左右两道门。大程走在了右边,身后跟着一大帮弟子和随从,而小程从左边走,身后一个人都没有,这让小程感叹到在人缘方面,他比不上哥哥。这其中的原因正是大程对人一团和气,而小程则整天板着脸教训人。其实小程不仅对身边的人如此,他连皇帝和皇太后都敢教训。

(6)、程颢说:“天者,理也”,“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7)、知子莫如母,据《宋名臣言行录》记载,二程小时候,母亲曾在儿子书签上写过两行字,给程颢写的是“殿前及第程延寿(小时曾用名)”,给程颐写的是“处士”,若干年后,两个儿子的身份果然与之相符。神一般的预言啊。

(8)、二程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9)、程颐认为儒家哲人早已说过,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穷理,“理”是人内心固有的,只是往往被外欲所诱惑,使理、心不能会而为一。这样,人欲和天理就会对立,且人欲会导致天理的丧失,为此,认识天理应“求于体”、“求于内”,应主动地“存天理,灭人欲”,以此化解个体与社会、个体欲望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够真心地去履行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10)、九思,既是使命,又是期勉,让程氏后人找到了方向,也给程氏子弟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11)、对于这种认定,后世有着广泛的争论,当年汪应辰在给朱熹的信中就不承认这种传承:“濂溪先生高明纯正,然谓二程受学,恐未能尽。范文正公一见横渠奇之,授以《中庸》,谓横渠学文正则不可也。”

(12)、从孔孟开始,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千余年。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高范畴使用,又对中国社会影响了上千年。在他们的一再宣讲下,“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13)、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

(14)、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15)、    这条静静流淌的河就是伊河。它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经熊耳山、伏牛山蜿蜒而下,穿伊阙,入洛阳,至偃师与洛水合流,合称伊洛河。伊洛河奔流不息,在不远处汇入黄河。周公曾在此营建洛邑、“制礼作乐”,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礼乐文明,肇始了泽被后代的儒家文化。

(16)、对于自己的贡献,一向谦虚谨慎的程颢曾这样说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17)、哲宗把柳枝扔在地上,面露不悦。太后听说后,无奈地感叹:“怎么遇到程颐这么个怪鬼!”

(18)、尽管如此,二程兄弟对于“理”的体认也同中有异。

(19)、仁宗皇祜四年(1052年),48岁的侯氏病逝于江宁(今南京)。因父亲侯道济、丈夫程珦均在朝为官,且学问人品及官声都很不错,朝廷按旧例追封侯氏为寿安县君。这个时候,程颢21岁,程颐20岁,兄弟俩尚在南安军(今大余县)跟着周敦颐求学,虽然才名俱已在外,而且程颐18岁时还上书宋仁宗,希望“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曾引起朝野学术界的巨大震动。但毕竟两兄弟均人微言轻,没能在母亲去世时彰显出母亲的“教子有方”,而使母亲获得更显贵的朝廷册封。

(20)、二程从小受到父亲程珦的教育。宋庆历六年,程珦到兴国县任职时结识了周敦颐,二人一见面,程珦就觉得周敦颐气度不凡:“视其气貌人,与语,果为学知道者,因与为友。”(《二程集》)二人成为朋友后,程珦就请周敦颐来做自己两个儿子的老师。然而二程仅跟着周敦颐学习了一年,周敦颐就调到了其他地方任职,但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却对二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么周敦颐究竟教了二程些什么内容呢?其实前面周敦颐一文中已经提到,那就是周敦颐曾让二程去寻找“孔颜乐处”。这个问题的源头是《论语·雍也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夸赞颜回的话。

(1)、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宣读祭文(全文另发)。

(2)、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3)、他们也是有源头的。远的是孔孟,因此洛学又被称为新儒学。

(4)、《郊行即事》年代:宋作者:程颢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见面后,韩维悄悄对儿子韩彬叔说:“程先生大老远的来看我,没什么礼物好送他,我有一件黄金药楪,重20两,你替我送给他,他也快过生日了,权当给程先生祝寿。”

(6)、父母对子女的爱高大,因而子女应当孝顺父母,否则伤了父母之心,父母之爱便会松懈、减少。

(7)、程颢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直接开启了此后的陆王心学。

(8)、朱熹说,“以二先生昌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之后,可谓盛矣。”冯友兰更是高度赞誉“二程”,“程氏兄弟二人,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亦可谓罕有者矣。”这里所说的“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指的是程颢、程颐被认为是理学开创者的同时,程颢往往还被认为是理学的一个支流——陆王心学的开创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程颐程颢怎么读精辟1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