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出山》这首歌【出山歌词是什么意思】

一、李清照诗歌加赏析 李清照诗词鉴赏

1、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写作背景、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5、是一首追忆诗。

6、词中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7、解读、“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小风大。

8、疏,通常指稀疏,雨疏是说雨点小。

9、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偏风雨来了,此时,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10、这天晚上词人喝了很多酒。

11、何以见得?浓睡不消残酒。

12、说明词人睡了一个晚上加半响,而且睡得很香,都没有能够让她从醉酒中清醒过来。

13、所以说、“浓睡不消残酒”。

14、“试问卷帘人”,“卷帘人”可能是指她家丫环,词人欲起床时,丫环进房把床账卷起来。

15、此时,词人问、“后花院的海棠花儿怎样”?这一问,把昨夜醉酒的原因全道出来了。

16、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丫环说、海棠依旧时,词人却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丫环她想一夜之间不可能有大的变化,故而回答海棠依旧。

18、可是她那里知道词人的心思呢?所以词人说,你说的不对,应是绿肥红瘦。

19、绿肥,是说海棠花的叶子经过雨水的浇灌之后,更加肥大,更加茂盛。

20、可别忘记,昨夜的风吹雨淋,海棠花就凋零了。

21、所以说绿肥红瘦。

22、在词人眼里并不关心这些,她真正关心的是“红瘦”?为什么呢?因为红瘦看起来写海棠花,实为象征词人的青春,象征少nv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景,这才是词人为关心的。

23、也正因为如此,昨夜才喝了那么多酒。

24、她感慨自己青春年少未知还能延续几何?俗话说、红颜易衰,实际上对红颜易衰的坦忧,正是对青春年少珍惜的反映。

25、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26、因此说这首词表达的情思的绵密,是李清照的词跟男性的词大的不同。

27、她从女性的角度,女性的意触,来写女性自已的心理,是男性很难触及到如此深细的。

28、李清照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29、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0、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00至1101年间。

