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主要代表作品精辟75条

韩愈的主要代表作品

1、刘禹锡的作品

(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1)732道《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必记(简答、论述题)大汇总

(3)、韩愈七绝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这类写景咏物之作,于所写景物外别造一境界,如七绝代表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写尽春雨的细柔多情,这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描写的是初春雨中的小草,歌颂生命的新绿精神,这一抹淡淡的新绿体现出了早春生命的情蕴,体现了生命在艰难中奋进,即使遇到挫折也要不屈抗争的精神。诸如这样在有意无意之间达到取尽奇妙的写景诗还有《盆池五首》(其二):

(4)、作为百代文宗的韩愈,果真是披着“圣人之徒”外衣的“利禄”之辈?

(5)、韩愈还有一篇著名的《师说》,咱们也来读一下其中的片段:

(6)、④苏洵(1009~1066) 字明允。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7)、韩愈七绝谨守格律,多数都为首句入韵为主,且都是平声律绝。其78首七绝中,有3首古绝。唐代律体盛行,而古诗则于有意无意间避免入律。

(8)、《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韩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愿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这篇文章,借以倾吐他的不平之气,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迁至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遭权臣谗害,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11)、                      ,雪拥蓝关马不前。

(12)、(6)241个《古代汉语》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13)、跟它相反的一种文体,就是散文。散文的代表,咱们之前说过,像《史记》里的文章啊,像诸子百家的文章啊,都是散文。散文的特色,是文字质朴自由,句子有长有短,不受格式的约束,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这可惜,随着骈文的兴起,散文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少,人们在写文章时,追求的都是华丽的辞藻,和谐的音律等表面的东西,文章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少。到了唐朝,也是这样,虽然咱们能看到像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这样的优秀文章,但是,单方面地追求形式和外表,就有人觉得不能忍受了,他们要改变这种文风,于是发起了古文运动,提倡学习先秦时期的古文,提倡文以载道(文章要蕴含道理,要有意义。)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韩愈。

(14)、司空图: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大地之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15)、“天禄琳琅”藏书中的《昌黎先生集》(辽宁图书馆藏)

(16)、自古以来,一篇文章之中能够选出如此大量的历代流传的成语,此文之外,恐不多见。韩愈文章之所以传诵不绝,之所以为一代所师法,历代之典范,其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辞章造诣,在他前后,很少有人企及。

(17)、诗人为浅盆栽生莲蓬而欢欣鼓舞,于“藕梢初种已齐生”时,就叮嘱友人别忘记了于雨天良辰来此欣赏。阅读此诗,不禁使人想起李商隐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诗用想象中的雨敲枯荷之声,写残破衰败之美;而韩诗则是写雨敲打荷叶的清音,如水晶击玉的珠圆玉润之美。

(18)、胡仔:韩退之诗,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

(19)、(1)260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20)、“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2、范仲淹的主要代表作品

(1)、在韩愈的七绝中,很少有充斥于其古体诗中的那些奥晦冷僻、狠重奇怪的字句,更多的是明快爽利、刚劲有力、质朴平淡的语言。更引人注意的是,他的七绝语言通俗浅近,甚至多用俗语和口语,符合七绝入乐易歌的特点,而绝无僻字怪字。如《盆池五首》诗云:

(2)、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他的书法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他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

(3)、唐人的这些苦楚,宋人自然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对宋人来说,官职平常如此,为仕途孜孜以求,实在显得俗不可耐。

(4)、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关于此梦是韩愈在受人瞩目之后对人所讲述的,所以也不排除有附加成分。而梦中孟郊在旁拊掌而笑,也当属鼓励,而非嘲笑。大概是韩愈潜意识中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以至于后来见到孟郊,并与其关系密切后,就很自然地把梦中“拊掌而笑”者同密友孟郊联系起来了。

(7)、(4)190个《外国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8)、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9)、戏剧:唐朝开始有了“戏剧”一词,唐朝的戏剧主要是“全能戏、歌舞戏、参军戏、傀儡戏”,唐朝的戏剧受到西域戏剧的影响,也吸收了古印度梵剧的营养,形成了唐朝戏剧,并且传播到朝鲜半岛、古日本等。

(10)、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良好的家境让雨果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5岁的时候就在法兰西学士院诗歌大赛中获奖。1827年,25岁的雨果完成了诗剧《克伦威尔》,但是因为这个剧本不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没有办法上演。不过,雨果给这部作品写的序言,却成为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让雨果成为了这个流派的领袖人物。后来,雨果成为了上议院的议员,还被封为了伯爵,但真正让他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的,还是他的文学作品。

