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说的俗语有精辟148条

经常说的俗语

1、经常说的俗语有哪些

(1)、杨雄听了,心中火起,便骂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这厮倒来我面前又说海奢黎许多事,说得个没巴鼻。眼见得那厮慌了,便先来说破,使个见识。(《水浒传》四十五回)

(2)、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3)、这句民间俗语与棉湖人熟悉的民俗“施孤”有关。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间把祭品施舍给阴间的孤魂野鬼,即盂兰盆会。传说农历七月鬼门开,因此施孤的日期并不限于七月在七月十五前后甚至七月内都可以。在棉湖,各个宫庙搭孤棚施孤的日子亦不尽相同,早举行施孤仪式的是棉湖咸草庵,于农历七月俗称“开孤门”,而永昌古庙则是在中元节(七月十五)举行,寨外妈祖宫则是在农历七月后一日举行施孤仪式,民间称为“关孤门”。

(4)、明人不做暗事——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

(5)、“悬羊头,卖马脯。”(《后汉书·光武帝记》)

(6)、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

(7)、造句:人生活在这世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正所谓“独木不成林”。

(8)、    客家人对那些出了问题不检查主观,只怨客观的人,就劝他道:“你莫嫌衫长,爱嫌背寒”。

(9)、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做人,不逞口舌之快,不争闲气,不要在无端的纷争中浪费时间和生命。

(10)、历史故事真真假假,难以辨认,但这句短小精悍的俗语,却蕴含着通俗易懂的大道理,给棉湖后生们的生活甚至精神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1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12)、俗语说得好,眼不见为净。今人疑食物不洁者,往往有是语。(《奈何天》杂剧)

(13)、传说,旧时有个卖笠麻的人,按他爸爸交待“一顶卖一块钱”。他便记住:“一顶一块,一块一顶”。有一天,有个人来买,说要买五顶。他说,好,便先递过一顶去,要买者给一块钱。买者说:“我一下买五顶,给你五块吧?”他说:“不行,我阿爸交待,卖一顶捡一块,一顶一顶来!”闻者无不大笑。他正经八股地说:“我卖笠麻就是顶打顶的,你们笑什么!”

(14)、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15)、(扬州奴云)不曾吃饭哩,你可不早说,谁是你肚里蛔虫。与你一个银子,自家卖饭吃去。(元秦简夫《东堂老》杂剧第一折)

(16)、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17)、造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中国足球目前的水平并不高,只要准备充分,我们谁也不怕。

(18)、俗语说,“破财就是挡债”,且这几万银子,纵然不拿来办矿,究从哪里向姓梁的讨回?休再说吧!(《廿载繁华梦》二十二回)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20)、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2、经常说的俗语有

(1)、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

(2)、(释义)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3)、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

(4)、恰恰的被一个旁不相干的有心人所见了,倒着实的在那里关切,正暗合了朝里有人好做官的那句俗话。(《儿女英雄传》三十三回)

(5)、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红楼梦》六十一回)

(6)、蹚将在以前并不指土匪或者盗贼,泛指一些靠手艺吃法的匠人,比如木匠、石匠、铁匠这些人,他们本来是靠手艺吃饭的,但时局动荡,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就想了别的办法,那就是拦路抢劫。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字,蹚将指的是匠人,但后来就变成了贼。

(7)、首先,人们需要一直呼吸,睡眠也不例外。因此,如果没有通畅的呼吸环境,将会造成身体伤害。头遮着头睡觉是不健康的呼吸环境,因为它是被子中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新鲜空气无法流通,这可能会损坏身体。

(8)、我们也知道艰难的,但只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红楼梦》六回)

(9)、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10)、根据天文历法的演算,人们便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11)、自此,小巫见大巫便表示相形之下,一个比不上另一个。

(12)、空口说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13)、(释义)贼偷了东西走后才去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14)、胡子这个在东北也挺有意思,他们本来都是躲藏在山里的亡命徒,轻易不出来,出来就是为打劫,所以他们没时间也不在意自己的容貌,一个个破衣烂衫,胡子拉茬,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当成了他们的代号,叫成了胡子。

(15)、客家人对于子女多而不孝顺的,或碰到类似的事情,就会怨叹道:“目眉毛,幐好看的。”

(16)、俗语云:“财多唔当身体健,官大唔当子孙贤。”

