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抗战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1、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的主要内容
(1)、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从1904年11月25日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出生到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巴金走过的是101年的非凡人生。
(2)、《俄国社会运动史话》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9月初版(10) (11)
(3)、抗战时期,我父亲颜乾奎在重庆川康银行沙坪坝办事处任主任,在办事处为员工躲避日机轰炸而自建的防空洞里结识了巴金。他们平实的交往,真挚的友谊,是抗战岁月留下的温馨记忆。
(4)、《文季丛书》(1939年一1951年)、《文学小丛刊》(1939年一1948年1
(5)、《神·鬼·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版、《沦落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初版
(6)、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作者是高尔基。
(7)、抗战期间,在颠沛流离的抗战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巴金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记录着他的所见所闻。周立民对记者说:“巴老在抗战期间曾在桂林住过三段时间,第一阶段就是从广州逃离出来后,于1938年11月中旬到达桂林,到1939年2月下旬离开桂林去了重庆,后辗转到上海开始创作小说《秋》,后又南下去了云南昆明;第二阶段是1941年9月8日到1942年3月中旬巴老第二次来桂林,这次是他和萧珊等人一起由昆明来桂林的,他们在此建立了生活出版社桂林办事处,12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举行第二届年会,巴金当选为分会理事,期间,他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团结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和作家,后来又去了重庆;1942年10月14日到1944年5月是他于抗战期间在桂林的第三个阶段,之后到贵阳去结婚。他在桂林期间写了大量文章来记录中华民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其中,《桂林的受难》一文真实地记录了当年日军飞机对桂林屠城式的轰炸,‘在月牙山上我看见半个天空的黑烟,火光笼罩了整个桂林城……忽然在一辆汽车的旁边,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我走近了那个地方,才看清楚那不是人,也不是影子。那是衣服,是皮,是血肉,还有头发粘在地上和衣服上……’这些文字让人读后有锥心蚀骨的疼痛,这就是他在1938年12月29日的亲身经历。”
(8)、《回忆录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5月初版
(9)、《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文生
(10)、这些不同阶级、地位、思想和性格的人物,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的王国里,演示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11)、《狱中与逃狱》广州革新书局1927年5月初版
(12)、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13)、我是从一个笑话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段子上知道巴金先生吗,哪时很小。有一个人去书店买书,要巴金的书,售货员找个杆秤称了八斤的书给他。从此喜欢看巴金先生的书了。
(14)、《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人文
(15)、第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6)、抗战的烽火自卢沟桥燃起后,巴金于1937年7月20日写成了《只有抗战这一条路》的文章,周立民对记者说:“这篇文章发表在8月初出版的《中流》上。巴金对抗战是积极的,他文章中这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倘使一纸协定、几个条件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野心,那么我们和这强邻早已相安无事了……我们每次的让步只助长了敌人的贪心,使自己更逼近灭亡,现在已经到了后的关头。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了。这就是抗战!’因为当时对于打还是不打,意见并不一致,不少人还在犹豫,巴金的这篇文章就像一针强心剂,使很多人看清了方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
(17)、《巴金近作》(第2集,散文集)1978—19四川人民
(18)、巴金长我父亲5岁,身材也比我父亲高,圆圆的窄边大眼镜,一袭灰色长衫,更显出他的儒雅风度。他为人谦和,没有大作家的架子。父亲虽然在金融界闯荡多年,但却没沾染一丝铜臭气味,对朋友总是以诚相待。与巴金结识后,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在防空洞里曾数度促膝而谈。我父亲告诉巴金,1909年,他出生在荣昌县盘龙场石田村聋子冲、一个以农耕和编织夏布为业的客家人家,是地道的农家子弟。盘龙小学毕业后,虽然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无法继续学业。辍学一年后,对知识的渴求,对改变命运的憧憬,却愈加强烈。他想读书,执意去报考隆昌中学,结果“金榜题名”,但家里拿不出一个银子。祖父要他自己去筹措学费,小小年纪的他,大着胆子去找远房一位叔父借到4块银元。1929年父亲中学毕业,5月便来重庆谋事,然而人地生疏,四处碰壁。1930年初,父亲到重庆实用商业学校银行班补习。6月,补习尚未结业,得知新成立的川康殖业银行招考见习生,百里挑父亲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录用。初分到沙坪坝办事处当练习生,因工作任劳任怨,积极钻研业务,颇受上司垂青,先后调往宜昌、上海、成都等办事处或分行任职,几年后又调回沙坪坝办事处,晋升为主任,独挡一面。
(19)、《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人文
(20)、灰暗的天空里忽然亮起一道“火闪”火闪(四川话):即闪电。,接着就是那好像要打碎万物似的一声霹雳,于是一切又落在宁静的状态中,等待着第二道闪电来划破长空,第二声响雷来打破郁闷。闪电一股亮似一股,雷声一次高过一次。
2、巴金写于抗战后期的长篇小说
(1)、如《爱情三部曲》,1)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一群知识青年的各种思想性格。如《电》里“近乎健全的女性”李佩珠。
