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对偶句的古诗【100句简单文案】

一、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当然不是!;奉上对偶句的要求,同时说明一下,对偶不一定要有叠词的;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3、索居易,离群难处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5、上二例中,“汗漫”和“苍茫”,是叠韵相对,“淡荡”和“斑斓”,是双声对叠韵。

6、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湖湘楹联”,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

7、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9、谢灵运开启了一代新的诗风。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求新颖。这种新的特征,“俪采百字之偶”,诗中对偶句的出现,是功不可没的。

10、杜甫学谢双声叠韵的对仗甚夥,现举二例:

11、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2、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3、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对偶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对偶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对偶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对偶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

14、高考语文学习QQ群号:315363989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二、带有对偶句的古诗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诗经》中所用对偶句极少,只有零星可数的几例,可见当时的作者是无意为之。“靓闵既多,受侮不少”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它出自《柏舟》(邶风)篇。“靓”同“遘”,“闵”同“悯”,全句为:遇到的痛心事已经很多,受到的侮辱实在不少。还有如《小雅·采微》诗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也是极为工整的对偶句。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按照对偶的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对偶句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10、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1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2、(4)描写西湖雨后初睛的美丽景色的正对。

1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

14、|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15、(11)这两句描写深秋景色,寒冷的秋风摧残着树木,使它枝叶凋落,厚厚的白霜凝结在院中的兰草上。表现悲凉肃杀的气氛。

16、“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刻心里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17、到战国时的《楚辞》,对偶句较《诗经》稍多,屈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对偶句。但此时的对偶句句中或句末有些加上了一些虚词作音节衬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偶。如《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国殇》中“庭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涉江》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等等。《楚辞》中的对偶句具有楚地的地方色彩,因加上了一些句中助词,音韵比较和谐,便于吟唱。

18、(3)从形式上是隔句对。从内容上,是慨叹光阴似水流的反对。

19、古诗并不是全部都是对偶句。在律诗中,颈联与颔联是对偶句。即在律诗中,第二段与第三段是对偶句、对偶句的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20、对于诗歌来说,对偶是修辞的需要,对仗是格律的要求。可以说,对仗是要求严苛的对偶。对仗的要求大致是;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面相对、词性一致、平仄相对、避免同字同位相对。所谓词性一致中,数词、颜色词、方位词,一般不和其他词类相对。窃以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四句诗成为学习对仗者的范本。以对仗的要求来衡量谢灵运山水诗的对偶,并不完全相符,每每“缺项”,故而只能以对偶称之。但是,谢灵运诗作的对偶,又比一般的对偶严谨,故有此文,以求正于方家。

三、其它古诗中的对偶句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满招损谦受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六合

4、(1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7、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8、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是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自成对偶。如(4)中“晓风”“残月”互对;(5)中“野水”“田水”互对,“晴鸠”“雨鸠”互对,而上下联又遥相成对,十分工稳。隔句对又称扇面对、扇对,是两联诗句中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对第四句。即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如(6)中“昔年”和对句的“松折”不能对仗,而是和隔句的“今日”形成对仗。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上三例中“惊急”为同纽双声,“参错”为同位双声;“想象”为同位双声,“缅邈”为同纽双声;“回合”为同纽双声,“崩奔”为同纽双声。

11、(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3、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14、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15、(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16、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7、戴叔伦写的且诗中有对偶的句子的古诗:除夜宿石头驿作者: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山行作者:戴叔伦山行分曙色,一路见人稀。野鸟啼还歇,林花堕不飞。云迷栖鹤寺,水涩钓鱼矶。回首天将暝,逢僧话未归。

18、由于汉民族语言具有便于作成对偶的特性,所以上溯周秦典籍,下逮近代歌谣,乃至口头戏谑,常是采取这种排偶形式。这一形式是素来就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把对偶形式由偶然产生发展成为有意识的大量创作,这是魏晋以来逐渐讲究声律的结果。经典对偶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宋汪洙《神童诗》

19、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20、先看谢灵运对偶中的双声叠韵相对:

四、其他古诗的对偶句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较之律句的平仄要“二四异声”,那么“潜虬媚幽姿”“薄霄愧云浮”“进德智所拙”“初景革绪风”“池塘生春草”诸句,显然达不到律句的要求;但是“飞鸿响远音”“新阳改故阴”“萋萋感楚吟”“离群难处心”诸句,又是“轻重悉异”!

3、《登池上楼》这首诗凡22句,其中有18句是对偶的句子,难得的是,就是不易开篇的首联“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和不易收合的尾联“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也全是对偶。即便是不甚对偶的“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中“节候”和“窥临”,今天看来也是并列词组相对。“索居易,离群难处心”中的“索居”和“离群”,今天看来也是动宾词组相对。“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中,有后来要求的“形体”相对和并列词组相对。“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有叠字相对和专用地名相对。这些,应该说是作者有意为之。

4、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如(1)句。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如(2)句中“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3)中以分号为界的前三句与后三句相对。

5、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6、不是。对偶也叫对仗,古体诗如乐府诗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中只有律诗讲用对偶,而且是只要求颔联和颈联对偶,首联和尾联则不要求。

7、投稿邮箱:483019410@qq.com

8、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9、(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10、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登江中孤屿》)

11、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3、每周试玉(238)|嘉宾(孙临清李金生独孤食肉兽梦烟菲)

14、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15、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16、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7、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宿府》)

18、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9、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一般是通用的。不过在做诗词阅读的时候,问句子的修辞手法,一般不会是“对仗/对偶”的,因为这样没有多大意义。)

20、心潮逐浪高。流水心不竞。水,至清,至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刘禹锡《叹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钟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兰。好评哦

五、对偶句的诗句有哪些

1、笔者不敏,学习先贤,也在律诗创作中,注意双声叠韵的相对。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全诗16句,12句对偶。《登江中孤屿》全诗14句,10句对偶。《游南亭》全诗18句,10句对偶。《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全诗22句,12句对偶。《七里濑》全诗16句,10句对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全诗22句,16句对偶。由此可见,在山水诗中追求对偶,是谢灵运自觉的行为。

4、■□联想,具体来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

5、(8)天空中随风飘浮的一抹白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串对

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7、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8、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9、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解释:吃它的话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它却又未免可惜。(这是字典上的答案,偶认为那是本意,其引申意应为某种利益太小,争取的话没有多大意思,放弃掉又觉得可惜。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为。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1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3、对偶句的产生、发展、到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对仗,不但为律诗提供了格律上的重要内容,也为对联的单独出现以致形成的艺术体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5、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16、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17、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18、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19、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20、综上所述,对联起源于诗歌,成熟于唐代律诗,唐以后才出现单独使用的对联。唐以前或许有单独存在的对联,但不成熟,只是偶然为之,谈不上广泛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带有对偶句的古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