(11)、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12)、而宋以后的批评家们,都像朱熹这般,似乎自动忽略了这一前提,谈政治理想光辉万丈,做官却往往令人讳而不言,仿佛一出口就降了自己的身份。做官竟被披上厚厚的一层贬义外衣。

(13)、秦观:钩庄(庄子)、列(列子)之微,挟苏(苏秦)、张(张仪)之辩,摭迁(司马迁)、固(班固)之实,猎屈(屈原)、宋(宋玉)之英,本之以《诗》、《书》,折之以孔氏,此成体之文,如韩愈之所作是也。盖前之作者多矣,而莫有备于愈;后之作者亦多矣,而无以加于愈,故曰:总而论之,未有如韩愈者也。

(14)、为什么叫骈文呢?骈这个字本来的意思,就是两马并驾,后来引申出了并列、对偶的意思。这样,咱们就明白了,骈文里面,讲究的就是用对偶句,而且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所以,它就又有了个名字:四六文。

(15)、诗人韩愈的代表作:《韩昌黎集》、《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

(16)、韩琦:韩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竟不用,谈者至今眦为谤。

(17)、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它的题目叫《早春》早到什么程度,诗里面会有交代,送给谁呢,水部,什么叫水部,我们知道唐朝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水部是工部下面的,古代的各部,一个部设四个司,其中有一个部门,有一个司是管水利。管水利,管漕运等等,管修池修塘是个司。所以这个张水部,就是在这做司,在这个水部司做官,张十八是什么?是唐朝的一个习惯,说人呢,给人大排行,比如说他在家里面排老几,老一个母亲养十八个儿子吗?不是,这大概是一个爷爷下面几个儿子,这就是,然后生的这些孩子大排行。这个张是指谁?张籍。张籍是谁,他是和韩愈同时的一个诗人。这个人跟韩愈遭遇很像,早年也是仕途不顺,另外眼睛还失明了。这个水部,他做的是员外郎,古代四司里面设郎中一名,设员外一名。相当于副司。

(18)、除了这些政治抒怀之作外,韩愈的七绝中多的是酬答寄赠之作。这些七绝集中在贞元二十一年到长庆二年,共计25首,题目中多带有“赠”“酬”“送”“答”等字眼,酬答寄赠的对象有刘师命、张署、归登、王涯、马总、僧人、裴度、张籍、白居易等人。如绝句《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云:

(19)、瞧,不才如我,朝廷也没把我怎么样,韩愈一边反讽,一边也想着做官。

(20)、韩愈,字      ,自称郡望昌黎,人称      先生。他和       一起发起了古文运动,代表作有散文             、            等。

3、刘禹锡的主要代表作品

(1)、(2)459道《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必记(简答、论述题)大汇总

(2)、韩愈还喜欢采取“结句提问式”。这种章法结构似为韩愈的新创,如:

(3)、这是一首春游赠答诗。长庆二年韩愈邀请白居易、张籍一起游玩曲江,可惜白居易未去。“有底忙时不肯来”,诗人借此对朋友的爽约之举表达了委婉的埋怨,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对此,白居易答之“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踏水曲江头。”也颇轻松有趣。诗人当时的心情正是通过诗歌传达出来。再如《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写道:

(4)、韩愈文章之别开生面者,还有送序一类。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见的文体,前辈作者如王勃、陈子昂、李白、任华,所为送序,都很出色。但从多数文章的写法看,大抵不出一种格式。先叙离情,后缀风景,情致物态,尚似六朝。林纾所谓“狃于六朝积习”者,即指此类。但到韩愈笔下,送序之文就多种多样了。

(5)、(3)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类1998-2018历年考研真题汇编(634和839)

(6)、《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

(7)、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8)、这些七绝的语言清新活泼,自然浑成,有如脱口而出,活色生香却又妙趣横生。朱彝尊就大为称赞曰:“俚语俚调,直写胸臆,颇似少陵《漫兴》《寻花》诸绝。”诸如此类的七绝还有《晚春》《晚雨》《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等,也都是采用经过了锤炼的俗言口语来写景抒情。

(9)、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韩愈行文之超越前辈者,除了上述文体的独创之外,还有吐辞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这一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经多所称道。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还有一些成语如“提要钩玄”、“焚膏继晷”、“闳中肆外”、“啼饥号寒”等等,也是从这一篇的语句中凝缩而来的。

