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本义精辟139条

孝的含义

1、孝字的含义

(1)、还有的人说,给父母吃好、喝好、住好甚至多给一些钱就是孝顺。但这只是孝顺一个很小的方面。有哪个父母会贪图自己子女的钱财。“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所以孝不孝,与贫富并无多大关系。而他们想要的其实就像那首歌唱的《常回家看看》一样。

(2)、祖先崇拜、祭祀等等,都是家庭宗族孝文化的延伸。

(3)、对于普通人来说,我认为“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践行。

(4)、把孟子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不孝的,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原话中并没有说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5)、我们应该尊重父母,与父母平等的交流,和谐相处,让家庭关系走向和谐。做到了这些,已经尽到了今日之孝,不必再度升华。否则,坚持保守,逆行复古,将与时代格格不入。

(6)、我的一位好朋友,母亲得了重病。她对母亲孝顺,尽心尽力地照料,千方百计为母亲找医生、买药,一心希望母亲能好起来。但是治了很久,母亲的病却越来越重。其实她母亲对生死看得挺开的,但我这位朋友舍不得母亲,不愿意接受“即使骨肉至亲,也终有离散的一天”,因此很焦虑。

(7)、“承志”是指子承父志。古人主张对父母正确合理的意愿与事业,应该支持和继承,这是很重要的孝行。《伪孔传》云:“继先祖之志为孝。”《礼记•中庸》中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这里的“志”和“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先人的遗愿、事功和经验。所谓“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儒家的人生观主张人生在世要积极入世,对社会作出贡献。

(8)、中秋节后,在市第二看守所,小超告诉我们“什么是孝?”

(9)、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才知道:自己距离孝字,还很远。

(10)、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11)、上品的孝是引导父母建立正确的信仰,不但此生可以安乐,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就是莲池大师所说的“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12)、当我们受到批评时,要虚心接受,辩证的看待批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便是尊重。

(13)、其实“孝”无处不在,“孝”就在我们身边。何为“孝”?就是父母口渴时,递上一杯清香的热茶。在父母疲惫时,帮助他们放松放松。在父母饥饿时,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14)、真正的出家人慈悲弘法,努力修道,奉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不但生前不逃避对父母的赡养,善巧引导父母,亲近三宝身心安祥。死后报恩超度,令入善道。这才是究竟圆满的尽孝!

(15)、孔子对孝行的阐述归为三条: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

(16)、记得那天是6点15分起床。洗漱完就开始准备早餐。早餐做的是炒面。从柜里取出三块面,放在锅中的滚水里。再从冰箱里取出胡萝卜,红肠,鸡蛋。将昨夜泡好的木耳和蘑菇洗干净。再配上生姜,大蒜和葱。洗洗切切,翻炒着……后加上盐,生抽,胡椒粉。大功告成。

(17)、世间亲情是建立在贪着之上,是有粘性的。这种粘性又会加深贪着,使人们对此产生依赖。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即使骨肉至亲,也终有离散的一天。贪着越深,依赖越深,由此带来的伤害就会越大。

(18)、养亲是子女对父母的基本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报恩意识,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

(19)、有时候,因为人生的阅历和境界不同,父母说话或者行事可能会让我们觉得不太合适。我们不能因此而瞧不起父母。觉得父母没读什么书,没什么文化,无法沟通,而失去恭敬之心。

(20)、之前和一位老太太聊天,老人家70多岁了,是广州本地人,三位女儿都已成家立业。老人家感叹说,女儿不理解她,沟通不了。有一次大女儿回来,觉得妈妈很奇怪,大热天不开空调。于是好心劝妈妈:空调电费也要不了几个钱,不要那么节省,电费由她做女儿的来出。老太太叹息到:我不是省那些电费,而是我听了收音机里的养生讲座,吹空调对身体不好。但是跟孩子们说不通,她们总是觉得我是为了省电费。

2、孝的本义

(1)、因此,我们与父母长辈的关系是以自由平等协商,而非服从是平等前提下的自由交流,而不是“无改于父之志”。是经济上的互助互补,而不是强制赡养。是尊老爱幼的和谐关系,而不是“长幼有序”的有差别等级。

(2)、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诱惑,很多人认为钱才是一切,我的心也摇摆过。现在懂得要好好学习一门手艺,做好一份工作。工作之余,也抽时间学习智慧文化。我敬重出家人的品质,给予父母亲人更究竟的爱。

