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代表作是什么是哪个朝代的精辟136条

韩愈的代表作是

1、韩愈的代表作是哪一首

(1)、公元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老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对于佛骨的处理,韩老师的原话是这样的:“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2)、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3)、据查,明初朱右将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4)、滚滚历史长河,浪花朵朵,精彩纷呈。描写晚春的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纯真稚态,寓意憨憨,跃然纸上。

(5)、啖赵学派一方面沿袭了《左传》和《诗经·周南·麟之趾》的“祥瑞”之说,一方面又否定了略显穿凿的“王鲁”说,将“获麟”列入“庆瑞例”中。户崎哲彦就认为啖助、赵匡虽对祥瑞与灾异有所怀疑,却不能完全否定,或者不敢公开表达他们的否定,而后柳宗元继承了他们的精神和方法,对所谓符命祥瑞之说加以彻底的否定,同时,户崎哲彦还指出,韩愈却是符命祥瑞之说积极的支持者和宣扬者。

(6)、此时的韩愈已抱定必死之心,就算是死,他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自己一个愤青的立场。

(7)、《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事实证明,韩愈的倡导是有效的,整个宋代,文化兴盛,学术也发达。陈寅恪就说:“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我们常说的打倒孔家店,就是宋代儒生建立起来的,这和韩愈的倡导有一定的关系。

(9)、天街小雨润如酥,                      。

(10)、韩愈的几篇“游戏”之文,也是新体。同前代的俳谐文字比较,是有新的特点的。例如《毛颖传》就是一篇奇文,不可以寻常俳谐之作视之。柳宗元《答杨诲之书》云:“足下所持韩生《毛颖传》来,仆甚奇其书,恐世人非之,今作数百言,知前圣不必罪俳也。”但与此同时,裴度却对这类俳谐之文很不满意。他在《寄李翱书》中,把韩愈的俳谐文字看作“以文为戏”,是很不赞成的。

(11)、第 中国文化注重人的自觉性,要想达到的状态,不是通过所谓的信仰,而是通过学习。无论是《劝学》还是《师说》都说明了一个人需要学习,通过学习可以达到圣贤(高人格的代称)的可能与现实。

(12)、第 总之,韩愈的《师说》,不是那么开放,但是今天人们理解的时候就不这么看待了,只是拿来用用,表达好学尊师的精神。

(13)、2016年5月15日,曾巩传世孤本《局事帖》在中国嘉德“大观夜场”以一亿三千万元起拍,经多轮竞价,终以8亿元落槌,加佣金07亿成交。《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一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传世墨迹,为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共124字,距今已有936年,曾被历史上多位名人收藏,并经徐邦达考证著录于《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2009年,这件作品以0864亿元成交,成为第一件过亿的中国书法作品。

(14)、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时,当时潮州有一条江,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鱼,成为当地一害,许多过江的人都被它们吃了。一天,又有一个百姓遇害了。韩愈忧心忡忡:鳄鱼不除,必定后患无穷。于是韩愈下令准备祭品,决定亲自去江边设坛祭鳄。韩愈摆好祭品后,对着江水大声喊道:“鳄鱼!鳄鱼!韩某来这里做官,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们却在这里兴风作浪,现在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时间可以宽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还不走,严处。”从此,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吃人的事情了。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这条大江则被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

(15)、B.《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

(16)、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新唐书》

(1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8)、此时韩老师可谓位极人臣,荣耀等身,不仅政坛顺风顺水,连文坛也是独霸天下。他的“古文运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他的诗歌成就也不菲,只要他老老实实地干着,就可以混个光荣退休,幸福地度过晚年。可是骨子里的愤青本质,让韩愈无法对不平之事坐视不理,所以这次,韩老师真的摊上大事了!

(19)、元和九年(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20)、《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

2、韩愈的代表作是什么是哪个朝代的

(1)、鲁迅先生继承了韩老师愤青的本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加的猛烈,更加的决绝,我们的思想史上才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章。

(2)、第 韩愈所处的时代,是佛教和道教比较兴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儒家衰弱。韩愈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学习的情况,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重要命题,希望改变大家天天风花雪月,吟诗作对而不好好读书学习的坏毛病。

(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员外两首诗可以看出其恢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时值中唐时期,任吏部侍郎,心情大好,邀请张籍赏春。第二首,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少年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你不去看,我先去了。官忙年龄大,就没有少年活泼心了,我先到曲江头看一看,柳色它如今深还是不深。我乍一看就是个老咆哮,哪能坐得住呢,爱自然之心,纯天然。