(11)、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12)、朱彝尊《批韩诗》评这首诗:“出意新,上二句唤下意亦佳”。

(13)、批评韩愈时义正言辞的朱熹,貌似无意仕宦,却在六十五岁高龄时带病受诏入京,渴望进入权力核心,其一生念兹在兹的是“得君行道”,将“内圣外王”之道推广天下。这些政治理想,在当时若不做官将无从谈起。

(14)、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15)、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16)、③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累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17)、艾丝美拉达是一个纯洁、美丽、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姑娘。为了救甘果瓦,她以身相许;他不计前嫌,为忍受酷刑的卡西莫多送上救命的甘泉。她是理想化的人性美的象征,她的悲惨遭遇正好说明了封建社会和天主教会的罪恶。

(18)、汉代东方朔因“位不过执戟”焦虑,作《答客难》自解,扬雄同样因“位不过侍郎”(案:汉代的侍郎不同后世,为宫廷近侍,官职卑微)而作《解嘲》言志。

(19)、《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法国巴黎,小说通过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也译作爱斯梅拉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对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切同情,宣扬了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

(20)、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4、韩愈的主要代表作品进学解

(1)、②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官累至礼部员外郎。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导者,世称"韩柳"。

(2)、小说:唐朝小说的代表性就是“唐传奇”,追求“离奇”的短篇小说,优秀代表性作品有元稹的《崔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等。

(3)、醒后,韩愈只觉胃中似乎犹如有物体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记上其中一两字,笔法非凡。之后得缘见到孟郊,总觉得似曾相识,细想之下才惊奇地发现,孟郊就是那个梦中在旁大笑之人。此事在《异人传》中有记载,在《龙城录》中的记录也较为详细,据说韩愈醒后“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似与之目熟,思之,乃梦中旁笑者”。

(4)、诗首句用“居然”,突发其来,表示情绪的急转猛折,出乎意料之外,强调了石眼之小。诗的末句则用“只疑”,颇有深意,将诗人非同寻常的壮志雄心,小人物也能干出大事业的气魄融入那朦胧迷离的奇特想象之中。此七绝也因这些虚词的使用,而情感与意念千回百转,情绪豪迈,韵味十足,呈现出劲健阔大的壮美品格,显示出韩愈七绝特有的气势和格调,也显示出迥异于传统绝句摇曳咏叹的俊美品格。再如《赠刑部马侍郎》:

(5)、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新唐书》

(6)、《示儿》之所以让人觉得奇怪,还因为在后之君子那儿做而不说的东西,在韩愈那里做了还要说。

(7)、韩愈今存诗300余首,其中七绝78首。韩愈诗风险怪,但其七绝却正规,其中不乏戛戛独造的佳作,堪称唐代七绝的经典。韩愈擅长以七绝写景,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体验,语言浅近而不失典雅,自然玲珑,清新蕴藉而理趣横生。

(8)、苏辙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9)、(3)54个《中国当代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10)、常年身处下位的杜甫,两次科举落第后献《三大礼赋》求官,至今仍被很多人不满,视为人生污点。只不过,李杜在仕途上都没走多远,没像韩愈这样引人注意。

(11)、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有"文章巨公"和"百代之宗"之名。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诗三百余篇。

(12)、冉阿让是典型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作者通过他的遭遇撕下了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假面具。

(13)、欧阳修: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余尝与圣俞(梅尧臣)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14)、现在看来,时人“罪俳”,大概不止一个裴度。像柳宗元那样肯定《毛颖传》这类作品者恐是不多的。柳宗元“甚奇其书”,不是无缘无故。因为,自从六朝以来,俳谐之文如张敏的《头责子羽文》、沈约的《修竹弹甘蕉文》等等,虽有寓意,并不深远。而《毛颖传》一篇,则与前此诸作不同。虽说所写不过一篇“兔传”,实际则写一个多才多能而终被废弃之人。文章写到后,韩愈对毛颖之“以老见疏”无限同情。这里又一次流露了韩愈痛惜人材不尽其用的一贯的思想。这样的俳谐之文,前所未有。

(15)、如果说,宋代之后儒学受佛教影响而转向内在,成名副其实的“柔术(案:《说文解字》;儒者,柔也)”,讲究精巧的个人修养,将富贵一点一点从道德中剥离;那么唐代的韩愈,则还保持着汉以来儒学的阳刚大气,将外在的富贵利禄与内在的道德混而为故而粗犷混杂,洒脱无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范仲淹的主要代表作品精辟7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