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作家
1、史铁生作家协会
(1)、故乡是一种辽阔的东西,故乡是世界的精华,某个民族创造了某种生活方式,精华总是流传到其他民族中,创造者容易不识庐山真面目,局外人却意识到它的价值,为我所用。世界是一个文明的故乡,文明总是将故乡的精华保存下来,在一些人的故乡被抛弃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故乡却敝帚自珍。
(2)、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3)、▪2005 第三届 鲁迅文学奖 病隙碎笔 (获奖)
(4)、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莫言评
(5)、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辨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绎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6)、我什么也没忘,只是有些事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适用主题:记忆,缅怀,达观
(7)、✎“波兰戏剧教父”陆帕与实力派演员王学兵莅临现场,讲述《酗酒者莫非》创作的台前幕后;
(8)、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中国母亲形象啊?孩子的痛苦,其实在母亲那往往是加倍的。但是她理解孩子脆弱的自尊心,而她宁愿自己默默承受所有的生活压力和痛苦。
(9)、《合欢树》是一篇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
(10)、《我与地坛》是一本经典老书,之所以称它为经典,是因为作者史铁生的文笔实在是太棒了!每次阅读的时候,心都有一种被撞击、被唤醒的感觉。知道史铁生的人,应该都知道他是一位在轮椅上坐了38年的残疾作家。刚瘫痪的史铁生脾气真是坏透了,他经常疯一样的离开家,躲进家附近的地坛公园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我想我母亲一定做过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11)、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12)、《奶奶的星星》是201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史铁生。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13)、商务合作及投稿:3176049546@qq.com
(14)、初读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黄土高坡的迤逦风物,深深的吸引并打动了我,那一幅幅纯情质朴的原上素描,在作家精妙的笔锋下娓娓展开,舒畅清新的原生态画卷让人有一种缱绻神怡,幽幽娓婉,纯粹厚实,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感觉。
(15)、我简要地说一说我心目中史铁生的价值,这个价值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他是中国当代有灵魂的作家。
(16)、我接着往下讲。我从电梯里出来,给一个记者朋友转发了这条短信。关于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我只转发了两个人,一个是近年来对史铁生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的批评家、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王鸿生先生。他后来又写了多篇关于史铁生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我看到的关于史铁生的为精彩的论文,近的《十月》杂志上还刊登了他的《阅读史铁生札记》。而且据我所知,他与史铁生没有接触过。
(17)、我想先讲一下,史铁生先生去世之后,我经历的一些与史铁生先生有关的事情。2010年的后一天,我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电梯里接到了莫言先生的短信,只有一句话:“兄弟,我们尊敬的兄长史铁生于凌晨三点因脑溢血去世。”
(18)、《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19)、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他的小屋只有六七平方米,屋里除了床和写字台,剩下的空间仅够轮椅转个小弯。这么个小地方,时常有朋友去看他。在很多人眼里,史铁生的人生堕入低谷,应该变得沉默自闭、绝望无比。
2、史铁生的作家素材
(1)、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2)、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3)、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史铁生)
(4)、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大的价值。
(5)、小说以抒情散文的笔法通过老知青对插队生活的回忆。真实鲜活、自然贴切地描绘了革命根据地陕北黄土高原的风貌,为读者展示了陕北人民的朴实、忠厚、积极乐观的性格,以激发人们认真地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6)、我在读到史铁生先生的作品的时候,已经开始写作了,所以我又不能够矫情地说,我是读史铁生先生的作品长大的。我只是他的一个读者。在这里,我愿意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怀念一个作家。
(7)、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8)、这部戏的难得在于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邀请了欧洲富盛名的导演和创作者来与中国团队合作,在舞台上展现一个属于中国的严肃题材作品,无论对于中国的观众还是创作者来说,都是一次特别的体验。