(2)、小说中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主要人物,专横、衰老、腐朽的高老太爷,以及一系列生活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其他人物,如纯洁、刚烈的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的瑞珏,勇敢的觉民和琴,腐化堕落的王老爷克定,等等。
(3)、《巴金代表作(上下)》主要内容包括:《家》、《寒夜》、散文。《寒夜》是巴金的后一部长篇小说。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死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通过他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
(4)、另一本是郭沫若的,有没有题字记不得了。我读了其中的一篇,写的是他少年时代暗恋漂亮嫂子的故事。这本集子的书名叫《塔》,至今未忘。
(5)、革命三部曲:《灭亡》、《死去的太阳》、《新生》。
(6)、冰心:巴金是“一位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
(7)、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8)、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作者是茅盾。
(9)、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古代文学”复习签到内容;
(10)、1939年,巴金在上海创作的小说《秋》的手稿(部分)。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11)、解放初期巴金参加了老根据地访问团,我是随团的记者。在一个多月中间,走过济南、沂南、镇江、扬州、盐城、兴化……许多城镇;工作之余,也抽空到过一些地方,不过这大抵并非名区、胜景,说来可笑,只不过是找个什么地方去喝茶、吃东西而已。 在济南,一天中午,我们走到一个地方去吃午饭。这家饭馆很别致,大约也颇有名,可惜记不起它的名字了。这是一个大园子,外面有围墙,十分破败了,进门以后就远远看到一个很大的水塘,塘侧是一座水阁,看起来是上百年的建筑物了,也许还不止。水阁楼上临窗有十多张桌子,空落落的只有我们两个顾客。坐下来就正好望着那个水塘,倒是十分出色的。济南著名的鲤鱼就养在塘里。这里的名菜就是什么什么鲤鱼。这实在是一个出色的饭馆,比起杭州的楼外楼,要好得远。(作者注:这个水塘应该就是五龙潭一侧的江家池,什么鲤鱼应该就是济南名吃糖醋鲤鱼,水阁楼就是汇泉楼了。)
(12)、《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主要包括《雾》《雨》《电》。
(13)、对我父亲、这个从荣昌农村走出来的地道农家子弟,不肯屈从穷苦命运的摆布,自强不息,闯出一片天地,巴金为之感动;父亲衣着俭朴,行事低调的作风也受到巴金赞赏。他在与我父亲的交谈中,也了解到很多银行界的故事,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胸有成竹地写道:“银行、咖啡店、电影院、书店……我都熟悉。”(巴金:《关于〈寒夜〉》)当然,也许他还有另外的银行界朋友,但我父亲以及川康银行沙坪坝办事处,却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来,在巴金的著名长篇小说《寒夜》中,出现了一个“大川银行”,“川康”“大川”,仅就名称而言,两者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关联呢!显然,这里面寄托了巴金对与川康银行这段因缘际会的怀念之情。女主人公曾树生是大川银行的秘书,在她身上或许也掺合了父亲给巴金讲述的川康银行的人和事。巴金说:“在我的小说里,到处都找得到我的朋友亲戚,……我的人物大都是从熟人身上借来的。”(巴金:《关于〈火〉》)
(14)、巴老的散文我基本上都读过,长篇看过大多数。巴老一生都正气堂堂,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5)、父亲不善言辞,然而待人诚恳,业务精通,工作勤勉;他还“礼贤下士”,体恤员工。在那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的艰难岁月,父亲为减轻员工的经济负担,搞起了食堂,开源节流,办好伙食。他与员工一起吃大锅饭,甘苦与共。父亲常常对员工们说,搞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抗战的大贡献。经过大家的努力,办事处的业绩大大提高,储蓄额和余额,都名例川康银行各办事处的前矛。父亲不但受到上司的赏识,也得到员工的拥戴。因此,巴金很想了解我口碑的父亲。
(16)、(《雾》、《雨》、《电》合订为《爱情三部曲》19
(17)、其它中长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死去的太阳》《海底梦》《春天里的秋天》《沙丁》《萌芽》《新生》《利娜》《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18)、说起抗战三部曲《火》的创作,周立民向记者介绍道:“这是巴老专门为抗战创作的一部作品,他认为这是一本宣传书,就是为了宣传抗战,为了给抗战鼓劲的,《火》第一部里有一个性格活泼的少女叫冯文淑,其实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萧珊,当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萧珊参加了青年救亡团,到伤兵医院当护士,后来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篇《在伤兵医院中》的文章,并以慧珠为笔名发表在茅盾编辑的《烽火》上,于是,巴金就取材于她的经历写成了《火》的第二章。在《火》的第三部里,巴老还通过描写各个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人们不同的生存状态,现在看来,这不仅是一部小说,而且是很重要的历史文献,虽然他后来谦虚地说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不成熟,对各个层面了解得不够,但巴老确实是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做出快的反应者。”
(19)、《西班牙的血》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7月初版
(20)、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3、巴金抗战题材作品
(1)、《快乐王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3月初版、《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6月初版)
(2)、《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主要包括《雾》《雨》《电》。
(3)、近来不知道什么缘故,这颗心痛得更厉害了。我要向我的母亲说:妈妈,请你把我这颗心收回去吧,我不要它了。
