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作品形成了一种什么风格精辟71条

海明威作品特点

1、海明威的作品特点

(1)、在海明威的《在我们的时代里》这一故事集中,其他的插章以对行动和对话的描述为主,很少出现“描写停顿”。就其他八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插章而言,有六篇不含任何纯粹的景物描写,余下两篇虽然有这种描写,但所占文本篇幅相对要少得多。那么为何在这一插章中,海明威会进行这样较大比例的纯景物描写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进行细致的文体分析。在这一结构上突出的“描写停顿”中,有三个文体特征被前景化:一是对于“therewere”(有)和“inthecourtyard”(在院子里)的重复;二是第一句话与第二句话之间的反常句号;三是因果关系在描述上的颠倒。请比较:

(2)、你的计划应该建立在必须完成而不是可能完成的基础上。——《丧而钟为谁鸣》

(3)、海明威到达巴黎前的三年,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去世了。好像总有新的而且生气勃勃的艺术家来继承之前曾经走在这座城市里的艺术家们的衣钵……一个艺术家故去了,另一个艺术家到来,想发现还有待显现的东西。徜徉于那些大型博物馆或者漫步巴黎城之际,海明威发现他寻找新鲜而有意义的体验的冲动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探寻。许多人只是触摸了下巴黎这幅画上的玻璃片,而海明威则深深地生活在其中。

(4)、大概是对话时这个过量导致了那另外一个瑕疵,那个瑕疵始终是在侍奉着短篇小说作家,那就是比例的欠缺。一个过量的段落将会使这些小小的手腕向一侧倾斜,而且会带来那种模糊不清的效果,而当读者想得到清晰和要点的时候,那个模糊不清的效果就令读者大为困惑。这两个瑕疵,也就是让没有必要的对话在书页上泛滥成灾,以及我们赖以掌握故事的那些明晰、不会被弄错的重点的欠缺,系来自那个更为基本的事实,即尽管海明威先生具有杰出而又巨大的技能,但他却就像斗牛士的斗篷一样,让他超群的技术位于他和事实的中间。须知的确,故事的写作和斗牛有大量相同之处。人可以像螺丝起子一样把自己扭曲起来,穿过每一种被扭曲的事物,结果公众也就以为,人是在冒着每一个风险并且表现出超凡的英勇行为。但真正的作家却紧靠着公牛站着,并让那些牛角——你可将其称之为生活、真理、现实,随你怎么称呼——每一次都紧靠着他通过。

(5)、“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为什么不加入我们呢?”

(6)、正是由于海明威小说大量使用对话,而对话是不能花俏的,因此,大片大片的日常化的语言造成小说整体的朴质无华。在现代叙事学中,叙事的手段多种多样,各有千秋。海明威之所以钟情于对话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其原因是:用结构主义的“距离与角度”的理论来观照,人物的对话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叙述则难以达到这种逼真的效果。另外,对话比叙述来得更为简洁,也更为生动可感,蕴涵更为丰富。鉴于对话具有如此大的优越性,小说大师海明威毫不犹豫地采纳它,并将它的魅力发挥到无与伦比的程度,使得他的小说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7)、第三阶段:1946年--1961年,以“硬汉形象”为主题。

(8)、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9)、Courageisgraceunderpressure. 

(10)、如对《老人与海》中老汉用鱼叉制伏大鱼的情景,作者描述为“老人放下钓索,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

(11)、《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流落巴黎的英美青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绪。主人公杰克·马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了重伤,战争给了他致命的一击,他的负伤使他对性爱可望而不可及,面对自己所钟情的女人,异常痛苦。他在生活中没有目标,没有理想,被一种毁灭感吞噬。他嗜酒如命,试图用酒精来麻醉精神上的痛苦,但于事无补。

(12)、第从对作者的影响来看,《老人与海》使海明威超越了有限的自然生命,获得了无限的生命永恒。海明威说:“如果你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那就会使你永生,如果你完成得确实出色,那就会永垂不朽。”,文学创作事业使他获得永生,《老人与海》使他永垂不朽。

(13)、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53年5月4日,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作品《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1961年7月2日,海明威自杀身亡。 

(14)、那时候我就明白,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旦结束,总会让人感到空虚。如果是坏事,这空虚感会自行消失,而如果是好事,你无法填补这空虚,除非发生更好的事。——《流动的盛宴》