(4)、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良好的家境让雨果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5岁的时候就在法兰西学士院诗歌大赛中获奖。1827年,25岁的雨果完成了诗剧《克伦威尔》,但是因为这个剧本不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没有办法上演。不过,雨果给这部作品写的序言,却成为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让雨果成为了这个流派的领袖人物。后来,雨果成为了上议院的议员,还被封为了伯爵,但真正让他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的,还是他的文学作品。

(5)、于此境,马说应运而生。一批有志之士的回博也于逆境中悄然兴起。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也就是说和有志之士,贤者相去两远,他们的呼声,他们的步伐,执策者根本不能入其道。

(6)、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处中唐时期的他,著作颇丰,极有丰骨气节,在学问上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宝库,值得我们永远借鉴学习。

(7)、《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

(8)、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

(9)、学习了这么多,孔子的身价并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飙升。百年之后,孟子这样赞叹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万章下》)这段话是说,孔子,德才兼备,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事实上,孔子在历史上正是以“万世师表”的形象出现的。孔子之所以为孔子,其根本就是学习。

(10)、《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法国巴黎,小说通过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也译作爱斯梅拉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对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切同情,宣扬了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

(11)、“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出自《医说》,意思是“天下,就如同人一样;战与和,就如人之胖瘦;纲常法度,就如人之心脉”。

(12)、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13)、当然了,他是教育家: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业大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独特的丰硕。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都出自《师说》。

(14)、苏洵的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15)、韩愈从小天赋,七岁读书,十三岁能文。关于写文还有一段来历。

(16)、►关于孟州的11个形容词,你觉得哪个贴切?欢迎留言补充…

(17)、以上是关于《获麟解》的题解,我们之所以回顾韩愈当时的春秋学背景,并以柳宗元为参照,审视了韩柳二人复杂多面的祥瑞观,目的还是在于更好地理解《获麟解》并对此文做出恰当的评价。那么下面,我们就将重点集中在《获麟解》这篇千古名作上。

(18)、(重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试题及答案(310题)

(19)、谈到《获麟解》,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写于何时?有何立意?刚才我已提到了其中一说,即元和七年以后。但李翺曾在《与陆傪书》中手书《获麟解》相赠,并把它视为韩愈“其词与其意适”的“古之文”的代表作;而陆傪又死于贞元十八年,方崧卿根据以上两点,对“元和七年说”作出了有力的辩驳,并认为此文“有激而托意之词,非必为元和获麟而作”。王元启则认为此文是韩愈“不遇时作”,当作于“贞元十七年参调无成之岁”,而非贞元十八年。而后钱基博则提出“贞元十一年所作”的观点,认为是因为韩愈贞观八年考中进士,九年、十年、十一年“三试博学鸿辞,不售”,“十一年正月至三月,以前进士三上宰相书求仕,不报”,所以“感愤而作”。钱氏还联系到贞元十一年韩愈的《感二鸟赋》,指出其中的“不遇时之叹”正与《获麟解》“同一感慨”。总而言之,前人基本都主张《获麟解》作于贞元年间,属于韩愈早期的作品,且往往与韩愈怀才不遇的经历有关。确实,韩愈早年在参与考试、求取官职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后来又因《谏佛骨表》被贬,而无论是宣扬道统论,标榜师教,还是攘斥佛老,都与当时的世风相悖,因而更有英雄失路、壮志难酬之悲,《进学解》《送穷文》的自嘲,《马说》《获麟解》的自况,甚至晚年《示儿》的自夸,都多多少少体现了他的这种心境,以至于后人说他“不善处穷,哀号之语见于文字”。那么《获麟解》究竟是如何写他的这种心境的呢?在古文家们所说的“自况”之外,是否还有别的阐释维度呢?我们来看具体的文本。

(20)、贾岛(779~843) 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初时贾岛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于京师(应该是郊外,因其时有"宵禁"的,??)骑驴苦吟,(大概就是来了诗意却睡不着觉?)忽然得了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仍然是做僧人时的路数哦?)

