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开头
1、百年孤独开头原文
(1)、讲故事时,时间是一个重要要素,它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一般作者会用大概时间,这里却用了一个极其精确的时间:日本时间1945年8月6日清晨8:15整。
(2)、如果读了开头戛然而止,你对这段文字除了好奇还有怎样的思考,在有书君看来,人在死亡前到底会想起什么?马尔克斯在这段文字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3)、初阅读《安尼尔的鬼魂》时,我对斯里兰卡的印象是在伦敦留学时去伦敦学院大学玩,朋友说她的室友来自斯里兰卡。那个瘦削的女孩有鹿一样的大眼睛,安静寡言,见我也不太说话,从书桌前起身,轻声说要请我喝茶。
(4)、这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白,其伟大之处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近乎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站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
(5)、如果需要评选出一部对中国当代作家影响大的作品,许多人首先会想到的一定是《百年孤独》。
(6)、“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 河流,是代表时间和变化的典型文学原型,但它必须在河岸控制的范围内流动。 没有河岸,河水会变成洪水,变成一片毁灭性的。
(7)、出了旅馆,又回去问了问老板,镇上哪家泥鳅店好呢?
(8)、如果你试图在其中找到思想,抛开陌生的文化背景,你将看到人类共同的欲望,与永远无法如愿以偿的孤独。
(9)、我会憎恶被锁死在一个既定的框架里面。作为作家,你有权利偏离航向,给自己一个惊喜。你永远都可以倒回去,把错误去除,把不合适的次要情节删掉。没有什么是木已成舟,不可更改的,干吗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预先设定的故事框框里面呢?
(10)、多年以后,是这样的一件事。就是"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他出现了",这就是我们的主角,这本书的一号主角。而一号主角开头的第一场就是告诉大家,他多年以后即将面对行刑队,要被人枪决的。那么这时候大家就会想,那这个要被枪决的男主角到底是什么人,他是不是犯了什么事,他是个上校,是个军人,他是犯了什么错误或者是战争失败,要被行刑处决吗。他后来又有没有死呢,大概读者会以为作者应该要跟我们讲这件事。
(11)、几十年来,《百年孤独》的开篇一直被当作经典争相传诵,影响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的作家,据说莫言当年刚读完本书的开头,当即惊呼“我知道怎么写小说了”。
(12)、“许多年以后,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面对着行刑队时,准会记起他爹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多年前的下午来。”云南人民出版社,吴健恒译本。著名的拉丁美洲文学丛书之一。
(13)、《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14)、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15)、她哈哈笑道,我啥子老板哦,打工的。老板70多岁了,腿脚不好,残疾人创业……他累了,刚刚回家去休息。
(16)、我说,我放心得很。又问她,1987年我在这儿吃过一顿饭,不晓得是不是你们家?
(17)、但也许,你忽然发现,当年你看不下去,看不懂的那些文字,忽然间像一个蓓蕾在春风里绽开了,有了色与香,你看到一个之前不曾理解的世界,蓦然在眼前清晰而深邃起来。
(18)、也是因为其他译者的放弃,我意外获得过翻译《巴黎评论》中石黑一雄访谈的机会。交稿四年后,石黑一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的石黑一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与翁达杰对谈。
(19)、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将整部小说笼罩在无比迷人的气氛下。
(20)、开头这个段落,听过很多人提过这些往事:在80年代很多中国作家,比如说像莫言、阿来、陈忠喜,很多人当年一读到《百年孤独》开头一两句话,两三句话的时候就觉得震撼的不行了。大家都忽然发现原来小说还能这样子开头,其实严格来讲,小说的开头方式,真正的第一句的开头方式是很特别,但还不至于太特别。但加上它整体的枝叶慢慢丰满进去之后,你就会觉得它那种独特的魔力。而那样的魔力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与当代的世界文坛隔绝已久的中国文学界来讲,那真的是套一句通俗的老话,“一股春风吹拂着大地"。
2、百年孤独开头
(1)、模仿之前,首先要彻底理解,不懂这些文字的精妙之处,只用词语造成结构上的相似,并不能模仿出来那个味儿。
(2)、在翁达杰笔下,命运的无常,总因为不需要逻辑而充满嘲讽的诗意。
(3)、在“正确位置”中,这些碎片因翁达杰的摆放,彼此本无关联的意象、情节和情感产生碰撞,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力,而因碰撞生出的张力,让我们体验到语言所能表述之外的东西。这种拼贴是迷人的,又是危险的,每次拼贴都仿佛两道彼此牵连又相对而立的悬崖,共存着新颖刺激和跌落深渊的可能。
(4)、目前市面上流传的2011年范晔翻译、南海出版社的第一本合法中文版的翻译本。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5)、《百年孤独》的开篇一直被公认为经典,甚至被称为伟大的开头,那么它到底经典在哪里?
