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的意思精辟91条

打草惊蛇的意思

1、打草惊蛇的意思是什么简单叙述

(1)、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2)、于是大家联名写了一份状告的信,状告县衙里的一些小吏们徇私枉法的种种恶行。

(3)、 注:本文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三十六计》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5)、打草惊蛇这个典故阐明了一个道理,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他们做的事情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也会闻风丧胆。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人生在世,但求问心无愧。

(6)、蛇(杯弓蛇影) 大家不要杯弓蛇影,妄自惊慌,派些人把事情调查清楚就行了。

(7)、    《南唐近事》宋郑文宝撰。著名宋元笔记小说。

(8)、(近义词):操之过急、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

(9)、(解释):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10)、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11)、打草惊蛇之计,一则指对于隐蔽的敌人,己方不得轻举妄动,以免敌方发现我军意图而采取主动;二则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动,中我埋伏,聚而歼之。

(12)、  (成语)打草惊蛇( dǎcǎojīngshé ) 

(13)、惊:惊动。打在草上却惊动了蛇。原比喻惩治甲,以警告乙。现比喻做事因泄密而惊动对方。

(14)、写一手好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坚持练字不仅培养学生细心、专注、勤奋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让我们来欣赏孩子们的练习吧!

(15)、王鲁想着想着,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他不自觉地拿起笔在信上写:“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16)、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里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17)、译文:你虽然只是打了草,但是我已经惊动了蛇。

(18)、中学生写作的一大毛病是虎头蛇尾,这已经构成一种习惯模式;另一毛病是趋同从众,于是很轻易地构成了一种跑题模式;中学生写作还有一个毛病是干瘪无味,只忙于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却无暇顾及作文是否血肉丰满、花叶茂美。

(19)、公安干警有时会采取打草惊蛇的办法引“蛇”出洞,以便更有力的探明案情。

(20)、这帮犯罪分子狡猾,隐藏很深。警察分析,如果再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很可能会打草惊蛇。

2、打草惊蛇的意思

(1)、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工城若破;郢不守矣。”

(2)、李自成士兵在两方面,一路突袭了虎康威的南竹仙镇部队,产生了"蛇"的作用,一路遏制了强大的左良宇部队。击败虎大伟后,左良宇真的因为围攻很难脱身,输了一半以上,拼命向西南突破。

(3)、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4)、兰登感觉到他们是在找寻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秘密,这是个数世纪以来就证明了的既能给人启迪又很危险的秘密。

(5)、这件事急不得,表面要装镇定,以免打草惊蛇。

(6)、(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7)、大家都知道在山上走的时候,草丛里面可能会藏着一些蛇,通常山民们的做法就是用一根小木棍儿在草丛上面抽打,然后蛇就被吓跑了,大家走在草丛里面的时候,就不会担心被蛇咬了,这就是打草惊蛇的原意。

(8)、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9)、警方誓言将歹徒逮捕归案,不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10)、他的研究常有石破天惊的发现,让大家受到异常的震撼。

(11)、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状语。

(12)、王鲁拿到信后,吓了一大跳,原来啊,信上所列举的种种违法行为,和王鲁平时所做的事情几乎是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给吓坏了。

(13)、[成语解释]操:做,从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14)、你调动这么多警力,岂不打草惊蛇?歹徒当然早就跑掉了。

(15)、对这件事,我们已下定决心,绝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16)、[典故出处]当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没生气,劝他不要操之过急。

(17)、成语“打草惊蛇”的意思是打草惊了草里的蛇,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表示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警觉。

(18)、消息指她们都比平日“格外小心”,以免打草惊蛇,故媒体也未能得知她们的身份。

(19)、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20)、这帮犯罪分子狡猾,隐藏很深。警察分析,如果再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很可能会打草惊蛇。

3、打草惊蛇的意思和造句

(1)、“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2)、上行下效,县衙大小官吏无不胡作非为,营私舞弊。

(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

(4)、这八个字儿写得精妙,他把他被控告的下属比喻成草,把自己比喻成躲在草里面的蛇。

(5)、那些穷人是受尽了有钱人的欺负,但是找不到人帮他们伸冤。

(6)、(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7)、(释义)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

(8)、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虎头蛇尾。

(9)、(解释):打了地上的草,惊动了草中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事不机密谨慎而惊动了对方。

(10)、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11)、(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12)、如果你在做事时虎头蛇尾、丢三落四或者不以为然,不认真去做,那么就会给你身边的人带来许多不利。

(13)、今日互动话题:蛇是很吓人的,有哪位小朋友不怕蛇吗?

(14)、做事怎么可以马马虎虎,虎头蛇尾?你难道不知道善始善终是一种好的品质吗?