31、李清照从原籍明水来到京都,她的才华深受词坛高手晃补之等“前辈”的赏识,从而激起了她的创作灵感,遂以记忆中的溪亭、莲湖之游和现时感受为素材写了一首首令词。

32、此词一出,可谓一鸣惊人,受到广泛称赏。

33、这首小令曾被误作欧阳修、周邦彦的词。

34、读者认为这首浣溪沙,既是闺情词,也是伤春词。

35、古人生活节奏缓慢,有大量的时间回味,追问,伤感,发呆。

36、情绪和情感异常丰富。

37、李清照的闺阁是很雅致的,这样一个雅致的女子。

38、文字是很迷人的,它能将我们带进作者的生活世界,即便远隔了千年,仍有感染效应。

39、解读、小院闲窗春己深,闲字用得极好。

40、常年闭锁在小院里,小院里的一切都那样熟悉。

41、窗还是那个窗,人还是那个人。

42、但闲字写出了人和物的交流。

43、将物拟人不奇怪,奇怪的是物也沾染了人的气息,有了人特有的灵性和闲散。

44、朝夕相处,爱屋及乌。

45、另一方面也能理解,春深日暖,心窗也不要那么紧闭了吧。

46、回归它该有的状态,自由闲适。

47、可能等到雨疏风骤之时,才又有它来守护闺房的安宁了。

48、词人写景也是在写自己。

49、人和环境和谐相处,人也是环境中的一景了。

50、重帘未卷影沈沈,她们家的帘子是双重的。

51、窗子是打开的,也许一夜未关闭。

52、帘子还没卷起来,阳光能透射进来。

53、影沈沈,是说帘子被光线拉扯成线状投射在闺房的地面上,斑驳闪耀。

54、但也有人解读为透过没有卷起的帘子,从帘子里隐约能看到外边的一些景象,但不分明。

55、一时好奇,于是起身到窗台上去遥望。

56、这两种理解其理,但我还是认同前者所说。

57、倚楼无语理瑶琴。

58、经过前面两句的铺垫,主角出场了。

59、词人倚楼探看风景,或许四周比较沉寂,词人觉得无趣,沉默不语,似乎在想一些心事。

60、无语和闲窗对应,其实词人心是闲的,也便觉得窗也闲的一样。

61、瑶琴是一种高档的乐器。

62、理是指拨弄瑶琴,是让乐曲述说自己心事,人无语而心有语。

63、自己想说话也没有人陪伴啊,而理瑶琴大约还是有人可以聆听的吧,即便没有人听,自己不也是在听吗。

64、词人内心的寂寞,谁人明了。

65、远岫出山催薄暮,点明了时间和周遭环境。

66、远岫,指远山,远处山恋起伏,一些轻烟飘渺不定,似雾非雾,似真非真。

67、日渐黄昏,我在想,词人吃了晚饭了没有?有闲适,有寂寥,有懒散,有意境。

68、瑶琴舒缓,心境辽远。

69、细风吹雨弄轻阴。

70、春日的天气是多变的,一天之间,由晴转阴。

71、词人幻想那远处的轻烟是怎么来的,原来是细细和风吹着那雨丝而形成的吧。

72、风有了调皮的神情,追着雨丝去吹。

73、这真是天才的想象力。

74、天气的多变,心境的多变,点点滴滴都是轻愁。

75、梨花欲谢恐难禁。

76、梨花是很美丽的。

77、词人忽然想到,这样的烟雨蒙蒙里,梨花该是多么的娇艳啊。

78、但梨花的凋谢恐怕是必然的了。

79、一切的美好都经不得时间。

80、词人自己不也是这梨花吗?词人感物伤情也是必然的了。

81、本来也没有什么的,闲情而起,看到了窗,看到了帘子和帘子里的影子,随意理瑶琴。

82、看着远处的轻烟,想到自己无语多情,梨花娇媚,不也恨春短吗。

83、春讯无价,寂寞几何?心有阴晴,爱何所托?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让人产生共鸣,就是因为她写出了深情,写出了真情。

84、人性是相通的,人情是相同的。

85、她不写那个时代的赞歌,只写出了小儿女的平常情态,就足以传之后世,撼动人心。

86、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87、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88、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89、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90、创作背景、这首《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是李清照早期,写于公元1101年间。

91、此词写的是晨游之景,与《如梦令·酒兴》当是前后衔接的。

92、前一次是荷花开放之时,这一次是“莲子已成”之日,两次时间相隔未久。

93、花开必有果的真情。

94、这是一首赏荷的词,也称秋日湖上之作。

95、它不同于其它的词,它既没有排遣相思愁绪,也没有哀世伤时的悲苦印记。

96、通篇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

97、是一个不识愁苦的少nv献给大自然的一曲赞美之歌。

98、解读、湖上风来波浩渺,我们可以想象,初去时秋高气爽,日丽晴和,那辽阔的湖面上,水波不兴,平如明镜,湖光澈能,景色触和。

99、忽然风起,吹皱湖水,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激起浪花。

100、因此说“湖上风来波浩渺”。

101、“风来,”是事物变让的起因,对游人的印象较深,所以特地拈出作注。

102、“秋已暮”,指秋时已尽,“红稀香少”用以点明节候。

103、深秋时节,湖中荷花已经葵谢,枝叶开始凋零,只有残存着的红花点点,不时散发出断续余香,整个湖面上呈现出一派秋日萧瑟的气象。

104、但是这无损于湖上的秀丽风光,它仍然是如清人刘凤浩咏湖诗所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虽因节候不同,有所变化,但湖上景象仍然一样。

105、尽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诸峰,倒影湖中,特别是遍山红叶与湖边垂柳,交相映衬,更加妩媚。

106、树上鸣禽,叽叽喳喳,洲渚鸥鹭,给人以快慰之感,极尽游赏之乐,真有说不尽的无穷美好。

107、“水光山色与人亲”是词人在凝神观照事物时所得突出印象,“说不尽、无穷好,”是她陶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

