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琴音的诗词【100句简单文案】

一、古人形容琴声悠扬的诗词

1、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2、古人恭喜高升的诗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平步青云会有时,一展宏图终有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4、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5、(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6、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7、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8、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9、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0、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

11、阅读王·专注小学阅读5年

12、我们知道。比喻常见的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常见的格式有“甲像乙”或“甲是乙”等,但是,作为一种修辞格,它在古典诗词中与在一般散文中的存在形式并不完全相同,以至于构成了读者读懂古典诗词的一大障碍。那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比喻都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呢?

1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履道春居》

14、音乐特点:悲苦、清冷高亢

1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7、顶喻,即顶真式比喻。它是由抽象描述和形象设喻两部分构成的着力揭示事物性质、状态和特征的比喻类型。其焊接点是描述部分的中心谓词。它既是描述句的终止点,又是比喻句的起始点,形成前后咬接、首尾蝉联的鲜明的喻式特征。如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后句两个比喻的“焊接点”是“家”;赵嘏《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后句两个比喻的“焊接点”是“水”。

18、是法律的代名词。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彭祖

19、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0、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唐代:牛殳《琵琶行》

二、形容琴音的诗词

1、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3、68群文阅读《诗经》中英雄——戍边战士形象

4、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5、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竹里馆》

7、出自:清·魏秀仁《花月痕》。

8、暗喻又称隐喻,和明喻不同,它们当中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用“成、算、当、作、抵、随”之类的词语作为比喻词。准确地说,在暗喻中,本体和喻体不是“相似”的关系,而是“相合”的关系。

9、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10、《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唐代:李群玉

11、“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潇湘神》

12、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13、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互相设喻,即先用喻体比本体,再用本体比喻体,形式“A像B,B像A”这种形式。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如:“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南梁·范云《别诗》),“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荆北雪如梅”(唐·张说《幽州新岁作》),“雪似古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宋·苏轼《江神子》)等。

1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15、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6、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17、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18、"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19、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20、第二次:江船聆听琵琶曲。第二段的“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琴声悠扬的词语

1、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4、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5、所以屈受尘埃欺。七弦脆断虫丝朽,辨别不曾逢好手。

6、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7、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8、其实,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经过大量诗人的反复运用,很多事物和景物,具有特定的表情达意的果,理解和掌握这些意象,对理解和鉴赏古诗词大有助益。

9、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明喻的诗词很多,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浣溪纱》),“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岑参《暮秋山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等。

10、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11、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2、175郝玲君:杜甫这样写景群文阅读

13、音乐特点:高昂雄壮、清脆流畅、轻柔低沉

14、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15、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16、琴声若似琵琶声,卖与时人应已久。玉徽冷落无光彩,

17、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8、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

19、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20、"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四、描写悠扬琴声的诗词

1、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2、(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4、(翻译)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6、有的干脆整首诗通篇都用借喻。如明代于谦《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石灰吟》:“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煤炭》用煤炭作比,表达为了苍生的饱暖而不辞辛劳的精神;《石灰吟》更是以石灰作比,表白自己为了清白操守而不惜粉身碎骨的品格。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8、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9、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10、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全部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1、王维《酬张少府》

12、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13、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14、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15、绿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清声不与众乐杂,

16、 王维《竹里馆》

17、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8、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五、描写琴声的古诗词

1、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2、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三尺

3、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4、译文:司马相如年老体衰时,依然像当初一样爱恋卓文君,二人的感情丝毫没有减弱。司马相如家中贫寒,生活窘迫,于是他们便开酒舍维持生计。我在琴台之上徘徊,远望碧空白云。心中欣羡万分!

5、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6、(翻译)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7、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8、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9、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0、蜀僧(sēng)抱绿绮(qǐ),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hè)松。

11、想象、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12、写作手法:衬托(吴丝蜀桐)、侧面烘托(空白凝云)、用典、倒叙(琴、声、人、时、地)、正面描写、拟人、夸张、双关

13、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14、白话文释义: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15、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16、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

17、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18、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1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相思怨》

20、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形容琴音的诗词【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