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霍去病封狼居胥诗词
1、而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放心地扶植霍去病的势力,是因为霍去病的性格。史书中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且不热衷于政治活动,因此他的周围不可能形成一个利益群体,也就对汉武帝构不成政治上的威胁。霍去病虽然与卫青家族有亲缘,但是他不能代表卫氏集团的利益。相反,他的异军突起,还会威胁到卫青的地位,卫氏集团的既得利益者们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他们自然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同时也是为了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
2、封狼居胥与西汉的哪位大将相关?
3、结束语后一次“封狼居胥”
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大将何尝不知险,忠魂报国古今刊!
7、和亲惯例风吹去,公主解忧绽笑颜。
8、西征破敌开丝路,御北安邦著冠篇。
9、封狼居胥,汉语成语,简称封狼,多用于比喻建立显赫战功。典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霍去病)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10、关于霍去病的死因,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仅有简单的描述,“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但对霍去病死后的葬礼描述得十分详细,从送葬队伍的出身来历到他们的衣着打扮,再到墓的形状,甚至连谥号的意义都做了解释,却只字不提霍去病的死因。司马迁这种不厌其烦描述霍去病葬礼而漏掉关键主因的避重就轻的手法,不得不让后人重新审视霍去病的死亡的真正原因。
11、A.霍去病B.卫青C.窦宪
12、霍去病是死于无法抗争甘愿放弃的人生悲剧。
13、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的辛弃疾登上了江苏镇江的北固亭,想起半生的不得志,想起年少时驰骋沙场的那个梦,面对无限江山,他一时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霍去病带领着身后一万名精兵悍将,飞速转战六天,先后荡平了匈奴人五个部落。拒绝归降的人,便用武力征服;选择归降的人,则对其进行安抚。随后,霍去病穿过匈奴人放牧的草场,继续向前征战了近五百公里,斩杀了匈奴折兰王与卢胡王两名头目,灭敌数近乎达到了万人。防不胜防的休屠王和浑邪王,只好带领着手下的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霍去病乘胜追击至河西走廊的西段敦煌,才收兵回朝。这是霍去病轻兵奇袭战术的大规模实验,结果大获全胜。年轻的将领霍去病,完全按照自己的战术理论,独自指挥一批精兵劲旅,打出了一场的游击战。
15、闻风魄散单于泣,追梦兵家忆战神。
16、此次漠北决战的西路军卫青部,斩杀匈奴5万余人,不仅击溃了匈奴军队中为精锐的单于主力,而且杀了伊稚斜单于。也是在此战中,老将李广迷路延误军机自杀。经此一役,匈奴被汉军在漠南彻底重创,匈奴单于选择远逃漠北,漠南也再无王庭。可以说霍去病和卫青发起对匈奴进攻战,一举打败匈奴,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后来唐朝大诗人王维为表示敬仰之情便写下佳句赞美:“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7、从某种意义上,霍去病可以说是闪电战的创造者,匈奴人对其敬畏之极,称其为“苍狼”,他们在被驱赶出华夏大地之时,也将霍去病的名字传播到欧洲。中国有众多的军事家,然而在英国人编写的《世界军事家》里边,仅有两人入选,霍去病便是其中之一。霍去病长途奔袭利用骑兵机动性的闪电战(这一点后来被希特勒发挥到了),大迂回大穿插(这一点被发挥到了),都对后世的战法起到了大的影响。从此以后,霍去病的战神地位就再也无法撼动。
18、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19、此战,彻底打垮了左贤王战略集团,是继消灭右贤王战略集团和同期卫青打垮单于战略集团的又一决定性的胜利。汉军乘胜追至狼居胥山,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20、每读少年英雄,常使人热血沸腾,心驰神往。霍去病无疑是中国历史上震撼的少年传说,他初上战场就缔造神话;河西受降,创造了侯威慑万人的传奇;北逐匈奴封狼居胥的故事,更成为后世人的梦想。但可惜,一代天骄,英年早逝。