(4)、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1920年8月,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1年4月,以芾甘为笔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1923年春,先到上海入读上海南洋中学,1923年夏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附中(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附中,1952年改为南师附中),1925年毕业。
(5)、《癞蛤蟆与玫瑰花》上海出版公司1952年1月初版、《木木》上海平民出版社1952年初版
(6)、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
(7)、《往事与随想》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0月初版(10) (11)
(8)、《抗战》三部曲,是巴金耗时六年完成的长篇系列小说。它是巴金用笔迅速反映抗战现实的佳作。巴金结合当时的历史现状,从三个角度展现了抗战期间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精神在文本中表达了对日寇血腥暴行的沉重控诉,赞扬了我国军民奋勇抗战、共度难关的精神品质。
(9)、《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中篇小说)19良友
(10)、《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四川人民
(11)、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
(12)、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13)、《西班牙的日记》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巴塞罗那的五月事变》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10) (11)
(14)、《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上海启智书局
(15)、《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
(16)、《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开明
(17)、《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
(18)、他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19)、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革命老区体验生活,两次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创作了大量的报告特写、散文随笔,出版了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根据他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在观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他与靳以创办、主编了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是国内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之数十年间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它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创作的风格: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求,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内心。
4、巴金抗战三部曲分别是什么类型
(1)、《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
(2)、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作者是金庸。
(3)、1939年后,巴金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执着于抗战文化宣传活动,他时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4)、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5)、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6)、第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7)、《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主要包括《雾》《雨》《电》,主要内容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
(8)、是沂蒙山区艰苦卓绝、慷慨激昂的“全民抗战”斗争吸引了巴金先生的注意,亦或是那首在战争年代传唱的《打黄沙会》(《沂蒙山小调》的前身)的优美旋律感染了巴金先生。这些,也许都促成了巴金先生的这次老根据地之行。1951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到处被一种国家建设的激情所鼓舞。巴金先生所到的沂南县,作为革命老区,老根据地,应该更不会例外。沂南县位于沂河中游,蒙山东麓,地处沂蒙山区中心,原属于沂水县第十区,1938年第一次出现成立南沂蒙县的说法,193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始建南沂蒙县委,1940年3月改称中共沂南县委。
(9)、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
(10)、今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为回首前尘,追寻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专访》栏目从本期开始推出《抗战记忆》专栏,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抗战亲历者、抗日名将后人等系列文章,以崭新的视角、真实的笔触为读者讲述铭记在抗战岁月中的那些人和事。
(11)、巴金也极愿意听大家讲故事,他小说中的很多情节和人物,都是听朋友说的。他眼下正在撰写的《火》第二部,就是田一文在茶馆里给巴金讲述自己1938年在战地工作团的经历。
(12)、 “任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神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的诠释。萧珊是巴金生命中的爱侣,为了事业,他们谈了8年恋爱,巴金40岁时,他们才到贵阳旅行结婚,生下了一儿一女。在长达28年的共同生活里,巴金与萧珊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13)、当然,在《家》的结尾,瑞珏的死终于使觉新有所醒悟,他痛苦地感到“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并表示支持觉慧出走,而在《春》和《秋》中觉新思想上产生明显的转变,逐渐抛弃了他的“作揖主义”。
