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为什么不是元帅
1、古德里安是谁
(1)、闪电战: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的战争形态,实际是机械化战争的肇始
(2)、但古德里安却在装甲兵建设以及坦克的运用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理论成就。
(3)、古德里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战术远见。他设计的作战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进攻。1936年至1937年,他写了一本名叫《注意——装甲兵》的书,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部队的一切组织和训练事项。这一年,德国又试制成功了两种新型坦克,这两种坦克在策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同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两个装甲师打头阵。尽管路上有些战车因技术故障而抛锚,但还是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部队机动速度的新记录。从而显示了装甲部队的优越性。
(4)、一句话,龙德施泰特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群众中有威信,善于调动下属大主观能动性的司令官。
(5)、一战时期,东线德军配合东普鲁士的地形和工事进行防御,利用铁路快速调动兵力,快速集结。这是闪电战的重要的一环,你想快,前提是你兵力调动要快,你兵力集结要快,后来二战时期德国的兵力调动,也都是通过其发达的铁路网进行的。
(6)、当然即使再德国军队,这种克敌制胜的新理论也备受阻挠,但古德里安心性坦率,心直口快,不会在上司面前闪烁其词,曲意逢迎,他常常直言不讳。
(7)、古德里安的理论早就受到了各界的追捧,也有成功的战争实践经验,因此影响力极大。在新的局势下,特别需要古德里安这样既有理论又能付诸实践的专业人才。
(8)、(4)夺取克里木半岛对我们从罗马尼亚获得石油供应至关重要。出于这个原因,应采取一切可用之手段,包括快速部队的投入,赶在敌人来得及调集其新锐部队前,迅速渡过第聂伯河,直扑克里木。
(9)、诺曼底登陆前后,美军将官军衔设4级,由低到高为准将(一星)、少将(两星)、中将(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为高军衔。而英军在上将之上还有元帅。美军军衔与职务的对应关系通常为上校团长、准将旅长、少将师长、中将军长、上将集团军司令。但战时军官晋升较快,军衔往往跟不上职务晋升,因此,少将军长、中将集团军司令也很多。
(10)、为什么小胡子队其他将领不爽就解职,而对这两位陆军元帅就“格外开恩”呢?无它,这俩货都是国防军中亲纳粹的典型代表,也都是纳粹d员,是国防军“普鲁士军官团”中的另类。所以小胡子也不是逮谁撤谁,第一个关键点,是普鲁士军官团在二战中的撕裂:
(11)、所以,古德里安可能获得元帅的机会,是1943年“重启”时能够重返战场,并且在战争中取得一次重大胜利,但是战场以外的职务,除非是陆军总司令或者高统帅部参谋长,都不够陆军元帅所对应的军职。前者是资历深厚的凯特尔元帅一直担任的职务,那是希特勒的宠臣,后者干脆是希特勒自兼着,古不帅哪个也替换不了。
(12)、波兰投降后,古德里安又转战西线。他所在的19军属伦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1940年5月,该军作为在色当地区的攻击主力,从法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5月13日就渡过马斯河。一天之后,古德里安坦克军在色当以西和以南扩大了桥头阵地,并击退了法军第三装甲师的多次反击。当时在他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阻止装甲部队的前进,即汽油耗尽和到达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国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部队高速进攻获得的巨大战果感到惊疑,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坦克部队停止前进。对前线情况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线指挥官们认为,这无异于放弃奇袭,会丧失一切初步战果。于是他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准作进一步的“强力侦察”,“扩大桥头阵地”。古德里安对这项命令加以灵活解释,率领部队沿索姆河一线神速前进。5月18日到达圣康坦,19日强渡索姆河,20日其前卫抵达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接着又由阿布维尔向北推进,22日占领布伦。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领所部又取得了一连串的重大胜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史上空前的胜利。
(13)、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都不想挥师莫斯科。就在斯摩棱斯克的德军已做好冲向莫斯科的一切准备,就在一场伟大的胜利似乎已近在咫尺,就在所有人都等待着“装甲部队前进!目标克里姆林宫!”的命令下达之际,希特勒突然中止了这些计划。
