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值得反复读的5本书精辟84条

黑格尔哪本书经典

1、黑格尔值得看的书

(1)、《精神现象学》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精神现象学》总结了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们的哲学研究成果,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它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和谢林在哲学上的彻底决裂。

(2)、《逻辑哲学论》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书籍篇幅的著作,现在被广泛的认为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当然,逻辑哲学论在逻辑实证主义者中间有着巨大影响力,也启迪了很多其他哲学家。

(3)、人类从历史学到的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4)、赵:您这次句读课程,是一边授课一边刷新原有的翻译,提供全新的译文,而句读康德时是先有全新的翻译再进行课堂讲授的。请问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安排?可以介绍一下基于这次句读的《精神现象学》全新译本吗?

(5)、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6)、赵:您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课程持续了9个学期共145讲,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此之前,您已经完成了康德几部重要著作的句读或解读,请问这两项工作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7)、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8)、艺术的真正职责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高旨趣,的艺术是理念和形象(真实、)的结合,真正的理念才能产生真正的形象,吻合就是理想艺术。

(9)、《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之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被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语),亦是当代受关注、有影响力的黑格尔著作。

(10)、自2000年起,邓晓芒教授在课堂上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进行句读,历经七年,十四个学期,出版了近两百万字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在完成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句读之后,于2010年开设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的课程,授课的内容形成了超过五百万字的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句读》,此外还句读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德行论导论”部分。

(11)、伦敦大学学院的弗雷德里克·罗森教授长文导读

(12)、他阐述了一个有雄心的计划来识别在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的说出“逻辑上的语言的条件”来定义哲学的界限(Russell, p. 8 in the C. K. Ogden Translation)。它的目标是能完善伯特兰·罗素早年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的一个哲学系统。

(13)、推荐理由:刘创馥先生是港台背景,留学德国,此书读后令我耳目一新,与国内其他研究黑格尔的著作全然不同,是一本值得参考的书籍。亮点是对《逻辑学》的解释。

(14)、我们对于哲学的研究愈发深入,同时也愈发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丰富与深刻、力量与价值。这让我们意识到了过去所理解的黑格尔形象的不足,意识到了新时期重新研究黑格尔的必要性。

(15)、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16)、  早介绍黑格尔到国内思想界的时间可以追溯1902年(参见张仲民:《黑格尔哲学在清末中国的译介》,《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如此算下来,黑格尔研究在国内已有108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中,黑格尔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不得不归结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地位,稍有学识的人都知道马克思曾经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可称作黑格尔的私淑弟子。那么这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对黑格尔的理解到了什么境界呢?依笔者拙见,情况并不乐观,我们对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思想的梳理都还没有完成,黑格尔全集的翻译也是近些年才开始的事情(梁志学领衔翻译的《黑格尔全集》与张世英领衔翻译的《黑格尔著作集》分别开始于2011年和2013年,两位先生已辞世)。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仍然还有相当的路要走。

(17)、也把斯丹达尔和《红与黑》列入《巨匠与杰作》。

(18)、自然界是无意识的感性客观存在,人类的艺术是模仿神明所造的自然,它经由心灵产生,于是它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符合自身本性的显现。神性只存在于无意识的外在事物中。

(19)、FrancisBacon:TheMajorWorks

(20)、 邓晓芒:《黑格尔哲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2、一生值得反复读的5本书

(1)、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2)、收录作者斯托夫人与废奴主义者、美国作家伊莉莎·卡伯特·佛伦之间的通信

(3)、本书用非形式化方法介绍创新思维学,使用自然语言,贴近于人间生活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把趣味性、通俗性和科学性有机融为一体。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中等文化程序以上的爱好创新且对思维学有兴趣的人。

(4)、   在这百余年中,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虽然并未达到理想境地,但是已经有不少先哲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比如贺麟,可谓功不可量,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5)、《黑格尔全集第10卷:纽伦堡高级中学教程和讲话(1808-1816)》

(6)、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7)、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8)、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9)、所以有些教了多少年德国古典哲学的教师,概论式地大而化之都可以谈,而一些专家在自己关注的某个问题上甚至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你把康德或者黑格尔的任意一句话或一段话拿来让他解释,他可能就解释不了。

(10)、 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都上升到存在主义哲学思考。思考了人的生存境况和状态。

(11)、邓晓芒(以下简称邓):当然是开始决定学习理论和哲学的时候,以我的初中学历,这是根本不沾边的事。

(12)、《法哲学原理》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面临国内外强大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压力,使其革命行为带上了改良的色彩。

(13)、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鹜,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智慧的人。 

(14)、艺术不是人生的必需,是一种多余的奢侈,艺术品是诉诸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的,想象是艺术作品的源泉,艺术是自由的活动。

(15)、《小逻辑》和《大逻辑》内容基本相同,但文字简明扼要,大体上是《大逻辑》的一个提要或缩写。另外,《小逻辑》一些观点比《大逻辑》更成熟,发挥得更充分,其中一些部分还是《大逻辑》所没有的。批判旧式形而上学,创立和发挥唯心主义辩证法,是黑格尔这部著作的重要成果,很值得一读。

(16)、赵:您为什么选择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进行句读?在黑格尔的著作中,为什么首先选取《精神现象学》进行句读?