(17)、施孤仪式上,各个宫庙都会搭起孤棚,准备各种祭品,米、面条、粿品、包子、饼、水果等等,再请法师摇钟诵经及施食。在以前,等法事完毕时,主事人会将祭仪、米、面条、粿品等福物撒于棚下,围观的人会一哄而抢,习俗认为,能抢到福物之人,会有好运气。

(18)、一二九不山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何开冻,八九燕归来,数九尽耕牛遍地走。

(19)、谷子高梁顶破瓦,麦子耩到黄泉下(有的说“犁镜下”)

(20)、上半句“好男有毛无好妻”:在古代,评价一个人的身体好坏主要就是通过外形体现,如果一个人身强体壮,那么他一定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其中体毛就是看身体好坏的其中一个要素。大家一般认为体毛多的男性肯定身体比较好,根据现在的标准来看,男性体毛多证明他雄性激素分泌较为旺盛,说明这个人比较健康。因此大家看见体毛多的男性,会下定义认为其为“好男”,所以会有很多人青睐喜欢他,或者很多父母会渴望让这个男子当女婿。久而久之,男子难免骄傲自大,在大家的褒奖下认为自己条件十分不错,可能还会比较花心,对妻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后吹毛求疵可能会适得其反。

3、经常说的俗语是什么

(1)、黑嫂对于民俗这块儿有兴趣,对于这些也多少了解一些,所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但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2)、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花言巧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西游记》二十七回)

(3)、刀不快,石上磨。人不会,世上学。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马瘦腿不软,人穷志不短。

(4)、造句:在学习上,我们只有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才能使学习扎实。

(5)、(释义)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搭:连接在一起,前后话连接不起来。

(6)、解释: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7)、捋虎须——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8)、客家人有句俗语:“狗径线,食唔彻。”“食唔彻”是“吃不及”的意思。

(9)、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10)、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钟表打交道,“几点钟”、“几小时”这些话一天也不知要说多少遍。可是为什么要把两个钟点之间的间隔称为“小时”呢?

(11)、第一句“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这句话很现实,告诫人们,在贫穷的时候不要经常四处走亲戚,别人会误以为你有求于别人,会被人瞧不起,这样一来亲戚之间会可能还会留下矛盾。而当你功成名就之后,会招来很多势利小人,他们想利用你谋取私利,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可能还会在他们嘴里留下骂名,所以对于这样的人也好敬而远之。

(12)、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红楼梦》四十二回)

(13)、第三句“不聋不瞎,不配当家”。在古代,都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特别是大户人家,都是几十人的大家族,每个家族里面都有一位当家管事的。家里人多了事情也就多,有些事情没必要太较真,有些事情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如果什么事都较真,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矛盾越来越多。

(14)、后:不可否认的是,这四类人都是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团伙,他们原本可能是穷苦人,但多数是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又凶悍成性的人,他们不事劳动,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可怜那时候的农民依无所依,靠无所靠,只能任其胡作非为,生活苦不堪言。

(15)、传说,旧时有个卖笠麻的人,按他爸爸交待“一顶卖一块钱”。他便记住:“一顶一块,一块一顶”。有一天,有个人来买,说要买五顶。他说,好,便先递过一顶去,要买者给一块钱。买者说:“我一下买五顶,给你五块吧?”他说:“不行,我阿爸交待,卖一顶捡一块,一顶一顶来!”闻者无不大笑。他正经八股地说:“我卖笠麻就是顶打顶的,你们笑什么!”

(16)、老父亲没好气地答道:“目眉毛,再多也是幐好看的,有也同无一样!”此话一出口,孩子们才如梦初醒:原来阿爸是怪怨自己兄弟们不贤不孝不顾家哩!于是,兄弟们赶忙跪倒在老父膝下,表示悔过,请求宽恕,并商量以后一致尽心尽力赡养父母。

(17)、(释义):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18)、(释义)这句话通常是用来讽刺大人物身边的小人的。

(19)、“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通俗常言疏证·头面》)

(20)、“抬杠”一词起源于民间的一种风俗。汉族人民总是在正月十五闹元宵,但有些地方却通过举行一种叫“抬杠会”的花会来表示对元宵节的庆祝。

4、经常用的俗语

(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2)、造句: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应因人施教,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

(3)、潮汕话作为棉湖街坊日常沟通交流使用的方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其传承似乎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让人“掠着马朝裕”(请听下文分解)。

(4)、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

(5)、礼轻情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6)、(释义)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份。