(14)、《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
(15)、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
(16)、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17)、第《家》基本上仍然属于“青春型”的创作,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青年人的共鸣的。它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创作的风格: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求,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内心。
(18)、长篇《寒夜》:1)作品描写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裂,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了痛苦的呼声。2)汪文宣的形象----善良、胆小、懦弱,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曾树生形象的多维性----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苦闷;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等,使人物带有浓浓的悲剧色调;他们的精神煎熬既来自社会,更来自家庭中的婆媳“战争”。3)汪文宣,曾树生的悲剧,是处于黑暗现实中而又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上被摧残,肉体上被吞噬的悲剧。4)其中也有对人性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深层思索。如“婆媳”战争。5)这是平民的史诗,是战争年代普通知识分子苦难生活的真实图景,是发自小人物内心的真实愤慨。6)《寒夜》是巴金继《家》《憩园》之后小说艺术的又一高水准发挥。
(19)、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20)、《回忆契诃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1月初版
5、巴金抗战三部曲分别是什么时期
(1)、《小人小事》成都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6月初版、《还魂草》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年12月版
(2)、巴金前期的创作风格: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恣肆,语言行云流水,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确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心。
(3)、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初冬,巴金开始创作小说《寒夜》,这是抗战胜利后巴金具代表性的作品。周立民对记者说:“《寒夜》是1947年3月出版的,这部作品也是以抗战为背景来写的,在这部作品里,巴金是经过沉淀和反思的,艺术水平很高。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曾在《中国新文学史》中高度评价了这部作品,‘他的小说技巧,已臻炉火纯青,对文艺有了庄严和虔诚……成为一点不含糊的独立作家了’。巴金虽然在这部作品里写的主题是‘好人得不到好报’,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目的无非要让人看见蒋介石国民d统治下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巴金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的描写,阐述了他对时代的理解,以及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小说发表后,有些人说他写得太沉闷,结尾写得太‘冷’,但巴金在《关于〈寒夜〉》中说,‘我喜欢这本小说……我要讲一句真话,它不是悲观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黑暗消散不正是迎接黎明!’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经过抗战的洗礼,巴金已经开始从‘英雄史诗’向‘小人小事’的写作风格转变。同时,他也像一名战士那样,勇敢地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一直坚持在‘抗战一线’,并以‘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的态度创作着每一部作品,并把这条原则贯彻了他此后的创作生涯。”
(4)、1956年11月29日,巴金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到重庆钢铁公司视察访问,曾在大渡口李子林苏联专家招待所歇息。我家住在李子林解放村22号,与专家招待所近在咫尺,但父亲没有去打扰这位抗战时期的老朋友。我二表哥曾问父亲:“为什么不去与巴金叙叙旧呢?”父亲说:“分别十几年,何尝不想见一面,一起缅怀难忘的抗战岁月,但他行色匆匆,只逗留了一天便离开重庆。同时,他也不知道我在重钢工作;再者,他已是大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者注)了,我一个小科长去会晤他恐有攀附之嫌。”虽然抗战时期我父亲因工作业绩突出,升迁很快,先调任市中心的都邮街(就是今天重庆繁华的解放碑十字金街民权路——作者注)支行经理,后又拔擢为川康银行总行协理(仅次于总经理的职务),而眼下我父亲不过是重钢机修厂财务科副科长。父亲似乎有点自卑,但从不趋炎附势也是他与生俱来的秉性。于是,父亲就这样和巴金缘悭一面,失之交臂。
(5)、其中《家》的艺术成就高。又称《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鲜明的一面旗帜。
(6)、 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自1989年起,全国共召开过四届巴金国际研讨会,出版过十几种研究年谱、传记和理论专著。
(7)、《火》全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8)、《狱中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4月初版
(9)、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10)、 巴金的原名和字源于《诗经·国风》中《召南·甘棠》的首句“蔽芾(即念fèi又念fú)甘棠”。而“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并非误传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笔名命名的。
(11)、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
