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联的样子精辟111条

春节对联对偶的形式

1、春节对联的对联

(1)、春风催旧岁华夏百花艳——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

(2)、正气凌云万户弦歌腾瑞蔼——群英跨骏入方捷报灿新光

(3)、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4)、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5)、对联的平仄要求也不是死板的,只要词意新颖、贴切,也可变通。古人有句口诀,叫做“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6)、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7)、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8)、先说对偶。对偶是行文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在骈体文中的应用尤其广泛。比如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讨武曌文》中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相对而言,对偶在规则的要求上稍许宽松,比如上述三例,下句都是以仄声煞尾,这在对联和对仗中是不允许的。再比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上下两句都有相同的字(之、而),这在对联和对仗中也是不允许的。

(9)、虎跃龙腾碧海黄山玉宇——莺歌蒸舞春风旭日神州

(10)、还有一件令我胸闷不已的事情,好几年前,我应约为闵行的召稼楼撰联,其中一副是写上海城隍秦裕伯的:

(11)、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

(12)、当下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用“不忍卒睹”四个字恐怕并不为过。一位高知朋友在自家客厅里赫然挂着一副著名书法家写的“对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和那位书法家大概还停留在“字数相同就是对联”的水平上。

(13)、  书写者: 清水河校区高三(5)班黄鹏伊

(14)、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要算中国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15)、《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16)、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18)、对联文字长短不短的仅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9)、此联词组之间上下对仗似乎较为勉强,但从整体上看,它仍是一副好对联,所以从古至今,流传很广,它属于宽对。

(20)、第三副是弹棉花店:三尺冰弦弹夜月,一天飞絮舞春风。

2、春节对联的样子

(1)、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2)、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4)、翠竹青松山河皆春色——红霞丽日九州天宇尽朝晖

(5)、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6)、黄美龄老师希望新的一年老师们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也通过这幅春联表达了新的展望:在新的学期,面临新的征程,让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开启新的希望,承载新的梦想!

(7)、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8)、汉字有四声,古时分平、上、去、入。平声简称平;上、去、入三声合称仄,即含有不平之意,特点是有升有降,读音短促。

(9)、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10)、近看到一副网上被追捧的“神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意思尚佳,但上联末字“飞”是平声,终究是错联。其实只要把上联改成“鸟在笼中,恨张飞只得关羽”就可以了。

(11)、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12)、对对子在我国童蒙教育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此想到一则郭沫若对对子的故事,郭氏六岁时,私塾老师出了一道对对子题:钓鱼。同学们对以射鸟、养虫、拍蝇等等,唯郭以打虎对,老师大惊喜,说是看出了这个孩子今后必成大器。

(13)、对联要求上下联对称工整,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要求一一对仗。

(14)、     文末请将照片(好将当年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粘贴在文后,一并以附件形式发邮箱。标题为“投稿+姓名+题目”。

(15)、对仗分宽对和工对,前者要求宽松,只要内容相联即可;后者要求严格,既要内容上相承,又要词性一一对应,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中、长联则要求词组对词组,句子对句子,词组与句子结构要求相同或相似。

(16)、现今我们在游览祖国得名山大川时,随处可见古刹、佛堂庙宇、博物馆、大学、古村门楼、茶舍等处得佳联妙对。

(17)、小银星艺术学校秉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特举办“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活动。

(18)、春回大地杨柳依依风光美——福至人间老少盈盈笑声甜

(19)、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20)、春节近了,春联又开始涌现在中国人的新年生活里。新年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据考证,春联晚在晚唐时就已出现,甚至还可能上溯至盛唐,距今已一千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不过,广为流传的较早的春联,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些至少意味着唐代之前是没有春联的。

3、春节对偶句

(1)、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始于何时,是有争议的,影响大的是“始于五代蜀主孟昶”说。《宋史》云:“孟昶每岁除(除夕),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内室之门)左右。末年(降宋的前一年),辛寅逊(学士名)撰词,昶以其非工(不工整),自命笔(自己写)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说后来被涂上了迷信色彩,说新年后孟昶降宋之日,正是赵匡胤的诞辰“嘉节”,而来受降的宋将,又正好名叫吕余庆。这个说法其实是帮了倒忙,使这副号称早的对联变得不可信起来。我的观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应该不会产生在唐以前。因为对联是从律诗的对仗里分离独立出来的,律诗成熟于盛唐,而分离独立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对联的诞生起码也要到中晚唐了。说它始于五代,在道理上还是说得通的。

