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寻李白
1、寻李白 余光
(1)、“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七仙”可能是出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另外七仙是指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五友”指的是“竹溪六逸”,除了李白以外,另外五个人是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
(2)、《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
(3)、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4)、他那元气充沛的诗就是生命张力的自我呈现,充满了原生态的质感。那一种鲜亮澄澈、纯美至诚的人性魅力,是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无论你的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境遇是平淡还是精彩,都应该来读一读李白。
(5)、“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这句话也有一个典故,李白经人推荐到了长安,见到了当时久负盛名的贺知章。李白将途中所写的《蜀道难》一诗献给贺知章,贺知章读后惊叹于李白的才华,他将李白比作天上下凡而来的仙人,称李白为“谪仙人”。
(6)、“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回音”指的可能是《山中与幽人对酌》中的“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一贬”为贺知章说的“谪仙人”,“二贬”为流放夜郎。表现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才华绝伦却得不到重用,反而屡遭贬斥境遇的怜惜、痛心之情。
(7)、诗歌来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诗词是能够引起人们灵魂共鸣的琴弦,也许这首诗不是诗人一生中写的好的诗,但却是诗人传唱广泛的心灵之曲,向诗人致敬,,,
(8)、“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这段话意思是说盛唐的万千气象都不及李白的诗光耀千古。“冠盖满途”出自于杜甫《梦李白》中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9)、《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10)、“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匡山”是李白读书的地方,出自杜甫的《不见》中的尾联“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炉火纯青”指的是李白当过道士的经历。“葛洪”是道教宗主,炼丹大师,此处出自杜甫《赠李白》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11)、余光中(1928—),男,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自己写作的空间为“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12)、《寻李白》作为一位诗人对另一位诗人的怀念,其中表现的是诗歌给予人的力量。《寻李白》并非对诗人李白的一味赞颂和向往,大量的富有张力的诗行表明,这首诗歌讨论的是李白与时代的辩证关系。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诗歌追寻李白的过程正是从他留下的精神气质与他作为人的切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展开的,而这一距离正是李白遁走的结果。遁与寻成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撑起了整首诗广阔的空间。
(13)、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
(14)、《寻李白》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本诗选自他的《隔水观音集》。这首现代诗融入了李白的许多著名诗句,并且采取对话的方式行文。
(15)、《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弥漫着一种失败的苍凉。
(16)、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17)、他还用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
(18)、他刚刚摆脱了一项政治麻烦,精神恢复了平静。他没有任何权势,也没有任何随从。如此平凡而寒碜的出行,却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19)、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20)、“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的下场”。“他乡”源自李白诗《客中作》:“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表现出李白旷达的心境,以及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才华和性情的高度认同。
2、余光中寻李白收录哪本书里
(1)、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天真与沉郁。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2)、余光中是以李白的诗歌风格在写李白,如果我们忽略诗歌语言上的古今差异,仅就其内在神韵看,这简直就是李太白作品的白话版。 余光中写李白的诗一共有三首,除了《寻李白》,他还有《戏李白》《念李白》。 余光中的奇思妙想还表现在,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写,一方面是诗人李白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千年之后余光中心中的世界,二者圆融幻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任想像自由驰骋,任意挥洒,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多层次的美。
(3)、这句话出自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寻李白》。这是全诗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是为雄奇骇俗之句。其中就“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一句,笔力千钧,耐人寻味。
(4)、对于这首的评价,这要看读者的内心立场,假若读者是一位在外飘泊打拚的人,这首诗就有着至高无尚的价值,当你思念母亲妻儿时,就会闪动着泪光,撞击着灵魂的泪点,潸然泪下,,,
(5)、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6)、又是诗人首先看破。几年前,江船上仰望神女峰的无数旅客中,有一位女子突然掉泪。她终于走向船舱。
(7)、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 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没有这种雄奇骇俗之句,怎么解为我们民族的诗的“谪仙”写照传神?
(8)、《寻李白》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本诗选自他的《隔水观音集》。这首现代诗融入了李白的许多著名诗句,并且采取对话的方式行文。
(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10)、所谓“绣口”,美言吉语之所从出,此美赞英雄所见宜略同,而“就”之副词连词动词之属性于此大用,则当细嚼:先说副词,“就”有十个作用,其表“事实正是如此”,“就半个盛唐”即“就是半个盛唐”,据此可见其省一“是”字,此乃“诗”与“非诗”之别;“就”亦连词,辞书所列二十八义项之“就此”类是,“绣口一吐”,半个盛唐就在此(诗里)了,斩钉截铁毋庸置疑,何等气魄和张力!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12)、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
(13)、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是为雄奇骇俗之句。其中就“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一句,笔力千钧,耐人寻味。凡识者见其凡俗,愚钝者读出遗憾,而卓识者或分享到无限诗意。全在这“绣口”,更在这“就”之妙用。
(14)、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15)、“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樽中月影”语出自《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之句,“故乡“出自《静夜思》中“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七成中都描写了月光,可能他就是那月中的神仙,所以才会一生都在痴痴地仰望家乡吧。
(16)、如“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
(17)、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臆想、美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呆。
(18)、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19)、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二百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二百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即便铺排开去两千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20)、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
3、余光中的寻李白的诗
(1)、“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杜二”指的是杜甫,他和李白是好朋友,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2)、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3)、贺知章称李白谪仙人,推荐给唐玄宗。“金龟换酒”。
