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尔曹身与名俱灭
1、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2、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3、②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4、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戏为
5、该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
6、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7、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萃》卦里面,描述一个自恋自负的狂妄之徒,往往觉得自己就是人群中耀眼的焦点,也是应该得到关注的。有一句话就是形容这一类的人,叫尔曹身与名俱灭,说的就是这一类让人讨厌的人。
8、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9、出处:《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10、世界有五大文明(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希伯来文明、印度河文明及黄河文明),有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及古代中国),能够传承至今而核心犹存者,惟有中国的黄河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中流砥柱,黄河文明是至少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发达。其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以及贯穿天地人三才、囊括万物的实用体系,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实社会,依然活力四射,意义非凡。这首先应当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弥足让华夏子孙世代引以为荣的文化,也就是如今令海内外人士津津乐道的、举世瞩目的中国传统文化。
11、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12、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原文是:“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是说那些非议唐初四杰王杨卢骆文章的人,你们现在攻击和诬蔑他们的文章,但是即使等到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长流
13、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
14、杜甫在这首诗里的评价可谓是"一言
15、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在座诸位施展潘岳,施展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6、这句话的意思: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原文: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17、道家文化,直承黄老,超凡脱俗,以性命为根本,以超脱为目的,以道法自然为宗旨,以天人合一为规矩,三教未分先有道,往古来今不寻常。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从道中脱胎而出,释家移花接木而不离道本,在中华大地上,三家其实不过一家,三心合一蕊方显无限生机。道家浑圆如天,儒家大方如地,释家空无一物,其情不同,其性相通,三教合道本无不过圣人因缘示法、随机随时设法之道不同而已。《易》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因此,教是形式,道是根本,文化是源头活水,性命是天人核心,教外别传独有因,直指人心尚其真。既知道是灵魂,教有根本,自当独具慧眼,舍妄求真,返本还源,革故鼎新。
18、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19、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初唐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20、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二、尔曹身与名俱灭全诗
1、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
2、往期目录(请直接点击阅读)
3、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一些胸无定见的“后生”却走向“好古遗近”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4、(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
5、原文: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6、盖唐代诗歌理论自陈子昂、李白提出复古主张以后,明确了诗歌发展方向,然而某些人理解片面,粗暴地全盘否定六朝文学,殃及“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本来已有意识摆脱传统因袭的负担,从色情、宫延等黄色无聊的题材中解放出来,将视野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在律绝歌行等诗体的发展上也有贡献。但因他们尚未全然摆脱六朝藻绘余习,有人就对他们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如《玉泉子》载:“时人之议,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薄;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即其一端。至于以“轻薄为文(诗)”哂之,又更甚焉。
7、4、尔曹:你们这些人。
8、这两句取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二》,原诗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在此诗中杜甫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更告诫了那些讥笑他们的轻薄之徒,他们的诗文将流传久远。“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原意译过来就是等到你辈一切身名都灰飞烟灭之后,那滔滔江河仍旧是万古奔流不息。这里江河比喻的是王杨卢骆的文学贡献及其历史地位,轻薄狂妄之徒的几句讥笑又岂能有损于他们的声名。现今的用法大有我走我路,任人说去的意味。。
9、道本高远称至玄,境从后天返先天。
10、出自:戏为六绝句·其二
11、后说一句,光凭《滕王阁序》、《讨武曌檄》谁人能超越?
12、后来,文人墨客们,多引用这个词,泛指你们,你等众人之意。
13、杜甫不能同意这种对待遗产的见解和态度。“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二句首先揭这种时弊,而且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当时体”这个创语,包含有一个极为精辟的见解,即任何作家都是“当时”历史的产物,诗风文风的形成与时代有关。正确的批评态度,是把它放到一定历史环境中去考察,看它是进步的还是落后乃至反动的,而不能以今例古,苛求前人。用这种观点来看王杨卢骆尚染六朝色彩的诗文,就会发现尽管它们还留有六朝色彩,但毕竟有了新的气象,足称初唐之“当时体”,合符诗文发展的进步趋势。当然,实事求是的批判也是需要的,杜甫本人在同一组诗的“其三”中亦曾指出四杰“劣于汉魏近风骚”,对他们做了事实求是的批评。而不加分析的“哂未休”,就难说是正确的态度了。
14、而杜甫时代,也有一些年轻的文人,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初唐四杰只是浪得虚名,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
15、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16、羽化成真性命显,神仙一脉万古传。
1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中的诗句。
1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们现在攻击和诬蔑王杨卢骆的文章)但即使等到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常流。
19、原诗中有“王杨卢骆”:指初唐的四个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初唐四杰”。当时体:指初唐时的文体。轻薄:肤浅的人。哂:讥笑。尔曹:你们这一伙人,指讥笑四诗人的人们。原诗意思是:王、杨、卢、骆四位诗人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某些轻薄的人写文章讥笑他们,喋喋不休。你们这些讥笑别人的人早已销声匿迹、湮没无闻了;而四位诗人的诗,却像长江大河万古长流一样,流传久远,绝不因为你们的诽谤而受到什么影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两句诗,今天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一切污泥浊水,而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20、六绝句、其二)。全诗如下:
三、尔曹身与名俱灭下一句
1、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2、历史地位也将会是不容抹煞的。
3、天人合一:中国文化之本
4、该句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5、这跟守不守旧没关系,而是后人轻视前人,
6、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7、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也