(3)、古时候,晚辈辱骂长辈,会被当地自订的宗法所判,儿女打父母则是会被官方的律法判罪,罪可致死。又如父母丧亡,儿女需为其守丧三年,为官者则需褪去官服,守丧之后再复职。如此种种,不再多说,但这无一不表明了孝字在古时候的中国多重要。

(4)、由此可见,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一个人真正做到了爱父母,爱家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他就有了孝心,有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那么他也一定是个忠诚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孝子。而我们作为一名武警战士,就必须做一名有“大孝”的儿子。

(5)、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孝。

(6)、孔子立刻回答道:“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的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的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7)、弟子规中有一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意思是父母有过错,要及时地规劝他们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声音要温柔。如果你的劝说父母听不进去,那就等他们高兴再说;哪怕是后要哭叫着予以规劝,甚至于挨打,也不能有怨言。

(8)、父母的恩德深重如山,取尽人世间奢华的物质享用来孝养双亲,也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只有双亲脱离了生死烦恼,做为儿女的孝道才算圆满完成。超尘出世的大事因缘,仅凭凡夫自力的浅知陋见怎能做到?

(9)、至于祭祀祖先,祭享之礼,“其事似近于迷信,然尊祖敬宗实为报本追远之正务”。

(10)、既然钱物已经给了父母,就由着他们自由支配,这种“顺”也就是你的“孝”。

(11)、白话版《说文解字》: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

(12)、现在很多人以为对父母生前的照料,是好的尽孝方式。他们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以为逢年过节给父母点钱就算是尽孝。他们不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特别是老人对于老弱将死的无力感。而有的人生前不关心父母,死后却“花样祭奠”大做形式。

(13)、孝,简单点理解就是父母老了,我们要赡养他们,关心他们。但说实话,孝并不只是体现在赡养上面,赡养可以说是基本的孝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老人在需求上面也不仅仅是吃饱穿足,还有精神上面的追求,所以从孝道出发,我们不止是要赡养父母,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关切,在条件允许内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换言之,精神上的满足要比物资上更重要。

(14)、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5)、我认为,父母的这些习惯,已经形成多年,即使子女不断地提醒或强迫,也不一定能改变。

(16)、将炒面盛在盘中,放在餐桌上。看看时钟,快七点了。老妈和女儿也陆续忙完。和女儿读完弟子规,感恩词,我转身面向已经坐在餐桌前的老妈。“今天是我的39岁生日”,我端身面向老妈说道。然后向着老妈行了三个90度的鞠躬礼。“感谢39年前的今天,老妈生下了我….”不知道为何,说出这短短的一句话,竟然喉咙哽咽…….我不敢看向老妈。

(17)、有些儿女虽然跟父母住在一起,一天也跟父母说不上三句话,这让父母有被忽视了的感觉。

(18)、据说,子女要么是来报恩的,要么是来报仇的。我希望自己是来报恩的,能够对父母尽到孝道。有人说,孝有三个层次。

(19)、《孝经》开篇即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天地之间人为贵,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而珍惜生命,是行孝尽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

(20)、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3、孝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1)、给父母钱物的子女,是想父母过得幸福快乐。而父母把这些钱物花在他们认为该花的地方,他们才会快乐。

(2)、中品的孝是为人清白,事业有成,光宗耀祖。事业上我没有多大成就,但一直记得妈妈告诉我:“不要让人说你没家教。”因此我工作向来认认真真,积极向上,生活中与人为善,希望能以自己的言行令父母欢喜。

(3)、孟子说过不孝有无后为大。然而孟子并没有说出其他二不孝具体是指什么。后来汉代人赵岐指出:“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种不孝就是一味的顺从父母的话,陷父母于不义。

(4)、其次,“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和好亲近,互助互爱,没有冲突和纷争,父母心里自然就高兴,父母高兴,孝道自然就在其中了。无论是电视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有这样的场景上演:父母亲过逝了,兄弟姐妹为财物闹得不可开交。那是多伤已逝父母亲的心呀。

(5)、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孝经由儒家推广也被人们认可,古代统治者还建立了一套以孝为主体的律法。