(7)、造句: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8)、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一个钟点就为“小时”。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9)、吕端大事不糊涂——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10)、解释: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11)、篱牢犬不入——篱笆编得结实,狗就钻不进来。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坏人就

(12)、相传很久以前,某地有三个穷人,结成知交。后来其中一个交了官运,一个发了横财。只有一个照样清贫如故。自此,他们之间便有了隔阂。穷朋友并不灰心丧气,艰苦创业,同时重视教育子女,家里妻贤子孝,享不尽天伦之乐。

(13)、(释义)比喻一个人生活或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又突然出现转机。

(14)、在被子中,空气无法流通,您呼吸的二氧化碳也不会在被子中散发。吸入后,您将废物重新吸入肺部,终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这可能导致缺氧。长时间呼吸这种空气自然对身体有害。

(15)、茶是不喝了,却那敢生受,须知俗语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就是瞧我不起。本该赏个恋儿到府里和我们相见,今儿不敢劳你贵步,倒是我们先来拜见你了。(《廿载繁华梦》九回)

(16)、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理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元《遇上皇》杂剧第一折)

(17)、造句:商家骗得了一次,骗不了一世,天下没有哪家店就只靠‘一锤子买卖’而做大。

(18)、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

(19)、客家人有句俗语:“狗径线,食唔撤。”“食唔撤”是“吃不及”的意思。

(20)、伏雨歪,伏雨抠(读k6u),有了伏雨收愁。

5、经常说的俗语有哪些成语

(1)、有人对这家男主人说,你家孩子出门都赚了钱,但终年不回来看望父母,连钱也不寄回来,而在家耕田的孩子又出息不大,你们做父母的还是生活得那么辛苦。老头子越想越有气,便同时写了几封信,分别寄给外出的孩子们,信的内容简炼:“老父病危,朝不保夕,见字速回,切切勿误。”

(2)、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儿女英雄传》二十二回)

(3)、解释:大意是说一个人善于见风使舵,阳奉阴违,随时改变自己对策。

(4)、席散后,丈夫问老婆:“你为什么把线丢了?”老婆好气又好笑道:“你真呆!刚才是狗径线,你都食唔撤了!”后人就用这句话来嘲笑那些在酒席上不注意文明礼貌的人;也用来形容事情多而忙乱、应接不暇。

(5)、《战国策·秦策》记载,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条支流两边住着很多人家。这些人家中的姑娘们为了图个快活,总是在晚上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

(6)、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官场现形记》十九回)

(7)、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8)、造句:老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9)、造句:日前在上海结束的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韩国队后来居上第三次蝉联桂冠。功亏一篑的中国队不幸应验了领队华以刚赛前说的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10)、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等评书。

(11)、种种俗语事无巨细,有些俗语还集哲理性、经验性、讥喻性、训诫性、实践性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力量,值得后生学习、继承。

(12)、而当保长的人,却到处都是喝的头杯茶。所以他深有感触地说:“唉,当哩三年保长,唔曾食过一杯好茶!”

(13)、从前,有户人家,两口子含辛茹苦养大了四五个孩子。他们有的出门做工,有的做生意,家里只剩下一个耕田的。

(14)、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15)、上头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了,眼珠子里就没有人了。(《红楼梦》五十八回)

(16)、(释义)往往用在承前起后的语气句里,形容一个人过分了。

(17)、 该涨不涨,要听风响;该落不落,小心风暴(海潮)。

(18)、(释义)鸡蛋碰石头鸡蛋自然会破“力量”。比喻单薄的与“力量”强大的硬碰硬,前者必败.提醒大家做事要量力而为。

(19)、农村老人这话也是有大道理隐藏其中的,总结了人生所有的荣耀也罢,失落也好,到后一刻都是过眼云烟,只有曾经的拼命打拼不断流汗和享受到劳动果实的快乐才是生活的全部,而这些东西有因有果,相互搭配又相互抵消,到后来我们要离去的时候,这些又都不值得一提,人生就算完结。

(20)、首先,当一个人以放松的姿势睡觉时,如果头发不干燥,很容易感冒,这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等后果,还可能引起感冒。此外,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枕头容易发霉和生病。

(1)、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

(2)、(释义)就是说你有某件很急的事情要办,可是给你办事的人做起事来却慢条斯理,让你在边上直着急。

(3)、响马、蹚将、胡子、锤各是什么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这个响马似乎知道很多,一说到响马,大家都知道是贼,是土匪。