(15)、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

(16)、“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分从蒙特勒开出的车。”

(17)、从课堂教学上看,笔者搜索了百度中有关《老人与海》的教学设计,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所见所闻,发现一般教师教授本课后,布置给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训练题目:做与高考关联的练习题,读《老人与海》全书或海明威其他作品,给海明威写颁奖词,或干脆不留任何任务。其中做与高考关联的练习题的做法所占比例大;在时间宝贵、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读《老人与海》全书或海明威其他作品的任务形同虚设;类似于给海明威写颁奖词的,也多是在公开课课堂上以作秀的形式出现。即便在众人瞩目的全国核心刊物上刊发的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也未能逃脱不重视作业、忽视作业或布置不切实际的作业的弊端。

(18)、我同情所有不想上床睡觉的人。同情所有夜里要有亮光的人。——《乞力马扎罗的雪》

(19)、在《美国语文》中,每个单元和课文之前,都有较详细的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编者总是在努力让读者发挥想象力,回到文本所处的时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作者、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有些问题的设置,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如在本文后设置了“项目”一栏,其中有一项内容是:

(20)、谈家庭。此处尤其需要关注。没有事故,就没有故事。谈到海伦快要生孩子了,乔治问:“你高兴吗?”尼克说:“是的。现在。”注意,“现”!“在”!也就是说,尼克并不是真心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因为,他将会被生活捆绑住——一种与越野滑雪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虽然“还说不上”“真要命”,但是想必想想也是挺无趣的。对不?

2、海明威的作品形成了一种什么风格

(1)、《纽约时报》评论说:“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

(2)、所谓“电报体”,指多用短句,不用或少用复句,很少用形容词,文字简洁如同电报。所谓的“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喻为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没有写出的省略掉的部分是海面下的八分之而优秀的读者是能感受到这没写出的八分之七的。硬汉精神就无需多言了,《老人与海》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3)、0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

(4)、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年轻的欧内斯特·海明威,借助严于律己的职业精神,通过刻意创造富有暗示性、高度个人化和强烈感情色彩的作品,磨砺着作为散文大师的技艺。他在咖啡馆里,在塞纳河沿岸,在漫长的散步中,在跟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者相处的生活中寻找灵感。海明威通过化作一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充实自己的创造性灵魂,这个城市提供给他可以使其技艺并创作出大多数学者公认的出色和深思熟虑作品的生活与社群。这个事实是无可争议的:海明威是20世纪散文的革新者,而且这一切都是从他早年在巴黎生活的那段经历开始成形的。

(5)、“我在意大利,”我说,“而且我说意大利语。”

(6)、同时,他也受到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尤其是庞德在理率上和创作上对意象主义所进行的深刻探讨。比如庞德认为,诗要具体,避免抽象。形式上要允许连行,不要切成一行行。要精练,不要废字,不用修饰等等。

(7)、因而,海明威先生是有勇气的,他是坦率的,他是有很高技巧的,他把话语精确地放在他想放的地方,他有着赤裸裸的和神经质的美的时刻,他在举止上而不是在眼力上是现代的,他具有自我意识地有男子气概,他的才能是紧缩起来的而不是扩张起来的,与他的长篇小说相比,他的短篇小说有点枯燥而无生气。我们就是这样把他总结了。我们就是这样揭示了一些偏见、本能和谬误,我们乐于称之为批评的东西就从那些偏见、本能和谬误中制造出来。

(8)、“没戴戒指。真见鬼,这一带的姑娘都是弄大了肚子才结婚的。”

(9)、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10)、“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吉奇?”