(6)、我过去以为亲情就是爱,其实如果没有智慧,这样的爱会给彼此间都带来伤害。我要用智慧文化中的无常观,去看待亲情和世间的一切,珍惜感恩,但又不贪着依赖。

(7)、今日的社会在大生产的经济形式下,家族、地缘局部联系日益淡化、松弛。而社会的整体联系逐步加强。我们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解已经不是由亲到疏的梯级推广转向兼顾全社会的博爱。

(8)、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9)、给父母钱物的子女,原本是想让父母用这些钱物来享受的。父母的这种做法,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孝心被父母“出卖”了,因此埋怨甚至责备父母。

(10)、阳光社工帮助小超认识孝的核心含义,就是善待父母。做子女的要尽心尽力的瞻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无论走多远,无论有多忙,无论挣了多少钱,都别忘了,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会了我们说话和走路,含辛茹苦抚育我们长大。我们一直是父母的宝贝,是父母的牵挂,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11)、小超说:“中秋节在高墙里,我吃着月饼,心里也在想,此刻家乡的父母有在吃月饼吗?这个节日我永远难忘,虽然有看守所领导关怀,管教民警的关心,室友们的陪伴,远离城市的喧嚣,思考反省自己的过往,但心里很想念家人,回忆着跟家人一起的时光,后悔的泪水往下流......”

(12)、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与当时的政治利用也不无关系。所以现代社会看待孝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

(13)、从群经之首《易经》来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顺则有不顺。孔子是精通《易经》的,所以当他的弟子曾参问他顺从父母就是孝顺吗?他会和吃惊连说了两个是何言与!至于什么时候该顺,什么时候又不该顺,则可以借助孔子孟子的观点。

(14)、还有些人在大城市生活了些年,滋涨了一些骄奢之气,以貌取人。就慢慢看不起老父母那身“土掉渣”的衣着,和勤俭节约的行事风格。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15)、初品的孝顺是物质上奉养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我参加工作后,经济上独立了,就开始每月给父母生活费。金额虽不大,却是我的一份孝心。

(16)、有人误以为这是孟子说的话,并且大骂孟子泯灭人性,说孟子没人情。实质上是汉代人赵歧的个人理解。而孟子为赵歧无端地背上了黑锅。

(17)、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18)、养父母之身:给父母钱财、给父母衣食,让父母能够衣食无忧,这叫孝父母之身,也是初等级、为人子女基本的小孝。

(19)、还有些父母,喜欢把条件好的子女给的钱物,节省下来,倒贴给条件不好的子女或亲戚。

(20)、”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主主义》一文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

4、孝的含义100字

(1)、不敬,何以别乎?”现在说孝,往往指子女赡养父母、晚辈赡养长辈,其实,尊敬先于赡养。

(2)、(1)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

(3)、反之,如果你的所作所为,让人们谈到你的时候,夸你父母“教子有方”、“有福气”,父母能“以你为荣”、“以你为贵”,则为“大孝”。

(4)、父母的这些习惯,如果不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健康,做子女的不妨顺着他们。这也是一种“孝”。

(5)、作为子女,不管跟父母有没有住在一起,如果能定期的跟父母聊聊天,打打电话,发发视频,这就是父母开心的时刻。

(6)、首先,为人子女要生活自立,家庭和睦,修身行道,不要违犯刑律,不行不义之事,不做冐险危害生命之事,以免父母为其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父母心境安宁、平静,从而达到以静养心的目的。

(7)、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8)、(jìnxiào)(对父母和长辈)努力履行孝道。

(9)、儒家的孝在中华文化思想中占有巨大的作用,为维持社会安定、社会秩序作了巨大贡献。

(10)、感谢我的母亲,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什么是勤劳俭朴,持家有度,宽厚善良。

(11)、我一直自诩还算是个孝顺的子女。读书时勤奋努力,不让父母为我操心。参加工作了,独自在外闯荡,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也没让父母操心。参加工作之后,给爹妈买衣服,给他们买糕点寄回家,偶尔带他们外出旅游,偶尔陪他们拉拉家常。这就是之前我对孝的理解和认识。

(12)、敬养父母与谏诤都是“事生”的内容,孝的完成还有“事死”的内容,曾子将其归结为慎终追远。慎终是父母死亡的丧葬作为,追远是父母死后的祭祀仪礼。孔子认为“事死”有两个方面:一个葬之以礼,一个祭之以礼。孔子把“祭祀”作为治理国家的大事之认为祭祀的核心是要“祭思敬”。

