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的孝的名句精辟129条

儒家孝道经典名句

1、儒家关于孝

(1)、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之心。帮助,只是举手之劳,而感谢却是永无止境的。

(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4)、日常在家里的时候,要尽恭敬的孝心,早晚要问候请安,一日三餐,还有以外的饮食,都要敬意,不可有些怠慢。养亲的时候,须要和乐的心情,时常现出和颜悦色,言笑承欢,使父母没有感到不安。

(5)、——英格索尔(美)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

(6)、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7)、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8)、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9)、出自《孝经·事君章》,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

(10)、“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11)、小时候,只有过节时才能吃到肉,当我叫妈一起吃肉时,妈总是骗我说,她不喜欢吃肉;前不久,妈得了不治之症,我忍着泪笑着骗妈说,她得的是小毛病。

(12)、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1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14)、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15)、但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竭力呵护,而没有子女给予父母的反馈与回报(“乌鸦反哺”是为了让人们行孝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并没有事实上的依据)。

(16)、1)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7)、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做人的根本,今天和大家分享几句《孝经》的名言,感悟一下我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独特魅力。

(18)、出自《孝经·士章第五》,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

(19)、上联:母慈子孝,同谱中华福祉曲;下联:家和国兴,共唱社会和谐歌。横批:慈孝中华。

(20)、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儒家思想中的孝的名句

(1)、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孝。孔子说:“行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才算是孝,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这句话是孔子说的,他认为弟子们在父母面前就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对所有的人都要友爱对待,亲近那些有仁慈的人,孔子的这句话表达了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是儒家理论的一个基本的理念。孔子的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现在的社会上,做人要有博大的胸怀,对待每个人都要友爱,不可以有厌恶、嫌弃、嫉妒、刻薄的想法,爱天下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如果遇到有道德修养的仁人,要多亲近,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帮助自己完善自己的品格。

(3)、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4)、这句话出自《韩诗外传》,字面意思是说树想静静的待一会儿,可是风却在不停的摆动,当作为孩子想要赡养父母的时候可能他们都已经不在了,这句话其实是在感叹孩子想要孝敬父母的时候,可惜父母都已经亡故,后来用来比喻事与愿违,作为子女要趁父母在世的时候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到父母老去不在的时候才想起父母,到那时候就是后悔也晚了。不要因此作出后悔的事情。

(5)、因为这种感恩,让大家把这种对父母的孝敬之心移为对公司、对企业的忠城,把孝道融入工作,我们会更懂得感恩。把孝道融入企业,企业文化中也会有了孝与感恩的内容,员工会更懂得感恩之心、责任之心,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6)、《尔雅》:《尔雅》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尔雅》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7)、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8)、 (释义):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9)、出自《论语·学而》。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孔子这句话中表达了儒家传统的孝道观,这是儒家伦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10)、”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11)、赏析:作者通过举出例子,描绘出小时候在私塾之外自在的阅读,从而反面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及他们对儿童的毒害,但作者对于雷公电母天马行空等的描述,无一不包含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

(12)、 (释义):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13)、原句是《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14)、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15)、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16)、父母患病须要尽那忧虑的心。求医诊治,以祈早日痊愈,如果还没见效的话,必要继续就医,不可放任才好。

(1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8)、◎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19)、“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如果君父的行为是合乎道义的则从之而不犯,否则就该“当仁不让”的。

(20)、使我们一改颓然,乘着行动之舟朝梦想的彼岸驶去。

3、儒家孝道经典名句摘抄大全

(1)、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2)、生育后代。这是对后人而言。人类生命是一个链条,民族兴衰关键在后代。生育后代既是生命延续与民族繁衍的需要,也是承继孝道文化的责任与义务。生育后代,提高后代的质量,在当代绝不是个人一家的行为,而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强我、壮我中华民族之后的需要。

(3)、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4)、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

(5)、我只想要有一双抹泪的手,您却给了我整个温暖的怀抱。我会永远等待下去,直到能亲口说上一句:谢谢!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

(6)、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7)、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8)、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9)、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10)、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1)、出自《礼记》。孝子奉养父母(的方法),就是要让父母开心,不违背父母的意志。真正的孝子,一定是有孝心的人,即便自己再苦再累,却能尽其所有来赡养,让父母开心,这就是大孝子。

(12)、这句话出自《孟子.万章上》,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感谢他们对于我们的养育之恩和哺育之情。孝顺的高境界是尊敬双亲,一个人对于父母是否孝顺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是看对父母是否做到了足够的尊敬。

(13)、赏析:妇女生养子女,能够延续后代是重要的。父母对于子女,应当即严格,又慈爱,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14)、 (释义):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5)、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16)、解读: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17)、出自《孟子·万章上》。孝顺父母,可以解除父母的忧愁。这是双向的,让父母快乐,自己才会真正的快乐。孝顺父母,不是一句空话,需要你的孝心和实际行动来证明。

(18)、 (释义):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19)、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20)、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儒家孝道经典名句及解释

(1)、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让自己快乐,更让别人感到快乐!.在亲情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是父母的手指头,忽视了哪一处,父母都会感到疼的,而那疼,正是亲爱的骨肉之情。诚信的名人名言●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2)、感恩鸟语花香,感恩春和景明,感恩蔚蓝苍穹,