(14)、朱可夫和莫德尔显然是攻守兼备的统帅级人物,苏德战争爆发时朱可夫是大将军衔,到战争末期他已经是苏联的“高副统帅”,是地位仅次于斯大林的人物,自然也是苏联元帅军衔,从莫斯科、列宁格勒到斯大林格勒,他的战略眼光和大兵团战役指挥能力勿庸置疑,后一直打到柏林。但可有一样,在东线战争中,朱可夫指挥作战时,兵力兵器数量经常要超过对面德军。
(15)、这种矛盾终在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彻底爆发了出来。当时德军因为严寒的折磨战斗力锐减,而苏军正对德军发起反攻,德军一败再败。许多指挥官都恳求希特勒,能准许他们将部队后撤。古德里安也是其中之但希特勒严令不许后退,在争吵后古德里安被希特勒免去了第二装甲集群司令的职务,并被调回了柏林。
(16)、在苏德战争初期,古德里安是第2装甲集群司令,克鲁格是第4集团军司令,是古德里安的上级,古德里安经常不顾克鲁格的命令向装甲集群下达他认为是正确的命令,不管命令到底谁对谁错,在克鲁格的眼里古德里安是一个不服从命令的部下,对古德里安的印象不好。而古德里安也不喜欢这个上级,认为他对装甲部队的作战一窍不通。直到此时,两人虽然互相看不惯对方,但远谈不上仇恨,在面上还是说得过去的。
(17)、也正是“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由于屡次顶撞小胡子而被解职,但是要注意,他是一个并非因为抗命、或者作战失败给被解职的高级指挥官,甚至在被解职之前还得到了一枚勋章。这既是小胡子对其能力的不得不肯定,也使朱可夫再没有报仇雪耻的机会,之后德军的东线战场就趋于崩溃了。
(18)、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就是在莫斯科城下转攻为守的,他也因此丢掉了兵权,从此再没有领兵作战,说他是朱可夫的手下败将一点不冤枉。而隆美尔干脆不够级别前往东线战场,他连跟朱可夫交手的资格都没有,苏军的顽强和玩命,不是二战英军可以比拟的,所以真正够重量也确实跟朱可夫互有胜败掰过手腕的只有一个:曼施坦因。
(19)、但保卢斯却不想死,他在把儿子送上撤退的飞机后,自己带着元帅军衔投降了。
(20)、所以,尽管曼不群在回忆录中有些甩锅的言语,但战场实践仍然证明,他的指挥能力和用兵的机动灵活性,还是要比朱可夫高明一些。
2、古德里安为何没成为元帅
(1)、闪击战创始人古德里安,在其所著的《闪击英雄》中,曾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希特勒。
(2)、唯独其中占比多的“骑墙派”,他们跟小胡子本来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德军顺风顺水时也曾把小胡子奉若神明,德军屡战屡败时他们又怨气冲天。所以对这批人,小胡子从骨子里就缺乏真正的信任,会经常以升职和解职的办法树立自己的,更是御人手段当中的一个办法:“搓摸”。
(3)、古德里安建议成立一种装甲和装甲步兵混合单位的新型兵种,并创建和训练了装甲和装甲步兵混合单位的新型部队,实践了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
(4)、战后审判,对于像古德里安这样既没有参与屠杀平民和虐待战俘,又不是纳粹成员的职业军人,一般都不会判重罪。
(5)、战争后期,接近崩溃边缘的希特勒再也无法忍受古德里安的反对,就以""身体欠佳""需健康疗养为由,罢免了古德里安总参谋长的军职,再次将其贬入预备役。
(6)、曾经希特勒信奉的机动、进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被古德里安欣然接受。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
(7)、与古德里安相比,哈尔德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老派的军人,办事墨守成规,他只做该做的事,别无他求,他根本不喜欢装甲师,在他的脑子中,步兵现在是也永远是重要的。
(8)、但是对于自己并不熟悉专业的空军和海军,小胡子只在战略上把把关,绝少干涉这两个军种内部事务,所以造成戈林在空军一家独大的情况。既然不爱插手,既然信任戈林,那也就不会轻易解除他的职务,其实海军的情况也差不许多,雷德尔元帅在总司令位置上做了很久,战争末期才换成邓尼茨,期间德国海军吃了多少次败仗?
(9)、古德里安于此役中,实现了他装甲兵作战的战术理念,即在合适地形的战术方向上,以装甲集群作为火力,机动与防护三位一体的突击手段,集中于敌防线的某一点进行突破,成功后即向敌纵深迅猛发展,致敌无法重整集结,以再次构筑防线。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他不无骄傲地声称,他很有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位坐在装甲指挥车中利用无线电指挥部队,随同一线战斗部队一起冲过敌人防线的高级指挥官。
(10)、注:文章素材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1)、早在1936年,古德里安就开始撰写《注意—装甲兵》一书,这便是未来在波兰西欧大显身手的“闪电战”的雏形。
(12)、至于说到古德里安后的职务“陆军总参谋长”(严格说其实是代理),则应注意,虽然这是陆军中央的重要职务,但是它的适配军衔就是陆军大将,比如前任哈尔德大将,因为这并非是陆军名义上的一号首长。包括那个倒霉的保卢斯,他在陆军总参谋部任职时是上将副参谋长,就算工作再出色,他多也只能混到大将衔的总参谋长,只有到前线去才有机会封帅(结果他如愿了)。
(13)、中途岛海战,美国在付出1艘航空母舰的代价下击沉日军4艘航空母舰,并歼灭250架舰载机。一举扭转了太平洋战局。