108、这两句虽直率、浅近,却饶有韵味。

109、它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

110、在这里,作者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与人亲。

111、”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使无情事物有情化。

112、“莲子已成荷叶老”是对“秋已暮”的呼应,更是“红稀香少”的具体化。

113、莲子成孰荷叶自然老了。

114、但在荷花盛开,复盖湖面时,丛生水上的白苹,是难以得到清露的滋润,只有到了莲熟叶残时,才能分享清露的沾溉。

115、所以说“清露洗、苹花汀草”。

116、’“清露洗”中的“洗”字,富生活气息,它为湖上增添色彩,提供游人以赏玩之资。

117、像这样佳丽胜地,幽美的风光,不只游人为它所吸引,连山禽水鸟也不忍离去。

118、眠沙鸥鹭不回头,那沙滩上常有鸥鹭栖宿。

119、特别是沙鸥与白鹭性颇温驯,也很机灵,来往游人很喜欢逗弄它们,与之亲近,久了它们也不怕人,仿佛彼此之间,,像朋友一般。

120、“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21、看到沙滩上的鸥鹭睡在那里动也不动,头也不回,便觉得那是责怪他们过早的归去,像是不够朋友似的。

122、作者把自己的人格泯化于物类中,尽量缩小自我,使之臻于“民胞物与”的思想境界,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却说沙鸥、白鹭责怪自己为何匆匆归去。

123、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124、收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

125、词中“红稀香少、莲熟叶老中,生发出水光山色、苹花汀草、鸥鹭眠沙来”。

126、其文学趣味,更为深长,更为丰满。

127、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128、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

129、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130、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31、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

132、由于北宋末年d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

133、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在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

134、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135、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

136、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137、解读、“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138、桂树枝繁叶茂,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139、秋天开花者为多,芳香四溢。

140、旧时庭园常成对栽植,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

141、桂花略呈黄色,黄得轻淡柔匀,在绿叶映衬下,似乎有些暗淡。

142、桂花花体轻小,体性温柔,无论生长在僻处山野,还是园林庭院,它们看上去都十分淡雅,一点也不张扬。

143、但是只要桂花一开,就会香飘十里,山野间、院子里、衣袖上……所到之处,一路留香。

144、唐人咏桂诗曰、“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145、”“山中桂树多,应为故人攀。

146、”桂花多生于深山,看上去疏淡清雅,故说“情疏迹远”。

147、可贵的是,不管花色、体性、居处如何,它们都是“只香留”,桂花因此又被称为“九里香”。

148、词一开头,词人采用惯常的自描手法,写出了桂花的颜色、体质和特性,赋之以娴静、淡雅的情态。

149、显然,这里倾注了词人的情怀。

150、在她看来,花不一定以娇丽鲜艳取胜,疏淡清雅也是一种美。

151、形、色之美固然让人悦目,芳香四溢则更令人赏心。

152、“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

153、百花之中谁更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54、“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形娇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

155、何必要强求浅碧轻红的颜色呢?像桂花那样淡雅而幽香,自然是花中第。

156、词人的审美情趣,渗透着她的思想感情。

157、据记载,李清照才华横溢,自视很高,好“讥弹前辈”,诗才词笔,不让须眉。

158、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159、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160、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161、”不知这“花中第”,是否包含了词人的自许?“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162、在百花之中,梅和菊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赏,清照也写了不少吟咏之词。

163、但在这里,她将梅、菊与桂花相比。

164、究竟比什么,词人没有说,只是说梅花定会感到嫉妒,菊花应该感到羞愧。

165、这种侧面烘托的写法,比正面描写更为奏效,不仅使词情跌宕多姿,而且使桂花高雅不俗的形象更加深化。

166、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在那画栏之处,每逢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清风徐来,香飘数里,桂花真是群芳之冠!“开处”,一作“开岁”。

167、需要指出的是,词人并不是要贬低她一向喜爱的梅、菊,而是通过桂花的以香取胜,赞赏“内美”的可贵。

168、“画栏”,即画着花纹的栏杆,言其精美,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169、”“中秋”,这里泛指秋季,并非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170、“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71、“可煞”,相当于“可是”。