(9)、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10)、读好作品如同交心,读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的心仿佛一下子与史铁生的心贴得很近,几乎萌生了同气相求般的念头。我知道,当年我所供职的煤炭工业部离史铁生的家很近,一个在地坛公园的北门外,一个在地坛公园的南门外,我只须从北向南穿过地坛公园,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史铁生的家,见到我渴望拜访的史铁生。可是,我不会轻易贸然登门去打扰他。他身体不好,精力有限,需要保持相对自主和宁静的生活。特别是我在有的媒体看到,史铁生因承受不起众多热情读者的造访,不得不在门上贴了“谢客”的告知。在这种情况下,我更得尊重他的意愿。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同时,也是尊重我自己。地转天也转,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遇见史铁生。好比一个读者遇见一本儿好书,我遇见史铁生也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11)、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12)、▪1984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奶奶的星星 (获奖)
(13)、《来到人间》是2001年3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史铁生 。本书讲述的是侏儒症患者小女孩,父母对她的生理残缺有两种态度:逃避与直视,以此而引发的故事和对读者的触动。
(14)、《好运设计》 《务虚笔记》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往事:史铁生作品集》《插队的故事》《合欢树》《宿命的写作》《史铁生散文选》《散文杂文》《我的丁一之旅》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关于一部以电影为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 《活着的事》《以前的事》《写作的事》《史铁生自选集》 《务虚笔记: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 《史铁生散文/插图珍藏版》 《信与问:史铁生书信序文集》 《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原罪·宿命》 《病隙碎笔》《史铁生小说选》《扶轮问路》《妄想电影》
(15)、闽南大戏院将于11月25日12:00前通知入选的参与者,获得本次活动奖品——史铁生相关书籍一本,还有机会参与《酗酒者莫非》主创见面会的现场剧本朗读环节,现场获得导演陆帕、主演王学兵的指导教学机会。
(16)、我是从12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17)、《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18)、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19)、▪1983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获奖)
(20)、写作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铁生的写作生活的一个本质特征。
3、史铁生作家代表作有散文
(1)、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2)、▲ 在《伐木》中,舞台两侧台口外搭建的假台唇内嵌入了红色的灯带,与乐池划出的红线连接成为一个让剧中人物跳出现实的内心空间。陆帕使用象征“警告、禁止”的红色,不让其他角色靠近,却让剧中有良知的人冲破红线发出”呐喊“。《酗酒者莫非》中,主屏幕中间又出现了陆帕标志的“红线”,红线分开了现实与幻想的世界。陆帕用线界定的不仅仅是舞台的物理空间,更是作品中现实与精神游走的边缘。
(3)、1997年,《务虚笔记》获上海市长篇小说奖;
(4)、再后来,他又得了尿毒症,靠着每隔一天做一次透析来维持生命。
(5)、第三年合欢树长出了叶子,并且开始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母亲所谓的好兆头一语双关,它既可指合欢树的长势,也可指家族的命运。也许在母亲的心中,合欢树已不再是随机从路边挖来的植物,而是经过心血浇灌后在冥冥之中与自己和家人心相连,命相系的生命。所以看到合欢树出现茂盛的长势,母亲会觉得这是上天给予的一个预示,她的家族命运也将触底反弹。她之所以经常念叨着合欢树何时开花,也许是因为她凭着本能感到没准合欢树开花之时就是儿子事业有成的时候。有些老师提出的合欢树即“我”的观点从属于本象征意义,母亲希望“我”的生命如合欢树一般蓬勃发展,引申的含义是合欢树即“我”。
(6)、《史铁生哲思散文精品集》I267/575 第一图书阅览室
(7)、2002年, 《病隙碎笔》获老舍散文奖及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8)、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9)、1951年1月4日,史铁生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10)、我在这里谈的是铁生作品的精神价值。关于文学价值,那是另一个话题,我仅提示两点,可以借用他强调并且实践的两个概念来概括。
(11)、▪1988 作家评论奖 答自己问 (获奖)
(12)、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汉语文学几乎很难去正面讲述灵魂内部发生的故事,这当然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有关,有人甚至认为与我们使用的汉字有关,尽管“吾日三省吾身”是我们的哲学要义之一。
(13)、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14)、本想干一番惊天动地事业的热血青年,突如其来的双腿瘫痪,怎能不让他崩溃呢?但母亲总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15)、《务虚笔记》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写的一部短篇小说。《务虚笔记》是2010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16)、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1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2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17)、媒体及品牌活动合作热线丨0592-8065527