(14)、支持的人大多数是军事爱好者的尊崇,其中不乏有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人们将其称为纳粹战神;反对的人把他在战略的失误,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不过隆美尔毕竟是希特勒麾下得力的将领之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15)、1941年7月9日上午分管第2装甲集群的第2军团司令克鲁格元帅,因为听说准备强渡第聂伯河,而赶到他的驻地,准备进行阻止。随后古德里安成功的说服了克鲁格,批准其强渡第聂伯河向斯摩棱斯克发起进攻。直到1941年7月11日德军已经几乎攻占了白俄罗斯全境,向东前进了约450至600公里。1941年7月12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包围了前往救援斯摩棱斯克的苏联红军第13集团军的4个师和第20机械化师的部分力量。
(16)、后来苏德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希特勒决定重新起用古德里安,还故意把古德里安写的书放到自己的书桌上,然后勉励古德里安。古德里安再次出山,由于此时德军形势不妙,古德里安本身在战略上并不高明。战略已经出问题,战术也难以有效发挥,之后他就没有立太大的功劳。在欧洲战场的防御问题上,古德里安跟希特勒也是矛盾不断,终再次被希特勒解职,回家休养。
(17)、以下几个战例就足以说明问题:第一次是救援保卢斯集团军的“冬季风暴”行动,曼施坦因居然指挥10几个师的德军,向朱可夫的83个师旅级作战单位发起反突击,一度接近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仅有48公里的地方,尽管功败垂成,也把苏军从上到下弄得紧张。然后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获胜后,朱可夫挥军追杀,试图一战摧毁德军南部防线。
(18)、两个星期不到,古德里安就把百万波兰人装进了口袋,德军步兵所能做的就是把一个又一个波兰人丢进战俘营。在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他骄傲的宣称:“我很有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个坐在装甲指挥车中利用无线电指挥部队,并随同一线战斗部队一起冲过敌人防线的高级指挥官。”
(19)、然而希特勒可能不知道,古德里安出于一个军人对国家的誓言,一直没有背叛他。然而希特勒却因为和古德里安的军事分歧,终将古德里安彻底免职。在1945年3月于德国战败前夕再次被希特勒以病假做为健康疗养的名义斥退免职。被免职当天他回到家时他的妻子对他说:“今天你出去的时间真长得可怕呀”,他回答说:“是的,而这也就是后一次了,我已经被免职了。”
(20)、其实作为一名军人,政治上的意识缺失让古德里安对战场以外的东西难以提起兴趣。即使在大部分时间里,古德里安与希特勒私交甚密,却依旧无法让他们成为政治上的同志。在二战的背景下,相互利用或者说相互合作才是他们好的选择。
3、古德里安没当元帅
(1)、他认为,现代化战争,高效地集群作战是关键。
(2)、古德里安和他的参谋人员在波奇诺克(Pochinok)西面的普鲁德基至少已停留了四个星期。7月中旬,德军的摩托化师已经夺取了著名的杰斯纳河(Desna)河曲部以及叶利尼亚(Yelnya)小镇。从那时起,他们就只有一个念头——莫斯科。他们已经到达出发位置,尽管他们疲惫不堪。装甲团的实力大为缩减,补给车队也遭遇了很大的损失,但他们按计划完成了他们的任务。目前正进行一次短暂的停顿,组建起一个新的补给基地,然后,他们将再次踏上征途,完成这场战役的后冲刺,直捣苏联的心脏。这就是他们在等待的命令。
(3)、希特勒勃然大怒,大骂保卢斯是个胆小鬼,但为了鼓舞士气,对内宣布保卢斯元帅已经战死,还像模作样的为他举行了葬礼。
(4)、第三个关键点,是戈林很早就与希姆莱沆瀣一气,在第三帝国高层形成了稳固的势力,另外一边,戈倍尔和鲍曼也结成了政治同盟,双方半斤对八两形成了权力平衡,对小胡子而言,轻易打破这个平衡是愚蠢的的。驾驭好凯特尔和戈林、希姆莱等人,小胡子的权力就是稳固的,一如凯特尔高统帅部参谋长的位置,从战前坐到战败雷打不动。
(5)、作为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纯粹的、正直的军人,他为德国而战,却设法让自己远离纳粹的暴行。
(6)、著名军事家,“闪击战”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赞其“闪击战之父”。他同时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之一。
(7)、在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中,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遭遇优势英军而作战失利,眼见着埃及金字塔在望,小胡子命令非洲军就地坚持坚持,等到援兵和补充到达后再行反攻。但是陆军元帅隆美尔知道再不逃就可能全军覆灭,于是抗命行事,率领非洲军狂奔疯逃一路向西,终于没让蒙哥马利一勺烩了,结果是仍然保住了职务。
(8)、戈林显然属于第二种,他虽然是一战时期的国防军军官出身,但是很早就追遂小胡子左右,参加过1923年的啤酒馆闹事,也为纳粹d上台执政立下汗马功劳,已经跻身二战德国高决策层,当然不是小胡子需要“搓摸”的对象。相反,正是由于戈林是一战时期的资深军官、英雄与恶棍的合体,他还成为小胡子渗透和控制普鲁士军官团的急先锋,“帝国元帅”军衔就是故意抬高他的军中地位的,当然后顾无忧。
(9)、从我个人喜好来看,我还是更喜欢古德里安,毕竟他才是闪击战创始人,更是装甲兵之父。厉害的是,他军衔不是元帅,但却能和隆美尔、曼斯坦因并列称为德国三大名将,这本身就说明了其能力!