(13)、这种“大孝”,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我认为,起码要做到,不因为自己,让父母低三下四去求人;不因为自己,让父母背负骂名;因为自己,能让父母拥有原本的尊严,这就是“大孝”了。

(14)、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有三件事情要特别谨慎。第一件事是“少者戒之在色”,“壮者戒之在斗”,年轻力壮,很容易跟人家竞争起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在肢体上产生一种敌对状况。后一条是“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说白一点,就是贪。贪这个、贪那个,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你看老人有时候愁眉苦脸,“我儿子赚的钱没人家多”,“这个孙子读书怎么又不如人”,“怎么吃得这么瘦?”都在攀比这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引导他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

(15)、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冒昧的问您下,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

(16)、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习惯。在有些子女看来,父母的一些习惯不科学、不合时宜。因此,很多子女总想着去改变他们,甚至责备他们。

(17)、学习佛法智慧,让我从彼此的束缚关系中超越出来,将有黏性的贪恋转化为法缘,再升华为大爱。邀您与我一起学习大爱的智慧,一起来精读《你也可以这样活着》之“佛教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18)、内涵: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善之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同时,孝也是一个人的立根之本。

(19)、对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同时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就不顺。

(20)、“孝”同时也是立人之本。一个人如果连他的父母都不爱,那么可以说很大程度这个人是会被看不起的。

5、孝的含义作文

(1)、这种愿意花时间跟父母交流,也是一种“孝”。

(2)、人这一生,有很多转折点。回顾大学毕业后的这十七年,对我来说,重要的转折点是二次学习:一次是2011年学习的教练技术,它让我开始学习认识自己和爱自己。另一次就是2017年5月23日开始为期五天的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它让我开始学习如何做人。

(3)、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在儒家孝道中,有“不孝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民间对“光宗耀祖”的想法更是久远。那么,佛教思想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呢?

(4)、说来惭愧,我的人生已经过了39个生日,却是第一次在生日这天如此郑重地向妈妈行礼,郑重地说出这些感谢的话……..

(5)、可见赵歧把”无后为大“曲解成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为第三种不孝。于是开始了二千多年的误传。

(6)、孝字有河图之象,天一地二之说,天属阳地属阴,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也就是说天和地是万物生长和繁育的父体和母体,这一阳一阴是相对的,合一的,又近在咫尺,不可分割。

(7)、感谢我的父亲,用身体力行告诉我:父爱润物细无声,说得多不如做得多。

(8)、“孝”就是顺,“孝”的本质就是顺,顺就是顺从,顺从就是听话,而听话正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孝”,孝道、孝敬、孝顺都是一个意思。

(9)、在古书中有“孝鸟”一词。难道小鸟也会孝敬老鸟吗?据说乌鸦能够反哺,小乌鸦能独立生活之后,就觅食给老乌鸦吃,所以崔豹的《古今注·鸟兽》中说:“乌,一名孝鸟。”——左民安《细说汉字》

(10)、世人的报恩方式与佛教的报恩方式是两个角度。前者更多是物质方面,但物质终有限;后者更多是精神方面,出家人也会体贴入微地照顾父母。父母终有离开的那天,我要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离苦得乐,需要更多的慈悲和智慧。

(11)、再次,“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身体上有伤痛,父母会忧心。德行上有缺处,父母就会蒙羞。我想起2014年自己手术住院时,老爸和老妈都来到广州照顾我的饮食起居。虽然父母嘴上没说什么,但我知道:担心的就是我的父母亲呀。

(12)、我深深明白了,“贪”得越多,由此带来的伤害就会越大。因为不断地渴望,又得不到,内心就会产生极大的痛苦。世间一切其实都是无常变化的,即使骨肉至亲,也终有离散的一天。没有父母,我们就没有现在这一站的生命,也没有可以学习佛法智慧的机会。虽不能过分黏着,但要带着感恩的心,能彼此成为一家人,定是有很深的缘份。随着学习佛法时间越来越久,内心的心结也慢慢被彻底地打开了。现在,我与父母关系越来越好了,家庭也越来越和谐,也有了一家人一起吃饭的幸福画面。

(13)、“我出去之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无所事事,一定好好做人,不搞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不贪小便宜,更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了。会常回家看看,陪伴在父母身边,怀孝敬之心,行孝顺之举,弥补自己过去对父母的亏欠。”

(14)、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两个层面,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延伸,它表达了子孙对逝去长辈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传统孝观念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现存者,这是孝的高表现。