(18)、导演陆帕,以改编澳大利亚作家罗伯特·穆齐尔、以及托马斯·伯恩哈德的作品而名声大噪。在《酗酒者莫非》之前,陆帕从未想过自己可以与这样一种文化产生关联。在此之前,林兆华导演邀请了三部陆帕的作品到中国上演——《假面·玛丽莲》《英雄广场》以及《伐木》。
(19)、在史铁生辞世两周年之际,中国作家协会曾组织召开了一场对史铁生作品的讨论会,铁凝、张海迪、周国平等众多作家、评论家和学者与会,对史铁生的人格修为和创作成就做出了高度评价。讨论会达成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共识:在这个不应轻言“伟大”的时代,史铁生无愧于一个伟大的生命,伟大的作家。
(20)、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当代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4、史铁生作家介绍
(1)、1983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青年文学奖;
(2)、20岁那年,史铁生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无处可躲。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上,只剩下暴雨中的史铁生和一头老牛。
(3)、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
(4)、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5)、史铁生用微笑踏过苦难坎坷,用优秀作品铨释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从而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6)、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7)、我微笑着唱生活的歌谣,倘若生命只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生命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史铁生)
(8)、《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9)、陈徒手:重逢史铁生,地坛那个轮椅上抽烟的人
(10)、《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生命的声音,在轻轻地飞扬,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后几根了。
(11)、事情的经过,说来好像是一个故事,为我和史铁生牵线搭桥的竟然是远在上海的王安忆。1986年秋后,我应上海文艺出版社之约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因小说是一遍完成,没有誊抄,没留底稿,我担心通过邮局邮寄把书稿弄丢就不好了,就把一大摞稿子装进一只帆布提包里,让我妻子提着提包,坐火车把稿子送到上海去了。此前,王安忆在《北京文学》上看到了我的短篇小说《走窑汉》,知道了我的名字。她听《上海文学》的编辑姚育明说我妻子到了上海,就让我妻子到她家去住。我妻子以前没见过王安忆,不好意思到王安忆家去住,打算住旅馆。王安忆说:大家都不富裕,能省一分就省一分。王安忆又说她丈夫出差去了,只有她一个人在家,我妻子住在她家里是可以的,不必有什么不好意思。就这样,和王安忆一样,同是当过下乡知青的我妻子姚卫平就住进了王安忆的家。晚上,我妻子和王安忆一块儿看电视,见王安忆一边看电视,手上还在一边织着毛衣。整件毛衣快织好了,已到了收袖阶段。我妻子也很爱织毛衣,织毛衣的水平也很高。说起织毛衣的事,王安忆告诉我妻子,这件毛衣是为史铁生织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毛衣一织好,她马上给史铁生寄去。我妻子一听对王安忆说,毛衣织好后不要寄了,她回北京时捎给史铁生不就得了。王安忆说那也好。
(12)、动物的牢笼是有形的阻挡,人的.牢笼是无形的隔离。(史铁生)
(13)、那地方同时也成了我躲避父亲追打的乐园。不知为何我经常在午饭前让父亲生气,当我看到他举起拳头时,立刻夺门而逃,跑到了我的麦田。躺在麦子之上,忍受着饥饿去想象那些美味无比的包子和饺子。
(14)、▪2002 老舍散文奖 病隙碎笔 (获奖)
(15)、这是我回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看见的情景。一个始料不及的美妙的早晨。
(16)、《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17)、相较于母亲,史铁生本人没那么喜爱合欢树。相反,合欢树似乎成了他的心病。当院子里的老人们告诉他合欢树开花了的时候,他心里是一阵抖,找借口不去看。其实在人们向他提到合欢树之前,他就算回到大院坐坐,也不愿去几步之遥外他和母亲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小院看看。可以想象,那个小院满满的是曾经悲痛的回忆,再加上母亲离世,定是痛上加痛。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史铁生不是对合欢树本身有逃避倾向。可是为什么史铁生在听到合欢树的消息时会心里一阵抖呢?因为他发现了关于母亲另一个遗憾的故事,而且与发生在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憾事如出一辙。他记得母亲对合欢树的栽培,亦如为自己前途的奋斗一般带着满满的期望,鞠躬尽瘁。但是母亲直到离世前既没有看到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功,也没有看到合欢树开花。史铁生和母亲之间的遗憾本如“风从树林里吹过”一般无形,经历一致遗憾的合欢树出现后,史铁生说来话长的故事从此就凝结在这一棵树上。