(4)、有一年施孤,当主事人往棚下抛撒祭品时,有浪汉抢到了几个面桃,兴冲冲地走出人群,正在得意时,发现棚下又在抛撒饼食,由于饼食的价值和诱惑力比面桃大,于是流浪汉将手中的面桃扔掉,轻装上阵,挤进人群争抢饼食。奈何人太多,饼又少,加上流浪汉又是后来才加入争抢人群的,自然争抢不过。他内心十分懊悔,想要找回先前自己丢弃的面桃,没想到面桃已被人捡走,这下饼抢不到,面桃也没了,两头都落空。因此也就衍生了“放掉面桃去抢饼”的俗语,意为放弃眼前利益而去冒险争夺它利的行为。

(5)、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6)、老江湖——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世故的人。

(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

(8)、谁知到家中一看,老阿爸却在大门口坐着,神情自若,一点病也看不出来。儿子们都感到诧异,但又不便询及信中所说“病危”之事。老父一言不发,孩子们也不敢启口。那大儿子对着父亲出神,见老父亲把眉毛剃得精光,心里觉得奇怪,便小心问道:“阿爸,你怎么把目眉毛都剃光了?”

(9)、(释义)指心地光明的人不去做不光明正大的事。

(10)、这些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是否也一直深信不疑?

(11)、解释:大意是说一个人贪欲过强,一边占有着,另一边还想着继续占有。

(12)、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的借鉴。

(13)、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4)、其实,“小时”是从“大时”引申而来的。在中国古代,人们是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的。

(15)、爹有妈有,不如自己有。丈夫再有,还要隔双手。

(16)、造句:每次我去参加考试,母亲嘴边总爱挂上一句:“答题时千万别大意失荆州。”

(17)、有些人喜欢睡觉时头遮着头睡觉。他们认为这更安静,更容易入睡。实际上,这只是心理上的影响。头罩和睡眠实际上是不健康的,当然也有害。

(18)、(释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19)、造句: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20)、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

(1)、《清实录》载,乾隆视马朝柱为眼中钉、肉中刺,一直要追捕他,许诺重金,四处通缉。但追查到后来,却没有了下文。

(2)、“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

(3)、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

(4)、话音未落,宰相向前跪奏:“臣素闻善蛇山有条修练千年之大蟒,已成正果,为民解灾,有求必应。为我皇玉体康宁,臣愿走一趟。”皇帝大喜,当即赐以黄金千两,御酒十樽,喜得宰相千恩万谢。

(5)、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6)、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7)、“不出户而知天下兮,何必历远而劬劳。”(张衡《思玄赋》)

(8)、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象你大姐姐做娘娘呢?(《红楼梦》八十一回)

(9)、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10)、(释义)聪明:聪敏,有智慧。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11)、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在睡觉前等待头发干燥,否则可能危害您的健康。

(12)、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13)、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4)、谁知到家中一看,老阿爸却在大门口坐着,神情自若,一点病也看不出来。儿子们都感到诧异,但又不便询及信中所说“病危”之事。老父一言不发,孩子们也不敢启口。那大儿子对着父亲出神,见老父亲把眉毛剃得精光,心里觉得奇怪,便小心问道:“阿爸,你怎么把目眉毛都剃光了?”

(15)、(释义)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16)、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7)、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18)、从前宰羊时放完血,屠夫会在羊的腿上割开一个小口,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羊全身都膨胀起来,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

(19)、(释义)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20)、种子换,产量变。一年平,二年增,三年、四年就不中。

(1)、而当保长的人,却到处都是喝的头杯茶。所以他深有感触地说:“唉,当哩三年保长,唔曾食过一杯好茶!”

(2)、解释:大意是说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解决各种问题。

(3)、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4)、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西游记》三十一回)

(5)、*山吃山,*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什么条件生活。

(6)、造句:为了完成这次的艰巨任务,长官决定派小王去当卧底。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相信这次任务一定能完成。

(7)、客家人有句俗话,叫做“卖笠麻,顶打顶”。用以讥笑那些办事死板的人,客家人所谓“笠麻”,是“笠帽”的转音,即“竹笠”。一个竹笠,客语称“一顶笠麻”。

(8)、(释义)丑:羞耻;扬:宣扬,传播。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向外人宣扬。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经常说的俗语有精辟1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