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解,《蜀道难》里“胡为乎来哉”的“为”念几声?《式微》“胡为乎中露”的“为”呢?感觉中露不是动词呀...。
2、都读四声“胡为乎来哉”的译文是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3、“胡为乎中露”的译文是何以还在露水中,是疑问句,所以读四声。
5、床上有叫明月的妹子,看着她那可怜兮兮的眼光,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不明液体,我禁不住抬起头来,举起头,看向秀色可餐的明月姑娘,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家乡的妻子。
二、胡为乎中露的乎怎么解释1、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出自先秦佚名的《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2、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三、乎字在文言文翻译1、文言文中“乎”字的解释有哪些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2、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⑦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⑧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⑨非仁木乎?⑩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4、例、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
5、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7、④忽乎吾将行兮。
8、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9、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0、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⑸同“于”。
11、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12、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3、③吾尝疑乎是。
14、(乎、对。
15、)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⑤颓然乎其间。
17、⑥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18、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
19、(乎、引进动作的对象。
20、)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⑨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21、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2、(乎、对。
23、)(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24、(12)盖进乎技矣。
25、(13)王变乎色曰。
26、(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7、(15)依乎天理,批大,导大。
28、(16)以吾一日长乎尔。
29、(乎、比。
30、)(17)摄乎大国之间。
31、(18)异乎三子者之撰。
32、(19)浴乎沂。
33、(20)幽独处乎山中。
34、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35、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36、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无以,则王乎?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37、例、于是乎书文言文中的“乎”字怎么用乎hū(动)(会意。
38、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
39、“乎”是“呼”的本字。
40、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
41、本义、吐气)同本义〖exhale〗“呼”的古字。
42、呼唤。
43、召唤〖call〗。
44、如、乎号乎hū(语)表示疑问或反诘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近者大乎。
45、——《列子·汤问》远者凉乎。
46、汝多知乎。
47、污其行乎。
48、——《后汉书·列女传》断斯织乎。
49、不亦精乎。
50、相当于“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可乎。
51、——《列子·汤问》不闻藏书者乎。
52、——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天下事有难易乎?——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学有难易乎。
53、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54、——《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有甚是者乎。
55、——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天乎。
56、——清·袁枚《祭妹文》人乎。
57、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
58、相当于“啊”、“呀”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表示推测语气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59、——《左传》愿见之乎。
60、——《三国志·诸葛亮传》得无苦贫乎。
61、——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或能免乎。
62、——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表示呼唤人的语气。
63、相当于“啊”、“呀”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64、——《论语》表示商榷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65、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66、——《韩非子》表示肯定语气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67、”——《韩非子》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
68、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
69、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乎hū(介)于。
70、在〖inat〗。
7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今虽死乎此。
72、——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于。
73、从〖from〗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于。
74、在〖in〗。
75、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
76、——《吕览·用众》于。
77、从〖from〗。
78、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叫嚣乎东西。
79、——唐·柳宗元《捕蛇者说》隳突乎南北。
80、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81、——《战国策》于。
82、因为。
83、由于。
84、在于〖because〗。
85、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动乎众人之非誉。
86、——《荀子》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87、——《庄子》于。
88、按照。
89、根据〖accordingto〗。
90、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素富贵,行乎富贵。
91、素贫贱,行乎贫贱。
92、——《礼记》于,对。
93、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to〗吾尝疑乎是。
94、——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乎hū(后缀)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
95、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
96、我心里热乎乎的。
97、他胖乎乎的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
98、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
99、几乎人人都称赞他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宜乎众矣。
100、——宋·周敦颐《爱莲说》洸洸乎干城之具。
101、——明·刘基《卖柑者言》昂昂乎庙堂之器。
102、巍巍乎可畏。
103、赫赫乎可象。
104、(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
105、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
106、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