(11)、落实基础培养,注重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写作指导具体易操作等,都是《美国语文》课后练习呈现的特点。

(12)、第二阶段:1929年--1945年,“冰山原则”的文学创作在这一阶段中,海明威潜心研究文学创作,探讨如何对抗孤独和痛苦、超越不幸和死亡。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午后之死》和《丧钟为谁而鸣》。

(13)、海明威从左岸出发穿越托内尔桥时,他可以环绕圣路易岛,走风景优美的码头沿路:向东依次经过贝蒂纳、安茹、波旁、奥尔良码头。此行能捕捉到20世纪20年代海明威的巴黎那惊人的真实和纯粹。他中意的众多巴黎的散步路线在《流动的盛宴》和《太阳照常升起》中可以看到。毕竟,海明威内心装着个旅行作家,希望分享他钟爱之至的地方。

(14)、  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15)、本社订阅:直接在本社订阅可以享受优惠,可以更快地获读本刊。订阅方式灵活,零售、整订、破订均可。

(16)、1913年到1917年间,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学业、体育上成绩优越,在英语方面天赋突出。在初中时,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文章的他有了的写作经验。升上高中后,他更成为了学报的编辑。有时他会使用“RingLardnerJr.”这笔名写作,以纪念他心目中的文学英雄拉德纳(RingLardner)。

(17)、痛苦的事情是,在太爱一个人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忘记了你也很特别。

(18)、在这段的后面,他写道,他们“可以看到炮弹的闪光”。他没有写爆炸,也没有把它与美国国庆日的烟花表演相提并论。他留给读者自己去理解战时火炮的样子。

(19)、(1)勇敢。圣地亚哥是勇敢的,海上风云变化,环境极其恶劣,还经常会遭到各种凶狠鸟类的随时攻击,甚至还有鲨鱼的威胁。但圣地亚哥却毫不灰心,在海上搏斗了整整两天两夜。当圣地亚哥经过80多天的坚持与等待,终于捕获到了一条大马林鱼的时候,却难逃许多小鲨鱼来抢夺他的战利品的厄运。此时的圣地亚哥没有伙伴,也没有武器,但他却毫不畏惧,利用舵柄做武器勇敢的和鲨鱼们战斗着。

(20)、有趣的是,在第一句话里有一个不定冠词“a”,这一不定冠词与前面的人称代词“They”和定冠词“the”等确定的指称形成一种冲突。请比较:

3、海明威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1)、这是海明威1924年在巴黎出版的《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一个短篇故事,1925年这一短篇又以插章的形式出现于在美国出版的同名故事集中。

(2)、Theworldbreakseveryone,andafterward,manyarestrongeratthebrokenplaces。

(3)、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4)、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5)、Agroupofsoldiersshotsixcabinetministersathalfpastsixinthemorningagainstthewallofahospital.(一群士兵早晨六点半在一所医院的围墙边枪杀了六位内阁部长。)

(6)、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丧钟为谁而鸣》

(7)、海明威曾说,通过研究大自然,以及研究充满自然美的艺术,他的写作得到了提升。通过欣赏塞尚和其他人的作品,他明白了光是如何在穿透树木或照在建筑物上时反射的,或者是如何落在人的脸上的。海明威开始通过具有强烈暗示性和焕然一新的风格,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他的句子结构犹如画家迅捷大胆的笔触,而且,通过限制用词数量,他能刻画出塞尚作品中所具有的清晰感和厚重性。捕捉大自然的纯粹,有助于写作风格的形成和文学意象的塑造,而海明威正是以此著称。

(8)、海明威有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小说在外观不动声色,但内在情感却是丰厚炽热。

(9)、在深海上,老渔夫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他经过了艰难的搏斗,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叉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渔夫又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进行了勇敢的反击,当他驾驶渔船回到港口的时候,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白骨架子。

(10)、Theyshotthesixcabinetministersathalfpastsixinthemorningagainstthewallofthehospital.(他们早晨六点半在(这所)医院的围墙边枪杀了这六位内阁部长。)

(11)、有时海明威为了保持孤独的状态,需要有他人环绕周围。在笛卡儿街租来的那个工作室里,他学会了如何聚精会神,这让他在任何地方都能写作。巴黎那些鲜活的咖啡馆提供他不太昂贵的写作场所,独自一人的时候,他可以写作、喝加奶咖啡,甚至会多少变得迷信起来,希望自己走好运。即便今天,人们都能在遍布全城的某个咖啡馆里轻而易举地看到某个作家弓着背在纸上或者对着笔记本电脑写东西。这种无言的诱惑就来自海明威本人。