(10)、真正有原则的人不会为了利益放弃自己的底线,能遵守自己的原则的人就能赢得世人的尊重。如果说隆美尔是赢在了人品上,那么古德里安则跟自己的有才能分不开。
(11)、1941年6月28日,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兵团属中央集团军群,担负了向莫斯科方向突击的任务。战争初期,他们节节获胜,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科几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于冬季的来临、苏军的英勇抵抗和德军战略目标分散等各种原因,进攻莫斯科之战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编入预备役,过了一年多闲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之后;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任命他为坦克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部队的发展、组织和训练。在他任职期间,德国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
(12)、在二战中,德国装甲兵之父海茵茨·古德里安,无疑是许多军事爱好者崇拜的对象。因为他在战前提倡了坦克与机械化部队用于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法国战役中,古德里安亲率装甲部队翻越了阿登山脉,从而一举击败了法国的事情也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名将,在元帅众多的德国,却始终未能晋升为元帅,这是为什么呢?
(13)、他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连他的上级龙德施泰特和希特勒都胆战心惊:在强渡马斯河后,古德里安就不再将坦克当自行火炮使用,而是尽可能地发挥其高速特性向纵深地区运动,从色当直到滨海的阿布维尔、格拉夫林,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巨大包围圈。这个包围圈把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在行军期间古德里安的部队甚至没有时间俘虏敌军,而是通过扩音器大叫:“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并且离开道路以免阻碍我们前进。”以此他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快的进攻速度,即在不到6天的时间里他的装甲军长驱直入400多千米横贯法国,将坦克开到了大西洋岸边。
(14)、终,在他们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德国的民用和工业设施得到了大程度的保全,要不然德国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15)、雅科夫虽然与斯大林相处时间短暂,但他毕竟是斯大林的儿子,地位非同一般,在德国人看来,斯大林为了救儿子,释放保卢斯是理所当然的。
(16)、这些略酸的话说明,他跟古德里安都属于那种不被完全信任的“军事将领”,能否执掌重兵完全要看小胡子是否需要他们,或者说利用价值几何。而隆美尔作为小胡子刻意提拔的心腹将领,以及一名纳粹d员,与前面两位是有本质不同的。阿拉曼战役失败后,隆美尔抗命千里大撤退亦未受到追究,当北非军事形势绝望时,他又被调回国内“养病”,后还升了官,这都是小胡子的格外照顾。
(17)、《二战历史光影》1945年德军投降时还剩下200万兵力
(18)、《二战历史光影》意大利军队在非洲有50万人却被5万人追着打
(19)、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二战时期德国出色的两位战术大师,一个偏于理论,一个偏于实践!
(20)、有书君觉得,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你的行为体现出你的素质,你的命运里藏着你做人做事的结果。
4、古德里安为啥不是元帅
(1)、这就是第二次,具说服力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从1943年2月2日—3月3日,朱可夫以高副统帅的身份指挥四个方面军超过50万大军,攻击曼施坦因残缺的南方集团军群20多万人马,在至少2比1的优势兵力和战场局面下,被德军打得大败。德军以有限兵力转入反攻后,大约粉碎了苏军52个师,俘虏75000余人,并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恐怕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不忍回顾的战役。
(2)、古德里安是德国国防军将领,不是纳粹d员,他虽然参与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但非策划者,只是身为职业军人执行国家命令。
(3)、不过这些都是1942年以后的事情了,在1941年的基辅会战时期,莫德尔还只是一个装甲师的师长,无权在战役、战略级的层面上施加影响,他和他的装甲师受领的任务就是尽可能迅速的突破当面苏军的防线,与南面的第1装甲集群取得联系,完成对基辅苏军的合围。
(4)、而古德里安对于装甲兵的研究,早就在1922年开始了,当时他在德国国防部的运输兵监察处当参谋,也正是这会儿,他开始研究坦克,研究装甲兵。在二十年代里,他也一直在研究坦克,研究富勒、李德哈特等人的著作,1929年以前,古德里安也提出了自己的装甲兵构建的理论。1929年,古德里安担任第四摩托化营的营长,已经开始研究装甲兵的战术等问题了。后来出版了《注意!装甲兵》一书,才开始引起巨大轰动。
(5)、德国为他们的新兵种挑选指挥人才时,更加重视专业知识,慧眼识才,1938年初,古德里安就被破格提升为第16集团军司令。
(6)、但是当他在东线势如破竹的时候,德国陆军还没有晋衔的计划;等到大将的停年时间足够时,古德里安又在家赋闲呢;好容易被重新起用了吧,又干的是后方不容易出彩的活,自然也就与元帅无缘了,只能归结为:时运不济!