(17)、艺术表现的是精神价值,一切出自于心灵的东西都高于自然,艺术可以表现出神圣的理想。

(18)、优秀的译本是深入黑格尔研究的前提。贺麟、王玖兴、王太庆、王造时、杨一之和朱光潜等前辈学者为翻译黑格尔著作并使黑格尔进入中国思想界居功甚伟。但是,国外经典著作的翻译应该大约50年左右重新进行一次,因为随着时代任务的变化和理解的不断深入,对于它们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而由于各种原因,已有的译本也存在各式各样的不足。鉴于黑格尔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而世界历史和学界对于黑格尔的理解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出版社主持了《黑格尔著作集》的编译工作,并推出了该著作集的首批五种六卷:《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宗教哲学演讲录》(I,II)、《法哲学原理》和《耶拿时期著作》(1801—1807)。与旧译相比较,新译本有它的一些优点和特点,值得特别关注。

(19)、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20)、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来自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changanjie-read。

3、黑格尔哪本书经典

(1)、你(斯托夫人)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2)、推荐理由:张汝伦先生这本书可能现在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我读完觉得意义重大,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开启了研究黑格尔的新征程。如果说贺麟、张世英、杨祖陶等先生是第一代黑格尔的研究者,此书代表着中国黑格尔研究第二代学者的水准。

(3)、邓晓芒教授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与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目前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短评、序跋及文学评论一百余篇。

(4)、Manpreferstobelievewhathepreferstobetrue.

(5)、Anovelisamirrorwalkingalongamainroad.

(6)、《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

(7)、OnLiberty,Utilitarianism,andOtherEssays

(8)、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保持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

(9)、在本书中把归纳从演绎逻辑体系中分离出来,使之与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而成为综合的逻辑方法。在上编传统逻辑中,吸取了数理逻辑对判断刻画的真值表等一些有益成果,目的是与现代逻辑相衔接。

(10)、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托马斯·曼的《魔山》,纳博科夫的《爱达或爱欲》里面的很多章节都在探讨时间哲学问题。

(11)、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12)、善良的汤姆叔叔牺牲了,唤醒了无数人的良知。

(13)、赵:陆续出版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各分卷总共有数百万字,请问您是采取怎样的原则进行整理的,终的文稿和现场讲授时的记录相比有了哪些完善?

(14)、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15)、智慧之鸟的猫头鹰,在文明的暮色中才开始起飞。

(16)、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17)、这是一本以分析和处理日常思维中的逻辑问题为主要目标的逻辑教科书。它在内容与体系的安排、材料选择与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无先例。简易的检验方法莫过于随便翻翻这本书。

(18)、斯退士:《黑格尔哲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精神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创作的哲学著作,出版于1807年。全书以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叙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各个发展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知识”。

(20)、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著的一部形式逻辑教科书,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初。第1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第 2部分是对传统逻辑的批评。第 3部分摘要介绍A.N.怀特海和B.A.W.罗素的《数学原理》第1卷中的逻辑系统,并附加了许多解释,第4部分的标题为“关于逻辑系统之种种”,讨论了逻辑系统的性质。

4、黑格尔哪本书好

(1)、附有密尔的其他名篇《功利主义》和《论代议制政府》

(2)、附有丰富的注释、词汇解析和完备的背景知识介绍

(3)、邓:一般我的句读课都是给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的“德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课,但课堂永远是开放的,准都可以进来找个位子坐下来听,有事也可以随时走人。本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通常只有十几二十人,但课堂里经常有八十人,其他都是来“蹭课”的,有兴趣浓厚的本科生,有外系的或外校的学生,甚至还有社会上的从业人员。有时还有每周从外地赶来,听完课义赶火车回去的。

(4)、现在中国哲学界的现状是不令人满意的,「这哪里是在搞哲学,只是在拉帮结派而已,到处都是“圈子”,圈子外的人根本进不去,人家也不理你」。一写文章,都是圈内的人互相引证,完全不顾外面的议论。有的人动辄就说自己建立起了一个什么“学派”,但仔细一瞧,没有什么学派,只有宗派和帮派。这些人开口闭口就是“X门弟子”,入门先要拜码头,互相吹捧,一到有事,振臂一呼,大家一起上,“小子鸣鼓而攻之”,谁要胳膊肘往外拐,就要“清理门户”。在这种混浊的学术环境中是不可能看清真正的学术问题之所在的,更谈不上解决什么问题了。

(5)、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6)、是乔治·威廉·弗利德里希·黑格尔(G. W. F. Hegel)编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该书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多年讲授哲学课自用的教科书,是黑格尔生前亲自定稿和出版的四种著作之是他自己惟一出过三次的著,以纲要形式全面阐发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7)、认为艺术从较低级(建筑、雕刻)到较高级(绘画、音乐与诗歌)的发展是精神逐步克服物质局限性而达到“主观性”的过程。

(8)、谢林:《近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黑格尔全集第18卷:讲演手稿II(1816-1831)》