(18)、我妻子在一天上午从上海回到北京,当天下午,我和妻子就各骑一辆自行车,从我家住的静安里,到雍和宫旁边的一个平房小院,给史铁生送毛衣去了。我记得很清楚,那天的北风刮得很大,满城似乎都在扬沙。我们得顶着寒风,眯着眼睛,才能往前骑。我还记得很清楚,王安忆为史铁生织的毛衣是墨绿色,纯羊毛线的质地,织毛衣的针型不是“平针”,是“元宝针”,看去有些厚重,仅用手一抚,就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19)、从矮小的窗洞望出去,天是好像大了许多,松喷喷的白云在深蓝色的天幕上轻轻飘着;大地伸展着无边的“夏绿”,好像更加平坦;远处有一簇树,矮矮地蹲在绿野中,却并不显得孤独;反射着太阳光的小河,靠着那些树旁边弯弯地去了。有一座小石桥,桥下泊着一条“赤膊船”。
(20)、但懂得爱的另一面——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
5、史铁生的作家卡片
(1)、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2)、《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
(3)、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4)、在史铁生这支特别优秀的队伍里,其实只是一个代表,和他同样优秀挑战病魔创造人生奇迹与辉煌的还有更多,他们是:
(5)、“这位朋友说:‘我的动机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摇头,心想低俗并不见得低俗,只怕是这愿望过于天真了。他又说:‘我那时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
(6)、铁生去世前不久,在我参与的一次访谈中,铁生说:
(7)、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8)、一个故意气母亲的小男孩逐渐历经磨难,成长为一名生活中的铮铮铁汉;母亲历经沧桑,试图将儿子所有的苦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正当两者的爱相互交融,博大深沉,即将成熟之际,一切因母亲的去世而戛然而止。此时,如先前母亲般痛的,该是史铁生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当年无意捡回的合欢树难道真是冥冥中的一个暗示,他们母子注定要承受如传说中粉扇对于中举丈夫的遥遥期盼,并终化为一天花期的苦情。
(9)、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芒评
(10)、很早的时候,一位高位截瘫的女青年的励志故事,轰动了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各大报业媒体,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热议;而张海迪顽强的与疾病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激励了上世纪未期的中国一代青年人的热情,她的励志人生故事沸腾了举国上下,引起了时代共鸣。
(11)、地址丨厦门市思明区会展中心北片区展鸿路87号
(12)、综论:当然,与史铁生同样优秀和伟大的还有,譬如,“轮椅上的宇宙之王——史带芬.霍金”,不仅是位伟大的料学家,而且还是位科普作家。
(13)、《史铁生散文》 I267/3139 社科第四图书借阅室
(14)、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15)、这是一个没有“标签”属性的女性互助社区,在“美友汇”你会发现这里没有学历、职业、背景、年龄、经济、肤色的各种“标签”......,记下得唯有你的名字,我们珍视和欣赏的是每一位美友独特的品格特质,每一位美友都有着与身俱来的“天赋”,只要用心体会、耐心培育、静待花开盛放,我们会活出更美好的自己....
(16)、作品曾多次获奖。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0号下午16点,因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效,在12月31号3点46分逝世,享年59岁。
(17)、史铁生发表的小说作品有:《老屋小记》、《我的丁一之旅》、《山顶上的传说》、《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午餐半小时》、《夏天的玫瑰》、《奶奶的星星》、《务虚笔记》、《毒药》等。
(18)、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19)、1998年,《老屋小记》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及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20)、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芒评
(1)、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2)、史铁生: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
(3)、小说以抒情散文的笔法,为读者展示了陕北人民的朴实、忠厚、积极乐观的性格,以激发人们认真地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小说感情深厚,娓娓叙来,令人回味无穷。
(4)、《命若琴弦》是一部小说集,作者是史铁生。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5)、我莫名地流着泪。什么时候,这个村庄的喧闹中,能再加进我的一两句声音,加在那声牛哞的后面,那个敲门声前面,或者那个母亲叫唤孩子的声音中间……
(6)、可这些朋友见到史铁生后,惊叹了,史铁生不单没有自暴自弃,反倒异常开朗,聊天起来滔滔不绝,只要好玩的事,好吃的东西,他都为之痴迷。
(7)、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
(8)、还有一位当代轮椅上的网络作家,辽宁锦州的轮椅上的作家——王洋。这位女孩也如张海迪一样,用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并续写不一样的人生精彩与辉煌。
(9)、《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10)、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史铁生的作家素材精辟1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