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阳名言十句精辟81条

王明阳十大名言

1、王明阳人生哲理的句子经典

(1)、徐爱向王阳明提问,知行很显然是两件事,怎么会是一件事呢?王阳明让他举例。徐爱举例道:“现在的人都知道应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但实际上却都做不到这些,所以知和行分明是两件事。”

(2)、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3)、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5)、王阳明名言十:“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6)、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7)、大意:一尺高的树一定有树节,一寸大的玉石必有瑕疵,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11)、首先,王阳明不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他承认客观存在。王阳明的 &#心外无物 &#并不是否认客观存在,而是说如果这些东西与我们没有联系,那么它们对我们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当它们被联系起来,才会有很大的意义。

(12)、    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13)、恐惧或诱惑(诱惑与恐惧往往是一体的)之下,意志不坚的人会失去原则与底线。此时,真正的猛士会抬头、直面,真正的勇士会坚定、坚持。

(1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15)、(解释)自性如果执著于邪念,则十八界就变成邪的了;自性如果正直无染,则十八界就正。如果这个用属于恶,则为众生用;如果属于善,则为佛用。用从什么地方来呢?都是从人的自性中产生出来的。

(16)、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7)、该句出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18)、大意: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考察现在就可以知道古代。

(19)、在王阳明看来,“知行合一”原本就是古人的意思,今人将其分作两件事去做,其实违背了古人本意。古人认为“知”存在于“行”中,“行”也存在于“知”中。而古人之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则是因为世间总有一些无知的人,所以要既不陷入妄行,也不轻视实践。古人为了防止世人陷入虚妄,同时也为了补偏救弊,不得已只好必说一个知,方才行得是,又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20)、天地万物如同花草,哪里有什么善恶之分?你喜欢观花,就认为花是善,草是恶;你需要草的时候,又认为草是善的。

2、王明阳名言十句

(1)、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2)、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3)、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4)、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5)、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取自《传习录》)

(6)、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7)、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王阳明

(8)、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10)、你没看到这朵花的时候,你与花没有任何联系。王明阳并不否认花的客观存在,但一旦你来看花,花只出现在你的主观世界里。很多人宣扬唯物主义,批评唯心主义,这是不客观的。

(11)、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孝行览·义赏》)

(12)、这些都属于被情识所迷惑,这也是六十二见所产生的根本。妄图建立各种虚假的名目,怎么会有真实的意义可言?唯有过量人才能通达涅槃境界而不舍不取。

(13)、(解释)般若波罗蜜智慧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够除去世间的一切苦,真实而不虚假。

(14)、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15)、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6)、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1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8)、王阳明注重内心修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能够审时度势,有主见,有定力,不人云亦云。而立之年被贬龙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仍然潜心学术,著书立说终龙场悟道,为自己成为圣贤奠定基础。

(19)、▲阳明授学图,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广大跟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分不开关系

(2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王明阳经典语录注解

(1)、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证实,众所周知,道士苏东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3)、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4)、大意: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利剑,不如得到善于铸剑的欧冶;得到土地千里,不如得到一个圣人。

(5)、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8)、王阳明说:“这就失去了古人的宗旨了。我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如果领会了这些,只说一个知,就已经有行在里面了;只说一个行,就已经有知在里面了。”

(9)、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10)、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1)、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12)、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13)、关于王阳明的心学,@洪门三少 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不知道,诸位能否赞同我的观点。

(14)、吾遇事求审其理,不敢遽以私见定去取,故少过谬。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乐人之凶,彼未必凶而已已先凶矣。

(1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6)、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1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18)、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19)、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20)、此心不动,是说看到万事万物也不动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随心而动,不过分执着,不局限条条框框,追求内心的真实想法,随机而动,不过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4、王明阳告诫

(1)、山里的贼看得见,可以对付,但心里的贼藏得很深,很难破。人的心中有4个贼,大概是名、利、权、色,藏得很深,难以。

(2)、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就像说某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一定是因为这个人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所以才说他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难道只因为他曾经说过一些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话,就说他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5)、善与恶的区别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天与地的区别。知善知美,这是圣人,知恶知丑,这是恶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来自于你的内心。就像互联网上,喷子无处不在,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就是为自己种下的恶果的体现。

(6)、那么我们现在再来了解一下王阳明的心学指向的高维的思维,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实用我们的语言来概括就是4个字:本性自足。

(7)、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8)、这跟老话讲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点近似,为什么失命?因为把“欲”视为了生命的根本与全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欲”从来是求而不得的,只有靠善信的发心与不问收获的耕耘。

(9)、大意:如果木材要完全合乎绳墨才取以为材,那是极少的,真那样,宫室就建不成了。

(1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一千个圣人也只是过眼云烟,真正的人生导师就是每人心中与生俱来的良知。

(11)、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2)、外事不可深必,凡得失听奉天命可也,动心则逆天命,祸将至矣。

(13)、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1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15)、大意:善于学习的人能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

(17)、译文: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18)、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这也是对心学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1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20)、(解释)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不说他人是非善恶,能如此便是自归依。

5、王明阳深度的一句话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王明阳名言十句精辟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