(7)、坐镇后方的希特勒十分着急,一来失去第六集团军损失巨大,二来保卢斯是德国名将,失去保卢斯对德军是双重打击,所以他不惜在战役末期突击提拔保卢斯为元帅,希望他能拼死作战,实在不行杀身成仁,为失败的德国军队注入一针兴奋剂。
(8)、古德里安两任德军“装甲兵总监”,该职什么级别?参看东方徐庭瑶
(9)、麦克阿瑟:美国远东军司令, 五星上将,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明了蛙跳战术,收复东南亚诸岛。朝鲜战争中策划仁川登陆。一举将金日成的军队切成两块。
(10)、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于朱可夫的结论,是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曼不群调任顿河集团军群开始,就与朱可夫成为了主要对手。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11)、第三次的库尔斯克战役,严阵以待的朱可夫还是在南线被德军实现了突破,霍特的装甲集团军已经取得良好战果,那正是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所以也正是曼施坦因强烈反对中止战役,因为他的进展为良好。第四次的“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中,朱可夫判断被合围的胡贝第4装甲集团军一定向南方撤退,而曼施坦因却巧妙地命令胡贝从西南方向逃出生天,高下立判呐。
(12)、要知道,隆美尔在北非那是高指挥官,1944年在西线仍然是大权在握,因为“B集团军群”是西线德军的野战主力部队,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基本也控制不了隆美尔,所以他仍然是一个战略方向的“话事人”,不能直接任命为西线总司令,无非是资历不足罢了。
(13)、像隆美尔一样,古德里安是一位正直的将军。他在履行职责时,没有牵涉到纳粹暴行中。他为德国尽忠,却没有听命于希特勒,遇上观点不符实际时,能坚守自己的底线。
(14)、8月23日10点前不久,古德里安搭乘的“鹳”式轻型飞机降落在鲍里索夫机场,他随即驱车赶往集团军群司令部。第第9和第2集团军的司令官们也都刚刚到达——陆军元帅冯·克鲁格、大将施特劳斯、大将冯·魏克斯男爵。来自毛尔森林的访客随时可能到达:他就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
(15)、古德里安是二战时期的名帅,如果要在二战名将里找出一位适合担当古代骑兵将领的人,那就是古德里安了。古德里安出身军人世家,三代从军,在部队里很有威望。古德里安本人也绝非一般军人那样性格粗糙,反而是一位比较细心的人,有一些儒将风范。古德里安写了很多书,提出了装甲作战的理论。古德里安把这些理论跟实战结合起来,他率领的部队一度成为德国的主力。但就在苏德战争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他和希特勒发生了争执。
(16)、古德里安被称为纳粹德国机械化部队的""总设计师和总建筑师"",可到二战结束时,他也没升为元帅,只是一名大将。
(17)、直至1933年,希特勒检阅部队时看到了尚在雏形的装甲部队,惊叹的说道:“太好了,这就是我想要的军队。”至此,古德里安终于得到了支持,1934年他担任德国装甲兵总监。他的装甲梦也终于实现了,在他的努力下,德国装甲部队越来越强大。
(18)、莫德尔是战争中后期德军主要的前线指挥官之被希特勒称为“我手中有能力的元帅”。
(19)、全名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麦克阿瑟是美国将军中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被美国国民称之为“一代老兵”。
(20)、20世纪50年代早期,古德里安作为军事顾问之帮助西德军队建立了防御体系。
5、古德里安为什么能无罪
(1)、巴顿从1942年参战开始,所拥有的装备、物资和后勤保障都是德国将领无法比拟的,无论是北非、西西里亦或是诺曼底,美军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只能说在盟军将领中,巴顿是具主动性的一个。但所经历的战争残酷程度,远低于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三个人所率领的部队也差不许多,古德里安在1941年是第二装甲军团司令、隆美尔是非洲军团司令、巴顿是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
(2)、三千门大炮、三千七百余架飞机、一千五百辆坦克和五十多万的血肉之躯使德国装甲兵的家底几乎消耗殆尽。直至后期诺曼底登陆,德军几乎失去了还手之力,此时的希特勒再次调用古德里安出任陆军总参谋长,但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3)、然而他和希特勒的矛盾也从这一刻开始,希特勒在之前曾要求对苏联战俘进行屠杀,古德里安曾为此与希特勒抗争,拒绝执行命令,也拒绝偏袒自己那些犯下屠杀罪行的士兵。在明斯克战役中,古德里安以“追击敌人要紧”为理由,严令部队不许屠杀战俘,直径追向了撤退的苏军。而希特勒则对此怒不可遏,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矛盾越来越大。
(4)、他所率领的装甲兵团,几乎从未出现过屠杀平民和虐待战俘的事件,他从不允许士兵随意打骂战俘。这使他不仅获得了众多德国士兵的尊敬,甚至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5)、真正有原则的人不会为了利益放弃自己的底线,能遵守自己的原则的人就能赢得世人的尊重。如果说隆美尔是赢在了人品上,那么古德里安则跟自己的有才能分不开。