(4)、余光中(1928—),男,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5)、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6)、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7)、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8)、李白,是中国诗史的旷代奇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余光中《》所寻寻觅觅的,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是一种“宛转的怀乡”,也是我们民族所普遍共有的一种历史的情感。 诗,应该讲究结构的美的经营,结构不具有美学价值的好诗,是不可思议的。
(9)、《寻李白》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本诗选自他的《隔水观音集》。这首现代诗融入了李白的许多著名诗句,并且采取对话的方式行文。
(10)、“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这几句描绘出了李白的避世之情,心不在朝堂,惟愿逍遥在酒壶中、广阔天地的一叶扁舟中。后两句中的“扁舟”和“乱发”出自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当风”和“破浪”出自《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12)、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
(13)、三丶《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余光中刚才在店里你应该少喝几杯,进口的威士忌不比鲁酒。太烈了,要怪那汪伦,摆什么阔呢,尽叫胡姬。一遍又一遍向杯里乱斟,你应该听医生的劝告,别听汪伦。肝硬化,昨天报上不是说,已升级为第七号杀手了么?刚杀了一位武侠名家,你一直说要求仙,求侠。是昆仑太远了,就近向你的酒瓶。去寻找邋遢侠和糊涂仙吗?——啊呀要小心,好险哪。——咦,你听,好像不祥的警笛追上来了,就靠路旁吧跟我换一个位子,快,千万不能让交警抓到你醉眼驾驶血管里一大半流着酒精诗人的形象已经够坏了批评家和警察同样不留情身分证上,是可疑的“无业”别再提什么谪不谪仙何况你的驾照上星期早因为酒债给店里扣留了高力士和议员们全都得罪光啦贺知章又不在,看谁来保你?——六千块吗?算了我先垫四丶《等“行路难”和“蜀道难”的官司》 余光中
(14)、——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15)、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
(16)、《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17)、整首诗读完,感叹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真是很了解、很欣赏,脑海里这句话一直在回荡——“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酒、豪肠、月光、剑气、绣口、半个盛唐”,感觉特别美,特别有气魄。这几句“厚实”的豪言,意境雄浑壮美,历来被赞赏有加,著名学者余秋雨更是将其奉为“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18)、《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19)、《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
(20)、都打赢了之後,版税到手再还我好了:也真是不公平出版法那像交通规则天天这样严重地执行?要不是王维一早去参加辋川污染的座谈会我们原该搭他的老爷车回屏东去的
4、余光中作品寻李白
(1)、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3)、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三峡。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
(4)、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
(5)、“酒放豪肠”简单的四个字,却表达了李白喝酒时那种潇洒的千杯不醉的模样。“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月光”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的“仙气”,“剑气”则表现了的李白“侠情”。
(6)、“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据《松窗杂录》记载,开元中,唐玄宗和杨贵妃赏牡丹花开,请李白来做诗。李白作《清平调》三章夸赞贵妃的美貌,还伸脚要高力士帮他脱靴。高力士碍于唐玄宗在旁边,所以不曾拒绝,但因此恨上了李白。第二天就在杨贵妃那里说李白的坏话,终导致李白未受到唐玄宗的重用。
(7)、“二十四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天才的陨落本来令人扼腕,但李白是仙,死亡不是终点,也无需大鹏和仙鹤引路了,只需酒杯一扔,光影旋转间,他便回传说里去了。
(8)、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湍急的诗的河床。
(9)、《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10)、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
(11)、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12)、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13)、《寻李白》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本诗选自他的《隔水观音集》。这首现代诗融入了李白的许多著名诗句,并且采取对话的方式行文。
(14)、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
(15)、《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16)、盛唐时代的诗人,既喜欢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
(17)、《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是对李白一生中具代表性诗篇的读解,也许更是一本励志之书,一本以诗疗心之书。真正使唐诗千古流传不衰的,是它蕴含的那种文化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与人性精神。
(18)、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而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诗以李白的“失踪”起笔,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反复回旋,结构严谨有序,造句自由而舒展。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
(19)、余光中先生的祖藉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由于政治的原因,与故乡长期隔绝,先生多年中没有回过故乡,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了这首牵肠挂肚的思乡诗词。
(20)、《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5、余光中寻李白在哪本书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2)、《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
(3)、《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4)、阴山动龙门开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惊涛与豪笑涛涛入海那轰动匡卢的大瀑布无中生有不止不休黄河西来,大江东去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的了大江,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天下二分都归了蜀人你踞龙门他领赤壁
(5)、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挨不上。对此,一千五百年前的郦道元说得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余光中评价说:“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
(7)、喝酒入豪肠,其中七分化成天上的月光,剩下三分化为剑气,张口一吐,造就半个盛唐气象。
(8)、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9)、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
(10)、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11)、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
(12)、《寻李白》是一首怀古咏史的自由体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
(13)、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并在冲撞中捡拾诗句。
(14)、“就”又为动词,“凑近”“靠近”乃其本义之源,而“完成”“确定”义则常见诸“成就”“功成业就”中,“就半个盛唐”亦袭其意,谓李白“绣口一吐”,成就乎半个盛唐,此乃越文学之脉,穿时空之限,蔚为大观。因此,这几句“厚实”的豪言,意境宏浑壮美,历来被赞赏有加,著名学者余秋雨更是将其奉为“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15)、《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从内部构造而言,这首诗以“回旋”与“立体”构成它的间架的特色。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诗的开篇“至今还落在”的“至今”是超越时空的奇想,古今并举,形成时空的立体感,其它如写李白作品“千年后”的魅力,写现代之谜的“霍霍的飞碟”,都是古今互证,易地移时的手法,形成了全诗内在的立体构架,这样,全诗就不致停留在绝缘的古典的平面,而具有现代的浮雕式的美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余光中寻李白收录哪本书里精辟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