3、韩愈的代表作是师说吗

(1)、可是啊,他的脾气很直,肚子里憋不住话,该说的会说,不该说的也要说。有一次,一个地方发生了旱灾,老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也不救济百姓,所以韩愈就给皇上提建议,你想啊,这不是打皇上的脸吗?所以皇上一怒之下,就贬了韩愈的官,让他去做阳山令。在阳山,韩愈认真工作,爱民如子。很快就让当地有了很大的起色,老百姓都很爱这个韩大人,甚至给孩子起的名字,都是爱韩啊,钦韩啊之类的。由于韩愈政绩突出,很快,他又回到了朝廷来做官。

(2)、韩老师死后两百年后,一个同样伟大的诗人作家给了韩老师这样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常人已经难以企及,何况给出这个评价的这个人是苏轼。真可谓生前伟大,死后荣光。

(3)、这句话是说,师道早就湮灭无闻了,我们当下学术不够兴盛,文化不够繁荣,我们的价值观也很混乱,不是容易理解吗?不学习而想活的明白,那也太难了。

(4)、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5)、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不仅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忧愤甚广。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别具风概。例如《杂说》对于人材不为世用所发的不平之论,《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也是宣传选拔人材的一篇宏论。所谓“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云云,这正是韩愈对于国家用人的殷切希望。

(6)、韩愈的作品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门人李汉曾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韩昌黎集》传世。

(7)、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8)、但韩愈为诗的新的特点,还不是表现于这类作品,而在于他那“以文为诗”的一些篇什。如《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对于这样的作品,前人多所评论,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前篇乃“古文手笔”,后篇亦“古文笔法”。这样的“手笔”和“笔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辈诗人相比,显然有不同者。因此,叶燮《原诗》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所谓“大变”,正是韩愈之诗新的特点。

(9)、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10)、公元806年,召回长安,历任国子博士,方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韩老师的官越做越大,却依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济世济民的理想,公元817年,以行军司马的身份,协助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11)、《蝶恋花·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2)、公元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

(13)、当然,客观地看,柳宗元之所以写这些奏表,主要还是因为其时他担任礼部员外郎的官职,上奏祥瑞本是职责所在,这么做或许对他来说也是“在其位谋其政”的无奈之举,而随着仕途的波折和阅历的累积,他终于敢在《贞符》中将自己对祥瑞符应的质疑大胆地表达出来,甚至当他的朋友韩愈在《答刘秀才书》中以史官命运不好为由为自己不能秉笔直书而开脱的时候,柳宗元还直言不讳地批评说“鬼神事”是“明者所不道”的,像韩愈这样有智慧的人怎么可以“犹惧于此”。不过,存在于柳宗元不同文体、不同写作对象、不同时期的创作间的这种矛盾,其实也体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14)、《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5)、在这篇《师说》中,韩愈的愤青品格表现的淋漓,对那些耻于相师的士大夫之族以冷酷的嘲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6)、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师说》、《马说》。

(17)、在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散文传统,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要求文章应该有充实的内容,做到文从字顺,反对追求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偶文风。

(18)、《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写国子先生解析进学正义,向诸生陈明形势,正面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结论。

(19)、吴子良、谢枋得先后指出,这段中的三个排比句“学《史记·老子传》句法”,也就是“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鱼吾知其为能游,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罾,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这一段。但是,牛、马、犬豕豺狼麋鹿固是呼应前段,但牛、马详细分说,犬豕豺狼麋鹿则因“省句”而“随手生变”,也是两句短、一句长,详略交错,长短有致,这是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纯用排比不同的。

(20)、译文: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4、韩愈的代表作是谁

(1)、►(FM7孟州微广播)《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笔下小人物的辛酸和无奈

(2)、他精彩绝伦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借物隐喻,针砭时弊,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暇想空间。

(3)、第 韩愈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重建师道尊严,我们现在常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话就是出自《师说》。师道,是中国文化的命脉,中国文化不是靠传教士宣传的,而是靠我们的老师言传身教,传教士注重信徒关系,老师注重学生关系,老师至少要教给我们知识,还有道德的规范,用韩愈的话就是传到授业解惑,一言以蔽之,就是成人之学。但是传教士所宣扬的就不必以知识或真理为核心了,主要是要你信仰和服从于一个外在的。古代中国的价值格局是天地君亲师,韩愈用一篇文章就把师道尊严建立起来了。有人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这种赞誉并非虚言。

(4)、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6)、韩愈在年少之时曾有一梦,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

(7)、到了自己身上,放不下身段,落不下面子,总是千方百计拖延,找借口,推诿,总之,就是不学习,或者指定了学习计划不落实。这方面的种种情形,韩愈描述的生动。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

(9)、《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

(10)、艾丝美拉达是一个纯洁、美丽、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姑娘。为了救甘果瓦,她以身相许;他不计前嫌,为忍受酷刑的卡西莫多送上救命的甘泉。她是理想化的人性美的象征,她的悲惨遭遇正好说明了封建社会和天主教会的罪恶。

(11)、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12)、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13)、③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累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14)、《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墨池记》。