(6)、布恩地亚上校的父亲以自己无限的聪明才智验证了地球是圆的,但这个世界上早他一百年就知道了这个事实;
(7)、9月28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版~B12版
(8)、这是古镇的腹心,古镇之古,正在这儿,这儿游客却少多了。屋檐下,一个大爷坐在藤椅上打瞌睡,一个卖糖饼的小伙子在刷屏。旁边卖纪念品的小店里,一个胖胖的女老板半摊开身子,边打瞌睡、边刷屏。我找到了老码头,那儿耸立着一座东寨门,从前有没有?想不起来了。河水依旧分为两股、双色,锦江浑浊,鹿溪河土黄,二水夹角的半岛尖尖上,那棵磅礴的黄葛树还在,却减少了气势。从前,它是卓然独立的,如今身边长出了一片树林子,不孤单了,却也缺少了傲岸。
(9)、严格来说,这句话是分两半的。前一半是未来,上校面对行刑队;后一半是过去,上校见识冰块。连接两者的就是“回想起”。很有趣的是,六个版本用了三个词,将会、准会、便会,哪个更准确呢?
(10)、三年过去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我驾着老捷达又到了黄龙溪。
(11)、沿着江安河锦江、岷江、长江……就这样一路走,跟随流水,跟随作家的目光和车辙,去踏访那些被遗忘在草木深处的历史。今天,我们为您带来“顺着水走”这一专栏的第三篇:从苏码头到黄龙溪。
(12)、我说是啊,一看就不是仿古的,这么旧。不翻修一下吗?
(13)、但你要说这个版本就是盗版,对当时的中国出版者也有点冤枉,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版权公约,所以国外作品往往是拿过来翻译了,直接出,并不会向国外作者要授权,更不涉及版税问题。所以在当时中国人看来,这不算盗版。
(14)、孤独是魔幻的,这也是孤独之谜。它既和处境有关,和现实世界有关,和人生经历乃至文化传承有关,却又是个人内心的东西。我们常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许多人的孤独。孤独是寻求理解而不可得。是虚无与存在之间的夹生者,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孤独来自现实,但现实背弃孤独。《百年孤独》浸淫着的孤独感,表面上是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懑与抗议、以及其独特生命力形成的倔强自信,实际上却是孤独本身——存在自身的矛盾结构与现实世界的强制混同造成的。孤独的魔幻:精神与物质的互认、混同与分裂。
(15)、读《百年孤独》是不是一种叶公好龙的行为?《百年孤独》究竟适合什么人读?
