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三大巨著精辟100条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

1、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有

(1)、一个没有自由的人只能被看作一个没有生命的人。

(2)、重要的一点是,这部小说所暗示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复活,这也是托尔斯泰想做的一个事情。

(3)、 《复活》(Воскресенье)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出版于1899年。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马洛斯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4)、乔治·奥威尔作品,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

(5)、法国作家福楼拜代表作,讲述一位家庭主妇瞧不起自己的丈夫,两度偷情但终身败名裂,服毒自尽。

(6)、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作品,自始自终充满着紧迫感、郁闷感,既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被压迫民族的内心活动,也烘托出这种生活环境所养成的主人公的残忍性格。

(7)、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作品,我看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丛书汤永宽译本。这本书1922年写作,是个未完成的小说。卡夫卡有多部长篇都未终完成,但是不影响他的作品的巨大影响力。这本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成中文,可是直到1980年才出第一版。可见我们这个社会曾经有一个多么粗暴、野蛮和小心眼的时代。我们整整有几十年的时间,处于文化上的愚民时代,外国的文学作品不让译介给国人。如同卡夫卡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也叫“K”,他是一个土地测量员,他想进入城堡,却到死也没有进去。卡夫卡一生有几次订婚,却始终没有结婚。他是一个小职员,有肺病,敏感而孤独。他从小被强势的父亲所压制,曾经幻想着,自己有一天有了钱,驾一辆马车,去营救被捆绑鞭打的少女。他羡慕所有结婚了的人,他害怕这个冷漠的人世。《城堡》其实就是写这个世界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你永远进不到你想要的生活和你想要的世界里去。他的重要作品《变形记》《在流放地》《审判》都写的是类似的主题。他是在文学圈之外的作家,他的作品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在文学圈内的作家的作品。

(8)、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文学翻译家刘文飞对纳博科夫关于托尔斯泰的一个比喻印象深刻,“有一次他给学生上课,进到教室以后让大家把窗帘都关起来,把灯全都关掉,他先开了左边的一盏灯,说这是俄国文学中的普希金,又开了右侧的一盏灯,说这是果戈理,再开了中间的灯,说这是契诃夫。这三个灯都打开以后,他跑到窗边,一把扯开窗帘,指着照进教室的阳光,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9)、法国小说家拉法耶特夫人作品,以亨利二世(1547-1549)时的宫廷为背景,影射了17世纪后期的皇室生活。

(10)、托尔斯泰晚年并不喜欢《战争与和平》,曾公开说这部小说史“连篇的废话”,有些人引用托尔斯泰自己晚年的这句话,用来说明这部作品并不怎么样,其实,我们也同样可以引用托尔斯泰关于这部作品的另一种自我定义,他说,这是他“构建民族史诗的一个尝试”。

(11)、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托尔斯泰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

(12)、王之梁,北京人,中共d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审。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回忆契诃夫》(俄合译)、《浪荡女人》(乌克兰米尔内著,合译)、《萨宁》(俄阿尔志跋绥夫著),《波缅洛夫斯基小说选》(俄合译),《斯列普佐夫小说选》(俄),《死屋》(委内瑞拉奥特罗·西尔瓦著,合译),《我的大学》(苏联高尔基著,合译),《她有罪过吗?》(俄皮谢姆斯基著)、《戈洛夫寥夫老爷一家》(俄谢德林著)等。长篇小说《庚子狂潮》。

(13)、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中期(1863~1880)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

(14)、在俄语中会有这样一个词叫“托尔斯泰学”,在中国有“红学”,英语世界有“莎学”,一个作家的创作内容如此丰富,影响如此大,后他一个人的创作就变成了一门学问。在俄国恐怕这样的作家也不多,尽管可以在俄语中看到很多的作家后面都会加上一个“学”字,有普希金学、契诃夫学、果戈理学,但是有可能,托尔斯泰学和普希金学才能称得上是一门学问。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地位。所以,不管是俄国人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对“托尔斯泰”这个名字完全不知道的人可能很少。

(15)、柯南·道尔的杰作,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历险记。

(16)、从《战争与和平》到《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的创作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从史诗开始转向家庭,从写战争开始转向写爱情,从写四大家族转向写两个人的恋爱、私情。