172、“骚人”,指大诗人屈原。

173、他在《离骚》中,吟及许多香花芳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

174、词人很为桂花抱屈、是不是屈原缺少情意或才思,要不,当年为什么不把香冠中秋的桂花收进去呢?有人说,屈原诗中还是有桂花的。

175、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离骚》不是花谱,屈原是否喜欢桂花,是否吟咏,那是他的事。

176、词人故意设问指责,看似无理,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桂花的偏爱之情。

177、这样结尾,既生动风趣,又耐人寻味。

178、李清照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179、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180、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181、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182、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183、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184、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185、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186、创作背景、这首长调赏花词,是李清照新婚前后。

187、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记载、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18岁。

188、是年,李格非(李清照父)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赵明诚父)为吏部侍郎。

189、赵李两家均居汴京。

190、《庆清朝》当作于是年前后。

191、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

192、说尽了暮春三月、牡丹娇媚,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

193、笔调生动,风格含蓄。

194、解读、“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195、“禁幄”,指护花的帷幕低垂。

196、彤阑,红色的栏杆。

197、残春,暮春。

198、意思是说、宫禁中的护花帷幕低低地张蔽遮阳,红色的栏杆工巧地缭绕围护。

199、那里被精心保护的是一种独占暮春风光的名花。

200、“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201、“容华”、意谓素淡的花儿就像一个不加雕饰的美女一样。

202、伫、久立。

203、这里以之形容花色淡雅。

204、绰约、姿态柔美。

205、意思是说、这种花淡雅挺立,姿态柔美,朵朵都呈现出天公造化的精巧绝伦。

206、“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207、等到数不清的春花纷纷开过之后,经历了春风吹拂、春雨浴洗、清露浇洒的名花,仿佛晓妆初成的美人,带给人无限清新。

208、“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209、妖娆,意谓娇媚的花儿惹得春风嫉妒,明月却为之绽开笑脸,她还能把春天久久留住。

210、殢、滞留。

211、它以无比妩媚的姿态,戏弄春风、嘲笑春月,尽情地引逗着司管春天的神君。

212、“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213、在东城、南陌这些日光易照之处,那里的亭台池馆整天都被暖烘烘的太阳熏抚。

214、从早到晚,赏花买花的人们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215、“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绮筵、豪华而丰盛的酒席。

216、芳尘、含有双关之义,一则是对“香轮”车尘的美称。

217、二则当指词人所欣赏的这种入禁赏花的高雅活动。

218、“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219、在这般牡丹盛开如锦如簇的兴会结束之后,又有什么花可以继它之后,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呢?迷人的是在这明光宫苑内,有几枝向阳的牡丹正在竞芳吐艳。

220、“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221、对着花儿飞觥举觞,快些把金杯内的美酒喝下,别管它金乌已西坠,黄昏将袭来,筵上还有未燃尽的残蜡!这首词因为未点明吟咏的是何种花卉,所以在对此词吟咏对象的理解上出现了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咏牡丹,一说是咏芍药。

222、咏牡丹说、这首长调赏花词,是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

223、说尽了暮春三月、牡丹娇媚,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

224、笔调生动,风格含蓄。

225、芍药说、这首词也绝不是咏牡丹,而是咏芍药。

226、词中说、“就中独点残春”,也就是说此花在春未夏初开放。

227、又说这“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228、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即又一次交代此花开在“群花”之后,能把春天留住。

229、这不可能不是芍药。

二、近抖音上很火的一首歌叫出山,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应该怎样理解?

1、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三、出山的反义词_出山的近义词_出山的词语解释

1、“出山”的近义词“出山”的反义词蛰居“出山”相关近义词反义词的解释蛰居、zhéjú比喻人隐藏不出,像动物蛰伏一样蛰居书斋。

2、出山、chūshān原指隐士离开居处出任官职,后也泛指出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四、怎么理解墨_出山的意思

1、墨_是居葬时穿的孝服,这里指守孝时。

2、_(dié,音迭),是丧服上的麻布带子。

3、出山的意思是尽忠国家。

4、连在一起墨_出山的意思是,在守孝的时候也就是丁忧期间,出来效忠国家。

5、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6、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怎样解读《出山》这首歌【出山歌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