(16)、我搜集过很多版本的《英国病人》,却对翁达杰本人的信息没有什么兴趣。很可能我从来都是一个理智的读者,喜欢的只是作品本身。但这也很可能是出于某种因为过度钟情而产生的恐惧:怕书后面的作者不符合自己的想象。只记得关于翁达杰初印象是,书封上他的名字前有一个括号,里面写着加拿大,但我凭借直觉认定他作品中的迷人的魅力不可能来自这个只能让人联想起枫叶的北美洲国家。
(17)、1987年,我和五哥经华阳、正兴,终于骑到黄龙溪古镇时,天正麻麻黑。人困马乏,脚下却一阵轻快,是一段长长的下坡。秋野漠漠,流散着暮霭,想起的两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七八十公里,过村穿镇,吃了苦头,也看了风景,觉得自己也有了点英雄气,沾沾自喜。
(18)、老板说:不能翻修,文物局有规定。保护古迹,咋个能翻修呢。
(19)、“便会”是不对的,从汉语表达来看,只有每当才会“便会”,显然即便是上校也不经常面对行刑队;
(20)、还记得腊月的一个晚上,又黑又冷,晓原兄杀了年猪,开车来我家送一块肉。我付了肉钱,倒杯热茶,想跟他多聊会儿。但他满脸倦容,匆匆喝了一口,又走了。车上还有好多肉要送,也许会忙到后半夜吧。
3、百年孤独开头仿写
(1)、这本书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里融入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宗教典故等神秘元素,现实与虚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壮丽的想象世界。
(2)、翁达杰相信创作中“即兴”的重要,所以他的笔下看似不相干的人总是轮番登场讲述他们的故事。在生活中,他本人也担任着很多角色:教师、小说家、诗人、传记作家、电影剪辑师,还与同为小说家兼学者的妻子LindaSpalding合办了一本名为Brick的文学杂志,并为这本杂志担任了三十年的编辑。
(3)、再回头看看,镇子的大门框外,竟还立着一小排古建筑,陈旧斑驳,灰扑扑的,其中一家是理发铺,一家是旅馆,门口停着几架“火三轮”。旅馆这个名字,如今也已是稀罕了。
(4)、与美籍华裔作家哈金一样,翁达杰的创作和出版始于诗歌。他们都有很强的国族意识,作品大多用来追怀,但其中伤感各不相同,对中西文化的认同也有诸多差异。和翁达杰相比,哈金的西化程度较低。对照兼具诗人和小说家身份的雷蒙德·卡佛,翁达杰较为偏离日常生活和常规叙述,更擅长在叙述和故事之间做拼贴。在所有双文类写作者中,和翁达杰为相像的是罗贝托·波拉尼奥,后者更恣肆,也更不守规矩。
(5)、加拿大小说家、诗人。1943年生于斯里兰卡,11岁移居英国,19岁移居加拿大。已出版六部长篇小说、童年回忆录《世代相传》及多部诗集、剧本、文学评论集。1992年,小说《英国病人》获布克奖,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2018年获金布克奖。
(6)、靠直觉信马由缰写完初稿后,翁达杰的写作似乎才真正开始,他需要“剪辑”出一种新秩序:“我发现自己写任何一本书时,后的两年总是花费在编辑工作上……我会把不同内容挪来挪去,直到它们清晰起来、找到正确位置。我剪辑自己第一部纪录片的时候认识到,这里才是艺术产生作用的地方。”
(7)、《白矮星》是一首给父亲的悼诗。诗歌以一种消失的方式呈现了死亡。作为主体的父亲消失在文本之中,就像一颗白矮星。更重要的一个书写行为是,翁达杰将父亲转换成人们,这意味着父亲变成多元人物,也意味着“人们”被改造成诗歌。《书信和其他世界》是献给父亲的诗歌中重要的一首,也是翁达杰诗歌中重要的一首。父亲先是被视为居室,再被视为故事,父亲在两者之间谨守着平衡。“直到他找到了平衡/直直倒下/血液流进了/空空的骨头架子/血液游曳于头脑,无需隐喻。”
(8)、所以,《百年孤独》这部小说,其实也贯穿了马尔克斯本人半个人生经历。而写完《百年孤独》后,马尔克斯的一生更加孤独,生未百年,死于孤独。然而,马尔克斯终其一生,也通过《百年孤独》,一直在告诫人们,人并不是生来孤独的:“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9)、但是在这里面为什么这本书那么有魔力,或者说马尔克斯的著作为什么那么有力量呢,我们就必须要回到这本书有名的开头。
(10)、接下来是主角名字——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名字和艾德里安没什么区别,只不过长了一点。但后面带着的“上校”职位,让其不再普通。并且,这个词与上面的行刑队联系起来,又一次强调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