(1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6)、④苏洵(1009~1066) 字明允。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17)、长庆二年(822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18)、古时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

(19)、C.“韩如潮,苏如海”分别是对唐宋八大家中韩愈、苏洵散文的评价

(20)、(2)168个《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5、韩愈的代表作是什么诗

(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2)、韩愈还有一篇著名的《师说》,咱们也来读一下其中的片段:

(3)、韩愈还有一篇类似俳谐而实质是抒发才高见屈、忧愤甚广的文章《进学解》。历来的论者都说此文源于东方朔的《答客难》和扬雄的《解嘲》,《新唐书》本传也说他“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其实这篇文章的意义要比“自喻”广阔得多。其中有“自喻”,却不仅是“自喻”,主要还是宣传选拔人材的观点。

(4)、所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是平等的关系。这样的见识,在古代确实是了不起的。师道尊严的核心就是彼此学习。

(5)、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6)、“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出自《医说》,意思是“天下,就如同人一样;战与和,就如人之胖瘦;纲常法度,就如人之心脉”。

(7)、业精于勤荒于嬉,                       。

(8)、边烽寂寂尽收兵,宫树苍苍静掩扃。——《重酬前寄》

(9)、这段话令人感动。孔子周游列国,可以说是把当时的明贤寻访了一遍,走到哪,学到哪。一般人是天下何愁无知己,孔子是四海之内皆老师。

(10)、为武昌令                         有美政,既去                       

(11)、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12)、这两部世界名著,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读一读。

(13)、韩愈是不信佛的,所以他看到皇上大张旗鼓地做这些法事,认为是不恰当的,是不对的,就写了一篇《谏佛骨表》给皇上,说佛教本来就是外国的东西,不应该过分地尊崇,反对迎接佛骨舍利。皇上看到之后,就又怒了,心想:“好你个韩愈啊,刚刚让你回来没多久,你又跟个苍蝇一样在老子耳朵边上嗡嗡嗡,干脆,你还是给我滚远点吧。”于是一声令下,韩愈就被贬官到潮州。

(14)、跟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的,是柳宗元。这个人,咱们下次讲。

(15)、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16)、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17)、其实,此文的题目就露出了端倪。尽管《文章辨体》称解“与说亦无大相远焉”,《文体明辨》也认为解“与论、说、议、辩,盖相通焉”,但何休《公羊解诂》中常见的“解云”的注经句式多少能表明,与“说”相比,“解”具有更深的经学背景,其严肃性要高得多,远不及“说”来得随意,而考虑到韩愈本人的春秋学背景,“获麟解”这个题目更是显然与《春秋》学有关。

(18)、醒后,韩愈只觉胃中似乎犹如有物体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记上其中一两字,笔法非凡。之后得缘见到孟郊,总觉得似曾相识,细想之下才惊奇地发现,孟郊就是那个梦中在旁大笑之人。此事在《异人传》中有记载,在《龙城录》中的记录也较为详细,据说韩愈醒后“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似与之目熟,思之,乃梦中旁笑者”。

(19)、雨果著名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20)、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1)、公元802年冬,就在韩愈写出《师说》的那一年,他晋升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身在其位谋其政,对于一个愤青来说,这个职位再合适不过了。

(2)、韩愈的《师说》一文。也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相当大胆的。

(3)、说自己就是写了个建议,就让皇上给贬到离京城八千里地的潮州去了,自己就是想做个好事,这把老骨头也就不爱惜了。你现在来看我,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要给我收尸了啊!

(4)、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d论》《伶官传序》《卖油翁》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5)、维克多·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6)、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7)、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连州知州石炳璋从阳山拓韩愈真迹,将“鸢飞鱼跃”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后侧的卧龙石上,后有何健的楷书题跋:“韩公大字世罕见之,乾隆壬寅,健秉铎阳山,得四字于土人家,为之勒石。”韩愈“鸢飞鱼跃”石刻见于山东潍坊十笏园、广东潮州韩文公祠、广西贺州小西湖、肇庆七星岩等地,影响颇广。

(10)、文中说韩愈三岁而孤,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类似的例子在咱们的古代名人中还有很多,比如欧阳修、范仲淹等,请通过查找资料,选择一个人,写出他少年刻苦学习的故事。(400字左右。)

(11)、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只能说,韩愈老师是个不怕死的老愤青!