(3)、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4)、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父母的年龄一定要知道并谨记在心,一方面因为他们的长寿而感到高兴,一方面又因为他们的日渐衰老而感到恐惧,这句话说出了作为子女的矛盾心理,正可谓是悲喜交加,如果父母不在了我们的感情和思念要如何寄托?作为子女既希望父母可以健康长寿,又害怕他们会慢慢的老去,这种矛盾的心理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

(5)、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6)、 (释义):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7)、出自《韩诗外传》。树想静静地待一会儿,可是风却让它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的时候,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这个叹惜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

(8)、3)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9)、孝,汉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10)、一个人恭敬长辈的心内化以后,都在这些细节当中可以看得出来。包含吃饭,长辈还没到都不开动,现在年轻人都自己赶快先吃了,哪还等父母、长辈,因为他内心的恭敬心没有建立起来。甚至有好吃的都留给长辈吃。所以这里,孝悌来教之,教他做人;礼乐来化之,来感化、教化他。

(11)、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12)、——德莱●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1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关于感恩的名言警句

(14)、孝廉科就是察举孝子廉吏。汉惠帝吕后都曾有诏举孝悌力田之举。汉武帝确立了独尊儒术的基本政策,选拔统治人才特别重视人的品德。

(1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6)、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7)、意思是: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8)、像《常礼举要》里面讲,“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内心对长辈有恭敬的人,他很自然就会做出来。比方说照相,他恭敬长辈,他就不会自己坐在中间、站在中间来照相了。

(19)、学校、家庭、社区、单位四结合共同营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良好环境。孝与感恩文化建设,要齐抓共管。学校要结合校园文化开展活动,单位要结合职业道德实际创建有效的运行模式,社区要提高执行能力建立保障机制,各种媒体应当理直气壮的宣传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体主流的舆论共识,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20)、 (释义):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5、儒家关于孝道

(1)、现存的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将阶级视为人类社会的基础,鼓吹封建道德观,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约束,而忽略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孝经·圣治》

(3)、感恩使我们懂得如此之多,收获如此之多,说不完,道不尽,

(4)、意思是: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关于感恩的名言警句

(6)、 (释义):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7)、译文: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8)、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义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

(9)、 (释义):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10)、4)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1)、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12)、◎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13)、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14)、推恩及人。这是对他人而言。孝道分养亲、敬亲、尊亲三个层次外,还强调“推恩”。孟子说过:“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把孝亲敬老的美德推广到同学、师长及社会每个成员,既尊敬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兼及他人的父母长辈,使全社会人与人之间都能够互尊互爱,和谐相处。

(15)、《尔雅》:《尔雅》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尔雅》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16)、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7)、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18)、感恩,让我们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19)、(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20)、开展丰富多彩的孝与感恩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可开设孝敬课、感恩课,可以采取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方式。例如,给母亲梳头,给父亲洗脚、到敬老院认亲,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评选孝敬父母好孩子;推荐孝亲敬老的好爸爸、好妈妈;为自己父母过生日;运用文艺手段编写传唱孝敬父母的歌曲;中学生可以到社会开展调查总结孝敬父母和不孝敬父母的典型,用身边例子教育自己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年轻人懂感恩、会感恩、乐感恩。

(1)、-----梁启超“不耻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2)、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将永远成为我们栖息的地方。

(3)、这句话出自《礼记》,孝子奉养父母的方法,其实就是让父母开心,不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真正的孝子一定是有孝心的人,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可以竭尽所能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做到让父母高兴,并不违背父母的意思,所谓孝顺,什么是孝,讲究的就是一个“顺”字,孝顺父母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愿,让父母开心快乐,就是作为子女大的孝道。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5)、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6)、孔子说:“你真是个无知之人啊!知道吗?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有四个诤谏之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三个诤谏之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遭到颠覆;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两个诤谏之臣,那么宗庙就不会被毁灭。父亲有了敢于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勇于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子女一味顺从父母,怎能说是孝呢?臣子唯命是从、不敢犯言直谏,哪里配得上忠贞二字?弄清楚了什么时候该听从、什么时候不该顺从才可以谈论孝顺与忠贞。”

(7)、译文: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8)、《孝经》中较为系统的阐释了以“孝”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为儒家的经典之唐朝以后,被人们尊为经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9)、出自《孟子·万章上》。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父是天、母是地,孝顺父母天经地义。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来回报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哺育之情。

(10)、解读: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目标。

(11)、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基本一个品行。

(12)、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13)、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作为父母一直为子女的疾病担忧,为人父母一直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孩子如果生病他们是担心的,作为子女的如果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下心谨慎一些,不让父母担心,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正所谓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让父母知道自己开心的事情她们也会很开心的。

(14)、孝敬不等于盲从。孔子在《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孔子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主张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之中,做儿子的若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对父母有意见,有礼貌的提出,不应和父母吵架耍态度。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进言劝止。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辩证思想和民主思想。

(15)、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16)、——(俄罗斯)屠格涅夫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18)、意思是: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目标。

(19)、八段锦助力新冠预防!视频版和Q版八段锦来了,防病强身练起来太极拳助力新冠预防!视频版和Q版太极拳来了,好记好玩强身健体!收藏!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来了

(20)、意思是说,一个懂得热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一个懂得敬奉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

(1)、《弟子规》:《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2)、解读:君子能孝亲,必具爱敬之诚,以爱敬之诚,移作事君,必能忠于事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悦态度。以和悦态度移于事长,必能顺于长官。

(3)、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孝经·卿大夫章第四》

(4)、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5)、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7)、3)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9)、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宋)林逋《省心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儒家思想中的孝的名句精辟1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