(6)、而在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中,真正在战争爆发前后担任过高级参谋军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担任集团军群参谋长之前,曾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长(副总参谋长),经过普鲁士传统的参谋业务培训,其战略战役策划能力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听说过进攻西欧的《曼施坦因计划》,可有听过什么古德里安计划和隆美尔计划?至于古德里安1944年的代总参谋长,简直就是小胡子的传令兵,他根本不能胜任。
(7)、他们更像是传统的德意志军人,他们继承了普鲁士容克军事贵族的尚武精神,他们所效忠的是德国而非纳粹,这可以从古德里安被希特勒罢免以及隆美尔终被希特勒逼迫自尽等事中窥见一斑。
(8)、二战初期,古德里安一路直升,很快做到将军。但在莫斯科会战中,没有执行希特勒的命令,而后又允许自己的部队撤退,使得希特勒大发雷霆,撤免了他的职务。尽管以后又启用了他,但因古对希特勒的冲撞而再也没有升职。古德里安有着自己的见解,而且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正确的决定,尤其是军事上的决定,是一个有独立性的刚烈的人,希特勒根本不喜欢这样的人他需要的是那些可以无条件说“是!我的元首”的人。所以像凯特尔甚至是戈林那头猪都能当上元帅而古德里安当不上元帅也是情理之中了,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说古德里安当元帅是完全够资格的,而且是一位优秀的统帅。
(9)、作为纳粹德国重要的将领之古德里安发明的闪电战使欧洲生灵涂炭,但这样的人不仅没有被送上绞刑架,反而被无罪释放让人颇感意外。
(10)、莫斯科战役中首当其冲,依然率领着第四集团军。苏军发起反攻以后,冯·克鲁格元帅接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博克的工作。
(11)、即便如此,希特勒却十分看重他,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由保卢斯制定。1941年保卢斯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指挥官。第六集团军隶属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兵力接近30万,是德国陆军精锐部队,被誉为东线脊梁骨。
(12)、大规模装甲部队的进攻战役,让这三位在二战中声名鹊起,虽然古德里安受阻于莫斯科、隆美尔折戟阿拉曼、巴顿在诺曼底登陆后却一往直前,但面临的战争形势是不一样的。军事才能是需要在实战中检验的,就大兵团指挥水平而言,古德里安在三人中仍然是佼佼者,如果不是过早被冷藏,也必然封帅。
(13)、希特勒在一时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于任命古德里安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此时的德军失败已成定局。
(14)、古德里安是德国国防军将领,不是纳粹d员,他虽然参与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但非策划者,只是身为职业军人执行国家命令。
(15)、在他的指挥下,德军制造了无数的杀戮,夺走了近百万人的生命,但为何战败投降后却只被判处了三年?
(16)、1940年5月,古德里安指挥第19装甲军用两天时间穿越110公里长的阿登山脉峡谷地带,进攻速度之快不仅让盟军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他的上级和希特勒都震惊不已。他在不到6天的时间里长驱直入400多公里,把坦克一直开到了大西洋岸边。把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围入了口袋,完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17)、全名为埃尔温·隆美尔,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元帅,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被人们称为“沙漠之狐”、“帝国之鹰”,隆美尔可以说是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将领。
(18)、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屡屡击败敌军,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19)、后来反对希特勒的密谋分子曾积极鼓动克鲁格参与其活动,可是这位陆军元帅始终是忽冷忽热,后总算同意——等希特勒一死,他将支持。
(20)、他的成名之战是在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时指挥了残酷的勒热夫防御作战,对进攻苏军造成了惊人的损失,是公认的擅长防御的将领。
(1)、上将古德里安因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没有被定为战犯,他在纽伦堡后续审判期间被关押了3年,于1948年无罪释放。
(2)、而后在同苏联的战争中,他又一度深入苏联腹地,将兵锋直指莫斯科。
(3)、当时古德里安做出这种违反元首命令的决定,带有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所以,这成了审判中帮他减刑的项目。而且,这个行动也在审判中救了施佩尔一命。
(4)、结果古不帅点背啊,赶上了1941年底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大挫败,再加上总是不服各种上级,遂于12月6日被解除职务转为预备役,既然离开了前线和军队,当然也就丧失了封帅的佳时机。而同样是大将的曼施坦因、克莱斯特等人,都是在1942年的局部战役获胜后,得到了元帅手杖,这就是命。