二、有关封狼居胥的诗
1、霍去病又挟胜利之威,追杀匈奴人中素有威望的籍若侯。一日两战,杀敌竟有两千零二十八人。逼退单于伊稚斜。武帝论功行赏,封“侯”。北击匈奴、边关望月祁连山之战绵延峭拔的祁连山正值夏日,白雪皑皑,一副直指苍穹之势。世代以来,匈奴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汉家军队会踏足祁连山。历来都是他们在汉境烧杀抢掠,而此时,攻守之势异也。
2、狼居胥代表狼居胥山,汉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出兵漠北攻打匈奴,因此,封狼居胥也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封狼居胥比喻建立显赫功绩,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后,积土为坛于狼居胥山,祭天以告成功。“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功绩,同时也是对自不量力者大的讽刺。
3、规定:投稿邮箱文件主题上写:是否参赛,投哪个平台,投稿的题目,署名,体裁,字数。字号:小不要粗黑。诗词题目用书名号。段之间空一行。文责自负,投稿后,不能再修改。
4、虽然柏杨曾经说:“伊藤博文先生曾有诗曰: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该美人膝不是他太太的膝,而是艺伎小姐的膝。”但是如果按照柏杨的说法,伊藤博文显然是化用了这两句,而不是原作者。
5、投稿指南——从7月1号起,《大连文学》搞小说,散文,诗歌,故事大赛,300到1500字。《当代文学在线》音频平台,美文1500字以下。《大东北文学》和《辽宁文学》发3000字以下的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曲艺等各种名家,新锐,作者的佳品。
6、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
7、陶渊明当年“归去来兮”、“种豆南山下”时,恰好是东晋灭亡,刘裕建立宋朝的时候,这是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第一个政权。辛词上阕有:”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这个有点卖萌的名字“寄奴”,就是宋皇帝刘裕。
8、这个婴儿就是曾荣获古代武将梦寐以求的高荣耀——封狼居胥的英雄少年霍去病!
9、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
10、年少成名的霍去病,史书却颇有争论。来源/《霍去病》海报
11、作为汉武帝朝杰出的军事将领,卫青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重情重义,众人都乐于听命于他。那么汉武帝为何要借助扶植霍去病来打压卫青呢?因为卫青身居高位,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妻子是长公主,这些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尽管卫青本人一直谨小慎微,但是其集团的势力实在庞大。所以汉武帝必须想办法来抑制卫氏集团的势力,这个办法就是尊霍抑卫。
12、今后,匈奴再也无力与汉王朝对抗,霍去病的使命也就此完结,他回到长安,长安还是年少时的长安,繁华如烟,眼前只有“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13、铁骑猛封狼居胥, 金戈狂扫焉支山。
14、威名显赫镇江湖,为国分忧大丈夫。
15、播音团队——小屋叶知秋付美英张斌贺东军郑涵予暖小阳施晶哲王永红秦青走天涯一鸣颜语
16、这种说法高估了卫家的势力,低估了汉武帝对朝堂的控制力,理由如下:
17、B是甩开大军几百里,不是追击敌人大军几百里;也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杀俘敌人。
1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19、率八百骑兵击匈奴,凯旋归封“侯”
20、《当代文学在线》“新时代”文学大赛组委会
三、封狼居胥古诗
1、挂帅挥师收汉地,开疆拓土卷胡天。
2、霍去病率领部队作战。来源/《霍去病》截图
3、26年后,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灭国。南宋终于趁火打劫,收复了一部分失地。不过元朝渐渐羽翼丰满以后,于1279年灭宋。辛弃疾的惊人预言在100年以后终于实现了。
4、寂烈侯老师点评:看这首,猛一看真的以为霍去病是死在战场上,然后尸体被人运回长安的。问:这写的是霍去病吗?“少年自古多奇志,豪杰从来数劫难”,上半句还能联想到霍去病,下半句跟霍去病有啥关系?