8、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
9、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尔曹身与名俱来,不废江河万古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以诗歌来说,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
11、戏为:戏作。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六绝句:六首绝句。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
12、意思是等到你辈一切身名都灰飞烟灭。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二》,原诗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3、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4、《戏为六绝句》虽然主要是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他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
15、"尔曹身与俱灭,不废江湖万古流"
16、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7、杜甫的诗篇,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揭露了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和贫富的对立,展现了大地主统治集团所造成的一系列恶果。他善于把广阔的社会生活加以艺术的概括,形象地反映重大的政治题材,又善于作细节的描绘,语言凝炼有力。
1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9、这句话的意思: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原文: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原文是:“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是说那些非议唐初四杰王杨卢骆文章的人,你们现在攻击和诬蔑他们的文章,但是即使等到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长流。
四、尔曹身与名俱灭是什么意思
1、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公元761年(上元二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原意译过来就是等到你辈一切身名都灰飞烟灭之后,那滔滔江河仍旧是万古奔流不息。这里江河比喻的是王杨卢骆的文学贡献及其历史地位,轻薄狂妄之徒的几句讥笑又岂能有损于他们的声名。这两句取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二》,原诗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意思: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4、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5、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6、此诗为唐代诗人杜甫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系《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这是一组文艺批评诗,主要针对当时讥诮前贤的后生。
7、大道须共君子论,教外性命贵全真。
8、但是他们四人,也都是开宗立派的人,他们曾经的光辉,也是足以彪炳史册,他们的高度也不是谁能超越的。
9、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0、霍光还是很忠心的。他位高权重,扶持一位当了28天的皇帝,亲自选拔的指定;结果自己又亲自把这位没满月的皇帝给废了,霍光的地位可见一斑。到刘病已当皇帝时,他也权倾朝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帝,自己的不成器的儿子也是风光一时。可惜,他做了一件得罪皇帝的事,想尽办法帮自己的女儿当皇后,把皇帝的爱妾给打压了,结果月满则亏,专制皇权也不容挑衅,霍光一死,惨遭抄家。
11、附记:文,成于昔日;话,用在当下;事,行于明天;道,传于将来。
12、原诗意思: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1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4、5、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15、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16、出在中华精粹的京剧中,京剧中常有个大花脸白脸,大奸臣曹操的形象,斥之曰“尔曹”,意思是,你这个曹操。
17、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
18、因为,他们的诗文将会传之久远的,其
19、杜甫是崇拜初唐四杰的,当着杜甫的面轻视他们,杜甫当然要讽刺一下他们了。
20、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五、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翻译
1、这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
2、三教行世各有因,性命一道贯天人。
3、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4、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5、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
6、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
7、中既明确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8、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9、因此,要想弘扬道家文化,目光必须长远,冷静反思为先,惯看潮落潮起,还当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易经》所说的“与时偕行”,即“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我们首先应该仔细梳理一下道家文化,团结一批有志之士,培养一批中坚力量,以便更好地继承、整理,在深刻、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谈发扬光大。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热潮席卷世界的今天,我们绝不能鼠目寸光,急功近利,为了一时之繁华而削足适履,过分迎合世俗。要想传播和弘扬真正的道家文化,必须不离道之根本,首先应该把我们的家底弄清楚,然后再去传播方能顺理成章。否则以讹传讹,必然贻患无穷,是对文化不负责任,也愧对历代先祖,无颜后世子孙。
10、《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11、“尔曹身与名俱灭”意思是: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这句话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原文是:“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2、就像很多人看老电影,认为剧情俗套、烂熟,但是在当时也肯定是很前卫的,如《少林寺》《罗马假日》《生死恋》。。。你用现在的眼光看,当然俗套了。
13、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14、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5、如今,欣逢盛世,幸遇和平,西风东渐,南北贯通,历史机遇不容错过,中华文明必当再次腾飞。作为道家玄门后学,如何才能承担起上天赐与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为振兴道家文化乃至光复中华文明尽到自己一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当深思熟虑,岂能无动于衷!
16、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17、我王勃,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却无处去请缨杀敌。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浪”的英雄气概,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到之外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18、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七言)。
19、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20、轻诋前贤者大抵眼高手低,而杜甫所指时人连眼亦不高。他们苛责前贤,又不能反求诸已。这正是刚肠嫉恶的杜甫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后两句进而对这些人发一当头棒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吏炳《杜诗琐证》解道:“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常流。”这里,杜甫对四杰赞以不朽,给予充分肯定。这正是在认清其历史功过得失的基础上作出的,所以一字千钧,力能扛鼎。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尔曹身与名俱灭全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