(17)、作者的调性越来越暗淡,写作的节奏越来越慢,《战争与和平》120万字,四大卷只写了六年,《安娜·卡列尼娜》的篇幅只是它的1/却写了四年,后面《复活》的篇幅只是它的1/反而写了10年。你会觉得这个作家越写越苦,越写越慢,按说作家到了60岁时,写作的技巧已经炉火纯青,反倒越写越慢,因为这中间注入了更多思想的东西,他每写一个字可能都是把它作为一种思想的砝码,一种人生思考的结晶,不像三四十岁写作的时候一泻而下,很忘我地、很轻松地去写作。

(18)、是屠格涅夫所写的一系列以社会政治问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的第一部。

(19)、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20)、我在俄国也听到这样一个说法,托尔斯泰选四个家族,也是要保持一个好坏贵族的比例问题,他在作品中需要写到所谓的坏人,也就是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有些人是英雄,有些人是狗熊,他就写了一个狗熊的家族,库拉金家族,如果他只写两个家族,一个家族好,一个家族坏,这个比例似乎不足以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整体上的正面气概,结果,托尔斯泰就写了四个家族,另外三个家族都是崇尚英雄主义,都是爱国的。

2、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三大巨著

(1)、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它是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杰出的一部。

(2)、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文坛硬汉,“迷惘的一代”杰出的文学代表,一代文学大师海明威的部长篇小说,通过阅读它每个男孩子都应该拥有的灵魂洗礼,一同领会海明威打不垮的“硬汉”精神吧!

(3)、英国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作品,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侦探小说经典之作。

(4)、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5)、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有一次他给学生上课,进到教室以后让大家把窗帘都关起来,把灯全都关掉,他先开了一盏灯,开的是左边的一盏灯,说:在俄国文学的星空中这是普希金。又开了另外一侧的一盏灯,说:这是果戈理。再开了中间的灯,说:这是契诃夫。这三个灯都打开以后,他跑到窗边,一把扯开窗帘,指着照进教室的阳光,说:这是托尔斯泰。

(6)、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7)、★ 《永别了,武器》被兰登书屋列入“20世纪100部佳英文小说”

(8)、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作品,一部反骑士的讽刺小说。

(9)、托尔斯泰首先是个复杂的人,他的一生面临着很多内在和外在的冲突,但他始终能够真诚地面对世界和自我,其写作分割的变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0)、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叙述的是美国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被猥琐小人骗取了爱情,以至醒悟为时已晚的故事。

(11)、夏洛特·勃朗特代表作,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12)、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成不变的本性,认为人有善良的,有凶恶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热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

(13)、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记者。海明威是20世纪的文学大师之并对后世有持续的影响。一战后他曾长期居住在巴黎,并在那里结识了格特鲁德•斯泰因等人,后者将他归作“迷惘的一代”。日后他回忆当时生活,写下了这本《流动的盛宴》。

(14)、托尔斯泰在莫斯科的寓所里写作,这张精致的写字桌摆放在莫斯科他的寓所内。尼古拉·格绘《托尔斯泰肖像》(1884),莫斯科特列基亚科夫画廊藏。

(15)、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

(16)、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17)、娜塔莎是一个女性角色,是一个串联的人物,她通过跟不同男人的关系,把几个主要人物串成一个整体。小说中有四个家族,每个家族都要跟另外三个家族发生关联,可能性就太多太多,情节就会无限复杂下去,当然,这也对一个作家的掌控能力提出高的要求。 

(18)、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文学翻译家刘文飞

(19)、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以内布拉斯加州的大草原为背景,描述了一位波希米亚移民的后代安东妮亚在旷野上开垦荒地,艰苦创业的故事。

(20)、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3、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作品

(1)、如果你研究托尔斯泰的思想,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他那个时代的作家和文学,你会觉得这部作品比《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还要重要,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

(2)、传统的俄罗斯是一个父权社会。东正教会决定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无论他的态度是接受还是保留,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也很深刻。俄罗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基础,启蒙运动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也很大。

(3)、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4)、意大利作家曼佐尼作品,描绘出十七世纪意大利各阶层的人物及其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被誉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一部百科全书。

(5)、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著名的作品,实际上还是这三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浮夸的一家人,一场扑朔迷离的血案,一出栩栩如生的众生相。

(7)、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8)、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的散文史诗,通过各类不同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概括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同时,通过各类人物的命运及相互关系的描写,表现了善必将战胜恶的人道主义理想。