5、但就是这样一首中学生必读、必背的作品,登上《中国诗词大会》时,却难住了不少人,这多少让人有点儿意外了。这道题是这样的:
6、自此,霍去病不再以皇帝侍中的身份名冠京华,人们所念所想,是大漠之上那一个全新的他——一位年轻的铁血将军,更多的是男儿血性,充血的双眸隼视西北,手中的利剑直指匈奴。
7、写霍去病成就的诗词有辛弃疾的《永遇乐北固亭怀古》里,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中封狼居胥就是写霍去病成就的。
8、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出生在了平阳公主的家中,然而他的母亲却只是公主家中的一个仆人,父亲则是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卑微官员。
9、马踏匈奴猛少年,奔袭千里过居延。
10、霍去病所部精锐骑兵如何练成的
11、今日西疆谁勒马,长安城外茂陵风。
12、一天汉武帝在爱将卫青的伴随下,来到了训练营观看帝国将士们的日常训练!结果正好碰见了自己的这位外甥霍去病在训练士兵。汉武帝刘彻看到了霍去病的矫健身手,更是对他疼爱不已。他建议霍去病好好钻研下古代的兵法,未来像卫青一样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大将。然而,霍去病却对刘彻辩解道:“打仗是要随机应变的,不能把死学古人的兵法,理论不应该重于实践。”霍去病的言语条理以及其思维敏锐,让刘彻觉得他少年老成,是个做将领的好苗子。霍去病的一战封侯!此时的刘彻自张骞出使西域归来之后,便想要迫不及待的打通河西走廊这一通往西域的大门,再加上每年来自匈奴边境的骚扰与掠夺,汉武帝刘彻早已对匈奴人恨之入骨。
13、长安是霍去病一生初起步的地方,这里有他“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心壮志,汉武帝对他只有器重,再无其他,这个二十多岁的生命,成为了整个的精神所在。将星悲陨灭,后世传神话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得汉武帝赏识,官至大司马,同他的舅父卫青同位,骠骑将军的官位与俸禄也与大将军之位相等,仅凭军功,世间再无人能及霍去病。
14、戍边御敌国无忧,艺压匈奴定九州。
15、天子明堂论功首,初临战阵霍嫖姚!
16、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的生父霍仲孺,河东郡平阳县人,当过平阳县小吏,因事常到平阳侯家,与其家侍婢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后来霍仲孺还家娶妻,生子霍光,遂与卫少儿断绝往来。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虽然霍去病父亲身份不敢公开,但是他的舅舅是名将卫青。姨妈是卫子夫,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说,霍去病不但是卫青的外甥,也是汉武帝的外甥。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在霍去病13岁的时候,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到卫皇后尊宠之时,卫少儿嫁与陈平曾孙詹事陈掌为妻。
17、君道归期未有期,凯歌频奏帝王旗。
18、边陲战事风声急,虎帐兵符剑气腾。
19、“顾方略如何耳,不至学古兵法。”
20、寂烈侯老师点评:首先,没按要求写作。其次,全诗没有霍去病的特点。
四、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意义
1、“济南二安”指的是谁?辛弃疾、李清照
2、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3、(2)我曾经责备大将军卫青极尊贵,而全国的贤士大夫却不称赞他。(共5分。大意1分,“尝、责、尊重、称”各1分)
4、他是千古英将,因为他的骁勇善战,因为他的杀伐决断,匈奴对他闻风丧胆。他用他24岁年轻的生命托举起汉朝至上的荣耀,他让匈奴从此退出中原舞台,远走大漠。“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5、霍去病是一个重情的人,漠北之战后,由于汉武帝刻意地尊霍抑卫,卫氏集团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对霍去病也疏远了许多,这让霍去病感觉到了亲情的缺失。他急于同卫家搞好关系,此时有人暗中挑拨他就不计后果在朝堂上挑头请立三皇子为王,从而铸下大错。皇帝忌讳的就是,武将干预皇帝家事,霍去病作为汉武帝亲自培养出来的,他却公然带头站在太子一边,给汉武帝带来的震怒可想而知。霍去病在事后必然后发现自己已经酿成大错,更加自暴自弃只求一死。
6、京口位于现在的哪里?
7、由于个人出身和经历,霍去病存在着一些先天缺陷:寡言,心高气傲。这样性格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朋友的,他的手下又大多是匈奴降将,跟着他只是为了功名利禄,不可能有什么感情。而漠北大战之后,卫氏集团跟霍去病的矛盾也激化了,几乎没有亲情可言。这样一个缺乏情感、孤独的人,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这一点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诱导之下,霍去病很有可能会走向极端,甚至是选择自杀。而且从霍去病死后,汉武帝虽然悲痛,但并没有迁怒于旁人的态度来看,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8、“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呢?..........
9、汉武帝望着身边的少年,叮嘱他务必熟习古代兵法,意在帮助他提高指挥水平,可霍去病却坦然回答:
10、瀚海阑干暮柳斜,长安冷月咽秋笳。
11、流星白羽黄金甲,盖世将军破贺兰。
12、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此战为汉朝进击 匈奴远的一次。
13、作者按: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战神。在短暂的24年人生中,创造了居功至伟的功绩。他打出了汉人强的气势: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后的汉朝能够“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霍去病功不可没。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更因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充满了为国舍家的耿耿忠心和豪迈慷慨的英雄气概。这震撼人心的8个字,也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直到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仍能让人热血沸腾。然而霍去病英年早逝,由于史书记载的缺失,他的死因成为千古之谜,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篇带你穿越大汉,回味霍去病短暂但充满了传奇、酣畅淋漓的骠悍人生。
14、河西一战声威远,封候千古夸。
15、匈奴残旅逃宵遁,西汉全师勒马停。
16、七绝十首汉骠骑将军霍去病
17、环刀硬弩斩折兰,浑邪休屠力不敌!
