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下一句
1、百尺竿头下一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2)、近义词:跬步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志者事竟成
(3)、中华远古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百尺竿头: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7)、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解析:“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是对“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直译化用。
(9)、《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10)、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1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这些事情做不好,理想就只是空谈。
(1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13)、一个眼下连干部工资都发不出来的贫困县,却喊出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口号;一个交通不便、没有一家像样企业的内陆县,却早早提出了若干年后城镇人口达到40%的目标;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现在已经准备出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宏伟规划”……
(14)、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5)、近义词:跬步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志者事竟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6)、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17)、因此,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不是口号喊得越响越好,速度定得越快越好,指标提得越高越好。尤其是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既考虑到有利的因素,也要考虑到不利的方面和各种风险。
(18)、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两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前一句让我们不要执着坚持,而后一句貌似又让我们要从一而终。
2、千里之行后一句是啥
(1)、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2)、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3)、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5)、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这两句话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走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脚下迈出第一步开始的,告诉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头做起、从细微之事做起,只有开始并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6)、解释: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7)、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8)、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
(9)、高起点、高标准、科学严谨的规划,的确可以起到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的作用。d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全国人民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0)、新当选的中央领导在十六大结束后,首先就到西柏坡,振聋发聩地提出“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意义也在此。
(11)、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12)、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慢慢地作答起来。
(13)、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面还有两句话,它们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三句话构成了排比句式,无论是大树、高台,还是远行,都需要从萌芽、累土和勇于迈出第一步开始。
(15)、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16)、近义词:跬步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7)、然而,各地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确立本地区的发展思路时,还需要注意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际上,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因为d中央清醒地看到,
(18)、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19)、粗壮的树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开始的。这些道理,都是化有事于无事,变有形于无形。
(2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千里之行一句是什么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目前重要的是要用十六大精神,推动当地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切实感受到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坚实脚步,增强对10年、20年后祖国美好未来的信心,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说实现目标要从眼前小事着手,如果不能行动起来、勇敢迈出第一步,然后坚持不懈地去做,那么实现理想只能是一句口号或者是空谈。
(5)、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7)、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这些事情做不好,理想就只是空谈。
(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9)、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10)、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还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吧。
(11)、其实并没有矛盾,这两句合起来,大概意思是说:守住初心,坚持无为。这里的“为者和执者”,是有为的意思,和道家思想所推崇的无为是背道而驰的,而这里的“ 慎终如始”就是让我们以始为终,不要忘记初心和本原。
(12)、Ajourneyofathousandmilesbeginswithasinglestep。
(1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5)、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16)、换个角度来看,老子提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阐述一个主张,即谨小慎微、防微杜渐、慎始慎终。处理问题或治理国家时,都要在问题或动乱发生之前把它处理好,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17)、赏析:文章指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圣人、君子、还是士,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必须不休不辍。而深明法度真义,是修身的基础,依法度行事才能体现出修养的魅力。
(18)、谓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19)、意为“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4、千里之行一句是什么谚语
(1)、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3)、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的理解
(4)、原文: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6)、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7)、译文:然而跛鳖可以到达目的地,千里马却不能到达,这不是其它原因呀,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道路虽远,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完成。修身也大多是需要时日才能完成,这些都差不了多少。
(8)、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9)、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10)、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1)、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12)、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1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14)、当世道安平的时候,是容易持守的;当事情还未见端倪的时候,是容易图谋的。脆弱的东西,容易分化;微小的东西,容易散失。因此,在事情还未发生时就处理,便容易成功;在天下未乱前开始治理,就容易见效。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思想。
(15)、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更要脚踏实地地制定出“跳起来摸得着”的发展目标,不可互相攀比,层层加码,到头来所谓规划成了“空头支票”,终损害的是d和政府的威信。
(16)、积少成多:亦作积小成大。谓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17)、解释: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18)、例句:不羡慕,不嫉妒,只有自己努力,也会让别人羡慕,加油吧!小青年。别人行长辞职种猕猴桃,那么我一样可以的,加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会打牢地基,才能步步高升。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改变将来,就得从现在开始。
(20)、解释: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5、千里之行后面一句是啥
(1)、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2)、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3)、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4)、年底年初,各地都在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尤其是d政领导刚刚换届的个别地方,规划的基调唯恐不高,目标唯恐不大,口号唯恐不响,认为这样的规划才算“开拓创新”,才算“不落伍”,才算“到位”。
(5)、读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6)、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千里之行后一句是啥精辟8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