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客所描绘的画面精辟119条

约客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

1、约客诗中的景物描写的手法是什么

(1)、(1)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1)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2分)

(4)、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20220713整理)

(5)、(答案)①诗中一二句实写景,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②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③虚实结合,书写浓浓的思乡情。

(6)、女孩一天一天走向成熟,免不了回有自己的小秘密。佩佩有心事了,她不愿告诉两好朋友,她只将它埋在心里,好深好深。

(7)、晏词用“重帘”“过燕”“晚花”“凉波”等意象写环境凄清冷落,“好风”“疏雨”写人孤身独处,表达词人叹息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屈词用“花”“水”等意象来强化愁情,用“遗”“空”写故国依旧而人事已非,借“白门”与“白头”说故都往事令人愁生白发,表达词人江山巨变后的痛苦。两首词都写“愁”,晏词写的是个人闲愁,屈词写的是亡国之愁。

(8)、(5)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9)、(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10)、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

(11)、(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12)、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13)、(答案)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14)、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15)、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17)、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8)、答案示例:敲,敲击,一个动作。(1分)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的怅惘无奈之情和闲敲自遣的寂寞孤独之感。(2分)

(19)、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0)、理由:A诗写诗人仰慕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达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请字里行间洋溢者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B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后两联则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这些内容和情感,说明B诗写得晚。

2、约客所描绘的画面

(1)、A.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2)、“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这句中,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的美。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静,这就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以动写静。

(3)、可那人怎么还不来?知音离席,心里一片空旷,好似了无兽迹的平滩。酒意让我多情起来,我暗笑自己,忘了名姓的旅人,闭于书斋,早已行销骨蚀。

(4)、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活泼形象地描述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示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

(6)、是佩佩,佩佩一眼就认出了宝宝?胖胖的,黑黑的,傻乎乎的,很可爱;阳阳呢,一点没变,也是胖胖的,不过挺漂亮。而佩佩,也许是变了样,不过还是很瘦,宝宝根本认不出了。

(7)、高洁的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蚀,甘心淡泊地生长在竹篱边、茅舍旁。只因错误地认识了酷爱梅花的林和靖,惹得诗人谈笑至今。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9)、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10)、(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11)、“远处的钟声回荡在雨里,我们在屋檐底下牵手听……你我约定……你我约定……”

(12)、“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白居易)

(13)、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14)、(唐)李白                                  (明)李攀龙

(15)、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6)、第二乐段: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音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此时的音乐充满了幽愁暗恨,令人几以为曲子已经结束了。

(17)、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18)、答: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19)、(示例二)“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20)、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

3、约客后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一群乌鸦向西边飞去,檐下残月低垂。我多想回到刚才的梦中,再与家人一起喝菊花酒,吃秋蟹。

(2)、把握诗词的内容及情感,要弄明确表层意思与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3)、释义: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4)、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李忱)

(5)、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6)、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7)、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 

(8)、梅子熟了,空气中有微酸的清甜,各个人家里,应该有一桌新火新茶,有种潮润的温暖;青蛙醒了,绿意盎然,池塘上蛙鸣阵阵,好一派热闹。只留我,看倦了诗书,走倦了风物,守在柴屋,日复日的捻亮灯。

(9)、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10)、(晏殊) 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11)、答案示例:“雨”是“黄梅时节”的雨,声音细密低回,是低音部,“蛙”是“青草池塘”的蛙,声音密集响亮,是高音部。(1分)“家家”“处处”写出了声音分布的空间之广与节奏之快,表现夏夜雨中蛙鸣的热闹,以声衬静,(1分)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孤寂。(1分)

(12)、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装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13)、我们且在这灯花闪爆的一瞬间,来它个蒙太奇——经雨的官道,有些湿滑,一名清癯的士人,骑坐在驴背,雍雍然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山路绕行而来,看着熟悉的风景,想着今晚又将赢下的好彩头,他微微笑,又提起酒葫芦,美美地咂了一小口……。

(14)、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5)、不同点:①(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②(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4分)

(16)、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7)、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18)、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时令)、什么时间的什么景物?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19)、绿树浓荫可人,楼台倒影怡人,微风轻抚宜人,满架蔷薇悦人,一院花香迷人,山亭夏日高人,野狐解诗醉人。

(20)、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约客描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景

(1)、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3)、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

(4)、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5)、(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诗人大发感慨,书生从来无用,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

(6)、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7)、佩佩是个特重感情的,她会珍惜身边的每一点一滴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她也不会轻易地忘记自己拥有过的每一份情感。和宝宝,阳阳成了好朋友,佩佩好开心,好开心。她小心翼翼地照顾这份友情,不让它跑掉。

(8)、梅子青黄杂糅娇艳馋人,抵挡不住这种诱惑,摘一个,大咬一口,还没成熟,酸溜溜的,一个没吃完,老夫大牙都快掉了。芭蕉已高过窗户了,翠绿的叶子把绿窗纱衬得更绿了。春乏夏困,老夫午休起来,神情恹恹,坐在门口发呆,几个儿童在柳树下跑来跑去,摘取柳条上已经干枯的柳花。

(9)、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中用“家家”,作者在强调什么?

(10)、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11)、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教学设计(可下载Word文档打印)

(12)、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

(13)、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14)、(2)“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16)、人生不同的年龄也是有着不同的好,初夏美好的时光中,我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午睡起来,喝一杯热茶吧,我端起茶杯,想找个能一起喝茶的人,哎,以前的老友都先我而走。

(17)、(答案)①视听结合。②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晴空,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③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18)、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19)、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20)、(答案)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5、约客的意境描绘

(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2)、“月是故乡明”——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况乃未休兵”——对战争停止的期盼。

(3)、我和好友就是相约在这个梅雨时节互相挑战棋艺,夜幕降临了。不知疲倦的大雨依然顽固地下着,家家户户都被这蒙蒙的烟雨笼罩着。乡村远处的青草丛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现在早已超过了我和好友先前约定的时间,但他,仍旧没有出现……

(4)、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5)、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6)、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

(7)、《琵琶行》,听觉盛宴的代表之作,其中亦不乏视觉描写精彩叫绝的诗句

(8)、(注释)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9)、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10)、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1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工”“         ”“       ”“       ”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

(12)、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13)、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1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评分标准:举例正确,得1分;分析恰切,得1分。共2分。

(16)、白居易有近20首诗提到筝,在《筝》一诗中,描写了一女筝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张牯在《筝》里有两句“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写出了古筝音色如水的特点。更有李端在《听筝》中写了三国的故事“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艺呈现在人们眼前。

(17)、D.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18)、阅读下面的宋诗,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9)、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3分)

(20)、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1)、已是三更,夜凉,加衣,剪一朵烛花,颓然落下,刹那的艳丽化为烟土。自己与自己对弈,一盘残局,人总是不能战胜自己的罢。

(2)、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3)、(2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1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1分)

(4)、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7)、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8)、“虚”与“实”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梦境与现实,想象与现实等总说。

(9)、(注释)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0)、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11)、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12)、概括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使整个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个大转折。

(13)、好酒需留待好夜,好夜需留待好人,知音相逢才斟好酒。此时多难得,夜清酒醇,心中的字句铿锵一地。

(14)、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高,此指朝廷、皇帝。

(15)、释义: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

(16)、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7)、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18)、(第105期)考场作文(22)立论角度功能思维

(19)、答: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约客所描绘的画面精辟1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