(12)、这种文体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故,看起来的华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很有韵律。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受到了很多限制。

(13)、《全唐诗》编其诗十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2首。

(14)、这时期的韩愈眼界更加开阔了,他亲眼目睹当时的文坛有多浮夸,六朝骈体文盛行,只重辞藻华丽,不重实用性,教育性,连大唐引以为傲的诗歌也大不如以前了。韩愈很愤怒,作为一个愤青,看到这些他不得不发声。这时期他写的一篇《答李翊书》,阐述了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也是他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15)、(7)247个《现代汉语》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16)、古时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

(17)、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18)、这次韩老师的死谏,在我个人看来,不亚于历史上“比干死谏商纣”“海瑞骂嘉靖”。韩老师此举,早已经超出一个普通愤青的界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做愤青,我也是一个伟大的愤青!”

(19)、(4)190个《外国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20)、师者,                                。

(1)、第 中国文化注重人的自觉性,要想达到的状态,不是通过所谓的信仰,而是通过学习。无论是《劝学》还是《师说》都说明了一个人需要学习,通过学习可以达到圣贤(高人格的代称)的可能与现实。

(2)、《秋声赋》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3)、《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韩愈为文的又一特点是突破传统写法。例如墓志铭这一文体,在韩愈笔下,便颇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样,甚至“一人一样”(李涂《文章精义》)。与墓志近似的文体,还有哀祭之文。这类文字韩愈也有独创,不同寻常。

(5)、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代散文家。

(6)、后一段的“以德不以形”进一步拔高,跳出“祥/不祥”和“知/不知”的讨论,卒章显志,“逼出德字”的“主意”,从而指出,和判断其他动物时以外形的特征(角、鬣)为依据不同,麟的特征就在于“德”,所以无需通过“形→名→德”的认知过程,更不必执着于“其形之不类”,也就切断了“知/不知”对“祥/不祥”的决定关系,直接去认知“德”,颇有点“舍筏登岸”“得鱼忘筌”的意味。“以德不以形”呼应了文章开头的“灵”,并将对麟的“德”的认知和圣人结合起来,圣人出则麟现,麟现则圣人出,二者是互相发明、互为因果、二而一的关系,也就是林云铭所谓的“出处之德同乎圣人”,也就无所谓谁是先在的。

(7)、嫂嫂忽然由忧转喜,道:“这才对嘛,你是要写诗的人。”

(8)、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尽心的呵护,这样才能发挥他的作用;而统治者却不知如何招才纳贤,视若罔闻。

(9)、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10)、话说当时唐朝处于中唐时期,虽说诗歌已不似盛唐那么辉煌,但也仍占领这唐代文坛的半壁江山。韩愈十三岁时便向嫂嫂要笔墨纸砚,并宣称自己要开始著书立说,勇气可嘉!

(11)、可是没多久,事情又来了。当时的皇上啊,很信佛,所以,他想迎接佛骨舍利来供养。什么是佛骨舍利呢?据说啊,佛祖释迦牟尼去世后,按照佛教的规定,进行了火化。等到烧完了之后,留下了很多东西,有的是五颜六色的珠子,人们叫他舍利子,还有洁白如玉的佛指骨,也有颜色有点黑的佛顶骨,也被叫做舍利。这些舍利,对佛教徒来讲,都是神圣的。当时的皇上想要迎接的,就是佛祖的佛指舍利。到现在,还供奉在法门寺里。

(12)、闻道有先后,                           。

(13)、这一段开门见山,第一句就以“麟”破题,劈空而下,点明“灵”字,不仅“含下第一段‘祥’字”(何焯语),还“伏‘德’字”(《古文观止》语),从而凸显麟的神灵祥瑞的特殊意义。接着,先援引《诗经·麟之趾》、《春秋》的“西狩获麟”和史部、子部的各种材料,证明这一特殊意义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从正面说明“麟之为灵”的“昭昭”,其中明说《诗》与《春秋》,而用“传记百家之书”概括史部、子部,两句短、一句长,有详有略;再用“不出户庭,无高见远识”(谢枋得语)的“妇人小子”也知道麟的祥瑞,从侧面反映了“麟之为灵”的“昭昭”。不仅熟悉经史的士人、精英们知道,普罗大众也知道,足见麟为祥瑞是公论。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士人与妇人小子皆知的,是“知其为祥”、“不可知其为麟”,换言之,是通过外在的名字知道了内在的祥瑞或德性,而与外在的形貌无涉,从而为下文因“为形也不类”而“不可知其为麟”埋下伏笔。

(14)、(免费领取)2020年—2021年时事政治重要考点汇总

(15)、(5)270道《文学理论》考研必记(简答、论述题)大汇总

(16)、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韩愈的代表作是什么是哪个朝代的精辟1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