(15)、敬亲,不仅表现在态度上对父母长辈和悦,在行为上事之以礼,而且更为深层的是要顺从父母长辈的意志,唯命是从,所以常看到孝顺连用。“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顺就是要听从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志办事,凡事以父母的标准为标准。但如果认为,只要是长辈的,无论在一切情况下都是对的,并且要求子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显然是片面的。那么当父母长辈有过错时,子女应怎么办呢?儒家伦理给出了答案,即子女要委婉谏诤。孔子主张“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即委婉劝谏。

(16)、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在现实生活中,太难了。夫妻吵架离婚,年岁渐长却仍未成家立业,公司经营不善背负沉重的债务,赌博欠下高利贷……..这些都让我们的父母亲担忧呀!

(17)、每次谈到亲子关系的这个话题,都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泪点。曾经让我痛苦的,就是和父亲的关系。渴望父爱却得不到的伤痛,令我陷入怨恨之中。曾经我一直的抱怨,带着这份怨恨,度过了二十多年。为了解决与父亲的关系问题,我甚至开始寻求各种心灵课程、灵性课程,可是均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直至学习了智慧文化。

(18)、如果说这世上谁会把我的生日---这个普通的日子记得清楚,那一定是我的父母亲。

(19)、其实大可不必。在父母的心中,个别的儿女过得再好,只要有一个儿女过得不好,父母也不会真正的快乐。

(20)、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儒家学者赵歧所说的不孝的第一条,即不孝——“阿谀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而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说的对与错,都要全盘接受,不得反抗。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对人伦(人权)的压制。从现代的眼光看,儒家对孔子的修正、补充是一种进步。

(1)、孝字的上一横是开天辟地,是是天;下一横是厚德载物,是是地;一竖是擎天白玉柱,立在地的中央,一金龙从火红火红的地下盘上玉柱后腾空而起!见头不见尾。一瞥代表万物,人是万物之灵,下面是子,是子孙后代,示意子女是在天地和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孝的体现,男女结婚后要生儿育女,传承人类的延续,如果没有子,孝就不成了。

(2)、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老百姓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3)、父母年纪大了,跟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也就会越来越寂寞。

(4)、孝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一句话叫“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家和”其实就是“孝”的一种表现方式。小家和,则大家兴。“孝”有利于社会稳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5)、所谓“孝养父母之身”是指为父母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这是为孝基本的层面。

(6)、《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的回答是:“侍奉父母能做到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晚辈代为效劳;有酒菜,长辈先享用。难道仅仅是这样就可以算是尽孝了吗?” 此篇强调的是,在侍奉父母时,要注意仪容的和顺及愉悦。正所谓“相由心生”,因而想要做到这点,晚辈必须时常对父母怀有发自内心的敬意,这种由衷的情感,会使孝行更周到、更完满,从而使父母心情舒畅、愉悦,达到“孝养父母之心”的目的。

(7)、所以,惟有令他们生得安养,死入善道,才是为人儿女应尽的孝道。正如明代莲池大师所说:“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恩重如山,不论给予什么物质馈赠都无以为报,当他们究竟离苦得乐时,才是孝道的圆满成就。

(8)、文言版《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9)、当部署有困难时,细心询问,给予大的帮助,像指导员说的那句话一样:“带兵一阵子,为兵一辈子。”这便是关爱。

(10)、小超表示:来到第二看守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近在监室读《百孝篇》,耳边经常响起“孝顺父母如敬天,一个孝字全家安”的话语。以前在外面,也曾听到“孝顺”二字,当时觉得那是些空洞的话,但只有在看守所失去自由的今天,对这两个字的含义才有了深刻的理解。

(11)、古人云“不孝有三”,这里的“不孝”指的是“不侍亲、不事君、不立身行道”,这种传统理念上的“孝”,对一般的人来说,有点高、大、上。

(12)、”孝首要的含义是尊亲,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13)、所以,唯有令他们生得安养,死入善道,才是为人儿女应尽的孝道。所以,从佛教角度来说,出家非但不与孝道相违,而是更深层的孝,更长远的孝。

(14)、如果她能够接受现实,不再一味地贪恋亲情,其实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母亲正确地认识生命、面对生死上。将余生用于行善,这样不仅自己可以少些焦虑和烦恼,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母亲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15)、“如今想真诚地跟父母说一声:爸妈,我错了。如果当初能听你们的话,如果当初没有违法,如果当初......,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你们在付出,我这个做儿子的没有给你们回报,还惹出这么大的祸来。”