(2)、对联的诞生并不算早,但是,它的发展却是异常迅猛的。王安石的《元日》诗,写的正是当时家家贴春联的盛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该联依次为动词、数量词、形容词、名词,对仗工整,属工对。

(4)、 叠韵联:所谓叠韵联,就是全部由同音(韵)字或部分由同音(韵)字组成的对联;

(5)、春联初起源于桃符,起到辟邪驱灾的作用。表达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是春联形成的直接缘起。过年时,在门前设置桃符的风俗至少起源于汉代。

(6)、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来回大地。

(7)、说到对联,种类很多。比如迎春用的春联,喜庆用的喜联,祝寿用的寿联,悼亡用的挽联,还有游戏用的游戏联,行业用的行业联,围绕某个主题写的主题联,等等等等。上面这些对联都是供一时之用,不是长久悬挂的,有的甚至从来不挂。唯有楹联,是镌刻或者书写在壁柱上的,它的长久性决定了它的地位,所以楹联也就成了对联的通名。

(8)、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9)、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10)、词格调: 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如徐达的故居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1)、再说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组成部分,在五言七言律诗的八句当中,要求第三第第五第六两组句子对仗。与对偶和对联相比,对仗在规则上要求严,在词性、结构、平仄诸方面都有近于苛刻的规定。

(12)、春起舞风拂大地捎新爱——燕飞翔语戏蓝天告旧情

(13)、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日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

(14)、短联:字数较少,一般不需要在文中断句得对联,如“山有色,水无声”、“夏雨、春风”。

(15)、他们把设计好的春联刻在模子上,然后两人一组手工印制,这种方法叫丝网印刷。他们在长期的印刷过程中,把使用的印刷纸张经过涂红等特殊工序处理后,创造出了一种叫“全年红”的纸张。它经久耐用不褪色,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一年四季都能保持鲜亮的红色,用它印出的对联,既鲜又红、既明又亮,产品销往10余个省市,大受用户欢迎。

(16)、除夕守岁是重要的年俗活动之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17)、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18)、 异字同音联: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这便是“异字同音”联;

(19)、上面所举两个掌故归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正如陈寅恪先生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一文中所说:“对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的多个方面,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能否分别平仄声,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以及测验思想条理。”

(20)、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4、春节对联对偶的形式是什么

(1)、甘露无声绣出千红万紫——阳春有脚送来十雨五风

(2)、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为普遍。

(3)、现在的普通话语音分阴平、阳平、上声与去声。语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丢失了入声,上声与去声沿用下来,合称为仄;平声包括阴平与阳平,特点是声调不升不降,不高不低,轻而长,因此在创作对联时,必须遵循“平仄交替”与“平仄对立”的原则,再加上多变的节奏,可使对联有一种音乐美。

(4)、            常  生:红尘有梦在堂中

(5)、有位同事为自己老家的新房写了一副对联:“双水抱秀,桃源汇小溪、连四海、财水旺;福山环青,天马接大吕、望百岩、丁山兴。”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不合规则,而且挂在家门口,字也嫌多,又不是挂在寺庙道观。于是他改成:“双水抱秀通四海,福山环青连五洲。”我回答说:“不说平仄格律,通四海、连五洲之类,是套语,太俗,口气也太大,不好。”一个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其他则又何说!

(6)、“一三五不论”即句中逢单的字,平仄要求可以宽些;“二四六分明”即句中逢双的字,平仄不能含糊,因为一般以两字为一个音节,音节重点落在逢双的字上,这样读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节奏美及韵律美。

(7)、开门见喜个个心花怒放——擂鼓迎春人人笑逐颜开

(8)、谐音对就是利用语音相谐一语双关,起到妙趣丛生的效果。

(9)、春联以前为桃符,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现在通常是在外用机器制作。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

(10)、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11)、走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楹联是什么,我敢肯定,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你若问对联、对子是什么,百分之百每个人都知道。

(12)、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13)、农历春节张贴春联时,春联一定要用红纸书写,这同汉族人尚红的习俗有直接关系。汉族人崇尚红色源于远古先民的日神崇拜。古人观察到,太阳位于南方时,烈日如火,其热如夏,其色赤红。古人认为,南方是太阳的正位,是夏天的所在;夏天万物繁茂,生机勃勃,于是,人们就对代表南方和夏天的红色产生了特别亲切的感情,红色就有了富贵、吉祥、喜庆的象征意义。汉族人尚红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甚至也影响到了其他民族。