(15)、释义: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照顾不过来。

(16)、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作为谋略。

(17)、(示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18)、这篇论文虎头蛇尾,开头写得不错,结尾却只有寥寥几句,极不相称。

(19)、听说啊,当地的有钱人家的儿子就算是杀人放火,只要用钱贿赂那些人,就没有不能摆平的。

(20)、例句如下: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4、打草惊蛇的意思和道理

(1)、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2)、我们把活动中的各种状况都考虑过了,不会发生虎头蛇尾的情形。

(3)、释义:比喻运用计谋诱使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4)、释义: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照顾不过来。

(5)、“惊”,形声字,繁体字为“驚”,从“马”,表示马匹。“敬”声。《说文解字》中:“惊,马骇也。”表示马受惊。

(6)、(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7)、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

(8)、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9)、社会生活里,充满阴谋诡计,像草丛中潜伏下来的毒蛇,时不时地有无辜者被伤害,正直者遭打击,只有阴谋被事先探明与揭露,才能保护无辜者与正直者。

(10)、小偷已经进来了,所以好不要打草惊蛇,免着他发现家里有人。

(11)、”看完,他就随手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12)、即使他发现不出什么石破天惊的真理,也不会去附和什么荒谬绝伦的错误。

(13)、警察调查的时候不能使罪犯察觉到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这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

(14)、小朋友们,你们可千万不要小瞧县令这个官职呦,他可是要管整个县大大小小的事物呢!

(15)、瓦杜丁将军觉得问题十分严重,如果调部队去救斯大林格勒,那么,当面的德军势必从背后追击,这样反而等于把敌人引进了斯大林格勒。但是自己按兵不动。只看住眼前的敌人,那又正中了德军的诡计,怎么办才好呢?眼看着德军成批成批往斯大林格勒调动,该城然在旦夕。瓦杜丁将军果断采取了打草惊蛇的战术,迫使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抽调了兵力。

(16)、出处:现代·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如果说,父亲与会是中了‘引蛇出洞’之计,那么,储安平6月1日在中央统战部的发言,则被许多人视为‘自投罗网’。”

(17)、(出自):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18)、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19)、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20)、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为了房基地和邻人张三起了纠纷,两家争吵不休,闹到县衙门。谁知,守衙门的士卒不让他们进去,说是要进门钱。年轻人只好拿出几文钱,才进了衙门。进门没走多远,又遇到个人拦住他们,喝道:“你们私闯公堂,胆子不小,还不快出去!”年轻人连忙分辩道:“老爷,我是来请王县令公断的。张三霸占了我的房基地,却反诬我占了他的地,请老爷明鉴。”张三认出拦住他们的人是县衙门的主簿(相当于秘书),连忙把他拉到一边,悄悄递过去一锭银子,说道:“主簿大人,是他占了我的房基地请你为我做主。”主簿见了亮闪闪的银子,眉开眼笑,转脸恶狠狠地对那个年轻人叱道:“一点儿小事,也来惊动王大人。出去出去!”不由分说,就把他们推出门去。年轻人回到家越想越气,就去联合那些受过主簿敲诈的人,写了状子,递到县衙门。这天,王鲁正坐在县衙里批阅案卷。他翻开一张状纸,“状告主簿”几个字跃入他的眼帘,他不觉一惊,赶紧往下看,越看越慌,因为状纸中对主簿的违法乱纪行为描述得清清楚楚。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他暗地指使主簿干的。他想:“如果这些事追究起来,必然要把自己牵扯进去,这可不妙啊。幸亏这件公文落在我手里,以后可要多加小心啊。”想到这里,就随手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是说:你们虽然告发的是我的下属,但我已经感到事态严重了,就像打草的时候惊动了草里的蛇一样啊!批完后,王鲁就把这个状子压了下来。

5、打草惊蛇的意思简单

(1)、(英语):actrashlyandalerttheenemy;beatthegrassanddrivethesnakeaway;beatthegrassandthesnakewillbestartled;

(2)、就因为他虎头蛇尾的做事态度,不知害苦了多少人?

(3)、[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4)、《祖堂集》卷7的《雪峰和尚》里面还有这样的记录:雪峰曾在参禅时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这也是一个寓有“禅机”的动作。一个僧人评论说:“养子代老。”意思是:雪峰这样做是代人受过。另一个僧人评论说:“打草惊蛇。”意思是:雪峰这样做是通过惩治自己来警告别人。

(5)、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6)、我国自从孔子开始,便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从此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这可是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7)、他先派飞机每天夜里向德军扔炸弹,白天在德军上空盘旋,进行骚扰,开始没有引起德军多大的反应,几天之后,德军就被搅得惶惶不安,晚上睡不好,白天也不敢出来晒太阳,整天缩在掩体里不敢动弹,但是,德军还是没有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8)、像是谁家的鸡被偷了呀,谁打架了呀之类的事情都是要归县令管的呢!

(9)、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联合式;作谓语;指终日勤奋,不敢松懈

(10)、(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出头

(11)、[典故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打草惊蛇的意思精辟9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