(16)、这个“孝”字也挺有意思。甲骨文①像长着长头发的老人。金文②的上部是面朝左长着长头发的驼背“老人”,“老人”之下有“子”(小孩),老人的手按着小孩的头,是小孩用头扶持老人行走,真是个“孝子”啊。小篆③也基本上同于金文,只是老人的手不像了。④是楷书的写法,完全失去了象形的意味。

(17)、如果你的所作所为,让你父母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让你的父母背上骂名,这就是“大不孝”。

(18)、(2)传宗接代。在西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19)、(xiàodào)〈名〉孝敬老人的品德;奉养父母的准则。

(20)、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1)、”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经》中,子曰 :“教民亲爱,莫大于孝”。

(2)、“孝”的本义是对老人“孝顺”,如许慎的《说文解字·老部》:“孝,善事父母者。”这就是说:善于侍奉父母就称为“孝”。

(3)、当我明白什么是究竟的孝道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成就这样的孝。我希望父母有生之年能够学习智慧文化,了解生命的意义。明白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并且能够学会止恶行善,为自己未来的生命种下善因。现在妈妈已经开始和我一起学习智慧文化,也学得欢喜!爸爸也通过学习对生命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疾病和死亡更加坦然。我也还要继续努力,尽上品的孝!

(4)、早在生日之前的几天,我突然收到一笔2000元的汇款。正在纳闷时,收到父亲的短信,上面写着:过生日,我和你妈的一点心意,祝生日快乐。

(5)、“孝”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这个字是上一代和下一代融合为一体,称为“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的。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人念念不忘想着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对父母、祖先有个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养父母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

(6)、“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我,在这里我过得很好,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前在外面就知道贪玩乱混,现在每天面对着失去自由的感觉,心里充满了内疚后悔。”

(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父母也许因为种种原因,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时,我们就要怡吾色柔吾声地规劝。这也是养父母之志。

(8)、简单地说,就是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人们怎样来评价你的父母。

(9)、养父母之志:这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孝。达成父母的愿望、或是实现父母未尽的理想,这些就是养父母之志,是高级境界的大孝。

(10)、“孝顺孝顺”,很多时候“顺”着,就是一种“孝”。

(11)、如果我的生命长度是八十岁,那么现在的我已经走完了人生的一半。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时光易逝。还有老父老母未好好尽孝,还有女儿未好好教导,还有那么多的书未读,还有那么多的地方没走过。

(12)、有收获吗?快快给我们留言,写下你的读后心得吧。也可按照(摘金句)(举例子)(用起来)的格式,发送分享文至邮箱3427046176@qq.com,就有机会在推文中,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分享。

(13)、养父母之心:在养父母之身的基础上,急父母所急、想父母所想、陪父母聊天、带父母出游、让父母高高兴兴、不使父母为自己忧心、不让父母因自己忧愁,这是心理层面的孝,是中级的孝。

(14)、正如明代莲池大师所说:“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恩重如山,不论给予什么物质馈赠都无以为报,当他们究竟离苦得乐时,才是孝道的圆满成就。

(15)、我只愿自己接下来的生命:好好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教好女儿做人的道理,善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经营好自己的事业。有时间了,多读好书,拓宽自己的才艺,旅游增长阅历。

(16)、古人主张子女要孝顺父母,就是要尽心尽力奉养父母,内心始终保存着真诚的爱心和敬意。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无违”。“无违”,不是指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而一味顺从,而是指没有违背良心良知的任何非分之想,一切出于本心,出于至诚。儒家是不讲“愚孝”,也是不讲“愚忠”的。

(17)、因此用孝顺是不是准确有待商榷。是否用孝敬会更好点。

(18)、只要听父母的话,不把他们的教训当做唠叨,不让他们受伤,就是给父母好的“孝”。

(19)、我明白了报恩不光是报恩,我们也要学习出家人的"大爱"。学习智慧文化,心怀慈悲,令父母“生得安养,死入善道”。不但自己努力解脱烦恼,解脱生死,也要引导父母及一切有缘人究竟离苦得乐。面对出家人,我们心怀恭敬与感恩。恭敬的是大善,感恩的是大孝。唯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成长,于国于家有责任有担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孝的本义精辟1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