(14)、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15)、对联和诗联都讲究对仗,但是结构比诗联更灵活,上下联结构要保持一致性,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这样才能形成对联特有的节奏美。

(16)、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17)、第三“要避俗”,这是当下春联鉴赏与写作中的一个大问题。春联固然是属于民间习俗,但此“俗”绝非彼“俗”,不要一到鸡年就想到“金鸡报晓”,一到马年就是“万马奔腾”,一到羊年不说也知道,就是“三阳开泰”了。现在马上就要到狗年,网上狗年春联已经铺天盖地,一片“狗叫声”,加上送走的又是鸡年,真是闹得“鸡犬不宁”:

(18)、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19)、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20)、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5、春节对联对偶的形式有哪些

(1)、以上是仄起式。例5:星垂平野阔(平平平仄仄)

(2)、对联又称为楹联,是一种源远流长,雅俗共赏得应用文体。它要求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得汉语言独特得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中华名族得文化瑰宝。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5)、文人墨客留下的佳联实在太多,多到比比皆是,没有必要列举了。但是有三副对联是一定要提的,它们分别挂在旧时的小店门口。

(6)、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7)、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8)、 回文联: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9)、这副用行楷书写的春联表达的是关于学习立志的内容。向同学经历了很多思考和很长的时间,终找到了这一名言警句作为春联内容,符合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面临的情况。他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也一样努力和不怕困难。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向好的方面发展。一起拥有勇气去打倒困难。

(10)、总之,对联中的上联字平仄可以有不同的相间法,而且后一字均为仄声;下联和它相对的字要平仄不同,而且后一字均为平声。因为平声字悠长,而且响亮悦耳,作结尾较好。有时把对联的上下联左右次序弄颠倒了,人们读起来感到别扭就是这个原因。

(11)、第一“要正面”,也就是要使写作的春联富有“正能量”,必须明白,那个“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12)、金鸡歌国泰,义犬报民安;金鸡操胜券,玉犬报佳音;金鸡交好卷,黄犬送佳音;金鸡辞禹甸,玉犬乐尧天;鸡携竹叶去,犬踏梅香来;鸡舞司晨早,犬蹲守夜勤……

(13)、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14)、春花岁岁更新青山不老——时序年年除旧淑景长存

(15)、新春的到来,意味着万象更新,为此,崔同学用楷书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对新春和新学期的向往与期待。同时红红的对联也是新春的一种喜庆和作为一种对未来的寄托。崔泽希同学希望新学期能有一个新气象,以一个全新的状态去面对新的挑战,也希望能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学业有成。祝大家新年快乐健康成长。

(16)、 拆字联: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17)、第二“要适时”,也就是要有时代的特征。与过去相比,如今过节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现在许多地方禁燃爆竹,你还在写“爆竹声声辞旧岁”,显然是不合时宜了。

(18)、讲了对偶、对仗和对联,它们三者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大家知道,汽车的驾照是分ABC的,A照可以开B照C照规定的车型,B照可以开C照规定的车型,这种关系是不可逆的。要类比的话,对仗如同A照,对联如同B照,对偶只能算是C照了。所以,好的对仗是可以直接悬挂在墙壁上或者镌刻在柱子上的。比如我曾亲见柳亚子先生手书的一副对联: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便是出自龚自珍的七律《咏史》。

(19)、山青水秀映改革千秋画——鸟语花香颂文明万代歌

(20)、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

(1)、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

(2)、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3)、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4)、当然,也能为银行人写个对子,比如说:行长。

(5)、如果把春联说成是联语的一种,那是犯了个小小的逻辑错误的,因为春联只是联语的三大类下面的一种。从逻辑上说,联语主要包括对偶、对联、对仗三大类,而这三者的共同点是:其均为两两相对的句式;其均需要讲究平仄。这就是联语基本的特点。而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三者的不同之处。

(6)、春暖风和紫燕穿柏诗里面——秋高气爽黄莺颂柳画中诗

(7)、我们可以把联语、春联都理解成对对子,比如旧时蒙学读本中,就有一本叫做《笠翁对韵》,它是为写诗词做准备的,讲的就是对对子:“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全世界所有的语言当中,汉语是适合对对子的,因为它一字一音,又没有词尾变化,加上声调丰富,天生就有一种整齐的结构美和多变的节奏感,这是的。如果要把英语的“天”与“地”相对,就变成了sky对land,是很难做到结构上的整齐的。

(8)、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9)、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10)、紫气东来已应千祥云集——吉星高照还期百业俱兴

(11)、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春节对联的样子精辟1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