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问智常大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大师听了李渤的话之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他、“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回事呢?”“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2、“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保存在哪里呢?”智常大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3、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智常大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李渤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5、动画片《霍顿与无名氏》,曾经荣登北美票房排行榜首,讲述了一个奇妙的“大”与“小”的故事——一头名叫霍顿的大象拯救了一个生活在尘埃中的小镇。
6、大象霍顿和朋友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丛林中。
7、某天,一粒灰尘闯入霍顿的世界。
8、当灰尘经过霍顿面前时,他仿佛听到微弱的求救声。
9、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追逐,霍顿终于在一朵花上找到了那粒灰尘。
10、原来灰尘上有一个“无名镇”,一个偶然的机缘,小镇镇长麦多多用大喇叭与大象霍顿取得了联系。
11、霍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袋鼠,说这朵花上的灰尘里住着很小很小的生物。
12、小袋鼠的妈妈知道后,生气。
13、她对霍顿说、“我们听不到看不见的东西根本不存在的,你说的话给小孩子造成了思维混乱。
14、”她甚至想销毁掉这朵小花。
15、霍顿焦急,于是他告诉镇长,“无名镇”是在我们世界的一朵花上,现在面临危险。
16、为了让镇长相信,霍顿翻了个跟头,此时整个“无名镇”都颠簸了一下。
17、镇长相信了霍顿。
18、为了无名镇的安全,镇长不得不向大家发出危险警告,呼吁村民们要提高警惕。
19、但没人相信镇长,大家都以为他病了。
20、而这时,袋鼠妈妈正召集全森林的动物抵制霍顿,毁掉小花。
21、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全镇居民终于相信了镇长,听从镇长的号召,拿起乐器一齐发声。
22、终于,他们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小袋鼠听到了小镇发出的声音,而负责销毁小花的猴子军团也听到了,大家都相信了霍顿。
23、“无名镇”得救了,大家为霍顿献上至高的荣耀。
25、在佛经中,有“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说。
26、西方也有诗人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层天。
27、”如果站在科学角度去理解的话,这种说法不只是一种比喻。
28、如果我们走进分形数学,就会明白在大自然的造物法则里,“分形”无处不在。
29、例如,海马的眼睛是由二十九条旋臂构成的,而每条旋臂又是由一个个小海马组成的,而这小海马又由更小的海马构成。
30、整个宇宙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似乎也是一种反复循环的叠加。
3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不是很相似吗?放大无数倍来看,那些电子是否也是一个星球的存在呢?只不过,那个微观星球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快得多,所以我们才无法确定电子的轨道。
32、那么会不会有更加宏大的空间存在呢?也许我们的地球在更宏大的生命看来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名小镇”呢?(作者、静宜原题目《大与小》)。
33、大象看蚂蚁,我们人看细菌不都一样呢?大看小,小看大都是不知道,无明。
34、只有无才能看到有。
35、有形看有形还是可能无明。
37、故事很好。
39、以前读到的这句话,但一直不懂释义,谢谢露珠><。
40、小复能容大,大复能摄小,十法界重重相入,平等无二。
42、小复能容大,大复能摄小,十法界重重相入,平等无二。
二、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1、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理解、佛门和世俗社会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样。
2、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
3、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
4、这句话的意义、傅翕此诗,妙理深远,至诚恳切,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劝人回复到自然本原的境地,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
5、这句话只可神会不可言传,她这样表达就是说你有佛缘,如果回复到自然本原的境地,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大家都是尘世中的一粒,都包含有佛的本心。
三、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是什么意思1、水结冰冰化水。
四、生如芥子心藏须弥是什么意思1、芥子、芥菜子。
2、须弥、古代印度传说中的大山。
3、佛家语,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
4、比喻小中也有大。
5、成语出处、《祖堂集?归宗和尚》、“师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6、须弥纳芥子时人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成妄语不?”成语例句、达人胸次元无翳,。
五、芥子纳须弥什么意思1、须弥纳芥子意思是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也可以用作形容万物之间没有的大小关系。 。
2、佛门和世俗社会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样。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
3、南朝齐代,婺州义乌县(今浙江金华)出了个很有名的居士,名叫傅翕。他用佛经中“芥子纳须弥”之深义,敷演句偈,说得极为生动、形象:。
4、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5、傅翕此诗,妙理深远,至诚恳切,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劝人回复到自然本原的境地,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
六、"佛家将须弥藏于芥子"是什么意思?1、芥子是小的植物种子,须弥是此界高大的山峰。
2、佛法辩证,真空妙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3、象芥子一样大的空间,也能够容下须弥山。
4、不仅仅能够容下须弥山,还能容下三千大千世界。
5、佛法注重实践,这是实证境界,非理论空谈。
七、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什么意思?1、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
2、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
3、《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4、”“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
5、同时这个须弥山在佛教中极具意义,它又称须弥楼、曼陀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
6、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家的宇宙观。
7、而“芥子”是芥菜的种子,有白、黄、黑之品种。
8、芥子,极其微小。
9、“须弥芥子”,言偌大的须弥山纳于芥子之中,暗喻佛法之精妙,无处不在。
10、芥子纳须弥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11、“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12、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13、”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14、一切的禅理,有时从事上去说明,有时从理上去解释。
15、所以,要知道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
16、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
17、如果能明白理事本无障碍,那么这就是游刃有余地理解禅理了。
18、南朝齐代,婺州义乌县(今浙江金华)出了个很有名的居士,名叫傅翕。
19、他用佛经中“芥子纳须弥”之深义,敷演句偈,说得极为生动、形象、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
20、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21、傅翕多次谈到芥子和须弥的关系,比喻诸相皆非真实,巨细可以相容,以此劝世人不要执着于眼前的名利、地位、荣誉等,事物是会转化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
22、他在行将入灭之际,作《还源诗》以示众弟子——还源去。
23、生死涅盘齐。
24、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25、还源去。
26、说易运心难。
27、般若无形相,教作若为观。
28、还源去。
29、欲求般若易。
30、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
31、还源去。
32、触处可幽栖。
33、涅盘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34、还源去。
35、依现莫随情。
36、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37、还源去。
38、何须更远寻。
39、欲求真解脱,端正自观心。
40、还源去。
41、心性不思议。
42、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43、还源去。
44、解脱无边际。
45、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46、还源去。
47、何须次第求。
48、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修。
49、还源去。
50、心性不沉浮。
51、安住二三味,万行悉圆收。
52、还源去。
53、生死本纷纶。
54、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55、还源去。
56、般若酒澄清。
57、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八、芥子纳须弥是什么意思1、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
九、芥子纳须弥是什么意思1、“芥子纳须弥”(或称“芥子山”的故事)是一个佛教典故,比喻微小的东西可以包容巨大的事物。
2、在这个典故中,一个人问一个禅师、“世界有多大?”禅师回答、“像芥子一样小。
3、”这个人随后问、“那么一座须弥山能不能放在芥子里面呢?”禅师回答、“可以,因为世界就在我们的心中。
4、”这个典故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整个宇宙和我们的内心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5、无论外部世界多么庞大,我们的内心都可以包容和体现它。
6、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被自己的观念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