(9)、王仁才(1953—)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人,作家,翻译家,诗人,湖南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诗词协会会员,长沙市诗词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10)、歌德的成名作,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狂热突进的时代精神,是德国绝大多数进步青年的心恋体现。

(11)、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突然被捕,申诉无门,辩论无效,后被莫名其妙的审判致死。

(12)、美国作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作品,体现了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这样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13)、我们如果把托尔斯泰60年的创作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的话,也不妨把这三部作品看成一个三位一体的东西,尽管这三个作品有调性上的变化,我们知道它们的调性是越来越悲观的,因为刚才说了《战争与和平》是一个乐观主义的英雄史诗,《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家庭悲剧的艺术呈现,《复活》是一种个人的道德忏悔、精神遗嘱。

(14)、原价288元,现团购价75元,全国包快递!

(15)、把《安娜·卡列尼娜》与《战争与和平》做一个比较也是蛮有意思的话题。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托尔斯泰都有过严重地改变初衷的情况,也就是他写作的构思和创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6)、以前他是要功名,那是很自我的,后他看破功名了,什么都不去做了。托尔斯泰认为这同样是自私的人。

(17)、然而,我们却看到作者在寻求玛丝洛娃“复活”的过程中,逐步接近了托尔斯泰过去所否定和厌恶的“革命者”。作者让玛丝洛娃进入政治犯的圈子;跟这些人接触,使玛丝洛娃感到亲切和自然。西蒙松对玛丝洛娃的爱情,虽然说是出于同情,确也是合适的。这能使她的灵魂感到轻松和慰藉。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的结合将会把玛丝洛娃带入革命者的队伍。而聂赫留朵夫的那种仁慈的“忏悔”,无论怎样真诚,却终究免不了带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宽宏大量的意味。玛丝洛娃意识到过去的爱情已经永远不能“复活”,她也不再需要这一切了。而此时在她面前展现的是她所渴望的、有意义的、鲜活的、真实生活,这才是玛丝洛娃真正的新生和灵魂的“复活”。

(18)、后这段话表明了他的一个新态度,就是说我要再活下去,我要找到活的意义,让所有人活在我的心中,让我活在所有人的心中,也就是对社会承担一种责任,要让生活过得有意义一些。

(19)、臧仲伦,当代著名翻译家,江苏武进人。所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尤多,如《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地下室手记》等,其他译作有《驿站长》、《钦察大臣》、《塔拉斯•布尔巴》、《往事与随想》(与巴金合译),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杰作、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剧《大雷雨》、屠格涅夫的《文论》等,影响广远。

(20)、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4、托尔斯泰的三大长篇代表作

(1)、列宾为托尔斯泰画过至少十件肖像。这幅画中晚年托尔斯泰一身老农打扮,赤脚踏在林地,显得惬意轻松怡然自得。摄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2)、刘文飞:小说、文学与民族的文化崛起,《外文研究》2013年第1期;

(3)、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导的社会里饱受种族歧视,不断寻找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过程。

(4)、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出一些长篇小说,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青年》,我对他的《复活》并没有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描写爱情极好。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甚好。巴尔扎克的《幻灭》是我比较喜欢的。西班牙十七世纪的小说《堂吉诃德》值得反复阅读。另外,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金瓶梅》也值得反复看。《三国演义》我不喜欢。

(5)、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公认为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他的文字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更是后辈文学家项礼膜拜的对象,高尔基、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托马斯·曼、德莱塞、萧伯纳、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翻开这本《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位世界文学泰斗的中短篇小说吧!

(6)、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7)、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

(8)、2019年8月11日下午两点,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文飞来到首都图书馆,为读者们带来了“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后一讲——《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 

(9)、在阅读《战争与和平》的时候,我们总结出一个公式,一个“二三四”的公式。所谓“二”就是两个主题,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所谓“三”就是三个人物,娜塔莎、彼埃尔和安德烈;所谓“四”,就是四大家族。战争与和平,对整个人类来说就是两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10)、英国文学大师劳伦斯·斯特恩的代表作,描写项狄讲述他父亲和叔叔的生平与见解,叙述顺序完全打乱,是18世纪一部异乎寻常的实验小说。

(11)、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的时候是34岁,在这之前他已经写了十年的小说,我们现在不能断定这十年多的写作完全是为《战争与和平》做准备的,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他之前的作品确实都为这部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

(12)、只要我们及时地看到眼中的梁木,我们就会变得善良。 

(13)、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

(14)、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15)、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是黑人文学中第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创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6)、请注明((在读/已毕业)学校名字入学年份想加入的群名),