107、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并打给你.而ér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三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⒎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⒏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⒉表语气.略近于“兮”.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五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néngㄋㄥ六通“能”.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参考文献、《辞源》《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回答、2007-10-1822修改、2007-10-185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
108、其他回答共2条回答评论┆举报红红(智者)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下面是“而”用法总结!而(1)第二人称代词,(2)一般作定语某所,而母立于兹.(2)副词,译为“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3)连词并列关系,一般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因果关系,译为“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⑧表比喻,译为“如同”.军惊而坏都舍.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高(递进、重读)若夫……岩穴暝(承接、轻读)朝而往,暮而归(修饰、轻读)溪深而鱼肥(并列、轻读)禽鸟……而不知人之乐(转折、重读)小结、凡是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作用的则应轻读.学生齐读,体会“也”和“而”的读法.。
109、乎在文言文中的例句A.表示并列,递进或承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并且","而且","就""然后",其中表示并列关系是,一般不必翻译.舌一吐而(不必翻译)二虫尽为所吞学而(然后)时习之温故而(然后)知新任重而(并且)道远有一言而(连词)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堕而(并且)折其髀此不为远者小而(就)近者大乎濯清涟而(并且)不妖启窗而(来)观中峨冠而(而且)多髯者随波而(不必翻译)逝溯迎而(并且)上余强饮三大杯而(然后)别执策而(然后)临潭西南而(表递进)而(而且)年又高得之心而(而且)寓只酒也佳木秀而(而且)繁阴泉香而(表并列)酒洌人知从太守而(表承接)泉而(表承接)茗者22。
110、磊而(表并列)歌者B.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是""可是""却"人不知而(却)不愠为人谋而(却)不忠乎?学而(但是,却)不思则罔而(但是)日中时远后狼止而(表转折)前狼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却)不染而(但是)乐亦无穷C.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行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有时可不翻译既而(可不翻译)尽奔腾五阵之势杂然而(表修饰,地)前陈者红装而(表修饰,不翻译)蹇者佣者笑而(表修饰,着)应这曰文言文中“乎”的意思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111、文言叹词。
112、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113、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
114、乎拼音、hū,注音、ㄏㄨ,部首、丿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5画五笔TUHK,五笔TUFK,仓颉、HFD,郑码、MUA笔顺、ノ丶ノ一丨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断乎(duànhū)副词。
115、(只用于否定式)。
116、合乎(héhū)符合。
117、合于。
118、嗟乎(jiēhū)亦作“嗟呼”。
119、亦作“嗟虖”。
120、叹词。
121、表示感叹。
122、何乎(héhū)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123、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124、乎来(hūlái)语气助词。
125、用于句末,表疑问和感叹。
126、古文中的“乎”是什么意思①介词,相当于“于”。
127、介绍处所、方向、时间。
128、译为“在”、“由”等。
129、《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30、”译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131、介绍比较对象。
132、译为“与”、“对”、“比”。
133、《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134、”译文、臣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探究。
135、介绍依凭的条件。
136、《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
137、”译文、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
138、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139、《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0、”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141、②助词,语气词。
142、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43、《鸿门宴》、“壮士,能复饮乎?”译文“”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144、《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
145、《肴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军队疲劳且精力已尽,远方的国主已经做好了防备,恐怕不能有所作为吧。
14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
147、《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148、”译文、长铗啊,回去吧!出门没有车。
149、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150、《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谁知道这赋税带来的毒害要比这毒蛇还要厉害啊!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
151、《召公谏厉王弭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152、”译文、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153、③词缀,用于形容词、叠音词后面。
154、《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155、”译文、浩荡的样子像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道它要停留在何处。
156、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乎,语之馀也。
157、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
158、白话版《说文解字》、乎,语尾的叹词。
159、字形采用“兮”作边旁,像声音向上越扬的形状。
四、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 . .1、还是不知楼主要问什么,我还是回答译文吧.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陆老露。
2、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败答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察悉慧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中奔波劳作。
五、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什么意思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指什么1、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翻译、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出自《邶风·式微》,《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2、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3、全诗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六、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什么意思1、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翻译、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出自《邶风·式微》,《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2、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3、全诗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七、胡为乎中露拼音1、拼音、húwéihūzhōnglù胡为乎中露。
八、胡为乎中露的为是什么意思?1、出自先秦佚名的《式微》,意思是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九、式微 试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1、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的翻译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出自《邶风》,《邶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胡为乎中露的乎怎么解释【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