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20句名言精辟61条

孔子的名言有什么

1、孔子的名言有什么三年级上册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轮回;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忠言也能顺耳,七十岁能心随自己的所愿但不触犯规矩。”

(4)、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在他主张的周礼里,他本该安于卑贱,却上下求索,他从破落贵族的每一步上升都是对周礼的挑衅;

(7)、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儒虽旧教,其命维新;孔虽旧人,其命维新。那些讲国学的永远不懂,常变常新才是孔子的内核。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0)、翻译: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1)、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2)、翻译: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3)、他接受命运,却不甘于屈服;他理解世俗,却不同流合污,他就这样坦然的`把当下做到好,一层层攀爬他面前的阶梯,每一次进步,他都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新人。

(14)、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1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9)、翻译: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20)、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20句名言

(1)、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2)、翻译: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两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4)、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狂狷才是通往中庸的大道,要成为一个中庸的人,一定先要做一个狂狷之辈。

(6)、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7)、翻译: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1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3)、翻译:(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4)、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15)、翻译: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6)、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8)、·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孔子的名言有什么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他悲伤地感叹着“吾道衰矣”,又义无反顾的把火种交给工匠和农夫,他揭开了知识高墙的第一块砖,转身时,听见高墙内旧秩序的瓦解,这是他对自己的背叛。

(4)、这句是孔子流传千古之名句了,奇妙的是这句话随便放之四海都皆适用,永不过时。

(5)、别人的批评、劝告听起来尖锐、让人感到不愉快,但对于自己的行为改正确实很有好处的。

(6)、翻译: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2)、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6)、翻译: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

(17)、翻译: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8)、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想法和体会。

(1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孔子的名言有什么三年级

(1)、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20句名言精辟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