(5)、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之一。与曼施坦因、隆美尔一起,被后人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6)、朱可夫有一个职务是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难以望其项背的,那就是1941年1月出任过苏军总参谋长,具备了战略全局观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基辅战役进行中,他曾经强烈建议苏军西南方面军撤过第聂伯河暂避德军锋芒,以图再举。然而斯大林武断地拒绝了这个正确意见,并且把据理力争的朱可夫贬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而西南方面军后几遭全军覆灭65万人被俘的惨败,其实证明了朱可夫战略眼光的清醒。
(7)、曼施坦因在1943年接手重建的“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职后,始终致力于推动东线战场的统一指挥,设立“东线总司令”一职,潜台词就是由他来率领。但是小胡子一直不肯吐口,就能力来说曼不群肯定是足够了,小胡子拒不交出整个东线兵权,的理由就是对其没有信任,只怕失去对陆军的控制。
(8)、1925年,古德里安陪同运输兵总监纳茨默尔参观军事演习时,向运输兵总监建议在组建装甲部队时,这位总监却很粗鲁地回答到:“见鬼,什么战斗部队!它们只配装运面粉!”这不得不让古德里安感到沮丧,似乎他的装甲兵梦想即将破碎。
(9)、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之一。与曼施坦因、隆美尔一起,被后人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10)、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写道:“由于他的身世和经历,他对军事将领有一种无法磨灭的不信任感,他与来自另一种环境的人的作风和思想格格不入,因此,他不准备让一位有职权的军事顾问追随于左右。实际上,应将所有战场的作战指挥交给一位有职权的总参谋长,东方战场可专门任命一位总司令,很遗憾,这一努力没有成功”。
(11)、就好像孙武著有《孙子兵法》,而韩信打过无数胜仗。孙武的理论层次更高,韩信的实战经验很多。但“兵圣”的称号肯定是属于孙武的,理论指导实践嘛。
(12)、古德里安的言行虽然有点桀骜不驯,但在他自己看来自己仅仅是遵循了普鲁士军人的一贯传统,对他人赤诚相见。古德里安相信这一传统,也相信自己的上级同样尊重这个传统,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
(13)、但可惜的是,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国人逐渐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心有不甘的希特勒依然希望夺回主动权,这也促使其迈出了更为错误的一步——库尔斯克会战。为此古德里安曾与希特勒爆发激烈的争吵,古德里安认为用装甲师强攻防御坚固的库尔斯克愚蠢,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14)、《二战历史光影》西班牙佛朗哥不敢参战,居然是惧怕这个国家?
(15)、在他们看来,苏联地大物博,而德国国土太小,工业本来就是德国的立国之本,假如真的执行了""焦土政策"",不仅阻止不了苏联人的进攻,反而会将德国推向毁灭。
(16)、其中大部分军官是希望通过小胡子的领导来一雪前耻,重现德军的辉煌;少部分是小胡子的狂热追随者;而极少部分干脆就认为小胡子会把德国带进灾难,从一开始就反对他。对这三类军官,小胡子当然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死忠分子加官进爵,稍微犯点错误也不会深究;对国防军中的“密谋集团”,d卫队和盖世太保坚决侦破和镇压。
(17)、虽然他之前也在法国战役中大放异彩,但故事却远没有在北非这样精彩。
(18)、因与元首的战术思想有很大偏差,为战略战术上的分歧发生多次争吵,后来元首解除了他在装甲部队的职位。古德里安从此彻底离开自己奋斗了大半生的装甲部队。
(19)、古德里安被称为纳粹德国机械化部队的""总设计师和总建筑师"",可到二战结束时,他也没升为元帅,只是一名大将。
(20)、莫德尔在基辅战役中表现出坚强的进攻毅力和精湛的战术技巧,通过一场漂亮的突袭,第3装甲师成功的突破了防守坚固的苏军防线,然后迅速向后方挺进,完全不顾暴露的侧翼,这也是古德里安所一直要求的,为了支持莫德尔的迅速推进,古德里安将强大的歼击航空兵全部派到第3装甲师的方向上,这大大提高了该师的突破能力以及侧翼的安全程度。
(1)、另外,苏联广阔地域的破坏性影响以及严重的耗损也导致不需要进一步的理由。另一个事实是,“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的进展较为缓慢,这使得“中央”集团军群的两翼一直处于暴露状态。对此,必须采取措施以掩护其侧翼。此外,在合围战中获得的经验也表明,在以后围歼苏军部队的战斗中,装甲和步兵部队不应该相距太远,而应采取更加密切的配合。根据目前已知的苏军坦克部队实力和取之不尽的兵员储备来看,希特勒的谨慎还是合理的。
(2)、古德里安下课离开战场时的职务大约等同于集团军司令,这仅仅是一支战役级的部队规模。他的长处是装甲兵突击,大纵深突破与合围,这都停留在战役和战术层面,他永远迈不进战略家的行列。1943年起复后,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期间还算有所作为,出任“代理总参谋长”时毫无建树,实在是小胡子无人可用罢了。
(3)、欢迎关注(军事解密),更多好文章等你来阅读!