(12)、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

(13)、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真实的高贵》

(14)、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为纪念海明威逝世二十周年而写一篇名为《与海明威相见》纪念文章:“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着他那闪闪发光、但却瞬间即逝的精神。这是人们可以理解的。像他那样的内在紧张状态是严格掌握技巧而造成的,但技巧却不可能在一部长篇小说的宏大而又冒险的篇幅中经受这种紧张状态的折磨。这是他的性格特征,而他的错误则在于试图超越自己的极大限度。这就说明,为什么一切多余的东西在他身上比在别的作家身上更引人注目。如同那质量高低不一的短篇小说,他的长篇也包罗万象。与此相比,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华在于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作品中省去了一些东西,确切地说来,这正是使作品富于神秘优雅之感的东西。”

(15)、海明威本能地知道,生活中好的东西只有在零散、微小的细节中方可寻觅到。他深思熟虑但又简明的描写使他的作品栩栩如生。他认为,过度装饰或者形容词、副词的使用不会让文字的作用发挥得更好。陪伴海明威的是布鲁伊葡萄酒,还有面包和一盘盛满六个烤蜗牛的主菜,每咬一口前可以深深地喝口红酒。身边燃烧的蜡烛和暗淡的灯盏足以照亮他需要或者渴望的任何东西。

(16)、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写人物对话时,生怕读者不知道此时人物的情感及心理,于是加上了一大堆的修饰语,不厌其烦地解释。“麦克含情脉脉地注释着她”“她鼓起勇气,用忧郁的音调说”“他低声笑着插了句嘴”,海明威将这些侮辱读者智商的填充物全部删掉。

(17)、没有真正的爱情的婚姻,是一个人堕落的起点。——《虽有犹无》

(18)、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吸取了众多名家长处,并将这些长处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海明威不断创新求变的结果。“冰山原则”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用精练的文字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它的影响力也会像一代文豪巴尔扎克、狄更斯的写作方式一样,被文学铭记。

(19)、欧内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1929)

(20)、在人生或者职业的各种事务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真实的高贵》

4、海明威的作品以什么风格著称

(1)、“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时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2)、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丧钟为谁而鸣》

(3)、海明威处处惹事,人人受气,给人留下了如此印象:喜欢冒险,四任妻子,拼命喝酒,任意争吵等,这么多病一直缠着他,后用心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海明威自杀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4)、通过以上两部作品,不难看出,海明威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处于一种悲观失望、彷徨和忧虑之中,人生陷入迷茫,这也正是那个时期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们创作的基调,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些作家们,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灾难,精神上经历过战争的折磨,他们了解普通士兵中的厌战情绪。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着美好的愿望和澎湃的激情,受到“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蛊惑,当他们亲临战场时,才深知上当受骗,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心灵深受创伤。以致于大战结束后,他们不再相信什么政治、信念,没有新的精神支柱可以依附,因而悲观、失望、彷徨与忧虑,成为他们的常态,即“迷惘”。

(5)、文学艺术要表现情感,但情感却是依靠事物的外观透视出来的,越是对事物外观的直接描摹,越能产生强烈的视觉真实性,越能拉近读者与作家的距离。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以直接的物象表现宇宙与生命。如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曾这样写道,男人躺在帆布床上,他越过含羞树的浓荫向阳光炫目的平原望去,有三只硕大的鸟讨厌地蹲着,还有许多在展翅翱翔。海明威用这种简单、质朴的语言就是为了突出物象的清晰度与可视可感度。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印象派大师塞尚密切相关,从塞尚那里海明威学会了怎样控制读者的目光,如在早期小说《在密执安北部》中海明威就将视点集中于年轻姑娘莉芝·科茨身上,随着她的眼光描写景物,以此来暗示其纯洁无邪、乐观天真,对未来充满憧憬。

(6)、在人生或者职业的各种事务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真实的高贵》

(7)、二十世纪的后一位文化英雄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在62年的生涯中,写下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品,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融信念、意志、顽强、勇气和力量于一体的书,它让人彻底懂得了打不垮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个什么样。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8)、再说一遍,这不是……”我漫不经心地说。或者“……我带着揶揄的微笑说道。”

(9)、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脱去茄克衫,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有个人在隔壁房里停止了歌唱,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出门来看看他们想要什么喝的。

(10)、作为一个脚注,《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对战争、爱情以及双方战线上深切影响的损失进行的深刻而美丽的、内省的探索。

(11)、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立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SunAlso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佳英文小说”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海明威的作品形成了一种什么风格精辟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