18、匈奴克将候,一战歼招十万头。
19、月照河西人鬼哭,角吹漠北雪云烧。
20、您的赞赏是好内容的原料
五、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1、霍去病在这里暂歇,率部进行了日后流传青史的祭天地典礼——于狼居胥山祭天封礼,于姑衍山祭地禅礼,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言“封狼居胥,说的正是此一节
2、此战后,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一清,于是“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格局就此奠定成型,成为了汉室抗击匈奴以来的顶峰,匈奴再也无法对汉朝带来多少威胁,而汉室几百年来,迫于匈奴的压力,被动纳贡、和亲等的屈辱,也一并消失在了大漠的缕缕烟沙之中,
3、只是霍去病射杀李敢的地点是在甘泉宫,甚至可以说是当着汉武帝的面,他为什么偏偏挑中这么一个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地点?所以完全可以排除蓄意谋杀的可能性,而应该是突发事件,有人故意将此事泄露给霍去病,以霍去病雷厉风行的性子和对卫青复杂的情感,当然会立刻取了李敢的性命,而不顾忌是在什么地方。
4、冲关破阵通西域,斩将杀卒向北边。
5、寂烈侯老师点评:仍然不按要求写作,看不出来写的具体是霍去病的哪一战。好在三句点了“迂回”二字,还是令我看出了一点霍去病的作战风格。
6、为了诱惑敌人,老将公孙敖率军从前面进攻匈奴,以起到分散匈奴注意的作用,而霍去病则负责绕道突袭匈奴后方。于此同时,刘彻还领博望侯张骞与郎中令李广,分别率领一路兵马切断匈奴援军的路线。若是此计划能顺利执行,霍去病与公孙敖便能在河西走廊成功会师,以此形成东西夹击的局势,进而彻底铲平休屠王与浑邪王的部落。
7、河西之战胜利后,霍去病带领的军队接手了这片匈奴人饲养战马的肥沃草原山丹。至此,汉朝也便拥有了理想的战马繁育地。高原肥沃草原上孕育出的战马,要远远优于中原地带所培育出的战马,而落败的匈奴人只能拱手让出这片辽阔草原,落魄而逃。
8、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作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9、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10、这是封狼居胥的第三层含义,结果真得如辛弃疾所说,”赢得仓皇北顾”。
11、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12、萧瑟边关今又是,谁人不忆侯?
13、匈奴犯境起狼烟,扫虏屡凯旋。
14、首先,这孩子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居然当众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今后不知道他要干啥,谋朝篡位的事情也许做得出来;
15、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知识学酷~
16、由强军联想到霍去病,不是不可以。但在霍去病的一生中,如何强军不是他身上的标签,而且霍去病如何治军,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鉴于以上两点,这首诗很难让人产生代入感。此外,二句“惊石”,四句“青承”皆有造词嫌疑,起码在百度上查不到相关词汇。
17、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元狩五年三月,李广从弟、丞相李蔡因侵占阳陵(汉景帝陵)土地下狱,畏罪自杀。李蔡为什么要冒天大的风险去侵夺先皇的墓地?要知道那可是死罪。不久,李蔡被告发,皇帝派人去查,但还没有等到查出结果,李蔡就自杀了。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发生了霍去病射杀李敢之事,从此,李家势力被连根拔去。
18、古诗词创作群顾问:石海天主编:张益福副主编:乌苏里
19、小小说创作群顾问:云帆,萧朗,任瑞娟主编:贺爱诚副主编:蒋国峰李民保杨汉林编委:王本智刘荣臣
20、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之前,汉匈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今天的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比如高阙、代、定襄、右北平、马邑等地方,尤其是定襄,是前期汉匈战争的主战场。也就是说,即便你在河北、山西把匈奴打的再惨,但他们可以从西域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和战马,终还是没多大用。这也是为什么匈奴屡打不绝的关键所在。想要真正消除匈奴之患,必须取河西、控西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有关封狼居胥的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