(4)、这就是决定。这也是将军们一直担心并希望永远不会发生的。但现在,它被签发下来。
(5)、他是我军三杨中能打的一个,曾经一战打垮美韩联军9个师
(6)、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7)、哈尔德无奈地看着他,“这是真的。我们花了5个星期争论向莫斯科进军的事宜。8月18日,我们提交了一份进攻计划,这里是一份答复。”说着,他掏出一份文件读了起来。
(8)、就在东线的盟军进入了大反攻的后阶段,德国元首希特勒下达了实行""焦土政策""(斯大林在希特勒进攻莫斯科之前使用过)。
(9)、曾在上级命令他必须杀掉苏军政治委员和指导员的情况下,他表示这些人只是失去战斗力的普通战犯,自己无法执行命令。这一点,成为了审判中帮他减刑的项目。
(10)、《西洋世界战争史》全书共三卷,洋洋洒洒150万字,可谓一部鸿篇巨著,具有大的军事价值。富勒还具有预见性,他在一战后就曾经预言堑壕战过时了,坦克将成为陆战的主角,法国的马其诺防线早晚会成为法国军队的坟墓。这一天才的预见,果然在二战中言中了。
(11)、比如龙德施泰特后来被起用为西线德军总司令,古德里安被重新任命为装甲兵总监和代理陆军总参谋长等等,都是这个范畴。在不断的搓摸中,大多数国防军将领失去了反抗,为了重回现役重掌兵权而不是在家种花,逐渐对小胡子服从,而这也正是小胡子喜闻乐见的。
(12)、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古德里安率领第二装甲集群。在战争初期的巴巴罗萨行动中,自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到7月11日为止,古德里安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占据了几乎整个白俄罗斯。之后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中,他所率领的部队更是击败了苏联的铁木辛哥元帅,同时占领了斯摩棱斯克。
(13)、“德国装甲兵之父”非古德里安莫属。古德里安是“闪电战”的开创者,也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创立者之一。1922年古德里安在国防部运输兵监察处任参谋期间,开始接触到装甲兵理论。在这期间,他研究了英国富勒和李德·哈特的著作后,产生了集中运用装甲兵的军事思想。
(14)、古德里安立即询问他的参谋长和作训处长是否还没睡。两分钟后,他和利本施泰因以及拜尔莱因已坐在指挥车的地图桌前。巨大的态势图标明了过去几周里所有的战斗,黑色和红色的箭头,小小的旗帜和数字,实线、虚线和弧线,甚至还有些奇形怪状的圆圈。所有的标识画得都很整齐,但它们代表的是血腥、恐惧和死亡。不过,地图上并未标出代价,没有标出大批人员不得不被牺牲掉,从而使这个箭头得以跨越克鲁格洛夫卡(Kruglovka)村。
(15)、这就是第二次,具说服力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从1943年2月2日—3月3日,朱可夫以高副统帅的身份指挥四个方面军超过50万大军,攻击曼施坦因残缺的南方集团军群20多万人马,在至少2比1的优势兵力和战场局面下,被德军打得大败。德军以有限兵力转入反攻后,大约粉碎了苏军52个师,俘虏75000余人,并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恐怕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不忍回顾的战役。
(16)、就职务和军衔而言,隆美尔和曼施坦因后都出任了“集团军群总司令”并且晋升陆军元帅,而古德里安在前线的后职务只是“装甲集群司令”,大略接近集团军司令的级别,军衔也只升到了大将,还是有差距的。因此,如果比较三个人受重视的程度,古德里安首先就得出局。
(17)、事实上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希特勒不再相信他的将军们。他开始自己制定计划,将计划锁在自己办公室的保险箱里,所有的作战计划都来自希特勒那“天才”的大脑。基本上这个时候的希特勒,在地图上画一条线就是防线,画个圈就是要塞,如同患了妄想症一样指挥。而古德里安这样的将军,就只能被发配去做闲职,希特勒的身边,就只剩下凯特尔这样的应声虫了。而希特勒宁愿给凯特尔这样的人以元帅军衔,也不会给古德里安这样的军人如此殊荣的,只因为凯尔特更听话。
(18)、英美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苏联红军又展开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德国岌岌可危时,德国内部危机加剧,爆发了刺杀希特勒事件。
(19)、论学历,隆美尔毕业于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而古德里安则是柏林陆军军官学校的得意门生,论资历,两人都曾在一战中服役且建立过一定的功勋,但隆美尔毕竟官至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元帅,而古德里安直到1944年才升任陆军参谋长。
(20)、尼米兹:美国海军五星上将,珍珠港事件之后,尼美兹出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接手受到重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上任后,尼米兹就空袭东京,做为珍珠港被袭的回应,之后指挥珊瑚海海战,与日本打成平手,从而站稳了脚跟。
(1)、有许多军事史家认为,二战初期德军的胜利,并不主要是因为有先进的武器,而是先进的战术和指挥官对先进设备的运用。这其中,古德里安功不可没。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德里安为何没成为元帅精辟1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