(10)、ColinBurrow撰写长达158页的导读

(11)、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少、唯物主义多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关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后发展为由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全体的理念。

(12)、推荐理由:这是张世英先生的文集之其中包括《论黑格尔的哲学》《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自我实现的历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三书,系统论述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论黑格尔的哲学》是作者出版的第一本著专著,1956年初版,1972年出第3版,1978年由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巴蒂欧和著名汉学家白乐桑译成法文并做了评注,在巴黎出版,书名《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张世英一本书的翻译和评注》。2011年,这本法文小册子又由一位青年学者TzuchienTho译成英文出版。巴蒂欧对此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3)、张汝伦:《黑格尔与我们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14)、那是1969年,我21岁,已经当过五年下放知青了,当时对人生、政治运动和国家前途感到极端的困惑,决心提高自己看问题的水平。初我找来一本薄的理论小册子,是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每个字都认得,每句话都看得通,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我只好反复地看,一段一段地记笔记,把每一段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后可以和知青朋友们把这本书的内容讲来——这时我觉得自己终于懂了。这是我读懂的第一本理论书,我都写在《我怎么学起哲学来》这篇文章中了,网上可查到。

(15)、华盛顿大学OrmondSeavey教授长文导读

(16)、赵:您是怎样准备每周一讲的句读课程的?是匀速进行,还是会随着原始文本难易程度来调整讲授的节奏,在重点问题上花更多的工夫?

(17)、贺麟:《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8)、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19)、他阐述了一个有雄心的计划来识别在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的说出“逻辑上的语言的条件”来定义哲学的界限(Russell, p. 8 in the C. K. Ogden Translation)。它的目标是能完善伯特兰·罗素早年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的一个哲学系统。

(20)、重新理解黑格尔也是哲学研究自身的需要。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黑格尔曾经说过,“假使一个人真想从事哲学工作,那就没有什么比讲述亚里士多德这件事更值得去做的了。”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用在黑格尔本人身上,把它改写为: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哲学,那就没有比研究黑格尔的著作这件事情更值得去做的了。海德格尔一篇论文的题目“黑格尔与希腊人”已经暗示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希腊人看作是哲学开端的象征,而把黑格尔看作是哲学的完成。黑格尔也曾有意识地把自己和整个西方哲学的总体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看作是作为科学的哲学的真正创立者。通过黑格尔而进入西方哲学乃至于哲学本身,是不二法门。

5、黑格尔经典著作

(1)、该书较全面地反映了怀特海和罗素的《数学原理》出版之后,直到D.希尔伯特提出形式系统研究之前的演绎逻辑的基本内容,对中国当时的逻辑教学和现代逻辑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2)、《黑格尔全集 第6卷:耶拿体系草稿(I)》

(3)、邓:当然很不相同,康德的句读是先有了译本,翻译的时候本来并没有考虑要句读,后来出于教学的需要而搞起了句读;黑格尔的书则是本来没打算重新翻译,初想利用贺麟先生和王玖兴先生现成的译本来讲解,顶多做点小改动,但没想到越讲越觉得老译本不适用,改动越来越多,到第一卷讲导论讲到将近一半的时候,才下决心重译,后面的就完全是按照重译的标准来讲和修改译文了。现在这个新译本已经完成并交稿了,叫作《精神现象学(句读本)》,这个译本形式上大的特点是对术语要求尽可能严格和统后面有大量的德汉术语索引,比贺、王译本(以及后来的先刚译本)的多一倍,实在不能统有一词两译和多译的都要注明。

(4)、首先,这些译著都是根据德文原著翻译过来的。《黑格尔著作集》总体的编译规划是依据莫尔登豪尔和米歇尔重新整理、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的20卷《黑格尔著作集》,俗称“理论著作版”。虽然到目前为止,黑格尔著作的版本是历史考证版《黑格尔全集》,但是,这并不妨碍依据理论版进行编译的有效性和意义。因为,一方面,这是德国学界公认很好的学术普及版,即使在德国大学的黑格尔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理论版仍然很通行,得到广泛接受,并没有受到拒斥;另一方面,历史考证版的长处在于对于黑格尔生前未曾公开发表的手稿和讲演的发掘、重新整理和校勘等方面,这并不妨碍一百多年来已经广泛使用和得到承认的那些著作。其次,译者的翻译态度和编者的编辑态度了这套书的质量。出版社对于译事要求高而严,采取宁缺毋滥、成熟一本出版一本的原则,这项规划从启动至今已有十多年,只有六卷译稿上交并出版,可见出版社相关要求和标准之严格。难能可贵的是,翻译过程本身显示出译者的艰辛与负责。杨祖陶先生本来已有《精神哲学》的译本,但是为了符合《黑格尔著作集》的版本需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重新校订,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邓安庆和先刚的译本在自己和同事的课堂上使用过好几轮,反复吸收同行和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而年届古稀的燕宏远教授光是校改译文就达六次之多。无论是组织者还是译者对待翻译都极其审慎,把它当作可以嘉惠学林、功在千秋的一项事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一生值得反复读的5本书精辟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