(17)、也就是说,《战争与和平》无论是战争的内容,还是和平的贵族生活的内容,在这之前他都写过好的作品,这让他写起《战争与和平》来就得心应手,等于他把之前十多年的创作,通过这一部长篇小说进行了一个总结。

(18)、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9)、冯涛,资深文学译者,编辑,译有E.M.福斯特、田纳西、成廉斯、伊恩·麦克尤恩、托马斯·基尼利、尼克·霍恩比、阿兰·德波顿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十余部。

(20)、我们总以为一旦离开走惯的道路,一切就都完了;其实美好的东西才刚刚开始呢。有生活,就有幸福。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1)、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 

(2)、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为了辉煌与荣耀,在法俄开战的时候,满腔热情地从军出征。但是,事情并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于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侥幸回到家里时,妻子又不幸难产去世,这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从此他消极处世。在他的好友比埃尔劝导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当俄国卫国战争爆发时,为了民族的尊严,他毅然重返前线……

(3)、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代表作,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血缘关系。

(4)、挪威作家克纳特·哈姆生作品,描述了栩栩如生的人的饥饿感。

(5)、在这82年中,他有60多年在写作。他开始写《战争与和平》的时候,是30多岁,他写了六年,也就是从30多岁写到快40岁;《安娜·卡列尼娜》从44岁写到48岁,这是一个作家好的年纪,尤其是一个写作长篇小说的好的黄金时期,因为长篇小说是一个力气活儿。可是,托尔斯泰是在60岁开始写《复活》的,从60岁写到70岁,是在他人生的三个时段中创作的,30多岁、40多岁和60多岁。

(6)、好的小说不可一读,应该二读三读四读五读,甚至反复读。另外还要慢读,不可走马观花,泛泛浏览。如果读不懂,读不进去,也不要紧。你记得它是好小说就行,你要耐心地等自己静下心来,能读进去,再来看它。读好小说,是一辈子的事情。真读进去了,自然会潜移默化,改变你的气质,滋润你的性情。

(7)、这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耿济之的译本好。这是一个弑父案的家庭悲剧。老卡拉马佐夫是一个暴发户,他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他人财产,又吝啬自私,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分一点财产。他有四个儿子,三个是他前后娶妻所生,一个是他跟疯女人的私生子。你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你就知道,人一生争来斗去,大半是和自己亲近的人。离你远的人跟你没有交集,也就没有利害冲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优势,是把自己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变成小说,使人们看到人性在生活中如何扭曲,变化,心灵沉沦,却不想办法救赎。四个不同类型的儿子,代表了四个不同的人生态度。其中小儿子是有宗教信仰的,希望这个世界上还能用爱,用敬畏,用宽容和和解,给我们增加信心和力量。

(8)、《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899年。

(9)、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一直在探索真理的矛盾的人,他始终是真诚的,这种真诚带来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也许他的观点和学说不是全部正确,但他的道德勇气无与伦比,更能代表俄罗斯的良心,其思想为正义的实现和人权的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0)、是著名诗人、戏剧家缪塞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真实再现与著名女作家乔治·桑的罗曼史,19世纪“世纪病”文学里程碑意义的名篇之一。

(11)、《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12)、李毓榛,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俄语系系主任。著作有《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饿罗斯:解体后的求索》《苏联当代文学概观》《肖洛霍夫的传奇人生》,译著有《白天的星星》《果戈理书信集》《我这一代人眼里的斯大林》(合译)《甜蜜的女人》(合译)《两班牙日记》《父与子》(合译)。曾荣获俄罗斯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奖章。

(13)、这本集子展现了蒙田的智慧,且读者可从中见到他对自我、对人性的风趣的解读。这些元素都使得散文成为了文学形式的一种。

(14)、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作品,受到拉美文坛的普遍好评,认为这是一部“为全面、为、成就为显著的小说”。

(15)、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16)、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作品,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

(17)、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余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余愚蠢的时候,热情如火的时候多余冷若冰霜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是善良的或者聪明的,说另一个人是凶恶的或者是愚蠢的,那就不对了。然而我们总是这样把人分类,这是不合实情的。

(18)、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19)、沙特作家AbdelrahmanMunif作品,在国内被禁,讽刺了发现油田之后阿拉伯人和美国人的伪善。

(20)、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三大巨著精辟100条