(11)、《百年孤独》自1967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在文学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发了阵阵阅读狂潮。
(12)、她说,1987年?那肯定是的嘛,这条是正街上,这是早开的馆子了。
(13)、从他父亲领他去见“冰”的那一刻开始,他儿时的所有 记忆和经历,终将成为了《百年孤独》的写作素材和整个故事链条。这一点,从作家的角度而言,写作是个痛苦的经历,漫长而孤独的旅程。每一个作家,每一部著作,都将经历千锤百炼而成,而不是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完成。
(14)、《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15)、如果你想要听到一个精彩的故事,马尔克斯的奇思妙想,书中那些个性不一的人物,不会让你感到乏味、冗长。
(16)、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牵扯到第2个技巧,用真实的物件、人物来表示重大事件的不寻常。
(17)、下面我们一起随着这位大师对《百年孤独》和《广岛》的解读,一起领略这些经典作品的美妙之处吧。
(18)、华阳下游的正兴镇,旧名苏码头,距二江寺约10公里,是锦江沿岸七个百年以上的老渡口之一。据说,晚清到民国时,每晚歇在苏码头的木船有几百条,而岸上的茶馆、酒馆、烟馆一个挨一个,是个醉眼惺忪的小江湖。
(19)、这时候,一个戴墨镜的年轻人骑摩托斜斜地驶来,停下,走拢,看着我。老板问他,买啥子?连问了两次,他不说话,只是看着我。这个场景我也是熟悉的,童年的成都小街深处,会有英俊、彪悍的小伙子双手抱在胸前,光脚板踩着晒得发软的柏油路,盯着一个外来的闯入者,眼睛刀子般冷厉。此刻,我用余光瞟着那年轻人,继续跟老板聊刚才看到的一家弹棉花的铺子。我说,市区好多年看不到弹棉花的了。老板指了个方向,笑道,弹棉花的嘛,那边还有一家呢。我说谢谢,转身出店。后背能感觉那年轻人在一直目送我。
(20)、这就好比用轻描淡写的口吻描述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往往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比如,我过得很好,就像朋友圈一样。很普通,但让人心酸,不禁为写这句话的人担忧。
4、百年孤独开头第一句话仿写
(1)、翁达杰总说:“我的小说里并不存在故事结构。”但这些经历后来成为了串联起《世代相传》《猫桌》《身着狮皮》《遥望》《英国病人》以及《安尼尔的鬼魂》的无形的线。他的人生就是他所有故事的结构。
(2)、“雷德利亚神父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个夜晚的情景。在那天夜里,硬梆梆的床使他难以入睡,迫使他走出家门。米盖尔·巴拉莫就是在那夜晚死去的。”
(3)、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4)、先不要着急丢掉,毕竟一部名著放在客厅醒目位置,还是可以充门面的。
(5)、这些很寻常,但在现场出现过。越是平淡的东西,越能和震惊事件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挪不开视线。
(6)、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
(7)、榨油坊的门口,停了辆小货车。老板和老板娘在一棵黄葛树下,正在织渔网。他们站在树荫中,穿着黑背心、黑T恤,一束阳光正落在渔网上,闪闪发亮!相当不真实,恍如是传奇又回来了。多年前,锦江边扳罾、撒网的人多的是,不知何时起,几乎绝迹了。我以为,渔网、渔翁、渔婆都去了博物馆。
(8)、笔者并不清楚王小波是否有意模仿《百年孤独》,但这两段话无论语言风格还是句法,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
(9)、如果说作者对《百年孤独》开头的剖析还不够精彩,那么你一定要看完他对20世纪伟大的非虚构作品——《广岛》的解读。这一部分能让你明白什么样的作品能获奖,作者赫西为什么这样安排人物,其中暗含什么样的技巧。
(10)、而这样的呼应,也正是无数次出现在他们两人故事中的unallocatedmoment: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不同的时间线、交错的空间,却拼接出如聆听合拍的韵律般怡人的阅读体验。
(11)、《百年孤独》的这个开头有没有好得超乎你的想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百年孤独开头精辟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