(12)、郭沫若自传体三部曲:《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作者是郭沫若。
(13)、《巴金全集》(1—6卷)1986—19人文(未出齐)
(14)、《雨》,巴金《爱情三部曲》第二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33年,出版社为:良友图书公司。主要讲述了《雾》中主人公周如云的朋友吴仁明的经历,描写了旧社会时期各种不同人的思想动态。
(15)、《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
(16)、 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4月2日,巴金获得但丁国际奖。
(17)、巴金在沂南慰问的时间很短,但其中一件事情,却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那就是他给当地政府建议创办沂南中学。巴金离开沂南县十个月后,1952年11月,沂南县中学成立,校址在汶河东岸的南寨村,后来几经周折,改为现在的沂南县第一中学,校址在县城里的文化路上。我在沂南县深入生活那段时间,住在与文化路交叉的花山路上,进出沂南,经常会经过这所学校门口。而每次经过那里,看到校园里孩子们的身影,听到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心中总是会想到巴金先生。
(18)、《英雄的故事》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明珠与玉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4月版
(19)、《我的生活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8月初版
(20)、《抗战三部曲》分别描述了抗战不同阶段的重要场景,如今看来,它们已经成为珍贵的民族记忆。第一部写的是淞沪抗战至上海沦陷的事情,第二部写的是战地工作团在大别山区宣传抗日的事情,第三部写的是抗战相持阶段的大后方昆明。
(1)、《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2)、中篇《憩园》:1)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崩溃后,那些纨绔子弟的结局。其主题与《激流三部曲》仍有连续性,即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寄生生活对人的腐蚀,批判福荫后代,长宜子孙的封建思想。既有批判性,又充溢着人道主义的温情。《憩园》集中揭示封建阶级本身所经历的人格的堕落及人性的扭曲的过程。2)旧主人杨老三;新主人姚国栋;其子姚小虎。3)艺术特色:a.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构思方法,又借鉴了我国古典文学构设意境的美学追求,形成了有浓厚抒情气氛又带象征意味的结构形式。b.描写新旧两代主人和他们家庭的遭遇变迁,却采用哀怨婉约的文字和舒缓自如的笔调,别有一种诗的韵味。c.《憩园》由几个人物追述的历史片段组接而成,每种追述都有各自的道德评判,彼此辩驳并呈,形成复调的关系。e.《憩园》标志着巴金以往那种青春型的热情倾泻的创作风格,开始朝比较深蕴细腻的方向转变,到《寒夜》达到圆熟。
(3)、《火》全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4)、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
(5)、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d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11) (12)
(6)、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7)、《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文生
(8)、2017年2月9日,上海的天气有些异常,上午风冷雪急,下午阳光明媚,这恰恰暗合了小说《家》的开篇和结尾,但《家》创作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它的手稿是否还在?当年发表后它又引起了什么反响呢?周立民副馆长一一给出了答案。
(9)、《爝火集》、《创作回忆录》《序跋集》、《怀念集》、《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
(10)、《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香港三联
(11)、《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
(12)、《万人的安乐》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5月初版
(13)、小说中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主要人物,专横、衰老、腐朽的高老太爷,以及一系列生活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其他人物,如纯洁、刚烈的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的瑞珏,勇敢的觉民和琴,腐化堕落的王老爷克定,等等。这些不同阶级、地位、思想和性格的人物,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的王国里,演示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14)、《春》(“激流三部曲”之长篇小说)19开明
(15)、防空洞内电灯明亮时,人们尚可读书看报,当紧急警报响过之后,供电中断,洞内仅有三两支洋烛照明。在难耐的等待中,在微弱的烛光里,人们便只有摆“龙门阵”来消磨时光。办事处年青人多,不少人都读过巴金的成名作《家》,他们对《家》背后的故事很感兴趣,想从李先生口中挖出些密辛来。于是,巴金便给大家讲,他小说中的人和事都有所本,不是杜撰的。高家人身上都有他们李家父辈及兄弟姐妹的影子,比如觉新、觉民、觉慧;比如梅表妹、琴、鸣凤……。当年,我七叔(父亲的胞弟)在南开中学附近的川康银行储蓄所上班,我大哥在南开读初中,空袭警报来时,在防空洞里他们常见到巴金,也听他摆龙门阵。1956年暑期,在重庆煤矿学校念书的二表哥去看望我七叔。七叔问他,近读什么书?二表哥说《家》。七叔“啊”了一声,接着若有醒悟地说:“那是李芾甘写他家姐儿妹子的事。”因为抗战时期七叔在防空洞里听巴金摆谈过《家》的龙门阵,知道这部小说与巴金家族的一些渊源,所以七叔才这样说。
(16)、《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17)、1931年4月,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在上海《时报》开始连载。5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18)、达达尼昂三部曲:《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布拉日隆子爵》,作者是大仲马。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金写于抗战后期的长篇小说精辟1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